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电控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24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低功耗电控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锁使用的电控离合装置,特指一种低功耗电控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类型的电子锁,如指纹锁,电子密码锁、IC卡锁、感应卡锁和无线遥控锁等,都需要电力支持,并且绝大多数为电池供电。在控制开门的过程中,为减少电力消耗和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控制电路不直接驱动锁舌动作,而在门锁把手与锁舌之间设置电控离合装置,离合装置处于联动状态下,由人力转动或推(拉)门锁把手带动锁舌动作,实现开门操作。

电子锁采用的电控离合装置以电动机驱动式为主流,工作原理为:与把手联动的动力输入部件(注:以下简称主动部件)中安置有可伸缩的活动插销,与锁舌联动的传动部件(注:以下简称从动部件)上设置有便于活动插销进出的卡槽(或卡孔),电动机按预定方向转动时,另外设置的转换装置将旋转动力转变为直线推力,推动活动插销让部分滑入卡槽(或卡孔)中,在此状态下,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构成联动状态,人力转动门锁把手便能带动锁舌动作,实现开门操作。在完成开门操作后,需要电动机反方向转动,将转换装置回缩移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插销退出从动部件的卡槽(或卡孔),此时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处于分离状态,人力转动门锁的把手时,锁舌不会动作。

技术问题

由于活动插销含有复位弹簧,微小的电动机需要经由减速装置增大推动力,电动机通电的时间被延长(注:电动机正/反转两次动作合计时间约3~4秒钟),在6V的工作电压下工作电流消耗达到200mA左右,导致电动机式的电控离合装置在电子锁中成了主要的耗电组件。

而且,由电动机构成的电控离合装置不但需要一组减速齿轮,还需要将电动机的旋转动力转换成直线推力的机械组件,结构变得复杂,使用的可靠性被降低,此外,电动机对活动插销的推进和后退的动作过程中,为防止进程到位后电机堵转,需要另外设置让电动机持续转动的过载打滑机构组件,这样一来,电动机式的电控离合装置的结构变得更复杂,产生故障和失效的机率更高。

还有,由电动机构成的电控离合装置只有一对(两线)电机驱动接口,无法利用多组控制电路独立驱动,换言之,无法解决现有电子锁仍然保留机械钥匙带来的负面问题(注:目前的电子锁都保留有机械钥匙作应急开门工具, 防止电池无电或电路损坏时使用,其防盗开的安全性能下降为机械门锁的水平)。

技术解决方案

鉴于现有电子锁使用的电控离合装置存在耗电大,结构复杂导致的可靠性不高,和不能使用多组控制电路独立控制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功耗,结构简单和使用可靠,并且方便利用多组控制电路独立控制的电控离合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离合装置,包括:被配置为输入动力的主动部件;被配置为在联动状态下跟随主动部件动作并输出动力的从动部件;被配置为由动力电磁场驱动,由初始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直接或间接将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置于联动状态的永磁磁棒部件;被配置用于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移动的线圈部件;以及,被配置用于将永磁磁棒部件,由联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的复位部件。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具有低功耗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被配置用于驱动永磁磁棒部件,并与线圈部件安置为一体的至少一个第二线圈部件。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能够由多个独立电路控制,各电路相互备份。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其中所述复位部件包括永磁磁棒部件、线圈部件和第二线圈部件。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在将永磁磁棒部件复位方案方面,可根据应用需求择优选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其中永磁磁棒部件由永磁材料构成,或永磁材料与非永磁材料组合构成。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在永磁磁棒部件的机械性能方面和结构性能方面,可根据应用需求择优选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其中所述永磁磁棒部件的长度,大于线圈部件和第二线圈部件的轴向长度。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在电力驱动效率方面将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被配置用于检测永磁磁棒部件移动状态的磁性传感器。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能够对工作状态实施监控。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工作步骤:线圈部件或第二线圈部件,按预定电流方向输入预定短暂脉冲电流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初始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利用自身磁力,或由安置方式构成的阻力/重力,保持处在联动位置的步骤;由永磁磁力驱动永磁磁棒部件,由联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的步骤。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能够由设置的永磁磁体部件实现复位操作。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进一步至少包括以下工作步骤:线圈部件或第二线圈部件,按预定电流方向输入预定短暂脉冲电流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初始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利用自身磁力,或由安置方式构成的阻力/重力,保持处在联动位置的步骤;由机械动力驱动永磁磁棒部件,由联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的步骤。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能够由设置的机械部件实现复位操作。

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进一步至少包括以下工作步骤:线圈部件或第二线圈部件,按预定电流方向输入预定短暂脉冲电流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初始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利用自身磁力,或由安置方式构成的阻力/重力,保持处在联动位置的步骤;线圈部件或第二线圈部件,反预定电流方向输入预定短暂脉冲电流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联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的步骤。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能够由电路设置实现电控复位操作。

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是根据上述第一、第二个方面所述的电控离合装置,进一步至少包括以下工作步骤:线圈部件或第二线圈部件,按预定电流方向输入预定电流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初始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输入电流保持处在联动位置的步骤;线圈部件或第二线圈部件中断输入电流的步骤;永磁磁棒部件由弹簧弹力或自身重力驱动,由联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的步骤。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便能够由设置的弹簧,或永磁磁棒部件的重力实现自动复位操作。

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A、延长现有各种类型的电子锁的电池使用寿命,减少电池的更换周期而降低维护成本。

B、提高现有电子锁的使用可靠性。

C、具备控制电路相互备份功能,为取消电子锁的机械钥匙创造条件。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非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非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作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非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并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详细描述和指示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打算用于示例性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同进,为了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省略了对本技术领域公知的结构或处理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a,分别由主动部件1、从动部件2、永磁磁棒部件3、线圈部件4、线圈骨架4a、第一磁吸块5a、第二磁吸块5b和传感器6共同组成,其中:在主动部件1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插入永磁磁棒部件3的卡槽1a;在从动部件2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拨动未图示的锁舌的拨杆2a;永磁磁棒部件3的两端分别为S磁极和N磁极;线圈部件4被配置用于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按预定方向移动;线圈骨架4a被配置用于安置线圈部件4,并与主动部件1共同构成供永磁磁棒部件3滑动的滑道4b;第一磁吸块5a和第二磁吸块5b为导磁体或永磁体,被配置用于固定永磁磁棒部件3的位置;传感器6被配置用于检测永磁磁棒部件3的位置状态。

在图1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a中,安置于线圈部件4中心区域的永磁磁棒部件3(注:图中实线显示部分),在初始位置其S磁极端与卡槽1a分 离,主动部件1按照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时,从动部件2不跟随转动,即电控离合装置10a处于非联动状态。

在非联动状态下,永磁磁棒部件3的N磁极端与第一磁吸块5a之间产生磁吸力,保持永磁磁棒部件3的位置不变。

虽然本实施例以永磁磁棒部件3水平放置的方式为例子,在实际应用中,永磁磁棒部件3可以处于任意角度的放置方式,并籍由与第一磁吸块5a的磁吸力保持位置不变。

如果线圈部件4输入预定方向的励磁电流,会在滑道4b中会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向卡槽1a的方向移动,但要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动作,需要克服永磁磁棒部件3与第一磁吸块5a之间的磁吸力和其它阻力。其次,由线圈部件4产生的动力电磁场,对N磁极端形成的磁推力,还必须大于对S磁极端形成的磁吸力,要满足此工作条件,永磁磁棒部件3的长度L1必须大于线圈部件4的轴向长度L2。

虽然本实施例列举了将永磁磁棒部件3的S磁极端,面向卡槽1a的放置方式为例子,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将N磁极端面对卡槽1a的放置方式。

还有,虽然本实施例列举了由线圈部件4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为例子,除此之外,还可以配置另外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部件共同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各线圈部件由各自独立的控制电路控制,实现控制电路相互备份,而且所有新增的线圈部件都可安置在线圈骨架4a上。

当线圈部件4输入预定方向的励磁电流,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移动,并使S磁极端滑入卡槽1a中,S磁极端与第二磁吸块5b之间产生磁吸力,保证励磁电流中断后,永磁磁棒部件3移动后的位置不变。在此情况下,主动部件1通过永磁磁棒部件3的联动作用,能够带动从动部件2按照箭头A所示的方向(注:或相反的方向)转动。

永磁磁棒部件3被动力电磁场驱动移动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磁吸特性固定移动后的位置,线圈部件4便可采用省电的脉冲供电方式,例如极短时间(注:如0.1秒或更短)的电脉冲供电。

虽然本实施例列举了第一磁吸块5a和第二磁吸块5b,用于稳定永磁磁棒部件3的工作状态为例子,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磁吸力的固定方法。例如,线圈骨架4a和主动部件1的自身材料建立磁吸特性,同样能够稳定永磁磁棒部件3的工作状态。

由于永磁磁棒部件3的工作状态呈现为位置变化的特性,周边的磁场会跟随变化,利用磁性传感器6可以检测,将检测信号供给未图示的控制电路 或指示灯(如用于提示用户操作)。而且传感器6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如霍尔传感器、干簧管传感器和湿簧管传感器中的任何一种磁性传感器。

虽然本实施例列举了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传感器6固定安置于线圈部件4周边区域的位置为例子,除此之外,也可以将传感器6安置在其它任意的检测位置。例如,与线圈骨架4a安置为一体,并跟随其移动的位置。

联动状态下,当未图示的把手带动主动部件1按照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通过永磁磁棒部件3的力量传递,从动部件2也跟随转动到预定(开锁)位置(注:拨杆2a由C所示的位置移动到D所示的位置),由拨杆2a拨动未图示的锁舌动作,实现开门操作。

完成开门操作后,在未图示的把手的复位弹簧的带动下,主动部件1回转到原来位置,因永磁磁棒部件3仍处在联动状态的位置,从动部件2也被带回到原来位置,即拨杆2a处于C所示的位置。

虽然本实施例列举了永磁磁棒部件3由永磁材料构成,为提高机械强度,永磁磁棒部件3也可以选择由永磁材料与其它非永磁材料组合的结构方式。例如,由永磁材料与导磁金属(如钢、铁)驳接的方式,或者,由低磁导率的奥氏体不锈钢(如304不锈钢)包裹永磁材料的结构方式。

回到原来位置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给线圈部件4,或另外配置的第二线圈部件输入反方向预定励磁电流,产生的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反方向移动,即由联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完成本实施例的开门和上锁(注:电控离合装置10a置于非联动状态被视为上锁状态)的各项操作步骤。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联动状态和非联动状态的控制过程,全由电力控制的工作模式,除此之外,还可选择由电力控制联动状态和人力控制非联动状态的工作模式,例如,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采用的控制模式。

如图2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b,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部件:由永磁材料构成的复位部件7,被配置用于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由联动状态的位置复位到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另在主动部件1上增设推杆1b,推杆1b被配置用于推动从动部件2到预定位置;以及,另在从动部件2上增设触碰柱2b,触碰柱2b被配置用于与推杆1b接触,带动从动部件2向预定位置转动。

其它同类型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部件相同,直至开门的操作步骤也相同,对于相同类型部件的工作过程不重复描述,以下只讨论由联动状态复位为非联动状态的过程。

如图2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b在完成开门的操作步骤后,回到原来位置,即拨杆2a处在C指示点所示的位置。在此状态下,由未图示的把手带动主动部件1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转动时,主动部件1中的推杆1b与从动部件2中的触碰柱2b接触,带动从动部件2转动。

由于推动从动部件2转动时没有对永磁磁棒部件3构成挤压,当拨杆2a由C所示的位置移动到E所示的位置时,永磁磁棒部件3靠近复位部件7,永磁磁棒部件3的N磁极与复位部件7的S磁极之间产生磁吸力,磁吸力足够大时,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移动到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完成本实施例的开门和上锁过程的各项操作步骤。

上提把手上锁/下压把手开锁(注:以下或称为开门),是许多门锁采用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电控离合装置10b符合这类门锁的操作习惯,而且在开门(电控离合装置被置于联动状态)和上锁(电控离合装置被置于非联动状态)的操作过程中,电控离合装置10b只在开门的操作中脉冲方式上电,上锁过程无需上电驱动,因而更省电。

人力与电力组合控制的工作模式中,进一步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的电控离合装置。

如图3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c,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部件:复位部件7和推杆部件7a,推杆部件7a与复位部件7联动,复位部件7由永磁材料构成,被配置用于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由联动状态的位置复位到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

其它同类型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部件相同,直至开门的操作步骤也相同,对于相同类型部件的工作过程不重复描述,以下只讨论由联动状态复位为非联动状态的过程。

如图3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c在完成开门的操作后,回到原来位置,即拨杆2a处在C指示点所示的位置,在此状态下,由外力推动推杆部件7a,将复位部件7由F指示的位置移动到G指示的位置时,复位部件7的S磁极与永磁磁棒部件3的N磁极之间产生磁吸力,磁吸力足够大时,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移动到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完成本实施例的开门和上锁过程的各项操作步骤。

大多数门锁都设置有与门框触碰的碰舌部件,在关门过程中,碰舌与门框接触会产生一次伸缩动作。将未图示的碰舌与推杆7a联动,便能在关门操作的过程中,自动将永磁磁棒部件3驱动到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所以,电控离合装置10c能够满足这类门锁的操作习惯。

只需上电一次,便能完成开门和上锁操作循环的还有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d,分别由主动部件1、从动部件2、永磁磁棒部件3、线圈部件4、线圈骨架4a和传感器6共同组成,其中:在主动部件1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插入永磁磁棒部件3的卡槽1a;在从动部件2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拨动未图示的锁舌的拨杆2a;永磁磁棒部件3的两端分别为S磁极和N磁极;线圈部件4被配置用于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按预定方向移动;线圈骨架4a被配置用于安置线圈部件4,并与主动部件1组成供永磁磁棒部件3滑动的滑道4b;传感器6被配置用于检测永磁磁棒部件3的位置状态。

在图4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10d中,安置于线圈部件4中心区域的永磁磁棒部件3,在初始位置籍助自身重力与卡槽1a处于分离状态,当主动部件1按照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时,从动部件2不跟随转动,即电控离合装置10d处于非联动状态。

在非联动状态下,线圈部件4输入预定方向的励磁电流,便会在滑道4b中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移动并部分滑入卡槽1a中。在此状态下,当未图示的把手带动主动部件1按照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时,通过永磁磁棒部件3的力量传递,从动部件2也跟随转动到预定位置,即拨杆2a由C所示的位置移动到D所示的位置,由拨杆2a拨动未图示的锁舌动作,实现开门操作。

完成开门操作后,在未图示的把手复位弹簧的带动下,主动部件1回转到原来位置,从动部件2被也带动回到原来位置。如果线圈部件4仍保持励磁电流,永磁磁棒部件3便仍处于联动状态的位置,当线圈部件4的励磁电流中断后,在重力作用下,永磁磁棒部件3自动复位于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因此,可通过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设定线圈部件4的上电时间,如3秒,让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操作开门,超过预定时间则自动将电控离合装置10d置位于非联动状态。

虽然本实施例列举了永磁磁棒部件3垂直安置方式为例,除此之外,也可选择将永磁磁棒部件3,安置在失电能够自动复位的任意角度位置。

现有多种电子门锁采用了限时开门的控制模式,电控离合装置10d能够满足这类门锁的操作习惯。

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均是由永磁磁棒部件3,直接将主动部件1和从动部件2置于联动状态的控制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由永磁磁棒部件, 间接将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置于联动状态的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五所描述的方式。

如图5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20a,分别由主动部件11、从动部件12、永磁磁棒部件13、推杆13a、线圈部件14、线圈骨架14a、传感器16、复位部件17和小圆球18共同组成,其中:在主动部件11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让永磁磁棒部件13自由滑动的第一滑槽11a,和被配置用于让小圆球18自由滑动的第二滑槽11b;在从动部件12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让小圆球18自由滑入的圆形凹槽12a;永磁磁棒部件13的两端分别为S磁极和N磁极,并且S磁极端与推杆13a组成一体;线圈部件14被配置用于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13按预定方向移动;线圈骨架4a被配置用于安置线圈部件14;传感器16被配置用于检测永磁磁棒部件13的位置变化状态;复位部件17由永磁材料构成,被配置用于将永磁磁棒部件13复位于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

在图5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20a中,当主动部件11围绕中轴线Z转动时,带动小圆球18转动,因推杆13a的直径较小,小圆球18无法固定于圆形凹槽12a中,不能带动从动部件12一同转动,即电控离合装置20a处于非联动状态。

在非联动状态下,当线圈部件14输入预定方向的励磁电流,便会在第一滑槽11a中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13向从动部件12的方向移动,同时,推杆13a推动小圆球18向圆形凹槽12a方向移动,直至部分球体与圆形凹槽12a完全接触,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形状。

在图6所示的电控制离合装置20b中,由于本实施例为水平方式安置,能够保持永磁磁棒部件13的位置稳定,当主动部件11围绕中轴线Z转动时,会带动小圆球18转动,而小圆球18被永磁磁棒部件13抵挡不能向内缩回,推动圆形凹槽12a并带动从动部件12一同转动,即永磁磁棒部件13经由小圆球18间接地将电控离合装置20b置于联动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水平方式安置,保证了永磁磁棒部件13的工作稳定,如果采用非水平方式安置,可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另外设置磁吸块来稳定永磁磁棒部件13的工作状态。

在图6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20b中,当复位部件17由未图示的装置,将其由A所示的位置移动到B所示的位置时,复位部件17中的S磁极会与永磁磁棒部件13中的N磁极之间产生磁吸力,磁吸力足够大时,驱动永磁磁棒部件13移动到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即图5所示的位置。

由永磁磁棒部件间接地将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置于联动状态的方 式,还可选择如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六的结构方式。

如图7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30a,分别由主动部件21、从动部件22、永磁磁棒部件23、复位杆23a、线圈部件24、线圈骨架24a、磁吸块25和离合推板29共同组成,其中:在主动部件21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让永磁磁棒部件23自由滑动的滑槽21a,和设置有被配置用于带动离合推板29转动的导柱21b;在从动部件22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与离合推板29联动的卡槽22a;永磁磁棒部件23的两端分别为S磁极和N磁极,其中S磁极端与离合推板29联接,和N磁极端与复位杆23a的一端固定联接;线圈部件24被配置用于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23按预定方向移动;离合推板29设置有被配置用于插入卡槽22a中的凸头29a。

在图7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30a中,当主动部件21围绕中轴线Z转动时,带动离合推板29转动,由于永磁磁棒部件23处在初始位置,离合推板29中的凸头29a没能插入从动部件22中的卡槽22a,从动部件22不跟随主动部件21转动,即电控离合装置30a处于非联动状态。

在非联动状态下,当线圈部件24输入预定方向的励磁电流,会在滑槽21a中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23向从动部件22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离合推板29移动,并使离合推板29中的凸头29a插入从动部件22中的卡槽22a中。在此状态下,永磁磁棒部件23的S磁极与磁吸块25之间产生磁吸力,保持线圈部件24断电后工作状态稳定,形成如图8所示的结构形状。

在图8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30b中,主动部件21围绕中轴线Z转动时,经由离合推板29带动从动部件22转动,即永磁磁棒部件23经由离合推板29间接地将电控离合装置30b置于联动状态。

在联动状态下,可利用未图示的机械部件触动复位杆23a,驱动永磁磁棒部件23移至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即如图7所示的位置。

由可移动的永磁磁棒部件,间接将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置于联动状态的方式,还能进一步选择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七的结构方式。

如图9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40a,分别由主动部件31、从动部件32、永磁磁棒部件33、线圈部件34、线圈骨架34a、复位弹簧38和离合推板39共同组成,其中:在主动部件31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让永磁磁棒部件33自由滑动的滑槽31a,和设置有被配置用于带动离合推板39转动的导柱31b;在从动部件32中,设置有被配置用于与离合推板39联动的卡槽32a;永磁磁棒部件33的两端分别为S磁极和N磁极;线圈部件34被配置用于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3按预定方向移动;离合推板39设置有被配置用于插入卡 槽32a中的凸头39a。

在图9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40a中,当主动部件31围绕中轴线Z转动时,会带动离合推板39转动,但在复位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下,永磁磁棒部件33被推到初始位置,离合推板39也被推开,使得凸头39a没能插入从动部件32中的卡槽32a,从动部件32不能跟随主动部件31转动,即电控离合装置40a处于非联动状态。

在非联动状态下,当线圈部件34输入预定方向的励磁电流,会在滑槽31a中产生动力电磁场,驱动永磁磁棒部件33向从动部件32的方向移动,当预定的励磁电流足够大,推动永磁磁棒部件33的推力大于复位弹簧38的弹力时,永磁磁棒部件33便会带动离合推板39移动,并使离合推板39中的凸头39a插入从动部件32中的卡槽32a中,形成如图10所示的结构形状。

在图10所示的电控离合装置40b中,当主动部件31围绕中轴线Z转动时,经由离合推板39带动从动部件32转动,即永磁磁棒部件33经由离合推板39间接地将电控离合装置40b置于联动状态。

在联动状态下,当线圈部件34中的励磁电流中断后,永磁磁棒部件33失去动力支持,在复位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下,离合推板39被推开,凸头39a与卡槽32a分离,同时永磁磁棒部件33被推至非联动状态的初始位置,即如图9所示的位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采用由励磁线圈驱动永磁磁棒部件动作的工作模式,既能减少驱动电力消耗,还能实现双向移动控制。此外,永磁磁棒部件可选择由钐钴和钕铁硼等强磁材料构成,加上脉冲供电的驱动方式,其电力消耗会更低。

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中受控动作的部件只有磁棒部件,整个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此外,由于设置有检测工作状态的传感器,通过另外配置的指示装置(如指示灯)能够方便引导使用者操作。

鉴于上述优点,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可替代现有各种类型的电子锁的电控离合装置,并可使用备用控制电路驱动来替代机械应急钥匙,提高了现有电子锁的防盗开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还能适用于各种无电池供电的电子锁系列,例如,利用智能手机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功能供电的电子门锁,或者自发电门锁,将电子门锁的后期服务提升到无需维护的境界。

虽然以上实施例都是以转动操作/控制方式为例,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采用直线移动的操作/控制方式,因此,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不但能应用在电子锁领域,还能应用在其它由电力控制离合状态的各种电子机械装置中,尤其需要省电和兼顾高可靠性的各种工业或民用的应用项目。

通过以上实施例,已对本发明的电控离合装置作了详细说明,但上述实施例的讨论,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限制为任何特定的实施例或实施例组。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更加容易,因此,应当理解在其中进行的修改和改变,并不会背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合理诉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