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006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枕技术领域,尤其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目前铁路上使用的轨枕主要有混凝土轨枕、木枕和钢枕。但这三种轨枕各有优缺点,在涉及到不同类型地段的交通时,特别是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钢桥明桥面、各种过渡段、古建筑保护区、精密仪器实验区等特殊地段,对轨道要求比较高,即对轨枕的性能要求高,就使得生产出一种强度高、弹性好、绝缘性好、扣件安装简便、耐腐蚀、寿命长等优点的轨枕十分重要。
[0003]因此,提出了新型的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合成轨枕,主要有聚氨酯纤维合成轨枕、玻璃钢轨枕等,为了使得合成轨枕达到轨枕的性能要求,大多制备为实心(如混凝土轨枕)的轨枕,重量大,搬运困难。而且由于是一体成型的,再增加其它增强结构件时就很困难,导致现有的合成轨枕的性能很难进一步提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利用模具,一体成型得到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质量轻,且枕梁的加设使得轨枕的承受的剪切强度增加,提高了合成轨枕的力学性能,能适用于更多的铁路线。解决了现有合成轨枕重量大,搬运困难,且无法增设其它增强结构件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其中,所述合成轨枕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下枕板和至少两个枕梁,所述枕梁连接上枕板和下枕板,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枕梁的朝向空腔的侧面上。所述凸台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承肋板,所述支承肋板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凸台下沿与所述空腔的拐角之间。增加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所述支承肋板采用现有韧性优良的板材即可。
[0009]进一步地,在朝向同一所述空腔的,两个相邻枕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高度不同的凸台。更方便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肋板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所述高度不同的凸台之间。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至所述合成轨枕的空腔内。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的整体性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还可以为防潮干燥剂。同时起到干燥合成轨枕的作用,保证合成轨枕的干燥,保证其力学性能。
[0013]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纤维拉挤一体成型工艺具体为,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空心轨枕。且优化增设的凸台也可以通过模具的设计而一体成型得到。
[0014]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利用模具一体成型得到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质量轻,搬运方便。且枕梁的加设使得轨枕的承受的剪切强度增加,提高了合成轨枕的力学性能,能适用于更多的铁路线。进一步地,在枕梁上增设凸台,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方便加设支承扣件。同时可以作为支承肋板的限位凸块,增设支承肋板,增加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进一步地,在空腔内填充填充物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的整体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横向弯曲强度和纵向剪切强度均提高,满足铁路使用条件。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增设支承肋板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增设支承肋板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填充物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根据图1至图5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1、下枕板2和至少两个枕梁3,所述枕梁3连接上枕板I和下枕板2,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0024]枕梁3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当为两个时,枕梁3连接上枕板I和下枕板2的相对应的两端部,构成整体外框为方形的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0025]枕梁3的个数大于两个时,其中两个枕梁3 (记作侧枕梁31)连接上枕板I和下枕板2的相对应的两端部,构成整体外框为方形的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其余的枕梁3 (记作中间枕梁32)均布在两个侧枕梁31中间,连接上枕板I和下枕板2,将合成轨枕分隔多个空腔。
[0026]具体地,如图1所示的合成枕轨,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1、下枕板2和四个枕梁3 ;所述枕梁3连接上枕板I和下枕板2,连接处5采用倒圆角6,构成具有三个腔体的空心轨枕。其中,四个枕梁3中外侧的两个为侧枕梁31,另两个为中间枕梁32 ;上枕板1、下枕板2和两个侧枕梁31构成空心轨枕的轨枕框。
[0027]为了连接支撑扣件,在所述枕梁的朝向空腔的侧面上连接凸台4,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具体地,如图所示,在两个侧枕梁31内侧表面,以及两个中间枕梁32的两个侧面上连接凸块4。进一步地,可以在枕梁3的同一侧面上连接至少2个凸块4,以更方便灵活地连接支撑扣件。如图2所示,在朝向同一所述空腔的,两个相邻枕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高度不同的两个凸台。更方便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
[0028]进一步为了增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增设了支承肋板7,所述支承肋板7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凸台4下沿与所述空腔的拐角之间,如图3所示。或者所述支承肋板7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高度不同的两个凸台4之间,如图4所示。增加了合成轨枕抗横向剪切力的性能。所述支承肋板采用现有韧性优良的板材即可。
[0029]更优化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合成枕轨的空腔内填充填充物8,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的整体性能。所述填充物8可以为高密度聚氨酯泡沫。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8还可以是防潮干燥剂,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起到干燥合成轨枕的作用,保证合成轨枕的干燥,保证其力学性能。所述填充物8可以将整个合成轨枕的空腔进行填充。
[0030]针对增设了支承肋板7的合成轨枕,可以只在支承肋板7的下方空间内填充填充物,节约填料的同时,起到同样的支撑作用,如图5所示。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轨枕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下枕板和至少两个枕梁,所述枕梁连接上枕板和下枕板,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枕梁的朝向空腔的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在朝向同一所述空腔的,两个相邻枕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高度不同的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肋板,所述支承肋板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凸台下沿与所述空腔的拐角之间;或者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高度不同的两个凸台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至所述合成轨枕的空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防潮干燥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所述合成轨枕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下枕板和至少两个枕梁,所述枕梁连接上枕板和下枕板,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利用模具一体成型得到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质量轻,搬运方便。枕梁使得轨枕的承受的剪切强度增加,提高了合成轨枕的力学性能。在枕梁上增设凸台,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方便加设支承扣件。同时可以作为支承肋板的限位凸块,增设支承肋板,增加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再在空腔内填充填充物。增强了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的整体性能,满足铁路使用条件。
【IPC分类】C08K13/02, C08K3/22, E01B3/46, C08L67/06
【公开号】CN204662183
【申请号】CN201520189397
【发明人】柴雪松, 冯毅杰, 凌烈鹏, 李旭伟, 暴学志, 李家林, 潘振, 薛峰, 谢锦妹, 李健超
【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中铁科学技术开发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