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_4

文档序号:9662445阅读:来源:国知局
2i以使开口部22f中的靠尖轨200侧的端部的一部分沿径向凹陷的方式形成。一槽部22i中的圆周方向上的一端连接于一凹部22g。一槽部22i的宽度形成得稍稍大于一个凸部46的厚度。此外,另一个槽部22j以使开口部22f中的靠尖轨200侧的端部的一部分沿径向凹陷的方式形成,且在该径向上位于与一槽部22i相反的一侧。另一槽部22j中的圆周方向上的一端连接于另一凹部22h。一槽部22i的宽度形成得稍稍大于一个凸部46的厚度,另一槽部22j的宽度形成得稍稍大于另一凸部47的厚度。
[0088]在设置图8和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异物除去装置Y1时,设置作业人员一边在底面B1的俯视时的外侧保持另一端部42,一边将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向底面B1的下方插入。然后,使一凸部46的位置对准一凹部22g的位置、使另一凸部47的位置对准另一凹部22h的位置,从而将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向开口部22f插入。最后,在一端部41到达开口部22f的靠尖轨200侧的端部的时刻,使另一端部42在底面B1的俯视时的外侧向图9所示的箭头A1方向转动,从而将一凸部46嵌入到一槽部22i中、将另一凸部47嵌入到另一槽部22 j中。
[0089]这样,在图8和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通过在底面B1的俯视时的外侧使另一端部42转动,将一凸部46嵌入到一槽部22i中、将另一凸部47嵌入到另一槽部22 j中,由此,能够使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
[0090]此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基本轨100在三个以上部位处与导入侧构件4和连结部22接触。此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部22于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彼此分开的两个部位处从上方与第1脚部121接触。具体如下所述。
[0091]导入侧构件4在第1突出部43a处从脚部120的下方与该脚部120接触。S卩,导入侧构件4在一个部位处从基本轨100的下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
[0092]连结部22的上端部22A包含作为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顶端部22m和基端部22η。顶端部22m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第1部位111侧,经由连接部22C与喷嘴部21相连接。基端部22η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与顶端部22m相反的一侦牝与相对部22a相连接。顶端部22m与第1脚部121中的靠第1部位111侧的部位的上表面相接触。此外,基端部22η与第1脚部121中的靠相对部22a侧的部位的上表面相接触。即,连结部22的上端部22A于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两个部位处从基本轨100的上方与该基本轨接触。
[009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部22的上端部22A不与第1脚部121中的靠第1部位111侧的部位接触,而仅与第1脚部121中的靠相对部22a侧的部位接触。相对于此,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部22的上端部22A的顶端部22m在喷嘴部21的垂直方向上的下方与第1脚部121中的靠第1部位111侧的部位接触。即,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部22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更接近喷嘴部21的一侧与基本轨100的脚部120接触。
[0094]此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没有设置垫片构件3。因此,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在第1脚部121和相对部22a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第1脚部121和相对部22a也可以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接触。
[0095]这样,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导入侧构件4从基本轨100的下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并且连结部22从基本轨100的上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因此,基本轨100被夹持在导入侧构件4和连结部22之间。因此,能够稳定地将异物除去装置Y1安装在基本轨100上。而且,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异物除去装置Y1以从上下两侧夹持脚部120的方式在三个部位处与该脚部120接触。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将异物除去装置Y1安装在基本轨100上。
[0096]并且,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上端部22A中的与连接部22C相连接的顶端部22m与基本轨100的第1脚部121接触。具体地讲,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部22在喷嘴部21的垂直方向上的下方与基本轨100的脚部120接触。而且,连接部22C和喷嘴部21这两个在导出侧构件2中的比顶端部22m靠喷嘴部21侧的部位成为悬臂状态。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能够使连结部22和基本轨100的接触点接近喷嘴部21。因此,在成为悬臂状态的连接部22C和喷嘴部21这二者中,能够缩短连接部22C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小由振动的影响引起的喷嘴部21的移位,并且能够抑制该喷嘴部21处的应力。具体地讲,能够使喷嘴部21处的最大应力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减少40%左右,并且将安全率设为两倍以上。由此,能够降低由振动导致喷嘴部21破损的可能性。
[0097]并且,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连结部22于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顶端部22m和基端部22η这两个部位与该基本轨100接触,因此,在将异物除去装置Υ1设置于转辙器部XI时,该异物除去装置Υ1稳定且设置容易。
[0098]并且,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通过顶端部22m和基端部22η这两个部位与基本轨100接触,能够稳定地将连结部22安装在基本轨100上,因此,还可以不设置垫片构件3,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0099]并且,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不仅能够使连结部22的顶端部22m与第1脚部121中的靠第1部位111侧的部位接触,还能够降低喷嘴部21产生破损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异物除去装置Y1的结构紧凑。
[0100]另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部22以在顶端部22m和基端部22η这两个部位从基本轨100的上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的方式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导入侧构件4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与基本轨100接触,并且连结部22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与基本轨100接触,导入侧构件4和连结部22在至少三个部位处与基本轨100接触,异物除去装置Υ1就能够稳定地安装在该基本轨100上。因此,例如,连结部22也可以通过在一个部位处从基本轨100的上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并且使图10所示的下端部22Β与底面Β1接触,从而从基本轨100的下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异物除去装置Υ1在两个部位处从基本轨100的下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并且在一个部位处从基本轨100的上方与该基本轨100接触,由此,异物除去装置Υ1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基本轨100上。另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对异物除去装置Υ1在三个部位处与基本轨100接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异物除去装置Υ1也可以在四个以上部位处与基本轨100接触。例如,异物除去装置Y1也可以在顶端部22m、基端部22η、下端部22Β以及第1突出部43a这四个部位处与基本轨100接触。
[0101]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在全部方面都只是例示,并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以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说明表示,其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内容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102]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保持板5呈在按压部51和倾斜部52之间弯折的形状,按压部51和第2脚部122的上表面面接触,但并不限定于此。保持板5也可以呈没有弯折的平板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平板形状的保持板5以跨在导入侧构件4的上表面和第2脚部122的顶端上表面这二者上的方式倾斜配置,且与第2脚部122线接触。
[010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导出侧构件2配置在基本轨100的预定位置之后,将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从第2脚部122侧向底面B1的下方插入,使该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空间足够大的情况、或者能够通过挖掘基本轨100的底面B1下方的石渣而扩大该下方的空间的情况,就能够使导入侧构件4在连结于导出侧构件2的状态下配置在基本轨100的下方,之后再固定在该基本轨100上。
[0104]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通过使外螺纹部41a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22b,能够使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连结于连结部22。然后,以导入侧构件4从第1脚部121侧插入到底面B1的下方、且喷嘴部21从尖轨200的下方插入到该尖轨200和基本轨100之间的方式配置导出侧构件2和导入侧构件4之间的连结体。在这样将导出侧构件2和导入侧构件4配置在基本轨100的预定位置之后,将U型螺栓61以勾挂在第2突出部43b上的方式配置。然后,将U型螺栓61的两端部分插入到保持板5的长孔52a、52b中,利用螺母62a、62b将U型螺栓61固定在保持板5上。由此,异物除去装置Y1能够安装在基本轨100。
[0105]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概述。
[0106]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该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导入侧构件,其具有供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沿着该基本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其具有使喷嘴部和所述导入流路连通的连通流路,该喷嘴部用于向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喷射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所述连结部在比所述基本轨的所述底面靠下方的区域连结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所述导入侧构件的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外侧的另一端部能够进行用于使所述导入侧构件的所述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部的操作。
[0107]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导入侧构件和连结部分离,在比基本轨的底面靠下方的区域中,该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连结部。在此,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在俯视时位于基本轨的底面的外侧。因此,异物除去装置的设置作业人员例如从基本轨和尖轨之间在预定的设置部位设置连结部,在基本轨的底面的俯视时的外侧区域操作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由此,能够将导入侧构件插入到基本轨底面的下方,并使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连结部。这样,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由于导入侧构件和连结部彼此分离,因此,即使在基本轨底面的下方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设置作业也很容易。而且,由于不必在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进行复杂的固定作业等,因此,能够抑制作业性降低。
[0108]优选的是,所述导入侧构件自所述一端部起到所述另一端部为止呈直线形状。
[0109]在上述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中,在设置该异物除去装置时,在将导入侧构件插入到基本轨底面下方的状态下使该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转动的操作变容易。因此,一边使导入侧构件的另一端部转动一边使该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连结部的操作变容易,作业性提尚。
[0110]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