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模具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109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模具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具有高稳定性、少维修、寿命长的优点,在轨道交通中普遍采用,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日益重视,在普通无砟轨道基础上开发的减振型无砟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已被广泛采用,其中有一类是在轨枕上设置减振层。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市域轨道交通、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接入城市人口密集区的案例越来越多,轨道减振措施在上述速度更高的轨道交通采用,降低振动、噪声的影响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209141454的专利申请文件,其中公开了一种道床上的承轨槽,该承轨槽具有一个或者两个开口,轨枕带有减振垫时,列车通过轨枕受压后,承轨槽中用于减振的弹性垫板中的空气由该开口排出,同时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由开口排出,避免弹性垫板(如橡胶垫)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同时该开口端便于检查减振部件的状态。

如图1所示,用现有技术制造直线地段处的道床6时,支撑、调节并固定轨枕4,在轨枕4的端部贴合并固定连接模板5,模板5围成浇筑道床6所需框架并相对基础固定连接,然后框架中设置道床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道床6,拆除模板5和轨枕4的支撑,轨枕4所处的承轨槽的端部具有开口;

如图2所示,在曲线设置轨道超高的地段,轨枕4倾斜设置,以此提供一个向心力,保证列车安全、平稳通过曲线;现有技术在超高地段浇筑道床6时,支撑、调节并固定倾斜设置的轨枕4,由于模板5始终竖向设置于基础,模板5贴合于倾斜设置的轨枕4的端部时,轨枕4的端部面与模板5之间必然存在间隙8,在后序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填充这些间隙8,形成结构缺陷,不能实现承轨槽开口一次浇筑成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在制造曲线超高地段的道床时,由于轨枕倾斜,其端部面与模板之间形成有害间隙,在后序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填充这些间隙形成有害层,拆除模模板后,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模具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包括相对设置的贴合面一和贴合面二,所述弹性垫呈柱状体,所述贴合面一的形状适配轨枕端部断面形状。

其中,所述贴合面一用于贴合于所述轨枕端部,所述贴合面二用于贴合于浇筑道床的模板。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弹性垫的一面连接于轨枕,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的模板,由于弹性垫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倾斜设置时,轨枕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在拆除模板和弹性垫后,道床上设置轨枕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该弹性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优选地,所述贴合面二的面积大于所述贴合面一的面积,所述弹性垫呈台状体。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台状体的弹性垫使得浇筑后的道床的承轨槽开口呈喇叭口状,即承轨槽的侧面和底面相对开口处的道床侧壁均有倒角结构,能够避免承轨槽开口为直角状,便于混凝土捣振密实,防止脱模时会出现剥离掉块,有效减小应力集中,保护承轨槽和道床交界处混凝土结构不易受碰撞脱落。

优选地,所述轨枕两侧面和/或底面连接有减振垫时,所述贴合面一的形状适配轨枕端部以及所有减振垫一起的断面形状。

优选地,台状体的所述弹性垫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适配所述轨枕的断面形状;

带有凹槽的台状体所述弹性垫用于制造长轨枕分体式无砟轨道时设于长轨枕轨腰处;长轨枕的端部分别架设于两个分体式道床内,两个分体式道床中间为排水渠,两个分体式道床靠近排水渠的两个端口适配轨枕的轨腰,所述轨腰处套设并固定两个带有凹槽的台状体所述弹性垫,即所述轨枕穿过所述弹性垫,两个所述弹性垫适配两个所述端口,立模时,所述弹性垫的贴合面二紧密贴合于对应的所述模板,在浇筑完毕两个分体式道床拆除模板后,去除两个所述弹性垫,在两个所述弹性垫位置形成倒角开口。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呈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位于所述贴合面二上,这种壳体结构在保证同样作用效果的情况下更节约材料。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为橡胶结构件、聚氨酯结构件或者聚苯乙烯结构件。

优选地,所述轨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或者树脂合成材料结构件,所述轨枕包括长轨枕式和短轨枕式;

其中,所述轨枕可连接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连接承轨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模具,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弹性垫,还包括模板,所述模板围成浇筑道床所需框架,所述轨枕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轨枕的端部设有一个所述弹性垫,每个所述贴合面一均固定贴合于对应所述轨枕端面,每个所述贴合面二均固定贴合于对应所述模板。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模具,弹性垫的一面连接于轨枕,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的模板,由于弹性垫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倾斜设置时,轨枕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在拆除模板和弹性垫后,道床上设置轨枕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该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优选地,每个所述贴合面一均粘结于对应所述轨枕端面,每个所述贴合面二均粘结于对应所述模板。

优选地,所述轨枕端面预埋螺母,每个所述贴合面一均螺栓连接于对应所述轨枕端面,每个所述贴合面二均螺栓连接于对应所述模板。

优选地,该模具还包括模楔或管柱,所述模楔或管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垫或所述模板,所述模楔或管柱的另一端接触所述轨枕的封闭端或所述轨枕的底面,所述模楔或管柱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开口呈喇叭口状时,采用所述模楔,所述模楔的侧面连接于所述弹性垫,所述模楔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轨枕的底面,在后序拆模去掉所述模楔后,所述道床上所述模楔位置形成排水槽;采用所述管柱,所述管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板,另一端接触所述轨枕的封闭端,在后序拆模去掉所述管柱后,所述道床上所述管柱位置形成排水孔,所述管柱采用中空管柱时,所述道床成型后不取出所述中空管柱。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曲线超高地段,倾斜设置的单侧开口的承轨槽道床,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会聚集到承轨槽的封闭端,在道床成型后拆除模楔或管柱形成排水通道,将聚集到承轨槽封闭端的雨水或结构渗漏水导出,避免减振垫板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

优选地,所述道床为预制轨道板或者现浇道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方法,应用如以上任一所述的模具,包括以下步骤:

A、支撑每个轨枕,精调每个所述轨枕的空间几何位置,固定所有所述轨枕;

B、每个所述轨枕的端面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弹性垫的贴合面一;

C、架设模板围成浇筑道床所需框架,位于每个所述轨枕端部的所述模板分别接触挤压对应所述弹性垫的贴合面二,并将所有所述贴合面二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模板;

D、所述模板相对基础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框架中设置钢筋;

E、向所述框架中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成型所述道床;

F、拆除所述模板、拆除所有所述轨枕的支撑以及拆除所有所述弹性垫,完成所述道床的制造。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方法,弹性垫的一面连接于轨枕,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的模板,由于弹性垫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倾斜设置时,轨枕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在拆除模板和弹性垫后,道床上设置轨枕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便于推广。

优选地,执行所述步骤C之后,将模楔或管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垫或所述模板,所述模楔或管柱的另一端接触对应所述轨枕的封闭端或所述轨枕的底面,再执行所述步骤D,最终在执行所述步骤F时,拆除所述模楔或管柱,在所述道床中形成排水通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弹性垫的一面连接于轨枕,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的模板,由于弹性垫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倾斜设置时,轨枕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在拆除模板和弹性垫后,道床上设置轨枕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该弹性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2、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所述贴合面二的面积大于所述贴合面一的面积,所述弹性垫呈台状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台状体的弹性垫使得浇筑后的道床的承轨槽开口呈喇叭口状,即承轨槽的侧面和底面相对开口处的道床侧壁均有倒角结构,能够避免承轨槽开口为直角状,便于混凝土捣振密实,防止脱模时会出现剥离掉块,有效减小应力集中,保护承轨槽和道床交界处混凝土结构不易受碰撞脱落;

3、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模具,弹性垫的一面连接于轨枕,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的模板,由于弹性垫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倾斜设置时,轨枕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在拆除模板和弹性垫后,道床上设置轨枕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该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4、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模具,该模具还包括模楔或管柱,所述模楔或管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板,所述模楔或管柱的另一端接触所述轨枕的封闭端,所述模楔或管柱倾斜设置,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曲线超高地段,倾斜设置的单侧开口的承轨槽道床,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会聚集到承轨槽的封闭端,在道床成型后拆除模楔或管柱形成排水通道,将聚集到承轨槽封闭端的雨水或结构渗漏水导出,避免减振垫板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

5、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方法,弹性垫的一面连接于轨枕,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的模板,由于弹性垫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倾斜设置时,轨枕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在拆除模板和弹性垫后,道床上设置轨枕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开式承轨槽道床水平段施工示意图;

图2为现有开式承轨槽道床超高段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弹性垫适配带减振垫的所述轨枕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2为轨腰与所述弹性垫的适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具在道床水平段施工示意图;

图14为图13拆除所述模板和所述弹性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模具在道床超高段施工示意图;

图16为图15拆除所述模板和所述弹性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具有所述排水通道的模具在道床超高段施工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具有所述模楔的所述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具有所述排水通道的模具在道床超高段施工示意图;

图20为图19拆模后的右视图;

图21为图19中具有所述模楔的所述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具有所述排水通道的模具在道床超高段施工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具有所述管柱的所述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弹性垫,2-贴合面一,3-贴合面二,4-轨枕,5-模板,51-模楔或管柱,6-道床,7-开口,8-间隙,9-排水通道,10-减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3-1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的弹性垫1。

所述弹性垫1包括相对设置的贴合面一2和贴合面二3,所述弹性垫1呈柱状体,如图3-4所示,所述贴合面一2的形状适配轨枕4端部断面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5-9所示,所述贴合面二3的面积大于所述贴合面一2的面积,所述弹性垫1呈台状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台状体的弹性垫1使得浇筑后的道床6的承轨槽开口7呈喇叭口状,即承轨槽的侧面和底面相对开口7处的道床6侧壁均有倒角结构,能够避免承轨槽开口为直角状,便于混凝土捣振密实,防止脱模时会出现剥离掉块,有效减小应力集中,保护承轨槽和道床6交界处混凝土结构不易受碰撞脱落。台状体的所述弹性垫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适配所述轨枕的断面形状;

如图10-11所示,所述轨枕4两侧面和/或底面连接有减振垫10时,所述贴合面一2的形状适配轨枕4端部以及所有减振垫10一起的断面形状。

如图12所示,台状体的所述弹性垫1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适配所述轨枕4的断面形状;带有凹槽的台状体所述弹性垫1用于制造长轨枕4分体式无砟轨道时设于长轨枕4轨腰处;长轨枕4的端部分别架设于两个分体式道床6内,两个分体式道床6中间为排水渠,两个分体式道床6靠近排水渠的两个端口适配轨枕4的轨腰,所述轨腰处套设并固定两个带有凹槽的台状体所述弹性垫1,即所述轨枕4穿过所述弹性垫1,两个所述弹性垫1适配两个所述端口,立模时,所述弹性垫1的贴合面二3紧密贴合于对应的所述模板5,在浇筑完毕两个分体式道床6拆除模板5后,去除两个所述弹性垫1,在两个所述弹性垫1位置形成倒角开口。

如图8-9所示,所述弹性垫1呈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位于所述贴合面二3上,这种壳体结构在保证同样作用效果的情况下更节约材料。所述弹性垫1为橡胶结构件;所述轨枕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

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6的弹性垫1,弹性垫1的一面连接于轨枕4,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6的模板5,由于弹性垫1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4倾斜设置时,轨枕4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5,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6,在拆除模板5和弹性垫4后,道床6上设置轨枕4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1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7,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7,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是问题,从而使轨枕4受压时承轨槽中用于减振的弹性垫板中的空气由该开口7排出,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由开口7排出,避免减振垫板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同时该开口7端便于检查减振部件的状态,该弹性垫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实施例2

如图3-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6的模具,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弹性垫1,还包括模板5。

如图13-16所示,所述模板5围成浇筑道床6所需框架,所述轨枕4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轨枕4的端部设有一个所述弹性垫1,每个所述贴合面一2均固定贴合于对应所述轨枕4端面,每个所述贴合面二3均固定贴合于对应所述模板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轨枕4端面预埋螺母,每个所述贴合面一2均螺栓连接于对应所述轨枕4端面,每个所述贴合面二3均螺栓连接于对应所述模板5。

如图17-23所示,该模具还包括模楔或管柱51,所述模楔或管柱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板5,所述模楔或管柱51的另一端接触所述轨枕4的封闭端,所述模楔或管柱51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开口呈喇叭口状时,采用所述模楔,所述模楔的侧面连接于所述弹性垫1,所述模楔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轨枕4的底面,在后序拆模去掉所述模楔后,所述道床6上所述模楔位置形成排水槽;采用所述管柱,所述管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板5,另一端接触所述轨枕4的封闭端,在后序拆模去掉所述管柱后,所述道床6上所述管柱位置形成排水孔,所述管柱采用中空管柱时,所述道床6成型后不取出所述中空管柱,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曲线超高地段,倾斜设置的单侧开口7的承轨槽道床6,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会聚集到承轨槽的封闭端,在道床6成型后拆除模楔或管柱51形成排水通道9,将聚集到承轨槽封闭端的雨水或结构渗漏水导出,避免减振垫板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所述道床6为现浇道床6。

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6的模具,弹性垫1的一面连接于轨枕4,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6的模板5,由于弹性垫1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4倾斜设置时,轨枕4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5,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6,在拆除模板5和弹性垫4后,道床6上设置轨枕4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1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7,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7,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是问题,从而使轨枕4受压时承轨槽中用于减振的弹性垫板中的空气由该开口7排出,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由开口7排出,避免减振垫板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同时该开口7端便于检查减振部件的状态,该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实施例3

如图3-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6的方法,应用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模具,包括以下步骤:

A、支撑每个轨枕4,精调每个所述轨枕4的空间几何位置,固定所有所述轨枕4;

B、每个所述轨枕4的端面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弹性垫1的贴合面一2;

C、架设模板5围成浇筑道床6所需框架,位于每个所述轨枕4端部的所述模板5分别接触挤压对应所述弹性垫1的贴合面二3,并将所有所述贴合面二3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模板5;

D、所述模板5相对基础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框架中设置钢筋;

E、向所述框架中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成型所述道床6;

F、拆除所述模板5、拆除所有所述轨枕4的支撑以及拆除所有所述弹性垫1,完成所述道床6的制造。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执行所述步骤C之后,将模楔或管柱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垫1或所述模板5,所述模楔或管柱51的另一端接触对应所述轨枕4的封闭端或所述轨枕4的底面,再执行所述步骤D,最终在执行所述步骤F时,拆除所述模楔或管柱51,在所述道床6中形成排水通道9。

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开式承轨槽道床6的方法,弹性垫1的一面连接于轨枕4,相对的另一面用于连接浇筑道床6的模板5,由于弹性垫1能够弯曲、压缩,能够满足轨枕4倾斜设置时,轨枕4端部依旧紧密贴合于模板5,保证无论直线地段还是曲线超高地段浇筑的道床6,在拆除模板5和弹性垫4后,道床6上设置轨枕4的承轨槽的端部原弹性垫1处形成所需形状的开口7,避免现有技术若不清除有害层,承轨槽没有形成开口7,且有害层较薄,容易掉块,若清除有害层,需二次施工,工作量大,且质量不易保证,费时费力是问题,从而使轨枕4受压时承轨槽中用于减振的弹性垫板中的空气由该开口7排出,雨水或结构渗漏水浸入承轨槽中后,由开口7排出,避免减振垫板因水浸泡后加速老化失效,同时该开口7端便于检查减振部件的状态,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便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