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16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其涉及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参考图10及图ll所示的的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图,其主要由扳手主体l、 棘齿轮2、制动块3、掣制环4及调整座5所组成,其中,该扳手主体1的 柄部13与头部11呈15度倾角的连结,而棘齿轮2与制动块3分别置设于 头部11的容室12内,利用掣制环4一端的定位柱套41设于制动块3适处, 而另端的卡槽42顶抵于扳手主体1的圆柱14处,同时使调整座5固定于容 室12的端缘处时,可与掣制环4呈定位限制态,可由调整座5的旋动,而 变换制动块3的卡制位置,以方便单向掣动扳手的操作。
然而,该调整座5藉一掣制环4间接拨动制动块3,该掣制环4由弹性 线材弯折而成,长时间使用下极易产生变形,造成掣制环4无法准确的拨动 制动块3换向,使得扳手的操作性能受到影响,并不可靠。且该掣制环4的 卡槽42需与扳手本体1的圆柱14配合,以将掣制环4定位,结构设计较为 复杂,零件繁多组装费时,相对提高了扳手的产制成本。
该扳手虽具有双向驱转的功能,但该掣制环4的定位柱套41仅可用以 拨动单一个制动块3,无法做为固定式扳手使用。当使用者欲对紧固物进行 松紧微调时,必须不断的螺紧或放松紧固物以达到适当的紧固度,使用者因 而需要频繁的切换调整座5来改变扳手的驱转方向,操作使用上不但较为费 时、费力,且无法快速的对紧固物进行松紧微调,并不符合专业人士的使用 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改进了现有技术中需要 通过一掣制环间接拨动制动块,无法精确拨动制动块换向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连接有一握持部,该驱
动部设有一第一容置部及一与第一容置部相切的第二容置部,该本体的第二 容置部的顶缘透空开放;
一棘动件,该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该棘动件外缘 的侧壁面环设有齿;
二卡掣件,该二卡掣件分别可滑移的设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内的二端, 该二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齿,该二卡掣件相对端的顶面分别设有
一导引部,该二卡掣件间设有一弹性体;
一换向件,该换向件的一端枢设于棘动件的一端,该换向件的另端盖合 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以将第二容置部封闭,该换向件的另端内缘设有一对应 于该二卡掣件的二导引部的控向部,该控向部可选择性的拨动卡掣件的导引 部,使卡掣件的齿分离于棘动件的齿。
所述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缘壁面的一端环设有一凹陷,该棘动件外缘的 另端环设有一凸缘,该凸缘卡合于第一容置部的凹陷内,該换向件的一端设 有一孔,该孔的内缘环设有一凹槽,该棘动件外缘的一端环设有一凹槽,将
一 c形扣环设于二凹槽间,使该换向件枢设于棘动件的一端。
所述换向件与本体的驱动端间设有一由一固定件及一定位件构成的定 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用以将换向件定位,该本体的驱动部相对于第二容置部 的后方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件卡固于本体的固定孔内,该换向件的另端内 缘设有一卡部,该定位件卡固于卡部内,该卡部的二端设有二嵌槽,该定位 件的二端卡固于卡部的嵌槽内。
所述定位件具有弹性,该定位件的中央设有三个相邻的一第一定位凹 陷、第二定位凹陷及一第三定位凹陷,该固定件卡固于定位件的其一定位凹 陷内,使该换向件可于至少三个操作位置间枢摆定位。
所述换向件位于中间位置时,该换向件的控向部未拨动该二卡掣件的二 导引部,该二卡掣件的齿分别啮合于棘动件的齿。
所述换向件的控向部为一梯形凹槽,且其靠近棘动件的一端为小径端。
所述换向件的控向部的最小宽度大于该二卡掣件于自然状态下其二导引部间的距离。
所述二卡掣件的相对端分别设有一孔,该弹性体设于二孔内,使该二卡 掣件间具有弹性。
所述棘动件的中央设有一驱转部,该驱转部可供紧固物容置。 所述棘动件设有一可供套筒结合的驱转部,该驱转部内设有一卡固装置, 而可将套筒卡固于驱转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上述扳手的调整座通过一掣制环间接拨动制 动块,该掣制环于长时间使用下极易产生变形,造成掣制环无法准确的拨动 制动块换向的问题,而且简化了该掣制环的定位结构,减少了零件繁多组装 费时的不足,相对降低了扳手的制作成本。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换向件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横向剖视图,表换向件位 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6为为图5的延续,表换向件位于第三操作位置。
图7为图5的延续,表换向件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8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的纵向剖视图。
图IO为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的正面剖视的动作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棘轮扳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在第一实施 例中,其包括一本体IO、 一棘动件20、 二卡掣件30、 一换向件40及一定位 装置50。该本体10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11,该驱动部11连接有一可供使用者握
持的握持部12。该驱动部11朝握持部12的方向依序设有一第一容置部13 及一与第一容置部13相切的第二容置部14,该第一容置部13概呈一圆形穿 孔,其内缘壁面的一端环设有一凹陷131。该第二容置部14概呈一弧形槽, 该第二容置部14的顶缘呈透空开放状。该驱动部11相对于第二容置部14 的后方设有一固定孔15。
该棘动件20可转动的设于本体10的第一容置部13内,该棘动件20的 中央设有一驱转部21,该棘动件20外缘的侧壁面环设有相连的多个齿22。 该棘动件20外缘的一端环设有一凹槽23,该棘动件20外缘的另端环设有一 凸缘24,该凸缘24卡合于本体10第一容置部13的凹陷131内。
该二卡掣件30分别可滑移的设于本体10的第二容置部14内的二端, 该二卡掣件30相对于棘动件20的一侧设有相对于齿22的多个齿31。该二 卡掣件30相对端的顶面分别设有一导引部32,该二卡掣件30的相对端分别 设有一孔33,将一弹性体34设于二孔33内,俾使该二卡掣件30间具有弹 性。
该换向件40枢设于棘动件20的一端,同时参考图3和图4,该换向件 40的一端设有一孔41,该孔41的内缘环设有一凹槽411。该换向件40的另 端盖合于本体10的第二容置部14,以将第二容置部14封闭,该换向件40 的另端内缘设有一对应于该二卡掣件30的二导引部32的控向部42及一卡 部43,该卡部43的二端设有连通于卡部43的二嵌槽431。将一 C形扣环 44设于换向件40的凹槽411与棘动件20的凹槽23间,俾使该换向件40枢 设于棘动件20的一端,该换向件40并可与本体10产生相对的枢摆关系。 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向部42实施为一梯形凹槽,且其靠近孔41的一端为 小径端。
该定位装置50设于换向件40与本体10的驱动端11间,该定位装置50 包括有一固定件51及一定位件52。该固定件51卡固于本体10的固定孔15 内,该定位件52具有弹性,其中央设有三个相邻的一第一定位凹陷521、 一 第二定位凹陷522及一第三定位凹陷523,该定位件52的二端卡固于换向件 40的卡部43的嵌槽431。该固定件51卡固于定位件52的其一定位凹陷内, 以将换向件40定位。参考图5,该换向件40的控向部42的最小宽度略大于该二卡掣件30于 自然状态(即导引部32未受控向部42拨动)下其二导引部32间的距离。此时, 该换向件4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中间位置),该定位装置50的固定件51卡入 定位件52的第二定位凹陷522内,该换向件40的控向部42相对位于第二 容置部14的中间。该二卡掣件30的二导引部32皆未受到控向部42所拨动, 该二卡掣件30分别抵靠于第二容置部14的壁面上,该二卡掣件30的齿31 分别啮合于棘动件20的齿22。此时,该棘动件20无法与本体10产生相对 的转动关,该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即如同固定式扳手一般,可同时以顺、逆 时钟方向来驱动紧固物。
参照图6,该换向件40受拨动而枢摆至第三操作位置,该定位装置50 的固定件51卡入定位件52的第三凹陷523内。该换向件40的控向部42会 拨动右侧卡掣件30的导引部32,使右侧卡掣件30的齿31分离于棘动件20 的齿22。由于该左侧卡掣件30并未被换向件40所拨动而抵靠于第二容置部 14的壁面上,此时,该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可以逆时钟方向来驱转紧固物。
参考图7,该换向件40受拨动而枢摆至第一操作位置,该定位装置50 的固定件51卡入定位件52的第一凹陷521内。该换向件40的控向部42会 拨动左侧卡掣件30的导引部32,使左侧卡掣件30的齿31分离于棘动件20 的齿22。由于该右侧卡掣件30并未被换向件40所拨动而抵靠于第二容置部 14的壁面上,此时,该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可以顺时钟方向来驱转紧固物。 该换向件40可于至少三个操作位置间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该控向部42的最小宽度略大于该二卡掣件30于自然状 态下其二导引部32间的距离,使得换向件40于第二操作位置时,该二卡掣 件30的二导引部32不会受到控向部42所拨动,使该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 可作为固定式扳手使用,提高了棘轮扳手的实用性及便利性。
图8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 同,其差别在于该棘动件20'型态上的改变,该棘动件20'外缘的侧壁面环设 有齿22',该棘动件20'外缘的一端环设有一凹槽23',另端环设有一凸缘 24',该棘动件20'的另端设有一可供套筒(图中未示)结合的驱转部21',该棘 动件20'内设有一快脱卡固装置25',该快脱卡固装置25'可选择性的限制套 筒与驱转部21,间的相对位移关系。于第二个实施例中该驱转部21'实施为一方头。
图9显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
同,其差别在于该棘动件20"型态上的改变,该棘动件20"外缘的侧壁面环设 有齿22",该棘动件20"外缘的一端环设有一凹槽23",另端环设有一凸缘 24",该棘动件20"的另端设有一可供套筒(图中未示)结合的驱转部21",该 驱转部21"内设有一卡固装置25",该卡固装置25"用以将结合于驱转部21" 上的套筒卡固定位。于第三个实施例中该驱转部21"实施为一方头。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本发明 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在以下的权利要求范围內。
权利要求
1.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连接有一握持部,该驱动部设有一第一容置部及一与第一容置部相切的第二容置部,该本体的第二容置部的顶缘透空开放;一棘动件,该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该棘动件外缘的侧壁面环设有齿;二卡掣件,该二卡掣件分别可滑移的设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内的二端,该二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齿,该二卡掣件相对端的顶面分别设有一导引部,该二卡掣件间设有一弹性体;一换向件,该换向件的一端枢设于棘动件的一端,该换向件的另端盖合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以将第二容置部封闭,该换向件的另端内缘设有一对应于该二卡掣件的二导引部的控向部,该控向部可选择性的拨动卡掣件的导引部,使卡掣件的齿分离于棘动件的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 第一容置部内缘壁面的一端环设有一凹陷,该棘动件外缘的另端环设有一凸 缘,该凸缘卡合于第一容置部的凹陷内,該换向件的一端设有一孔,该孔的 内缘环设有一凹槽,该棘动件外缘的一端环设有一凹槽,将一C形扣环设于 二凹槽间,使该换向件枢设于棘动件的一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 与本体的驱动端间设有一由一固定件及一定位件构成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用以将换向件定位,该本体的驱动部相对于第二容置部的后方设有一固 定孔,该固定件卡固于本体的固定孔内,该换向件的另端内缘设有一卡部, 该定位件卡固于卡部内,该卡部的二端设有二嵌槽,该定位件的二端卡固于 卡部的嵌槽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 具有弹性,该定位件的中央设有三个相邻的一第一定位凹陷、第二定位凹陷 及一第三定位凹陷,该固定件卡固于定位件的其一定位凹陷内,使该换向件可于至少三个操作位置间枢摆定位。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 位于中间位置时,该换向件的控向部未拨动该二卡掣件的二导引部,该二卡 掣件的齿分别啮合于棘动件的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 的控向部为一梯形凹槽,且其靠近棘动件的一端为小径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 的控向部的最小宽度大于该二卡掣件于自然状态下其二导引部间的距离。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卡掣 件的相对端分别设有一孔,该弹性体设于二孔内,使该二卡掣件间具有弹性。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动件 的中央设有一驱转部,该驱转部可供紧固物容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动件 设有一可供套筒结合的驱转部,该驱转部内设有一卡固装置,而可将套筒卡 固于驱转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拨钮式换向棘轮扳手,包括一本体、一棘动件、二卡掣件及一换向件。本体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驱动部连接一握持部,驱动部设有一第一容置部及与第一容置部相切的一第二容置部。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棘动件外缘的侧壁面环设有齿。二卡掣件分别可滑移的设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内的二端,二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齿,二卡掣件相对端的顶面分别设有一导引部,二卡掣件间设有一弹性体。换向件的一端枢设于棘动件的一端,换向件的另端内缘设有一对应二卡掣件的二导引部的控向部,控向部可选择性的拨动卡掣件的导引部,使卡掣件的齿分离于棘动件的齿。从而,简化了该掣制环的定位结构,相对降低了扳手的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B25B23/00GK101683728SQ200810167709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8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