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13656发布日期:2018-11-02 22:2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中小跨度桥梁群的建设主要有预制吊装施工法和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法,预制吊装施工具有施工进度快,对桥梁场区地形无要求,能够进行工厂化施工,施工质量有保障的优点。但是预制场建设费用高、占地大,所以一般用于多跨桥梁的施工。但是在山区,很多地方不满足预制场建设要求,致使无法使用预制吊装进行施工。

满堂支架现浇施工现随着支架结构形式的发展,一般包括承插式盘扣支架、碗扣式支架、扣件式支架等,在施工过程中支架的搭设与拆除速度较快,所以对跨数较少的中小跨径桥梁,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现场材料多,易丢失,建设成本较高。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现主要应用于中型桥梁施工(如高铁、高速公路的简支梁),针对中小型桥梁的移动模架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中小型桥梁建设过程中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所述顺水桥移动模架包括:支腿系统、主桁系统、模板系统、下放横移系统和吊装系统;

所述支腿系统包括:立柱和卸载装置,所述立柱与桥梁的墩柱相邻,墩柱上固定有抱箍,立柱通过骑马卡与抱箍固定连接提高立柱的稳定性,所述卸载装置设置在立柱的顶端;

所述主桁系统包括:桁架、横梁和分配梁,所述桁架焊接于横梁上,桁架由贝雷片和异形贝雷片拼装组成,贝雷片之间通过标准支撑片和端部支撑架连接,所述分配梁铺设在贝雷片顶端的节点处;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底模和侧模,所述底模铺设在分配梁上,所述侧模通过拉杆固定于分配梁上,在侧模外侧用木条钉在底膜上约束侧模横移;

所述下放横移系统包括:锚梁、滑梁和滑动轨道,和大行程穿心千斤顶,所述锚梁安装在横梁底部,大行程穿心千斤顶通过精轧螺纹钢与锚梁连接,所述滑梁安装在横梁底部,所述滑动轨道设置在滑梁下方的地面上,滑梁与滑动轨道相对应,下放后的桁架能够使滑梁与滑动轨道相咬合;

所述吊装系统包括:吊架、汽车吊和平板车,所述吊架设置在桁架顶端并与桁架固定连接,桁架沿滑动轨道横向拉出,汽车吊通过吊架将桁架吊起移动至平板车上,平板车将桁架运往下一施工点。

进一步的,所述抱箍上设有卡接件,卡接件卡住墩柱柱身,立柱通过骑马卡与卡接件的延伸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卸载装置包括两个底座和上楔形块,两个底座之间通过螺纹钢拉杆进行连接,螺纹钢拉杆上拧有螺母并通过螺母调节两底座之间的距离,上楔形块卡在两个底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贝雷片分组进行拼装,每组拼装后的贝雷片通过支撑片连接,异形贝雷片安装在贝雷片组件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梁铺设在贝雷片顶端并通过铁丝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包括木方和竹胶板,所述木方铺设在分配梁的顶端并通过铁丝固定,所述竹胶板铺设在木方顶端并直接钉在木方上,在竹胶板上方浇筑混凝土梁,混凝土梁内预埋有pvc管。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采用定型曲面钢模或定型曲面木模,侧模与底模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橡胶垫封堵,侧模与侧模之间的契形缝隙利用原子灰进行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锚梁固定在贝雷片底端的横梁上,精轧螺纹钢一端穿过混凝土梁内的pvc管与锚梁连接,精轧螺纹钢另一端与大行程穿心千斤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梁安装在贝雷片底端的横梁上,滑梁上安装有多个滑轮,下放后的桁架能够使滑轮与地面的滑动轨道相贴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为:

在墩柱上安装抱箍,利用抱箍上的卡接件卡紧墩柱,安装立柱并调整立柱高度,使两立柱顶部标高相差4cm以内,利用骑马卡将立柱固定在抱箍上,在立柱的顶端放置卸载装置;

进行架体部分的吊装,在地面将主桁系统、底模和侧模拼装完成,将吊架安装在桁架顶端,利用吊车将拼装好的架体吊装至立柱顶端,拆除吊架,测量底模距离地面的高度,通过调节卸载装置使底模达到设计标高;

在墩柱顶部铺设木楔块,木楔块顶端铺设底模和侧模,使其分别与分配梁上的底模和侧模拼接为一体,在拼接为一体的底模上安装钢筋,预埋泄水管,在锚梁正上方位置预埋pvc管,浇筑混凝土梁,待混凝土梁浇筑两天后,安装侧模护栏钢筋及预埋件,浇筑护栏混凝土;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养护不低于7天时,利用精轧螺纹钢穿过混凝土梁内预埋的pvc管与锚梁连接;

调节卸载装置使其与桁架分离,然后拆除卸载装置,拆除骑马卡移走立柱,拆除墩柱上的抱箍;

在滑梁下方的地面安装滑动轨道,使滑动轨道保持水平并位于同一高度,混凝土梁顶安装大行程穿心千斤顶,将大行程穿心千斤顶与精轧螺纹钢连接,利用大行程穿心千斤顶下放桁架1.5m,工人利用桁架为操作平台拆除墩柱顶部的底模,继续下放桁架使滑梁上的滑轮与滑动轨道接触,拆除下放用桁架的精轧螺纹钢;

将桁架沿着滑动轨道横向移动至混凝土梁外,在桁架顶部安装吊架将桁架吊装在平板车上并固定,拆除地面的滑动轨道,将桁架运输至下一个施工点。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该移动模架桁架应用标准贝雷片及支撑片,加工件少,可重复使用,成本低;施工灵活,移动模架的移动采用吊车吊装及平板运输车运输,不需要逐跨施工,相邻桥梁施工不需要重复安拆,施工灵活;周期短,模架周转仅需要1天时间就可安装钢筋,满堂支架约需要7到15天,减少了满堂支架施工中涉及的支架拆除安装、底模铺设工作,在不算预制吊装施工方法中预制场建设时间的情况下,施工时间约与预制吊装施工方法相同,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的抱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的卸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图1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的施工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水桥移动模架,所述顺水桥移动模架包括:支腿系统、主桁系统、模板系统、下放横移系统和吊装系统;

所述支腿系统包括:立柱1和卸载装置2,所述立柱1与桥梁的墩柱3相邻,墩柱3上固定有抱箍4,立柱1通过骑马卡5与抱箍4固定连接提高立柱1的稳定性,所述卸载装置2设置在立柱1的顶端;

所述主桁系统包括:桁架6、横梁7和分配梁8,所述桁架6焊接于横梁7上,桁架6由贝雷片9和异形贝雷片10拼装组成,贝雷片9之间通过标准支撑片和端部支撑架连接,所述分配梁8铺设在贝雷片9顶端的节点处;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底模11和侧模12,所述底模11铺设在分配梁8上,所述侧模12通过拉杆固定于分配梁8上,在侧模12外侧用木条钉在底膜11上约束侧模12横移;

所述下放横移系统包括:锚梁13、滑梁17和滑动轨道18,和大行程穿心千斤顶15,所述锚梁13安装在横梁7底部,大行程穿心千斤顶15通过精轧螺纹钢16与锚梁13连接,所述滑梁17安装在横梁7底部,所述滑动轨道18设置在滑梁17下方的地面上,滑梁17与滑动轨道18相对应,下放后的桁架6能够使滑梁17与滑动轨道18相咬合;

所述吊装系统包括:吊架14、汽车吊和平板车,所述吊架14设置在桁架6顶端并与桁架6固定连接,桁架6沿滑动轨道18横向拉出,汽车吊通过吊架14将桁架6吊起移动至平板车上,平板车将桁架6运往下一施工点。

参考图3,所述抱箍4上设有卡接件,卡接件19卡住墩柱3柱身,立柱1通过骑马卡5与卡接件19的延伸部固定连接,参考图4,所述卸载装置2包括两个底座20和上楔形块21,两个底座20之间通过螺纹钢拉杆22进行连接,螺纹钢拉杆22上拧有螺母23并通过螺母23调节两底座20之间的距离,上楔形块21卡在两个底座20之间,拧动螺母23使两底座之间距离缩小,则上楔形块21被挤压向上运动,反之增加两底座之间的距离则上楔形块21向下运动。

所述贝雷片9分组进行拼装,每组拼装后的贝雷片9通过支撑片连接,异形贝雷片10安装在贝雷片组件的两端,分配梁8铺设在贝雷片9顶端并通过铁丝固定,所述底模11包括木方24和竹胶板25,所述木方24铺设在分配梁8的顶端并通过铁丝固定,所述竹胶板25铺设在木方24顶端并直接钉在木方24上,完成底模11铺设后,根据图纸曲线要素和结构尺寸在底模上进行实体放样,按照底模11包侧模13的原理,准确放出侧模12的位置,用墨线精确标出侧模12的位置线,再次复核无误后固定侧模12,开始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完以后侧模采用拉杆对拉的方式固定,在竹胶板25上方浇筑混凝土梁26,混凝土梁26内预埋有pvc管27,所述侧模12采用定型曲面钢模或定型曲面木模,侧模12与底模11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橡胶垫封堵,侧模12与侧模12之间的契形缝隙利用原子灰进行封堵,内弧和外弧的缝隙呈契形,按实际拼接后形成的缝隙尺寸大小,由木工制作成同样的形状异形木条填堵加固处理,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会使混凝土漏出。

所述锚梁13固定在贝雷片9底端的横梁7上,精轧螺纹钢16一端穿过混凝土梁26内的pvc管27与锚梁13连接,精轧螺纹钢16另一端与大行程穿心千斤顶15连接,所述滑梁17安装在贝雷片9底端的横梁7上,滑梁17上安装有多个滑轮,下放后的桁架6能够使滑轮与地面的滑动轨道18相贴合。

具体的,参考图5~图11,公开了利用顺水桥移动模架施工的步骤流程:

在墩柱3上安装抱箍4,利用抱箍4上的卡接件19卡紧墩柱3,安装立柱1并调整立柱1高度,使两立柱1顶部标高相差4cm以内,利用骑马卡5将立柱1固定在抱箍4上,在立柱1的顶端放置卸载装置2;

进行架体部分的吊装,在地面将主桁系统、底模11和侧模12拼装完成,将吊架14安装在桁架6顶端,利用吊车将拼装好的架体吊装至立柱1顶端,拆除吊架14,测量底模11距离地面的高度,通过调节卸载装置2使底模11达到设计标高;

在墩柱3顶部铺设木楔块28,木楔块28顶端铺设底模和侧模,使其分别与分配梁8上的底模11和侧模12拼接为一体,在拼接为一体的底模上安装钢筋,预埋泄水管,在锚梁13正上方位置预埋pvc管27,浇筑混凝土梁26,待混凝土梁26浇筑两天后,安装侧模护栏钢筋及预埋件,浇筑护栏混凝土;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养护不低于7天时,利用精轧螺纹钢16穿过混凝土梁26内预埋的pvc管27与锚梁13连接;

调节卸载装置2使其与桁架6分离,然后移除卸载装置2,拆除骑马卡5移走立柱1,拆除墩柱3上的抱箍4;

在滑梁17下方的地面安装滑动轨道18,使滑动轨道18保持水平并位于同一高度,混凝土梁26顶安装大行程穿心千斤顶15,将大行程穿心千斤顶15与精轧螺纹钢16连接,利用大行程穿心千斤顶15下放桁架1.5m,工人利用桁架6为操作平台拆除墩柱3顶部的底模,继续下放桁架6使滑梁17上的滑轮与滑动轨道18接触,拆除下放桁架6的精轧螺纹钢16;

将桁架6沿着滑动轨道18横向移动至混凝土梁26外,在桁架6顶部安装吊架14将桁架6吊装在平板车上并固定,拆除地面的滑动轨道18,将桁架6运输至下一个施工点。

该移动模架桁架应用标准贝雷片及支撑片,加工件少,可重复使用,成本低;施工灵活,移动模架的移动采用吊车吊装及平板运输车运输,不需要逐跨施工,施工周期短,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工成本。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