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168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



背景技术:

涵洞属于上埋式构筑物,也是当今国际上称为“生命线工程”之一种。它在交通、水利、铁路、矿山、电力、市政、石油、军工等诸多部门广为应用。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填路堤下涵洞的受力、沉降与开裂问题已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关注。由于现行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及有关规范、规程中规定或推荐的土压力计算公式、涵洞设计标准图及其施工方法,均未能恰当地考虑、处理和计算高填土涵洞的土压力及其变形,以致普遍引起涵洞开裂和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故有“十涵九裂”之说,这些病害轻则引起涵洞开裂、渗漏或积水,重则致使涵洞结构破坏,甚至出现垮塌,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包括地基,设置在地基上的涵洞,设置在涵洞上方及两侧的填土层,所述涵洞上端面设有EPS减荷层,所述EPS减荷层由至少一块EPS板组成,所述涵洞两侧均设有多个桩孔,所述桩孔包括上端的加宽部和下端的正常部,所述加宽部和正常部均为圆柱形,所述加宽部的直径大于正常部的直径,所述桩孔内灌充有环氧树脂砂浆,所述桩孔的上端面低于填土层的上端面,且高于涵洞的上端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EPS减荷层的厚度为15~30cm。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涵洞两侧均分别设有EPS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EPS减荷层上端面与填土层之间设有钢塑格栅。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正常部的上端面高于涵洞的上端面,所述正常部底部延伸至地基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EPS减荷层大大减少了涵洞上方的垂直压力,减轻了高填路基下的涵洞荷载,从而确保了涵洞能够长期正常运行,进一步在涵洞两侧设置EPS板,能够减少涵洞两侧的水平压力,延长了该涵洞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多个桩孔,桩孔上大下小,利于路堤中形成土拱,从而利于将路堤荷载转移到桩孔顶部,减少了涵洞负载的同时,利于减少路堤沉降、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2、涵洞;3、填土层;4、EPS减荷层;5、桩孔;501、加宽部;502、正常部;6、钢塑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填路堤涵洞减荷结构,包括地基1,设置在地基1上的涵洞2,设置在涵洞2上方及两侧的填土层3,所述涵洞2上端面设有EPS减荷层4,所述EPS减荷层4由至少一块EPS板组成,所述EPS板也称可发性 聚苯乙烯板,该EPS板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这里不对EPS板做详细阐述,通过设置EPS减荷层4大大减少了涵洞上方的垂直压力,减轻了高填路基下的涵洞荷载,从而确保了涵洞能够长期正常运行,作为优选,所述EPS减荷层的厚度为15~30cm。

为了对涵洞2两侧进行减荷,也可以所述涵洞2两侧均分别设有EPS板,从而能够减少涵洞2两侧的水平压力,延长该涵洞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也可以在所述EPS减荷层4上端面与填土层3之间设有钢塑格栅6,通过设置钢塑格栅6能够进一步对施加在EPS减荷层4上的垂直压力进行平摊,从而避免某一处压力对EPS减荷层4的破坏,同时通过设置钢塑格栅6能够防止和延缓反射裂缝,同时又能增加结构强度。

所述涵洞2两侧均设有多个桩孔5,所述桩孔5包括上端的加宽部501和下端的正常部502,所述加宽部501和正常部502均为圆柱形,所述加宽部501的直径大于正常部502的直径,所述桩孔5内灌充有环氧树脂砂浆,所述桩孔5的上端面低于填土层3的上端面,且高于涵洞2的上端面。通过设置多个桩孔5,桩孔5上大下小,利于路堤中形成土拱,从而利于将路堤荷载转移到桩孔顶部,减少了涵洞负载的同时,利于减少路堤沉降、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可以使所述正常部502的上端面高于涵洞2的上端面,即加宽部501的下端面高于涵洞2的上端面,所述正常部502底部延伸至地基1内,作为优选,可以将所述钢塑格栅6水平延伸至桩孔5中,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