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尺悬挂结构的高速铁路轨道空间位置测量仪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34705阅读:来源:国知局
25-滑动轴,26-导向滑槽,27-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8-传动轴,29-传动平板,30-传动折板,31-气弹簧固定端固定板,32-导向滑套,33-气弹簧,34-连接杆,35-导向轮,36-纵梁上盖板,37-电池,38-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39-横梁上盖板,40-悬挂轴,41-测量轮与位移传感器的串行连接结构,42-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43-锁紧轮,44-连接杆基板,45-连接杆,46-C形钩,47-锁紧槽,48-轴座,49-锁紧轮轮轴,50-行走轮电机,51-电池底盖,52-纵梁提手,53-行走轮皮带轮,54-行走轮电机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2]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直尺悬挂结构的高速铁路轨道空间位置测量仪,包括测量部和行走部。
[0033]测量部包括横梁主体1,横梁主体I两端分别设置有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和轨距位移量计量检测装置;横梁主体I内底面中部固定有横向自适应定位装置15,横向自适应定位装置15 —端与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连接;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和轨距位移量计量检测装置均包含有行走轮5和测量轮6。
[0034]行走部包括横梁主体I顶部设置的横梁上盖板39,横梁上盖板39 —侧的前后通过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38连接有分离式行走轮驱动装置;分离式行走轮驱动装置包含有行走轮5和导向轮35。
[0035]行走部的行走轮5与测量部纵梁端的行走轮5在同一直线上。测量部的横梁主体I通过中部的悬挂轴40悬挂于行走部和横梁上盖板1,形成横梁与纵梁的组合悬挂结构。
[0036]横梁主体I底面中段设置有角度传感器14。
[0037]1、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
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包括行走轮护盖2、矢距测量主尺3、矢距测量副尺4、行走轮5、测量轮6、矢距测量主尺固定杆16、测量轮轮轴17、行走轮轮轴耳座板18和行走轮轮轴19。
[0038]测量轮6安装于测量轮轮轴17,测量轮轮轴17顶端设置有矢距测量主尺固定杆16,矢距测量主尺固定杆16的行走轮5 —侧固定有与矢距测量主尺固定杆16垂直的矢距测量主尺3。
[0039]行走轮5上方设置有行走轮护盖2,行走轮护盖2顶部设置有开槽,矢距测量主尺3位于行走轮护盖2顶部的开槽中;行走轮护盖2顶部开槽一侧对应矢距测量主尺3的槽沿设置有矢距测量副尺4。
[0040]行走轮护盖2端部向下设置有凸出的行走轮轮轴耳座板18,行走轮5通过行走轮轮轴19固定于行走轮轮轴耳座板18。
[0041]轨道测量仪行走时,测量轮6始终紧靠钢轨侧壁,测量轮6垂直于轨向发生位移时,矢距测量主尺3与矢距测量副尺4发生相对移动,相对移动的数值即为所需测量的轨向矢距。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实现了通过测量轮对轨向矢距的准确测量,并在有限的空间内不与行走轮结构发生空间冲突,结构紧凑合理,测量准确可靠。
[0042]2、轨距位移量计量检测装置:
轨距位移量计量检测装置包括行走轮5、行走轮轮轴19、测量轮6、测量轮轮轴17、连接盒10、轨距位移量测量主尺7、轨距位移量测量副尺8、活塞杆9、横梁尺槽20和活塞杆套21。
[0043]横梁主体I端部通过活塞杆9连接有连接盒10,连接盒10端面通过行走轮轮轴19连接着行走轮5,连接盒10底面通过测量轮轮轴17连接着测量轮6。
[0044]连接盒10顶面靠近横梁主体I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轨向的连接盒尺槽,相对的横梁主体I端部顶面设置有与连接盒尺槽共线的横梁尺槽20,轨距位移量测量主尺7 —端固定于连接盒尺槽,另一端在横梁尺槽20中滑动;横梁尺槽20的槽沿上设置有与轨距位移量测量主尺7平行的轨距位移量测量副尺8。
[0045]活塞杆9外加套有可伸缩的活塞杆套21。
[0046]轨距位移量计量检测装置配合轨道测量仪的测量轮对轨距位移量进行准确测量,轨道测量仪行走时,测量轮6始终紧靠钢轨侧壁,测量轮6垂直于轨向发生位移时,推动连接盒10垂直于轨向位移,轨距位移量测量主尺7在横梁尺槽20中滑动,与轨距位移量测量副尺8产生相对位移,该变化量即为轨距位移量。
[0047]3、测量轮6与位移传感器13的串行连接结构:
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内侧设置有测量轮6与位移传感器13的串行连接结构,包括测量轮6、测量轮轮轴17、测量轮导轨22、测量轮固定滑块12、连接杆34、位移传感器13、位移传感器底座23和测量轮导轨底座24。
[0048]于横梁主体I端部底面设置垂直于轨向的测量轮导轨22,轨槽向下,测量轮导轨22中设置有测量轮固定滑块12,测量轮固定滑块12外端底部固定测量轮6,测量轮固定滑块12内端通过连接杆34连接有位移传感器13。
[0049]测量轮导轨22固定于其顶部横梁主体I底面设置的测量轮导轨底座24中,测量轮导轨底座24轨向两端设置凸起对测量轮导轨22进行轨向的限位;位移传感器13固定于横梁主体I底面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底座23中,位移传感器底座23轨向两端设置凸起对位移传感器13进行轨向的限位。
[0050]连接杆34呈L形,一端固定于测量轮固定滑块12底面,另一端连接于位移传感器13。
[0051]该连接形式使得测量轮固定滑块12与位移传感器13在横梁方向上形成串行连接,实现了测量轮6和位移传感器13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布局,提高了横梁整理结构的紧凑度,保证了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52]4、横向自适应定位装置:
横向自适应定位装置15包括导向滑槽26、滑动轴25、气弹簧33、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7、气弹簧固定端固定板31、传动折板30、传动平板29、传动轴28、传动把手11、位移传感器13和导向滑套32。
[0053]导向滑槽26固定于横梁主体I底面,导向滑槽26槽口向下,内设垂直于轨向的滑动轴25。
[0054]滑动轴25 —端固定于轨向矢距计量检测装置;滑动轴25底面设置有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7,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7轨向两侧连接有两个平行且垂直于轨向的气弹簧33,气弹簧33的另一端均固定于气弹簧固定端固定板31,气弹簧固定端固定板31依次铰接有传动折板30和传动平板29,传动平板29端部设置有轨向的传动轴28,传动轴28 —端设置有传动把手U。
[0055]气弹簧33上设置有导向滑套32,导向滑套32与气弹簧固定端固定板31之间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3。
[0056]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7呈T形,气弹簧33的活动端固定于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7轨向两侧的凸起上,气弹簧活动端固定板27垂直于轨向的直板卡套在滑动轴25底面外。
[0057]使用时,顺时针转动传动把手11,带动传动平板29和传动折板30绕传动轴28顺时针转动,并移动到传动轴28的另一侧,缩短定位结构长度,测量轮6从轨道侧面移开。逆时针转动传动把手11,带动传动平板29和传动折板30绕传动轴28逆时针转动,增加定位结构长度,压缩气弹簧33,使得气弹簧33产生推向测量轮6的回复力,令测量轮6始终紧靠轨道侧面。传动折板30将横向的反作用力延折板向上传递,使得传动折板30和传动平板29不发生水平移动,不会带动传动轴28转动,达到了自锁的效果。
[0058]5、分离式行走轮驱动装置:
分离式行走轮驱动装置包括行走轮5、导向轮35、纵梁上盖板36、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38、行走轮电机50、电池底盖51、纵梁提手52、行走轮皮带轮53、行走轮电机皮带轮54和电池37。
[0059]纵梁上盖板36底面敞开,其内一侧设置有行走轮5和行走轮电机50,二者通过各自分别设置的行走轮皮带轮53和行走轮电机皮带轮54和皮带相连接;纵梁上盖板36内另一侧设置有行走轮电机50的电池37 ;纵梁上盖板36底端、电池37外加盖有电池底盖51 ;纵梁上盖板36外壁设置有U形的纵梁提手52。行走轮5 —侧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导向轮35。
[0060]安装时,通过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38将分离式行走轮驱动装置连接到横梁上盖板39上,电池37启动行走轮电机50带动行走轮5转动,导向轮35位于钢轨侧壁进行导向。
[0061]6、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38:
横纵梁连接锁紧结构38包括锁紧轮43、连接杆基板44、连接杆45、C形钩46、锁紧槽47、轴座48和锁紧轮轮轴49。
[0062]锁紧轮43和连接杆45分别安装于横梁上盖板39和纵梁上盖板36的连接面处,锁紧轮43呈圆柱形,圆柱面上设置有与圆柱面平行的C形钩46,C形钩46上设置有垂直于锁紧轮43轴向的条形槽。
[0063]连接杆45呈圆柱形或自下向上收缩的圆台形,垂直于锁紧轮43轴向,连接杆45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对C形钩46进行限位的锁紧槽47。
[0064]锁紧轮43加套于锁紧轮轮轴49,锁紧轮轮轴49端部固定于横梁上盖板39或纵梁上盖板36的内壁上;
连接杆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