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道路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0967阅读:1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道路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临时道路,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建开工之前,大多需要修建临时道路,现有的临时道路都是采用现场规划后,直接用混凝土浇筑,这种传统的道路施工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期长、成本高,有时为了急于通车,混凝土强度还未达标便投入使用,影响了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房建施工完成后,再将临时道路破碎外运,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装配式道路及其施工方法,该装配式道路制作简单、吊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并且能重复使用、减少了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装配式道路包含定型钢框,定型钢框具有4个角,还包含吊耳,吊耳可活动地安装在定型钢框的4个角上,定型钢框的4个角上分别设有吊耳孔,以便于吊耳从吊耳孔伸出。

进一步地,定型钢框包含2根工字钢,吊耳孔开设在2根工字钢的两端,工字钢的开口朝外的凹槽形成容纳吊耳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吊耳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吊耳包含基部和耳部,吊耳孔的长度略大于耳部的长度,且小于基部的长度,耳部上具有吊孔。

进一步地,工字钢的容纳空间部位焊接有防止吊耳掉出的挡板,在竖直方向上,挡板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间部位,对容纳空间构成不完全封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道路的施工方法,包含先运输及吊装装配式道路,再现场拼装,最后拆除以便于周转至下个场地,在吊装装配式道路时,先拉出装配式道路上的吊耳,然后用吊钩勾住吊耳的吊孔,再使用垫块垫在吊耳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运输及吊装装配式道路之前,还包含如下步骤:

(1)定型钢框加工;

(2)预制场地准备;

(3)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养护。

进一步地,步骤(1)定型钢框加工包含如下子步骤:

①预制块钢框加工和/或载重道路钢框加工;

②吊耳加工;

③吊耳安装。

进一步地,定型钢框包含2根工字钢和2根槽钢,2根工字钢和2根槽钢分别构成定型钢框的两组相对边,2根工字钢的两端分别设有吊耳孔,吊耳能从吊耳孔被部分拉出。

进一步地,吊耳包含基部和耳部,吊耳孔的长度略大于耳部的长度,且小于基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工字钢的开口朝外的凹槽形成容纳吊耳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吊耳的整体高度,在步骤③吊耳安装中,先将吊耳放置在容纳空间内,再在该部位焊接防止吊耳掉出的挡板,在竖直方向上,挡板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间部位,对容纳空间构成不完全封闭。

本发明的装配式道路采用预制道路定型模具,无需另外支设模板,直接浇筑混凝土,因此制作简单、施工周期短。定型模具采用工字钢,工字钢的结构形成了吊耳的容纳空间,结构巧妙,节省了工序。吊装部位采用活动式吊耳,吊装时拔出,吊装完毕隐蔽在定型钢框内,使得装配式道路的拼装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首选实施方式的装配式道路的定型钢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吊耳的示意图。

图4是吊耳安装到定型钢框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首选实施方式的装配式道路包含定型钢框1和吊耳2。定型钢框1具有4个角,4个角上均设置有吊耳孔10,4个吊耳2分别可活动地安装在4个角上,并且能相对于吊耳孔10、20上下移动,从而构成了活动式吊耳。

该装配式道路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定型钢框加工→预制场地准备→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运输及吊装→现场拼装→周转至下个场地。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装配式道路的施工工艺流程:

定型钢框加工:

(1)场平预制块钢框加工和/或载重道路钢框加工

如图1所示,定型钢框1采用工字钢11、槽钢12、25号方钢13、Φ10螺纹钢14组成,各部分之间全部采用焊接的方式来连接。2根工字钢11和2根槽钢12分别构成钢框1的两组相对边,也即,钢框1的4个角分别是由1根工字钢11和1根槽钢12构成。钢框1的4个角上设置有吊耳孔10,具体地,4个吊耳孔10分别开设在2根工字钢11的两端的翼缘上。

根据道路是否需要受力,定型钢框1分为:场平预制块钢框、载重道路钢框。场平预制块钢框适用于不受力的道路,载重道路钢框适用于受力的道路。加工场平预制块钢框时,选用12#工字钢和12#槽钢,加工载重道路钢框时2采用16#工字钢和16#槽钢

(2)吊耳加工

如图3所示,吊耳2采用13mm厚Q235钢板制作。吊耳2包含基部21和耳部22,耳部22从基部2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耳部22上开有吊孔23。

(3)吊耳安装

如图1-4所示,工字钢11上与吊耳孔10对应处的开口朝外的凹槽构成了吊耳2的容纳空间15,该容纳空间1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吊耳2的整体高度。这里的“朝外”指的是背离定型钢框的方向。将吊耳2放置在容纳空间15内,使得吊耳2的耳部22的位置与吊耳孔10的位置相对应。吊耳孔10为细长形孔,其长度尺寸略大于耳部22的长度,但明显小于基部21的长度,因而,耳部22可以从吊耳孔10伸出至钢框1的上表面之上,而基部21却无法伸出、被限制在容纳空间15内。安装完毕后,吊耳2位于容纳空间15内,不伸出吊耳孔10,在使用时,吊耳2可以被拉出,使得耳部22伸出吊耳孔10,供吊钩吊装。

为避免吊耳2从工字钢11凹槽的开口掉出,在该部位焊接挡板3做挡护,在竖直方向上,挡板3位于容纳空间15的中间部位,对容纳空间15形成了不完全封闭,这样,方便调节吊耳2的位置。挡板3可以采用扁钢。

另外,工字钢11的中间钢板将容纳空间15与混凝土隔离开,避免了混凝土接触到吊耳2,保证了吊耳2的清洁和正常适用。

预制场地准备:

分公司加工厂设置专门的预制场地,在面层混凝土浇筑时确保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平整度,并收光面,确保预制场地平整、坚实。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1)混凝土的强度为C30。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级配好的碎石,粒径不宜大于25mm;细骨料:选用中粗砂,其含泥量≤2%。

(2)混凝土浇筑前将模内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采用预拌混凝土浇筑,并按规定留制同条件试块。

(3)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顺一个方向,确保混凝土密实性。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并按照要求对道路板上部拉毛,纹理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保证板与车轮的摩擦力。

(5)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采用吸水能力强材料记性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

运输及吊装:

(1)混凝土强度达到75%方可吊装,吊运至堆放场地,堆放层数不得超过7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达到100%方可运输。叠放时上下板之间要有垫块,且多层放置时垫块要放在同一垂线上,防止板在堆放或运输中受力不均折断或受损。

(2)拉出吊耳2,也可以利用简易工具,例如细钢丝,挑出吊耳2,再用垫块从挡板3与工字钢11的底部之间放入容纳空间15内,并且置于吊耳2的下方,防止吊耳2落回到原始位置,从而使得耳部22缩回至工字钢11的容纳空间15内部。

(3)吊钩部位吊装完毕后及时放下,防止使用时受到损坏,并且取出垫块,使得吊耳2缩回至容纳空间15内,隐藏在定型钢框1中。

现场拼装:

(1)拼装方式:对于十字型和丁字形道路提前进行排布,按照排布图拼装

(2)道路板安装时应将板面拉毛纹理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保证道路板与车轮的摩擦力。

(3)承载重型车辆的道路板铺设完成,应对其进行固定。可在已安装好的道路板边沿部位采用钢筋锚入路基进行加固,深度和间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以确保临时道路板在使用中不滑移、错位受到损坏。

周转至下个场地:

现场施工周转至下一条临时道路或者准备退场或者周转至下一个项目时,首先对临时道路板进行清理,直接装车。如果不能直接装车运走,现场需设置好硬化的堆放场地,并采取防雨排水措施,防止长时间钢框浸泡雨淋。

转入下一个工程应用的临时道路板,其铺装的路面地基弹性模量应达到≥40Mp,路面压实、平整后铺设3cm~5cm的中粗砂垫层,含泥量不超过5%。

现场预制做法:

如果在现场直接预制,可以先做好正式道路的路基,无法利用正式道路的路基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路基准备,铺装的路面地基弹性模量应达到≥40Mp。为利于二次拆出使用,在基层上铺设防水塑料布做隔离层。防水塑料布厚度不得小于0.7mm。

本发明的装配式道路,采用工字钢和槽钢组合焊接成预制道路的钢框,并焊接三道方钢内撑加固,其制作方便,并且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工字钢的钢框所形成的凹槽正好给吊耳提供了一个容纳空间,无需另外构造出容纳空间,结构巧妙,节省了工序。吊耳可活动地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吊装使用时拔出,吊装完毕后插入,隐蔽在工字钢钢框内,在道路使用时,无需拆除,更不会影响道路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装配式道路,有效解决了传统方式中现浇道路施工工期长、成本高、一次性投入等缺点。通过对传统预制道路进行改进,施工更快建,质量更易保证,并且避免了道路使用过程中边角和吊装孔损坏现象的发生。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