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缝跨接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00849阅读:来源:国知局
化的危害很重要。
[0035]下列根据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此示出:
[0036]图1是平行于横梁的方向导引的剖切按本发明设计的伸缩缝跨接设备的剖面,
[0037]图2是过载保护装置和与之邻接的、按图1的局部区域B的中梁的放大图,
[0038]图3是横梁和根据通过图1的过载保护装置的剖面线A-A的支承型材支承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0039]图4是与图1立体图相应的通过具有已触发的过载保护设备的图1的伸缩缝跨接设备的剖面图,其中,支承型材彼此间的距离几乎最小,
[0040]图5是通过按本发明设计的无中梁的伸缩缝跨接设备的平行于横梁的方向导引的剖面,
[0041]图6是通过按本发明设计的带有唯一中梁的伸缩缝跨接设备的平行于横梁的方向导引的剖面,
[0042]图7是通过按本发明设计的带有与填充型材对应的框架的伸缩缝跨接设备的一种实施形式的平行于横梁的方向导引的剖面,
[0043]图8是根据剖面线C-C剖分图6的过载保护装置的横梁和填充型材支承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0044]图1示出按本发明的具有中梁-路桥横道2的伸缩缝跨接设备I的实施例,该路桥横道布置在两个桥梁部分3之间用于跨接伸缩缝4。
[0045]在图1中示出的多个横梁5覆盖伸缩缝4并且分别能沿纵向L滑动地支承在两个横梁支承装置6中,这两个横梁支承装置6固定于桥梁部分3的两个支柱8上。两个横梁端部9插入桥梁部分3的横梁箱10中。
[0046]多个中梁11支承在横梁5上。各中梁11能沿纵向L滑动地支承在横梁5上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
[0047]在两个中梁11之间分别具有一个与之连接的弹性密封条12用于保护在公路平面13下方的伸缩缝跨接设备1,为获得尤其是保护不受潮和污染的可行驶车辆的表面,在该公路平面13上优选存在适合车辆行驶的公路路面。中梁上侧14在与公路平面13相同的高度上延伸。能滑动的中梁支承装置15框架形包围横梁,其中,中梁支承装置15的框架与横梁5之间且在上方分别设有滑动块,在中梁支承装置15的框架与横梁5之间且在下方设有滑动弹簧块。中梁11可以(为了距离控制)通过未示出的机械调距器彼此连接,当作用力沿纵向作用到中梁11上时,通过该机械调距器可控制中梁11相互间的移动性能。分别最左和最右边的中梁11的运动在纵向L上一侧通过桥梁部分3的边缘型材(突起部16)以及(作为止挡与中梁支承装置15的框架下方区段共同作用的)定距件7限制。
[0048]在此范围内,伸缩缝跨接设备涉及到充分已知的现有技术,从而无需在设计或工作范围内针对构造和按规定的功能(通过改变可移动地支承在横梁上的中梁11之间的距离补偿桥梁部分3的热膨胀或收缩)进一步阐述。
[0049]在左侧总共16个中梁11和右侧总共17个中梁11之间设有过载保护装置17,其中,在过载保险装置17和与其邻接的中梁11之间的缺口通过密封条12封闭。
[0050]从图2中所示的放大的图1局部区域B中特别清楚可见,(在纵向L上可移动的)过载保护装置17具有两个在纵向L上相互间隔的支承型材18和布置在其之间的、跨接两个支承型材18之间的缝隙S的填充型材32,其中,在标准工作情况中,作用有将这些部件的位置相互固定的固定装置。两个支承型材18在一定程度静态仿照中梁11的情况下分别包括型材头19、型材座20和与二者焊接的型材腹梁21,其中,设置附加的与支承型材的所述三个部分焊接的加固元件22,该加固元件分别具有倾斜走向的加固侧面23。在各型材座下侧24,(下面进一步描述的)支承型材支承装置与每个支承型材18连接,该支承型材支承装置通过一对第一螺栓连接装置26与型材座20连接并且尤其是分别包括两个在横梁5上沿纵向L能滑动的滑动块25。
[0051]型材头19具有在相邻的中梁11的方向上延伸的挂钩27。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导引元件28与(基本上长方六面体形的)型材头19的型材头上侧29固定连接。在挂钩27和导引元件28之间,密封条12在边缘侧固定地夹紧在相应的空腔中。所有的中梁11具有与上导引元件28相似的夹紧装置30和挂钩27,由此密封条12既可以夹紧在两个中梁11之间,也可以夹紧在中梁11和支承型材18之间。
[0052]填充型材32具有板件33以及与之连接的基底34。填充型材32的板件33的外部左和右边缘区域59支承在形成支承区域的、型材头19的型材头上侧29上,其中,支承型材18借助密封垫片58相对填充型材32的板件33密封。支承型材18的型材头19通过一对第二螺栓连接装置31固定在填充型材32上,此第二螺栓连接装置31形成固定装置的两个部分的上部的组成部分并且设计成给定断口-螺栓连接装置。板件33的板件上侧35在与公路平面13相同的高度上延伸。板件33的倾斜走向的板件侧面36抵靠在导引元件28的对应的倾斜的导引装置37上。填充型材32的基底34包括腹梁、填充型材座40和与该部分以及板件33焊接的加固件,其中,后者具有倾斜延伸的向下收缩的基底侧38。填充型材支座41抵靠在填充型材座40上,该填充型材支座41在纵向L上能滑动地并且无间隙地支承在横梁5上并且与滑动块25 —致。第二螺栓连接装置31牢牢地拧紧,使得填充型材32借助填充型材支座41相对横梁5夹紧。通过一对第三螺栓连接装置42将填充型材支座41分别与基底34的填充型材座40固定连接。
[0053]图3示出支承型材支承装置根据图1的剖分线A-A剖分的剖面图,该支承型材支承装置的基本结构与部分可见的中梁支承装置15相似。支承型材18的型材座20与包围横梁5的框架43固定连接,为了升高安全,该框架43防止支承型材18在高度方向H上向上的不期望的运动。框架43具有两个细长的侧面件44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法兰45,该法兰45通过第一螺栓连接装置26与型材座20固定连接。框架43向上通过布置在法兰45和型材座20之间的支座板件46封闭。在支座板件46的下方设置两个对应的滑动块25,该滑动块滑动地支承在上横梁法兰52上。在其下方端部区域内,侧面件44与底部分47固定连接。横截面为T-形的间隔元件48与配给两个支承型材18的框架43连接的方式是,该间隔元件48分别在框架43的底部分47上通过一对第四螺栓连接装置49固定,该间隔元件在横梁5的下方延伸并且形成固定装置的两个部分的下部分。第四螺栓连接装置在此是给定断口螺栓连接装置。在底部分47和下方横梁法兰50之间具有能滑动的、在高度方向H上具有弹性的、两个在纵向L上间隔的滑动弹簧51形式的弹簧支承装置。
[0054]伸缩缝跨接设备I的功能在两个桥梁部分3彼此相向运动超出标准的设计运行或工作范围的情况时为如下:
[0055]若两个桥梁部分3,例如由于地震或其他的地震引起的意外事件,在横梁的纵向上相向运动一个比等于(通过中梁11相互抵靠或抵靠在过载保护装置17的支承型材19上而定义的)设计最小距离的值更大的量,则过载保护装置17有效地用于进一步补偿位置变化,即直至支承型材18在图4中所示的很大程度的靠近。
[0056]通过作为块相互抵靠的中梁11,各桥梁部分3相互指向的位移力通过与过载保护装置17的支承型材18相邻的中梁11传递到支承型材18本身上。位移力传导入固定装置的上和下部分中,该固定装置首先确定支承型材18彼此间的距离。当超出预设的阈值时,(与填充型材的板件33关联的)第二螺栓连接装置31和(与间隔元件48关联的)第四螺栓连接装置49剪断,它们形成固定装置的预定断裂连接件。由此解除支承型材18的位置固定并且此支承型材可以相向运动。若支承型材18相向运动,则板件33以其倾斜走向的板件侧面36在导引元件28的倾斜的导引装置37上滑动,填充型材32在高度方向H上向上运动。
[0057]若支承型材18相向运动使得倾斜走向的基底侧38抵靠在型材头19的上方的、彼此靠近的头边棱55上,则倾斜走向的基底侧38沿头边棱55滑动并且填充型材32在高度方向H上进一步向上运动。该滑动运动可以进行的时长为直至一侧布置在基底侧38上的基底边棱56达到头边棱55的高度为止。通过填充型材支座41在加固侧面23上滑动,在填充型材32向上运动的同时两个支承型材18然后还可以稍微进一步靠近。该运动可以进行的时长为,直至型材座20和和滑动块25相互靠近的侧面相互抵靠为止,其中,在填充型材座40的该位置中,在两个支承型材18的型材头19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在支承型材18的该位置中,达到伸缩缝跨接-设备I的最小长度。
[0058]图5和6中所示的伸缩缝跨接设备I不具有中梁(图5)或具有唯一的中梁11 (图6)。过载保护装置17的支承型材18和填充型材32支承在横梁5上。对于通过图5所示的伸缩缝跨接设备I,过载保护装置17和桥梁部分3的两个突起部16之间的两个缝隙通过两个密封条12封闭,但这两个密封条并不设计用于吸收尤其是在横梁5的纵向L上的力。对于通过图6所示的伸缩缝跨接设备1,右桥梁部分3的右突起部16和过载保护装置17之间的缝隙通过具有前述特性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