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5498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处理中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深度较深,而地下水丰富,当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深厚的粉土、粉砂层时,其具有较高的承压水头,容易造成管涌、透水冒砂等不良现象,因此,基坑施工前需要采取有效的系统的降排水措施;当基坑深度大于6米时,通常采用管井群对深基坑进行降水处理。然而管井群在降水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管井因为冒底透砂、井身管搭接错位、管外缠丝等施工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造成砂土进入管井内,管井因砂土淤积而报废,整个管井群也因为部分管井报废而不能正常抽水,造成基坑局部水位降不到设计要求的水位标高,从而造成坑底涌水冒砂,土方无法开挖,底板无法正常浇筑等一系列问题;此时若重新施工管井就需要回填土,施工难度极大,并且工期长,费用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相比重新施工管井来说,该修复装置大大简化了报废管井的修复过程,工期得到大为缩短,成本费用也更加经济合理。
[000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包括:破损滤水井管、第一管节、第一封底、第一井身管、管节漏砂通道、封底漏沙通道和淤积泥砂,还包括:新滤水井管、第二管节、第二封底、第二井身管、回灌水、粗砂和捞泥器;所述破损滤水井管包括第一管节、第一封底和第一井身管,所述新滤水井管包括第二管节、第二封底和第二井身管;所述新滤水井管嵌套在破损滤水井管内,保证管井的正常抽水;所述第一井身管、第二井身管分别通过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搭接固定,所述第一封底、第二封底分别设在破损滤水井管和新滤水井管底部,所述淤积泥砂通过管节漏砂通道和封底漏沙通道进入破损滤水井管内部;所述回灌水位于淤积泥砂之上,减少地下水的内外压力差;所述破损滤水井管和新滤水井管之间填有粗砂,加强了新滤水井管的整体密封性,防止细小泥砂的二次淤积;所述捞泥器设在破损滤水井管上方。
[0005]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所述回灌水液面和破损滤水井管的管口平齐,从而平衡管井内外水位,使得地下水的内外压力差几乎为零。
[0006]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所述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交错分布,进一步加强了新滤水井管的密封性。
[0007]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所述第一井身管和第二井身管之间间隔40-60mm,所述第一封底和第二封底之间间隔340-360mm,距离适宜,保证了新滤水井管的正常工作。
[000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所述捞泥器可上下移动伸入破损滤水井管内部,从而把淤积泥砂捞离破损滤水井管,方便快捷。
[000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在破损滤水井管内设有新的滤水井管,加上在安装新井管前捞泥器已经轻松的把淤积的泥砂捞离破损滤水井管,从而新的滤水井管可以重新正常抽水,降低基坑水位。
[001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破损滤水井管和新滤水井管之间填有粗砂,加上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交错分布,均进一步加强了新滤水井管的整体密封性,从而防止细小泥砂的进入,消除了二次淤积发生的可能性。
[001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注入的回灌水液面和破损滤水井管的管口平齐,极大平衡了管井的内外水位,使得地下水的内外压力差几乎为零,从而方便后期对淤积泥砂的清理。
[001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第一井身管、第二井身管以及第一封底、第二封底的间隔距离适宜,消除了破损滤水井管和残留的淤积泥砂对新滤水井管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新滤水井管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新滤水井管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注入回灌水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滤管水平截面的示意图。
[0017]图中:1破损滤水井管、1-1第一管节、1-2第一封底、1-3第一井身管、2新滤水井管、2-1第二管节、2-2第二封底、2-3第二井身管、3回灌水、4管节漏砂通道、5封底漏沙通道、6淤积泥砂、7粗砂、8捞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包括:破损滤水井管1、第一管节1-1、第一封底1-2、第一井身管1-3、管节漏砂通4、封底漏沙通道5和淤积泥砂6,还包括:新滤水井管2、第二管节2-1、第二封底2-2、第二井身管2-3、回灌水3、粗砂7和捞泥器8;其破损滤水井管1包括第一管节1-1、第一封底1-2和第一井身管1-3,新滤水井管2包括第二管节2-1、第二封底2-2和第二井身管2-3;其新滤水井管2嵌套在破损滤水井管
1内,保证管井的正常抽水;其第一井身管1-3、第二井身管2-3分别通过第一管节1-1和第二管节2-1搭接固定,第一封底1-2、第二封底2-2分别设在破损滤水井管1和新滤水井管2底部,淤积泥砂6通过管节漏砂通道4和封底漏沙通道5进入破损滤水井管1内部;其回灌水3位于淤积泥砂6之上,减少地下水的内外压力差;其破损滤水井管1和新滤水井管2之间填有粗砂7,加强了新滤水井管2的整体密封性,防止细小泥沙的二次淤积;其捞泥器8设在破损滤水井管1上方。
[0020]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图2、图3所示,其回灌水3液面和破损滤水井管1的管口平齐,从而平衡管井内外水位,使得地下水的内外压力差几乎为零;其第一管节1-1和第二管节2-1交错分布,进一步加强了新滤水井管2的密封性;其第一井身管1-3和第二井身管2-3之间间隔40-60mm,第一封底1_2和第二封底2_2之间间隔340_360mm,距离适宜,保证了新滤水井管2的正常工作;其捞泥器8可上下移动伸入破损滤水井管1内部,从而把淤积泥砂6捞离破损滤水井管1,方便快捷。
[0021]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对破损滤水井管1停止抽水,注入回灌水3至管井孔口标高,从而平衡管井内外水位,减少地下水的内外压力差;然后待淤积泥砂6变得松软后,通过捞泥器8对管井淤积泥砂6进行清理捞除工作;接着在破损滤水井管1内重新嵌套一个新滤水井管2,其中在破损滤水井管1和新滤水井管2之间填入粗砂7 ;最后新滤水井管2被安装固定后破损滤水井管1的修复工作即告完成,新滤水井管2重新进行抽水工作,从而降低基坑水位,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包括:破损滤水井管(1)、第一管节(1-1)、第一封底(1 -2)、第一井身管(1-3)、管节漏砂通(4)、封底漏沙通道(5)和淤积泥砂(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滤水井管(2)、第二管节(2-1)、第二封底(2-2)、第二井身管(2-3)、回灌水(3)、粗砂(7)和捞泥器(8); 所述破损滤水井管(1)包括第一管节(1-1)、第一封底(1-2)和第一井身管(1-3),所述新滤水井管(2)包括第二管节(2-1)、第二封底(2-2)和第二井身管(2-3),所述新滤水井管(2)嵌套在破损滤水井管(1)内,所述第一井身管(1-3)、第二井身管(2-3)分别通过第一管节(1-1)和第二管节(2-1)搭接固定,所述第一封底(1-2)、第二封底(2-2)分别设在破损滤水井管(1)和新滤水井管(2)底部;所述淤积泥砂(6)通过管节漏砂通道(4)和封底漏沙通道(5)进入破损滤水井管(1)内部,所述回灌水(3)位于淤积泥砂(6)之上,所述破损滤水井管(1)和新滤水井管(2)之间填有粗砂(7),所述捞泥器(8)设在破损滤水井管(1)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水(3)液面和破损滤水井管(1)的管口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节(1-1)和第二管节(2-1)交错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身管(1-3)和第二井身管(2-3)之间间隔40-60mm,所述第一封底(1-2)和第二封底(2-2)之间间隔340-360_。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泥器(8)可上下移动伸入破损滤水井管(1)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漏砂报废管井的修复装置,包括了新滤水井管、第二管节、第二封底、第二井身管、回灌水、粗砂和捞泥器;其新滤水井管包括第二管节、第二封底和第二井身管,新滤水井管嵌套在破损滤水井管内,第一井身管、第二井身管分别通过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搭接固定,第一封底、第二封底分别设在破损滤水井管和新滤水井管底部,淤积泥砂通过管节漏砂通道和封底漏沙通道进入破损滤水井管内部;其回灌水位于淤积泥砂之上,破损滤水井管和新滤水井管之间填有粗砂,捞泥器设在破损滤水井管上方;本实用新型修复装置大大简化了报废管井的修复过程,工期得到大为缩短,成本费用也更加经济合理。
【IPC分类】E02D19/10, E02D37/00
【公开号】CN205116196
【申请号】CN201520917153
【发明人】程彬
【申请人】苏州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