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82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机械,特别是涉及用于冲切塑胶产品水口的冲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产品塑胶产品,是通过模具注塑成形。成形后,还需要对塑胶产品水口进行处理。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人工使用剪刀处理塑胶产品水口,这种方式生产速度慢,增加人工成本,不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冲切装置,能自动冲切塑胶产品水口,生产速度快。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冲切装置,包括气缸、上模、下模、支架和底座,支架设置在底座上并支撑着气缸,上模设置在气缸下端并由所述气缸驱动,下模固定在底座上并在上模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冲切装置包括控制台,控制气缸向下运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上设置有承接盒,承接盒上端设有承接盒入口并且承接盒入口在下模正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构造的冲切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配合冲切塑胶产品水口,取代了人工处理,加快生产速度,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图中,1、气缸;2、上模;3、下模;4、支架;5、底座;6、控制台;7、承接盒;71、承接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冲切装置。该冲切装置,包括气缸1、上模2、下模3、支架4和底座5。支架4设置在底座5上并支撑着气缸I。上模2设置在气缸I下端并由气缸I驱动,下模3固定在底座5上并在上模2正下方,上模2和下模3都是通过螺丝固定,可根据不同型号产品更换合适的上模2和下模3。底座5上设有控制台6,控制气缸I向下运动,带动上模2向下运动,上模2与下模3接触冲切塑胶产品水口。底座5侧端还设置有承接盒7,承接盒7为抽屉式,承接盒7上端设有承接盒入口 71并且承接盒入口 71在下模3正下方,处理后的塑胶产品从承接盒入口 71掉入承接盒7,方便拿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把需处理水口的塑胶产品放在下模3上,控制台6控制气缸I向下运动,带动上模2向下运动,上模2与下模3接触冲切塑胶产品水口,处理后的塑胶产品从承接盒入口 71掉入承接盒7,拉开承接盒7,取出完成处理的塑胶产品。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冲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上模、下模、支架和底座,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支撑着所述气缸,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气缸下端并由所述气缸驱动,所述下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在所述上模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装置包括控制所述气缸向下运动的控制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承接盒,所述承接盒上端设有承接盒入 口并且承接盒入口在所述下模正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冲切装置,属于冲切机械领域。它包括气缸、上模、下模、支架和底座,支架设置在底座上并支撑着气缸,上模设置在气缸下端并由气缸驱动,下模固定在底座上并在上模下方。冲切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配合冲切塑胶产品水口,取代了人工处理,加快生产速度,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文档编号B26F1/40GK203077564SQ2012207080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陈世昌, 陆晓礼 申请人: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