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_3

文档序号:96624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轨100上,该异物除去装置Y1的设置完成。
[0063]另外,在紧固U型螺栓61和螺母62a、62b时,与第2突出部43b的位置相应地适当变更U型螺栓61在长孔52a、52b内的位置。具体地讲,在第2突出部43b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靠近连结部22侧的情况下,使U型螺栓61的两端部分穿过长孔52a、52b的接近上端的部分,在该状态下紧固该两端部分和螺母62a、62b。另一方面,在第2突出部43b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靠近连结部22的相反侧的情况下,使U型螺栓61的两端部分穿过长孔52a、52b的接近下端的部分,在该状态下紧固该两端部分和螺母62a、62b。通过这样适当地变更长孔52a、52b和U型螺栓6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对应于第2突出部43b的位置来变更U型螺栓61相对于导入侧构件4的相对位置。由此,在使倾斜部52和U型螺栓61正交的状态下,将该U型螺栓61固定于倾斜部52。
[0064]在以上说明的异物除去装置Y1中,导入侧构件4和连结部22分离,在比基本轨100的底面B1靠下方的区域中,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在此,导入侧构件4的另一端部42在俯视时位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外侧。因此,异物除去装置Y1的设置作业人员从基本轨100和尖轨200之间在预定的设置部位设置导出侧构件2,在俯视时位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外侧的区域保持导入侧构件4的另一端部42而使该另一端部42转动。由此,能够将导入侧构件4向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插入,并使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因此,即使在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狭窄那样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设置作业,并且不必在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进行复杂的固定作业等,因此,能够抑制作业性降低。
[0065]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由于导入侧构件4自一端部41起到另一端部42为止呈直线形状,因此,在设置该异物除去装置Y1时,在将导入侧构件4插入到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的状态下使另一端部42转动的操作变容易。因此,一边使另一端部42转动一边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的操作变容易,作业性提高。
[0066]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在设置该异物除去装置Y1时,通过一边使另一端部42转动一边使外螺纹部41a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22b,从而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的操作变容易。
[0067]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外螺纹部41a和内螺纹部22b位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基本轨100的底面B1下方的空间而使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保持于连结部22。
[0068]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由于外螺纹部41a呈锥形,因此,能够在使外螺纹部41a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22b时容易地调整绕导入侧构件4的轴线的朝向。此外,通过使锥形的外螺纹部41a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22b,能够抑制压缩空气从一端部41和连结部22之间漏出。因此,不必在该一端部41和连结部22之间设置密封垫,能够削减部件件数。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出侧构件2中喷嘴部21和连结部22 —体地形成。因此,压缩空气不会从导出侧构件2中的除流出口 21a之外的部位漏出。因此,从压缩空气源Z1向异物除去装置Y1导入的压缩空气的利用效率升高。
[0069]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在保持板5上形成有长孔52a、52b,通过变更U型螺栓61在该长孔52a、52b内的位置,能够变更导U型螺栓61相对于导入侧构件4的相对位置。因此,即便例如第1脚部121的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产生尺寸误差、将异物除去装置Y1固定于该基本轨100的状态下的第2突出部43b的位置发生错位,也能够稳定地将U型螺栓61勾挂在该第2突出部43b上。
[0070]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无论U型螺栓61在长孔52a、52b内的位置如何变更,都能够将U型螺栓61以与倾斜部52正交的姿态固定于该倾斜部52。因此,能够稳定地将U型螺栓61固定于倾斜部52。
[0071]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43a和第2突出部43b中的一者承担相对于基本轨loo的底面Bi来说的抵座(日语:当τ座)的作用,另一者承担勾挂在U型螺栓61上的作用。因此,能够对应于导入侧构件4的朝向而适当变更第1突出部43a和第2突出部43b这二者的作用,该导入侧构件4的设置变得容易。具体地讲,例如在仅设有第1突出部43a和第2突出部43b中的承担抵座作用的第1突出部43a的情况下,在第1突出部43a相对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位置发生了错位时,需要通过使外螺纹部41a相对于内螺纹部22b旋转而将其拧入内螺纹部22b,从而将第1突出部43a调整到适当的位置。此时,需要使外螺纹部22b最大程度地旋转将近360°。相对于此,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在由于第1突出部43a相对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位置发生了错位而难以将该第1突出部43a用作基本轨100的抵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外螺纹部41a相对于内螺纹部22b旋转而将其拧入内螺纹部22b,将第2突出部43b调整到适合作为基本轨100的抵座的位置。此时,由于外螺纹部22b的旋转量最大也是180°以下,因此,与需要使该外螺纹部22b旋转将近360°的上述情况相比,能够利用很小的力进行安装作业。
[0072]并且,在异物除去装置Y1中,通过对应于基本轨100的尺寸的制造误差而在第1脚部121和相对部22a之间设置垫片构件3,能够将喷嘴部21相对于轨道主体110的相对位置设定在最佳位置。
[0073]并且,异物除去装置Y1是在基本轨100的第1侧面111a和喷嘴部21之间设置空隙S1的方式。因此,能够降低与列车的行驶相应的振动经由基本轨100被传递到喷嘴部21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在喷嘴部21和连结部22之间的连结部位的由该振动的传递引起的应力集中。而且,在该方式中,不必对应于基本轨100的尺寸的制造误差来微调该喷嘴部21的位置以使得喷嘴部21与第1侧面111a接触,因此,异物除去装置Y1的设置作业变容易Ο
[007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外螺纹部41a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22b,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外螺纹部41a和内螺纹部22b。
[0075]例如,也可以在连结部22的下端部22B中的、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靠导入侧构件4侧的面上形成压入口,将一端部41压入到该压入口,从而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
[0076]此外,也可以使用管接头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管接头由两个构件构成,通过将一个构件安装于一端部41并且将另一个构件安装于连结部22,并在该状态下保持另一端部42而将一端部41插入到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从而在该下方使管接头的一个构件和另一个构件连结。由此,使得一端部41和连结部22相互连结。
[0077]此外,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部22具有贯通孔22d而替代内螺纹部22b,导入侧构件4具有凸缘部45而替代外螺纹部41a。
[0078]贯通孔22d设置在连结部22中的、位于比基本轨100的底面B1靠下方的区域的部位,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贯通下端部22B。连通流路22c在下端部22B的用于形成贯通孔22d的内周面上的上方部位处开口。
[0079]凸缘部45设置在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的顶端。导入流路44在比凸缘部45靠另一端部42侧的位置且在导入侧构件4的外周面上的上方部位处开口。凸缘部45具有比贯通孔22d的直径大的直径。此外,导入侧构件4中的除凸缘部45之外的部位具有比贯通孔22d的直径稍小的直径。
[0080]导入侧构件4插入到贯通孔22d中,凸缘部45与下端部22B中的靠尖轨200侧的面相接触。由此,导入侧构件4连结于连结部22。在该状态下,导入侧构件4于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中的、朝向隔着该基本轨100而与尖轨200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上以防脱的状态保持在连结部22上。此外,在该状态下,在下端部22B的内周面的上方部位开口的连通流路22c和在导入侧构件4的外周面的上方部位开口的导入流路44互相连接。
[0081]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为了使导入侧构件4连结于连结部22,作业人员在保持着凸缘部45的状态下将另一端部42从尖轨200侧向贯通孔22d中插入。而且,在隔着基本轨100而与尖轨200相反的一侧保持已到达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外侧的另一端部42并对该另一端部42进行拉拽,从而使凸缘部45与下端部22B中的靠尖轨200侧的面相接触。
[0082]这样,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向贯通孔22d中插入了另一端部42之后,在底面B1的俯视时的外侧保持另一端部42并对该另一端部42进行拉拽,从而使凸缘部45与下端部22B中的靠尖轨200侧的面相接触,由此能够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
[0083]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连结部22上设有凹部22e来替代贯通孔22d。凹部22e设置在与贯通孔22d同样的部位,连结部22b以从下方朝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导入侧构件4的一部分插入到底面B1的下方的状态下,通过在隔着基本轨100而与尖轨200相反的一侧保持位于底面B1外侧的另一端部42,并将导入侧构件4向上方提起,从而将该导入侧构件4嵌入到凹部22e中。然后,在将导入侧构件4嵌入到凹部22e中的状态下使凸缘部45与下端部22B中的靠尖轨200侧的面相接触,从而能够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
[0084]此外,在图8和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导入侧构件4具有一凸部46和另一凸部47来替代外螺纹部41a,连结部22具有开口部22f来替代内螺纹部22b。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8中省略了基本轨100的图示。此外,图9是从正面观察图8所示的连结部22的下端部22B中的、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靠导入侧构件4侧的面时的图。
[0085]一凸部46形成在一端部41的顶端,其向该一端部41的径向的一侧突出。另一凸部47形成在一端部41的顶端,其在该一端部41的径向上向一凸部46的相反侧突出。
[0086]开口部22f以使下端部22B中的、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靠导入侧构件4侧的面的一部分向尖轨200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开口部22f具有一凹部22g和另一凹部22h。一凹部22g是在将一端部41向开口部22f插入时供一凸部46穿过的部分。此外,另一凹部22h是在将一端部41向开口部22f插入时供另一凸部47穿过的部分。
[0087]在此,在连结部22的下端部22B上设有一槽部22i和另一槽部22 j。具体地讲,一槽部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