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852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桥,具体地说是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
背景技术
连续梁桥通常采用的截面形式为箱型截面,其正弯矩区段内的预应力筋布置在箱梁的底板或腹板上,负弯矩区段内的预应力筋布置在箱梁的顶板上。其对应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支架施工法、悬臂施工法、逐孔架设法、移动模架法及顶推法等。
支架施工是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绑扎及安装钢筋骨架,预留孔道,并在现场浇筑混凝土与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其缺点在于施工需用大量的模板支架,工期较长。
悬臂施工法是从桥墩开始对称地、不断悬出接长的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施工的方法需在施工中进行体系转换。因此,在桥梁设计中要考虑施工过程的应力状态;要考虑由于体系转换及其他因素引起结构的次内力。同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悬臂施工时,由于墩梁铰结而不能承受弯矩,使得施工时要采取措施临时将墩、梁固结,待悬臂施工至少一端合龙后恢复结构原状态。悬臂施工的缺点在于结构设计及施工控制偏于复杂。
逐孔架设法是逐孔装配、逐孔现场浇筑和逐孔架设,连续施工的一种方法。逐孔架设法需要一定的辅助设备或强大的起重设备,在逐孔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体系转换,通常由简支梁或悬臂梁转换为连续梁,对于多跨的连续梁还要经历不同跨数连续梁的转换。此外,逐孔架设施工由于受到辅助设备和强大的起重能力的限制,桥梁跨径不宜过大。
移动模架法是在可移动的支架、模板上完成一孔桥梁的全部工序。待混凝土有足够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移动支架、模板,进行下一孔梁的施工。移动模架法需要一整套设备及配件,除耗用大量钢材外还需有一整套机械动力设备和自动装置,因此投资大,施工准备和操作都比较复杂。
顶推施工是在沿桥纵轴方向的后台设置预制场地,分阶段预制梁,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预制阶段与施工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顶推出预制场地,然后继续在预制场地进行下一节段的预制,直至施工完成。顶推施工时梁的受力状态变化较大,施工应力状态与运营应力状态相差也较多,因此在截面设计和预应力束布置时要同时满足施工与运营荷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为了解决连续梁桥传统的构造形式所带来的施工不便,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施工简单、且成本费用更低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
具体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与常规连续梁桥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包括事先预制好的预应力梁1,同一跨的相邻预应力梁1之间设有横隔板4,除边墩外,在每一个墩顶两侧的负弯矩区段,相邻两跨的预应力梁1的顶面均设有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其它位置处的预应力梁1的顶面均设有正弯矩区段桥面板7;预应力梁1内设有两个以上的纵向孔道,负弯矩区段的桥面板5内也设有两个以上纵向孔道,在预应力梁1相应的纵向孔道内分别穿设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布置与一般简支预应力梁相同,其中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两端分别自距预应力梁1两端一定位置处的顶部穿出后,继续穿设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当中,并最终分别锚于其左右两个桥墩对应的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在邻跨的端部;位于边跨的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一端是锚于预应力梁1的端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的一部分孔道内穿设前述的第二类预应力筋3外,还需在其余的孔道内穿设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6。
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或为T型,或为箱型。
为了提高横向刚度,横隔板4内设有孔道,孔道内设有预应力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几个方面1、本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简单,实现了桥梁施工的工厂化、装配化,简化了施工工序,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桥梁的安全可靠性。
2、本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施工无需大量支架,并且极大减轻了吊装重量,因此,特别适用于跨越深谷地区的高架桥。
3、本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减少了桥面接缝,降低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提高了行车的舒适程度。
4、本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承载力较大,可减小截面尺寸,降低自重,增大结构的跨径。
5、本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的结构形式可广泛应用于中小跨径的连续梁桥体系。


图1为本发明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立面示意图,以3跨一连为例。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以单跨5片梁为例。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以单跨5片梁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下面以3跨一连,单跨5片梁为例,见图1、图2和图3。
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与常规的连续梁桥相同。但由图1可见,其上部结构为事先预制好的预应力梁1,除边墩外,在每一个墩顶两侧的负弯矩区段,相邻两跨的预应力梁1的顶部为现浇的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其它位置处的预应力梁1的顶部为现浇的正弯矩区段桥面板7;由图2与图3可见,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工字型,5片同一跨的相邻预应力梁1之间浇筑有横隔板4;预应力梁1内设有两个以上的纵向孔道,负弯矩区段的桥面板5内也设有两个以上纵向孔道,在预应力梁1相应的纵向孔道内分别穿设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布置与一般简支预应力梁相同,其中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两端分别自距预应力梁1两端一定位置处的顶部穿出后,继续穿设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当中,并最终分别锚于其左右两个桥墩对应的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在邻跨的端部;位于边跨的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一端是锚于预应力梁1的端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的一部分孔道内穿设前述的第二类预应力筋3外,还需在其余的孔道内穿设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6。
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a、绑扎预应力梁1的钢筋骨架,立模浇筑后,张拉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其中第二类预应力筋3利用联结器进行张拉(第二类预应力筋3张拉后,还要将其继续穿设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的纵向孔道内),然后压浆、封锚,完成预应力梁1的预制;
b、设置临时支座,在临时支座上逐孔架设已预制好的预应力梁1,预应力梁1成简支状态;c、绑扎横隔板4的钢筋,浇筑横隔板4,使同一跨的预应力梁1沿横向连成一体。也可在横隔板4内设置横向孔道,孔道内穿设横向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横向预应力筋实现横向连续,以提高其横向刚度;d、绑扎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和正弯矩区段桥面板7的钢筋网,在墩顶两侧负弯矩区段内桥面板5内预留纵向孔道,第二类预应力筋3和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6宜预先穿在纵向孔道中,浇筑墩顶两侧负弯矩区段内的桥面版5,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要求时,张拉第二类预应力筋3和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6(其中第二类预应力筋3是进行二次张拉),使相临两跨的板块沿纵向连续;e、浇筑剩余部分的桥面板7,拆除临时支座,形成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体系。
实施例2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T型。
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箱型。
其它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1.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与常规连续梁桥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包括事先预制好的预应力梁1,同一跨的相邻预应力梁1之间设有横隔板4,除边墩外,在每一个墩顶两侧的负弯矩区段,相邻两跨的预应力梁1的顶面均设有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其它位置处的预应力梁1的顶面均设有正弯矩区段桥面板7;预应力梁1内设有两个以上的纵向孔道,负弯矩区段的桥面板5内也设有两个以上纵向孔道,在预应力梁1相应的纵向孔道内分别穿设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第一类预应力筋2和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布置与一般简支预应力梁相同,其中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两端分别自距预应力梁1两端一定位置处的顶部穿出后,继续穿设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当中,并最终分别锚于其左右两个桥墩对应的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在邻跨的端部;位于边跨的第二类预应力筋3的一端是锚于预应力梁1的端部;负弯矩区段桥面板5的一部分孔道内穿设有前述的第二类预应力筋3,在其余的孔道内穿设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工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T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梁1的横截面为箱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4内设有孔道,孔道内设有预应力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连续梁桥传统的构造形式所带来的施工不便,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施工简单、且成本费用更低的梁板组合式连续梁桥。其特征是设置临时支座架设已预制好的预应力梁,通过浇筑横隔板实现同一跨的预应力梁的横向连续,通过浇筑桥面板实现不同跨的预应力梁的纵向连续,桥面板内除布置普通钢筋外,还需布置纵向预应力筋,最后拆除临时支座,形成连续体系。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桥梁施工的工厂化、装配化,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支架数量与吊装重量,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桥梁的安全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中小跨径的连续梁桥体系,特别适用于跨越深谷地区的高架桥。
文档编号E01D19/00GK2911000SQ200620074460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2日
发明者钱东升, 殷永高, 黄学文, 胡红雨, 陈志忠, 王奇, 孙狂飙, 李国红, 尚锐, 孙墩华, 秦丽, 许泽宁, 房涛 申请人: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