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_5

文档序号:9662445阅读:来源:国知局
优选的是,所述连结部具有内螺纹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导入侧构件的所述一端部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
[0111]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在设置该异物除去装置时,通过一边使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转动一边使外螺纹部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从而使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连结部的操作变容易。
[0112]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外螺纹部呈朝向所述一端部的顶端而直径变小的锥形。
[0113]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由于外螺纹部呈锥形,因此,在将该外螺纹部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时,能够容易地调整绕导入侧构件的轴线的朝向。此外,通过将锥形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能够抑制异物除去用介质从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和连结部之间漏出。因此,不必在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和连结部之间设置密封垫,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0114]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基本轨具有:轨道主体,其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以及脚部,其包含与所述轨道主体的下端连接的第1脚部和第2脚部,并且,所述第1脚部自所述轨道主体向所述尖轨侧延伸,所述第2脚部向所述第1脚部的相反侧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连结部具有在所述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脚部相对的相对部,该异物除去装置还包括:保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2脚部上;以及拉拽构件,其勾挂在所述导入侧构件上,在所述保持板处受到反作用力,并对所述导入侧构件施加拉力,以将所述相对部按压于所述第1脚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保持板以能够变更所述拉拽构件在所述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保持所述拉拽构件。
[0115]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能够利用拉拽构件将导入侧构件和保持该导入侧构件的连结部朝向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的与尖轨相反的一侧拉拽。由此,相对部被按压于第1脚部,连结部和喷嘴部这二者相对于基本轨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此,例如于在基本轨的制造工序中第1脚部在该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产生了尺寸误差的情况下,导入侧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将会在相对部被按压于第1脚部的状态下产生错位。导入侧构件在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产生错位时,拉拽构件相对于该导入侧构件的勾挂位置也可能会产生错位。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导入侧构件在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拉拽构件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因此,能够对应于所述勾挂位置的错位来变更拉拽构件相对于导入侧构件的相对位置。因而,能够使所述相对位置发生了变更的拉拽构件保持在保持板上。因此,即便在例如基本轨的尺寸产生了制造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将异物除去装置固定在该基本轨上。
[0116]优选的是,所述导入侧构件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具有第1突出部和向所述第1突出部的相反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中的一者与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相接触,所述拉拽构件被勾挂在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中的另一者上。
[0117]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中的一者承担相对于基本轨的底面来说的抵座的作用,另一者承担勾挂在拉拽构件上的作用。因此,能够对应于导入侧构件的朝向来适当变更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作用,该导入侧构件的设置变容易。
[0118]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1脚部和所述相对部之间的垫片构件。
[0119]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通过对应于基本轨的尺寸的制造误差而在第1脚部和相对部之间设置垫片构件,能够将喷嘴部相对于轨道主体的相对位置设定为最佳位置。
[0120]还优选的是,所述喷嘴部配置在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喷嘴部和所述基本轨之间设有空隙。
[0121]由于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是不使喷嘴部密合于基本轨的方式,因此,不必对应于基本轨的尺寸的制造误差来微调喷嘴部相对于该基本轨的相对位置。
[0122]—种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的设置方法,该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该设置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配置工序,在该配置工序中,将具有与喷射异物除去用介质的喷嘴部连通的连通流路的连结部以该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基本轨的底面靠下方的区域的方式配置;以及连结工序,在该连结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俯视时的外侧对具有与所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供有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的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操作,从而将所述导入侧构件插入到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并在比所述基本轨的底面靠下方的区域中使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部。
[0123]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的设置方法中,由于导入侧构件和连结部分离,从基本轨和尖轨之间在预定的设置部位设置连结部并将导入侧构件向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插入,因此,即使在基本轨底面的下方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设置也变容易。此外,通过在基本轨的底面的俯视时的外侧区域操作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从而使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连结部,因此,不必在基本轨底面的下方进行复杂的固定作业,能够抑制作业性降低。
【主权项】
1.一种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 该异物除去装置包括: 导入侧构件,其具有供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沿着该基本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连结部,其具有使喷嘴部和所述导入流路连通的连通流路,该喷嘴部用于向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喷射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 所述连结部在比所述基本轨的所述底面靠下方的区域连结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 所述导入侧构件的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外侧的另一端部能够进行用于使所述导入侧构件的所述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部的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导入侧构件自所述一端部起到所述另一端部为止呈直线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具有内螺纹部, 所述导入侧构件的所述一端部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外螺纹部呈朝向所述一端部的顶端而直径变小的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基本轨具有: 轨道主体,其沿着铅垂方向延伸;以及 脚部,其包含与所述轨道主体的下端连接的第1脚部和第2脚部,并且,所述第1脚部自所述轨道主体向所述尖轨侧延伸,所述第2脚部向所述第1脚部的相反侧延伸, 所述连结部具有在所述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脚部相对的相对部, 该异物除去装置还包括: 保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2脚部上;以及 拉拽构件,其勾挂在所述导入侧构件上,其在所述保持板处受到反作用力并对所述导入侧构件施加拉力,以将所述相对部按压于所述第1脚部, 所述保持板以能够变更所述拉拽构件在所述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保持所述拉拽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导入侧构件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具有第1突出部和向所述第1突出部的相反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 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中的一者与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相接触, 所述拉拽构件被勾挂在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中的另一者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该异物除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1脚部和所述相对部之间的垫片构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部配置在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 在所述喷嘴部和所述基本轨之间设有空隙。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导入侧构件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从所述基本轨的下方与该基本轨接触, 所述连结部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从所述基本轨的上方与该基本轨接触, 所述基本轨在至少三个部位处与所述导入侧构件和所述连结部这二者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包括:上端部,其在铅直方向上隔着所述基本轨位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相反侧;以及连接部,其用于将所述上端部中的在所述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距离所述尖轨较远那一侧的顶端部和所述喷嘴部连接起来, 所述连结部在至少所述上端部的所述顶端部处与所述基本轨接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在所述上端部中的、在所述基本轨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顶端部分开的部位接触于所述基本轨。12.一种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的设置方法,该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尚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 该设置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配置工序,在该配置工序中,将具有与喷射异物除去用介质的喷嘴部连通的连通流路的连结部以该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基本轨的底面靠下方的区域的方式配置;以及 连结工序,在该连结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俯视时的外侧对具有与所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供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的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操作,从而将所述导入侧构件插入到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并在比所述基本轨的底面靠下方的区域中使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具备基本轨(100)和尖轨(200)的转辙器部(X1)的异物除去装置(Y1)包括:导入侧构件(4),其具有导入流路(44),在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沿着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22),其具有使喷嘴部(21)和导入流路(44)连通的连通流路(22c),该喷嘴部(21)用于向基本轨(100)和尖轨(200)之间喷射异物除去用介质,连结部(22)在比基本轨(100)的底面(B1)靠下方的区域连结于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在俯视时位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外侧的导入侧构件(4)的另一端部(42)能够进行用于将一端部(41)以防脱的状态保持在连结部(22)上的操作。
【IPC分类】E01B7/00
【公开号】CN105421164
【申请号】CN201510580599
【发明人】木上昭吾, 衣笠有辉, 佐藤孝治
【申请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公告号】DE102015217361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