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条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39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条垫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条垫板。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经济的发展,冶金铁路线所承载的货物的重量也在增加。而目前在冶金铁路上用的C型弹条铁垫板仅适用于标准砼枕及木枕,满足不了因冶金铁路线轴重增加所带来的承重需求,再加上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当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会产生离心力。由铁路车辆产生的离心力会对砼枕或木枕施加平移力,从而造成砼枕或木枕的跑偏,进而造成铁路车辆脱轨掉道现象的发生,给铁路运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弹条垫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枕木跑偏而导致的铁路车辆的脱轨掉道现象的发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证安全运输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条垫板,在所述弹条垫板的板体上有斜面,用于抵消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

进一步地,所述弹条垫板的板体包含有折弯结构,使所述弹条垫板的板体与枕木为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结构为二重折弯结构,第一折弯结构实现与所述枕木的面接触,第二折弯结构对所述枕木的挡肩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弹条垫板的铸造材料为球墨铸铁。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在弹条垫板的板体上设计有斜面,用于抵消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从而避免了枕木发生跑偏,进而避免了铁路车辆脱轨掉道,保证了安全运输。

2、本实用新型包含有折弯结构,使本实用新型与枕木为面接触,减小了对枕木施加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了枕木发生破损,不仅进一步保证了安全运输,而且还减少了枕木的维护次数,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折弯结构为二重折弯结构,并对枕木的挡肩进行保护,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铸造材料为球墨铸铁,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和延伸率,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条垫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条垫板的俯视图。

其中,1-板体,2-第一折弯结构,3-第二折弯结构,4-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弹条垫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枕木跑偏而导致的铁路车辆的脱轨掉道现象的发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证安全运输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弹条垫板的板体上设计有斜面,用于抵消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从而避免了枕木发生跑偏,进而避免了铁路车辆脱轨掉道,保证了安全运输。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条垫板,在弹条垫板的板体1上有斜面4,用于抵消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

在本实施例中,斜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a在1°-3°之间。

具体地,斜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2°。

为了减小弹条垫板因受力而对枕木施加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弹条垫板的板体1包含有折弯结构,使弹条垫板的板体1与枕木为面接触。

对弹条垫板的折弯结构进行说明,折弯结构为二重折弯结构,第一折弯结构2实现与枕木的面接触,第二折弯结构3对枕木的挡肩进行保护。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强度和延伸率,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压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弹条垫板的铸造材为球墨铸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条垫板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会产生离心力,由其所产生的离心力会对枕木上的弹条垫板施加平移力。由于弹条垫板上有斜面4,对受到的平移力进行分解,从而抵消了平移力,进而避免了位于弹条垫板下方的枕木发生跑偏,因而避免了铁路车辆脱轨掉道。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枕木的抗压能力,将原枕木加宽加厚,并在其内部布筋加强,同时增设同级护轨,以改变其的承载方式,形成重载曲线枕木。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条垫板的宽度和厚度也随枕木的改变而改变。

【技术效果】

1、在弹条垫板的板体1上设计有斜面4,用于抵消铁路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从而避免了枕木发生跑偏,进而避免了铁路车辆脱轨掉道,保证了安全运输。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含有折弯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枕木为面接触,减小了对枕木施加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了枕木发生破损,不仅进一步保证了安全运输,而且还减少了枕木的维护次数,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结构为二重折弯结构,并对枕木的挡肩进行保护,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铸造材料为球墨铸铁,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强度和延伸率,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压能力。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