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轨横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8465发布日期:2018-08-04 15:09阅读:1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的铁轨的车辆运输的基础,对安全输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单位为了防止铁轨的左右(横向)位移在铁轨两侧设置地锚,将铁轨通过拉杆与地锚固定连接防止铁轨左右位移。地锚为竖直埋入地下的铁轨,轨底朝着车辆前进的方向设置,一般拉杆和地锚、拉杆和铁轨之间采用铁卡连接。由于铁轨与轨枕接触的位置是最不容易发生形变和弯曲的,因此拉杆一般连接在铁轨紧挨着轨枕的前方的位置,因此地锚与轨枕平齐。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轨枕会向着车辆前进的方向发生位移,或者随着铁路设备升级改造导致轨枕发生位移。拉杆发生弯曲,不能形成最有效的作用力,即便更换拉杆,如果想要拉杆与铁轨垂直的话那只能将拉杆固定在轨枕位置处,但是轨枕无法固定拉杆,传统的做法是挖出旧地锚,在旧地锚前方重新埋设一个新地锚,这样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还增加了工作量。倒移地锚桩的成本:倒桩必须2个工人配合,工资要200元,挖基坑、灌注水泥砂浆、垃圾倒运、钢轨桩油饰等需要费用60元,同时重新埋设地锚桩需要2小时,劳动强度大,施工安全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轨横向固定装置,确保有效的拉紧作用力,避免运输轨道的横向位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轨横向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运输铁轨一侧的竖直的地锚铁轨,所述地锚铁轨的轨底朝着运输铁轨上车辆前进的方向,运输铁轨和地锚铁轨之间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与运输铁轨下端的轨底通过两个相对的铁卡a连接,所述拉杆与地锚铁轨后端的轨头通过两个相对的铁卡b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铁卡a和铁卡b均包括下端的连接部和上端的卡紧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竖板,竖板上设置有穿接孔,所述卡紧部包括开口朝向侧面的U型槽,所述竖板固定在卡紧部下端靠近U型槽槽底的一端,竖板与卡紧部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铁卡a的卡紧部的U型槽下侧壁与运输铁轨的轨底底面接触配合,铁卡a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与运输铁轨的轨底顶面接触配合;所述铁卡b的卡紧部的U型槽的下侧壁与地锚铁轨轨头顶面接触配合,所述铁卡b的卡紧部的U型槽的上侧壁与地锚铁轨轨头底面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铁卡b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大于铁卡a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铁卡a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延伸边a,所述延伸边a与运输铁轨的轨腰配合,所述铁卡b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延伸边b,所述延伸边b与地锚铁轨的轨腰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轨枕向前发生位移后,更换拉杆依旧可保证拉杆与运输轨道的垂直,确保有效的拉紧作用力,避免运输轨道的横向位移。

竖板与卡紧部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板,提高铁卡的连接部的强度。

地锚铁轨后端的轨头厚度大于轨底厚度,铁卡b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大于铁卡a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的宽度,铁卡b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铁卡a和铁卡b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边缘设置有延伸边,安装后保证夹紧部与铁轨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增强拉杆与地锚铁轨和运输铁轨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包含轨枕);

图2是图1仰视图(不包含轨枕);

图3是实施例一铁卡a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左视图;

图5是图3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铁卡b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铁卡a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铁卡b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轨头式铁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运输铁轨,2、地锚铁轨,3、拉杆,4、铁卡a,5、铁卡b,6、延伸边a,7、延伸边b,8、轨枕,9、轨头式铁卡,10、铁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包含轨枕,其中图2中由于轨枕8会挡住铁卡a,为了不影响视图的表达,图2视图中省略了轨枕8。

一种铁轨横向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运输铁轨1一侧的竖直的地锚铁轨2,运输铁轨1和地锚铁轨2的铁轨规格相同,运输铁轨1轨底下部间隔设置有轨枕8,地锚铁轨2的轨底朝着运输铁轨1上车辆前进的方向,其中地锚铁轨2与轨枕8位置平齐,运输铁轨1和地锚铁轨2之间连接有拉杆3,拉杆3与运输铁轨1下端的轨底通过两个相对的铁卡a4连接,拉杆3与地锚铁轨2后端的轨头通过两个相对的铁卡b5连接,即拉杆3设置在轨枕的后部紧贴轨枕设置。如果拉杆3设置在轨枕8的前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轨枕会向着车辆前进的方向发生位移,或者随着铁路设备升级改造导致轨枕发生位移。拉杆发生弯曲,不能形成最有效的作用力,这时更换拉杆,为保证拉杆与铁轨垂直,由于轨枕前移,则拉杆与轨枕干涉,传统的做法是挖出旧地锚,在旧地锚前方重新埋设一个新地锚,这种倒桩方式必须2个工人配合,工资要200元,挖基坑、灌注水泥砂浆、垃圾倒运、钢轨桩油饰等需要费用60元,同时重新埋设地锚桩需要2小时,劳动强度大,施工安全风险大。所以可以将原来的固定装置拆除,按照本申请的将拉杆3通过两个相对的铁卡b5与地锚铁轨2后端的轨头连接,避免了倒桩方式的繁琐与浪费。同时还可以在一开始固定时就将拉杆3通过两个相对的铁卡b5与地锚铁轨2后端的轨头连接,这样拉杆3弯曲后直接更换拉杆3,仍旧可以保证拉杆3与运输铁轨1垂直,这样就能够保证有效的拉紧作用力,避免运输轨道的横向位移。

其中铁卡a4和铁卡b5均包括下端的连接部和上端的卡紧部,连接部包括竖板,竖板中心设置有穿接孔,卡紧部包括开口朝向侧面的U型槽,即U型槽旋转90°放置,其中竖板固定在卡紧部下端靠近U型槽槽底的一端,竖板与卡紧部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板。安装时将两个铁卡a4的U型槽相对,铁卡a4的卡紧部的U型槽下侧壁与运输铁轨1的轨底底面接触配合,铁卡a4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与运输铁轨1的轨底顶面接触配合,将拉杆3穿入两个铁卡a4的穿接孔内,然后在铁卡a4的竖板的外侧依次穿接弹簧垫圈和螺母。将两个铁卡b5的U型槽相对,铁卡b5的卡紧部的U型槽的下侧壁与地锚铁轨2轨头顶面接触配合,铁卡b5的卡紧部的U型槽的上侧壁与地锚铁轨2轨头底面接触配合。

其中地锚铁轨后端的轨头厚度大于轨底厚度,铁卡b5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大于铁卡a4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的宽度,保证铁卡b5的U型槽两侧壁之间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实施例二

如图7、8所示,铁卡a4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延伸边a6,延伸边a6与运输铁轨1的轨腰配合,铁卡b5的卡紧部的U型槽上侧壁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延伸边b7,延伸边b7与地锚铁轨2的轨腰配合,安装后保证夹紧部与铁轨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增强拉杆与地锚铁轨和运输铁轨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尤其是铁卡b5很有必要设置延伸边b7,因为铁卡b5与地锚铁轨2的轨头接触,轨头的长度远远小于轨底的长度,因此相对卡紧效果没有很好,延伸边b7的设置增大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

实施例三:

在未安设地锚的线路上,可在安设地锚时,使地锚铁轨2的轨底朝向运输铁轨1,如图9所示,地锚铁轨2的轨底垂直于运输铁轨1,在地锚铁轨2轨头加装轨头式铁卡9,其中轨头式卡铁9与实施例一和二的铁卡a4和铁卡b5的结构不同,轨头式卡铁9为一体式的长方体铁块,铁块上开设一个卡槽,卡槽与地锚铁轨2轨头形状类似但是稍宽于地锚铁轨2轨头的厚度,便于安装,且安装完成后向缝隙内打入铁销,实现卡紧。在轨头式铁卡9上钻孔,拉杆3从孔中穿过并通过螺母固定,拉杆3的另一端通过如上所述的相对的铁卡a4固定即可。同样的还可以将轨头式铁卡9装在地锚铁轨2轨底位置,如图10所示,轨头式铁卡9内卡槽与地锚铁轨2的轨底形状类似,其余都与上述内容相同。

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地锚铁轨的抗弯刚度,增强了拉杆抵抗轨道横向变形的能力。通过调整轨头式铁卡9的方向,可将拉杆3调整到地锚铁轨的另一侧,从而及时调整拉杆3使其垂直于既有的运输钢轨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