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式桥面临边吊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3967发布日期:2019-09-03 20:54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行走式桥面临边吊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行走式桥面临边吊篮结构。



背景技术:

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机械,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

钢管混凝土拱桥属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是将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由于钢管的径向约束而限制受压混凝土的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钢管拱兼有纵向主筋和横向套箍的作用,同时可作为施工模板,方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钢管拱可作为劲性承重骨架,其焊接工作简单,吊装重量轻,从而能简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工期。

现有的钢管拱桥常用安装方法,主要有卧拼竖转法施工和原位支架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均需要安装吊杆,而钢管拱跨度大(可达180m或超过180m),跨河跨度大,吊杆桥下临边安装困难,为了方便钢管拱吊杆桥梁下端面的安装和移动,通常采用汽车吊提小吊篮在外侧作业,使用汽车进行作业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容易晃动,施工不安全,为不合规操作,特别是在大风时,施工极其不安全。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行走式桥面临边吊篮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行走式桥面临边吊篮结构包括:行走小车,该行走小车置于已浇桥梁的桥面上,且该行走小车一侧安装的延伸架伸出于该已浇桥梁侧面外部,该行走小车上端与延伸架之间安装有平衡三脚架,该行走小车另一侧设置有配重块,且该行走小车底部与已浇桥梁的桥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结构;吊篮,其包括安装于所述延伸架末端并呈竖直状态的竖直吊架以及安装于竖直吊架下端并具有站立空间的底篮,该底篮呈水平状态定位于已浇桥梁下方,且该底篮位于行走小车的下方,该竖直吊架上设置有爬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小车上端设置有围栏,所述配重块设置于该围栏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衡三脚架包括安装于该行走小车上的立柱以及连接于立柱上端与延伸架末端的前拉杆和连接于立柱上端与该行走小车另一侧的后拉杆。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直吊架与底篮之间还安装有加强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篮包括有安装于竖直吊架下端的底架以及铺设于该底架上的竹胶板和安装于该底架外围上端的护栏。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小车包括有行走小车主体以及安装于行走小车主体下端的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该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该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置于所述已浇桥梁的桥面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险结构包括钢丝绳或手拉葫芦,该钢丝绳或手拉葫芦连接于所述行走小车底部与已浇桥梁的桥面之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已浇桥梁上浇筑有第一竖墙,所述钢丝绳或手拉葫芦连接于所述行走小车底部与第一竖墙之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已浇桥梁上浇筑有第二竖墙和防护墙,所述第一竖墙位于第二竖墙和防护墙之间,该第二竖墙和防护墙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行走小车行走的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稳定,且底篮呈水平状态定位于已浇桥梁下方,施工极为方便、安全可靠,且本实用新型采用行走小车在已浇桥梁的桥面行走以移动到需要施工的位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平衡三脚架及配重块控制整体结构平衡,并在行走小车底部与已浇桥梁的桥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结构,以此保证行走小车在不需要以为行走时稳定定位于已浇桥梁的桥面上,大大增强了安全性和抗台风等外力影响,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达到方便钢管拱吊杆桥梁下端面的安装和移动的目的,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已浇桥梁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为一种行走式桥面临边吊篮结构,其包括:行走小车1,该行走小车1置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上,且该行走小车1一侧安装的延伸架2伸出于该已浇桥梁100侧面外部,该行走小车1上端与延伸架2之间安装有平衡三脚架3,该行走小车1另一侧设置有配重块4,且该行走小车1底部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结构5;吊篮6,其包括安装于所述延伸架2末端并呈竖直状态的竖直吊架61以及安装于竖直吊架61下端并具有站立空间的底篮62,该底篮62呈水平状态定位于已浇桥梁100下方,且该底篮62位于行走小车1的下方,该竖直吊架61上设置有爬梯,为了安全性,在竖直吊架61外围设置有环形护栏,该环形护栏置于该爬梯外围。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稳定,且底篮62呈水平状态定位于已浇桥梁100下方,施工极为方便、安全可靠,且本实用新型采用行走小车1在已浇桥梁100的桥面行走以移动到需要施工的位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平衡三脚架3及配重块4控制整体结构平衡,并在行走小车1底部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结构5,以此保证行走小车1在不需要以为行走时稳定定位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上,大大增强了安全性和抗台风等外力影响,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行走小车1上端设置有围栏11,所述配重块4设置于该围栏11中,以此防止配重块4意外脱离行走小车,保证施工安全。

所述平衡三脚架3包括安装于该行走小车1上的立柱31以及连接于立柱31上端与延伸架2末端的前拉杆32和连接于立柱31上端与该行走小车1另一侧的后拉杆33,该后拉杆33下端位于配重块4旁侧,此平衡三脚架3能够有效将延伸架2与行走小车固连在一起,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竖直吊架61与底篮62之间还安装有加强筋63,以此保证整个吊篮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底篮62包括有安装于竖直吊架61下端的底架621以及铺设于该底架621上的竹胶板622和安装于该底架621外围上端的护栏623,该护栏623与竹胶板622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站立空间,该站立空间供施工人员站立。

所述行走小车1包括有行走小车主体12以及安装于行走小车主体12下端的第一轮架13和第二轮架14,该第一轮架13和第二轮架14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车轮131和第二车轮141,该第一车轮131和第二车轮141置于所述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上。

所述保险结构5包括钢丝绳或手拉葫芦,该钢丝绳或手拉葫芦连接于所述行走小车1底部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之间,该钢丝绳或手拉葫芦均通过拉钩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上设置的拉环勾住,并拉紧定位。

所述已浇桥梁100上浇筑有第一竖墙101,所述钢丝绳或手拉葫芦连接于所述行走小车1底部与第一竖墙101之间,拉环设置于第一竖墙101上。

所述已浇桥梁100上浇筑有第二竖墙102和防护墙103,所述第一竖墙101位于第二竖墙102和防护墙103之间,该第二竖墙102和防护墙103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行走小车1行走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稳定,且底篮62呈水平状态定位于已浇桥梁100下方,施工极为方便、安全可靠,且本实用新型采用行走小车1在已浇桥梁100的桥面行走以移动到需要施工的位置,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平衡三脚架3及配重块4控制整体结构平衡,并在行走小车1底部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结构5,以此保证行走小车1在不需要以为行走时稳定定位于已浇桥梁100的桥面上,大大增强了安全性和抗台风等外力影响,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达到方便钢管拱吊杆桥梁下端面的安装和移动的目的,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