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9170发布日期:2018-12-14 22: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CRTSI型无砟轨道板保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的线路里程不断增加,在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的要应对冻胀带来的路基变形、轨道不平顺、翻浆冒泥等问题;然而,目前国内规范中对于冻土区高速铁路的相关规定还较少,相关的工程经验不足;高速铁路对于轨道和路基有高平顺性的要求,所以在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原有设置隔热层防止路基冻胀的技术很难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

目前,保温层由保温板组成,然而保温板之间存在间隙使密封性差,降低了保温层的整体保温效果,因此,亟待设计一套可以有效防止冻胀变形的保温层,保证线路的平顺和行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便捷、稳定地铺设于CRTSI型无砟轨道上,并方便更换且保温效果好的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其铺设于所述无砟轨道裸露在外的表面上,所述无砟轨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支撑层、CA砂浆垫层、及轨枕,所述轨枕上铺设有钢轨,所述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包括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并铺设于所述钢轨两侧的所述支撑层的第一保温单元、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并铺设于所述钢轨两侧的CA砂浆垫层及轨枕上的第二保温单元、及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于所述钢轨之间的所述CA砂浆垫层及轨枕上的第三保温单元,所述第一保温单元靠近所述钢轨一侧的侧面与相对应侧的所述CA砂浆垫层裸露在外的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一保温单元与相对应的第二保温单元相互拼接,以覆盖位于钢轨外侧的相对应的支撑层和CA砂浆垫层裸露在外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单元包括两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卡接的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卡块和与第一卡块相适配的第一卡槽,相邻的两第一保温板通过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各所述第一保温板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支撑层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板靠近所述钢轨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沿此侧面的法线向钢轨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三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单元包括两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拼接的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二卡块和与第二卡块相适配的第二卡槽,相邻的两第二保温板通过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各所述第二保温板的下端面具有与相对应的所述CA砂浆垫层及轨枕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单元包括两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拼接的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靠近相对应的第一保温板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下端端面上形成有与第三卡槽相适配的第三卡块,第二保温板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保温板通过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各所述第二保温板的下端面具有与相对应的所述CA砂浆垫层及轨枕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第三保温单元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所述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远离卡接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钢轨相对应侧的侧面相靠近,且所述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钢轨之间的所述CA砂浆垫层及所述轨枕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单元、第二保温单元和第三保温单元的上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设置的第一保温单元、第二保温单元及第三保温单元分别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于所述无砟轨道相对应的裸露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单元靠近所述钢轨一侧的侧面与相对应侧的所述CA砂浆垫层裸露在外的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一保温单元与相对应的第二保温单元相互拼接,进而实现位于所述钢轨外侧裸露在外的部分得到覆盖;所述第三保温单元沿所述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于所述钢轨之间的所述CA砂浆垫层及轨枕上,进而将所述钢轨内裸露的部分覆盖;因此,所述无砟轨道除所述钢轨以外的其他裸露部分均被覆盖,使保温层具有完整性,减少所述无砟轨道与外界热交换;且第一保温单元、第二保温单元、第三保温单元只需依靠自身形状和轨枕的约束就可以形成稳定的整体,不需要额外的连接零件;各保温单元均为拼接的方式实现铺设的,结构稳定性高,并能够提高铺设和更换效率;且本实用新型在铺设完成后,在无需防冻的时候可以进行拆除,在需要防冻的时候再铺设,重复使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所述的第一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所述的第二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三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四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支撑层,2、CA砂浆垫层,3、轨枕,4、钢轨,5、第一保温板,5-1、第一卡块,5-2、第一卡槽,5-3、第一凸起,5-4、第三卡槽,6、第二保温板,6-1、第二卡块,6-2、第二卡槽,6-3、第二凸起,6-4、第三卡块,7、第三保温板,7-1、第三凸起,7-2、第四卡槽,8、第四保温板,8-1、第四凸起,8-2、第四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CRTSI型无砟轨道的可拆卸式保温层,如图1所示,无砟轨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支撑层1、CA砂浆垫层2及轨枕3,轨枕3上铺设有钢轨4;本实施例包括分别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的第一保温单元、第二保温单元和第三保温单元;多组第一保温单元、多组第二保温单元和多组第三保温单元相互拼接构成一个整体的层状结构,并铺设在支撑层1、CA砂浆垫层2及轨枕3裸露在外的表面上;同时,拼装后的每个第一保温单元、第二保温单元和第三保温单元的上端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第一保温单元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并铺设在钢轨4两侧的支撑层1裸露在外的表面上;第一保温单元包括两个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卡接的第一保温板5,如图2所示,第一保温板5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卡块5-1和与第一卡块5-1相适配的第一卡槽5-2,相邻的两个第一保温板5通过第一卡块5-1与第一卡槽5-2的配合连接在一起,每个第一保温板5的下端面具有与支撑层1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第一保温板5靠近钢轨4一侧的侧面与相对应侧的CA砂浆垫层2裸露在外的侧面相贴合。

第二保温单元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并铺设于钢轨4两侧的CA砂浆垫及轨枕3裸露在外的表面上;如图4所示,第二保温单元包括两个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拼接的第二保温板6,第二保温板6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二卡块6-1和与第二卡块6-1相适配的第二卡槽6-2,相邻的两个第二保温板6通过第二卡块6-1与第二卡槽6-2的卡接配合连接在一起,每个第二保温板6的下端面具有与相对应的CA砂浆垫层2及轨枕3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第一保温板5与相对应的第二保温板6相互靠近贴合,实现无砟轨道的钢轨4外侧裸露在外的部分覆盖和密封。

本实施例第一保温板5与相对应的第二保温板6之间的配合关系也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具体手段为:第一保温板5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第二保温板6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保温板5与图2所示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第一保温板5靠近钢轨4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沿此侧面的法线向钢轨4延伸的第一凸起5-3,第一凸起5-3的上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三卡槽5-4;如图5所示,第二保温板6与图4所示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第二保温板6靠近相对应的第一保温板5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凸起5-3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凸起6-3,第二凸起6-3下端端面上形成有与第三卡槽5-4相适配的第三卡块6-4,第二保温板6与相对应的第一保温板5通过第三卡块6-4与第三卡槽5-4的配合连接在一起。

第三保温单元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在钢轨4之间的CA砂浆垫层2及轨枕3裸露在外的表面上;第三保温单元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三保温板7和第四保温板8;其中,如图6所示,第三保温板7靠近第四保温板8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三凸起7-1,第三凸起7-1沿此侧面的法线方向向第四保温板8延伸,第三凸起7-1上端端面上形成有第四卡槽7-2;如图7所示,第四保温板8靠近第三保温板7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第四凸起8-1,第四凸起8-1沿该侧面的法线方向向第三保温板7延伸,第四凸起8-1下端端面上形成有第四卡块8-2;第三凸起7-1与相对应的第四凸起8-1通过第四卡槽7-2与第四凸起8-1的卡接实现第三保温板7与第四保温板8的连接;第三保温板7和第四保温板8远离卡接处的一端分别与钢轨4相对应侧的侧面相靠近,且第三保温板7和第四保温板8的下端面具有与钢轨4之间的CA砂浆垫层2及轨枕3裸露在外的面相适配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势在于:

由第一保温单元依次铺设、第二保温单元依次铺设、第三保温单元依次铺设分别构成的保温区域,各区域相互独立,组装方便;组成各区域的保温板发生破损时,方便更换;各区域之间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覆盖在无砟轨道裸露在外的表面上,由于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结构紧凑,各部件连接牢固,从而提高了对无砟轨道的保温效果,且在铺设的过程中,可采用分段施工,提高了铺设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