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0909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电动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指一种电动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请参照美国专利号第8800410号专利案“Ratchet wrench with direction switching structure”,其揭示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其包括扳手本体(wrench body)、棘轮环(ratchet wheel)、棘动件(ratcheting member)与控制件(switching member),棘轮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扳手本体并能够连接套筒,棘动件设置于扳手本体并选择性地以左半部(left half portion)或右半部(right half portion)卡掣棘轮环,如此转换棘轮环的旋转方向,控制件枢设于扳手本体并抵靠棘动件。

使用者必须握持扳手本体并且往复地左右摆动才能使棘轮环单向地转动而驱动套筒并带动套筒连接的螺帽。因此,以现有的手动扳手往复地来回扳动螺帽将会耗费使用者许多的时间。

并且,于建筑工地的环境中,常见有长螺杆的施工环境。由于建筑工地系暴露于室外,使得长螺杆常有生锈的问题发生,使用者必须特别地用力扳动扳手,因此现有的手动扳手对于使用者而言相当费时费力。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发明人乃发明出一种电动棘轮扳手,其可克服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驱动的套筒棘轮扳手,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个本体,其具有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本体邻近于该第一端一侧的内壁面设有一个齿部;

一个棘动装置,其设置于该本体的第一端并包括一个棘动件、枢设于该棘动件的一个棘齿块组以及可转动地套设于该棘动件的一个齿环,该棘齿块组选择性地与该本体的齿部啮合,该齿环能够相对于该棘动件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该齿环具有一个内齿部与一个端齿部,该齿环的内齿部选择性地与该棘齿块组啮合;

一个动力装置,其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二端并包括一个马达;以及

一个传动装置,其包括一个传动杆,该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并与该马达连接,该传动杆相反于该马达的一端连接该齿环的端齿部并能够在啮合状态与非啮合状态之间变换;

当该棘动件驱动过程所受阻力小于该马达扭力时,该传动杆位于啮合状态而与该齿环的端齿部互相啮合,该马达转动该传动杆而带动该齿环旋转,进而带动该棘动件转动并持续驱动固定件;

当该棘动件驱动过程所受阻力大于该马达扭力时,该传动杆位于非啮合状态而产生与该齿环的端齿部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以致无法带动该齿环旋转,此时能够以人力扳动该本体而同带动棘动件转动。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本体包括一个连接孔,该传动杆沿该本体的一个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连接孔,该传动杆相反于该马达的一端具有一齿轮部,该齿轮部常态地接触该齿环的端齿部并能够于啮合状态与非啮合状态之间变换,当该传动杆的齿轮部位于非啮合状态,该传动杆偏移该第一轴线,该传动杆的齿轮部产生与该齿环的端齿部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传动杆具有可挠性并沿该第一轴线划分一个第一区段与一个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的一端设置该齿轮部,该第一区段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相反于该第一区段的一端连接该马达,该传动装置还包括两个轴承,该两个轴承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二区段之间以及该第二区段邻近于该马达的一端,当该传动杆的齿轮部位于非啮合状态,该传动杆的第一区段相对于该第二区段可挠地弹性变形而偏移该第一轴线。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传动装置还包括一个限制件,该限制件设置于该本体的第一端并承接该传动杆的第一区段,该限制件具有沿该第一轴线的径向延伸的一个限制槽,该传动杆可转动地穿过该限制槽并受该限制槽的限制,该传动杆的第一区段仅能沿平行于垂直该第一轴线的一个第二轴线的方向偏移该第一轴线。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本体包括供使用者握持的一个握柄部,该握柄部邻近于该第二端,该本体在该握持部沿该第一轴线的径向设置一个穿孔,该穿孔沿该握柄部的一个外圆周延伸,该动力装置包括一个电源与一个控制钮,该马达为双向马达并具有一个心轴,该电源与该马达电性连接使该心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该传动杆,该控制钮设置于该本体的穿孔并与该马达电性连接而能够控制该马达的心轴沿该第一轴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还包括一个换向装置,该换向装置包括插设于该棘动件的一个换向杆,该换向杆能够相对该棘动件而在对应一驱动方向和一不驱动方向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该棘齿块组包括两个主齿块与一个副齿块,该两主齿块分别选择性地与该本体的齿部啮合,该副齿块选择性地与该齿环的内齿部啮合,当该换向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该两主齿块与该本体的齿部之间的啮合关系以及该副齿块及与该齿环之间的啮合关系改变而产生换向功能。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每一该主齿块设置有一个第一主齿部与一个第二主齿部,每一该主齿块的第一主齿部与第二主齿部分别位于每一该主齿块相异于该棘动件的一个端面的相反两侧,每一该主齿块的第一主齿部与第二主齿部分别选择性地与该本体的齿部啮合,该副齿块设置有一个第一副齿部与一个第二副齿部,该副齿块的第一副齿部与第二副齿部分别位于该副齿块相异于该棘动件的一个端面的相反两侧,该副齿块的第一副齿部与第二副齿部分别选择性地与该齿环的内齿部啮合。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棘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销件与一个第二销件,该棘动件沿该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的第一端,该第一销件穿设于该棘动件、该两主齿块其中之一主齿块与该副齿块,该两主齿块其中之一主齿块与该副齿块可共同绕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一个第三轴线枢转而以该第一销件为轴心同轴枢设于该棘动件,该第二销件穿设于该棘动件与另一主齿块,该另一主齿块可绕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一个第四轴线枢转而以该第二销件为轴心枢设于该棘动件,该第二轴线位于该第三轴线与该第四轴线之间,该两主齿块沿该第二轴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该副齿块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设置于该棘动件的一侧且沿该第二轴线与该两主齿块位于不同水平位置。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换向杆具有一个通孔与一个容置孔,该通 孔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贯穿该换向杆,该通孔沿第二轴线与该容置孔位于不同水平位置,该容置孔的一个开口位于该换向杆沿该第二轴线径向的一侧,该换向装置包括一个主顶掣组与一个副顶掣组,该主顶掣组设置于该换向杆的通孔并包括两个顶掣件与一个偏压件,该主顶掣组的两顶掣件分别顶掣该棘齿块组的两主齿块,该主顶掣组的偏压件抵靠于该主顶掣组的两顶掣件之间,该副顶掣组设置于该换向杆的容置孔并包括一个顶掣件与一个偏压件,该副顶掣组的偏压件偏置该副顶掣组的顶掣件顶掣于该副齿块。

所述的电动棘轮扳手,其中:该本体包括一个棘动孔、一个容置槽、一个传动槽、一个头部与设置于该头部与握柄部之间的一个延伸部,该棘动孔的一个内壁面环设有该齿部,该棘动孔与该传动槽形成于该头部,该容置槽设置于该本体的第二端并与该连接孔以及该穿孔连通,该容置槽形成于该握柄部并容置该动力装置,该连接孔形成于该延伸部,该连接孔相反于该容置槽的一侧与该传动槽连通,该传动槽相反于该连接孔的一侧与该棘动孔连通,该头部邻近于该第一端,该延伸部沿该第一轴线相反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头部与该握柄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当该棘动件驱动过程所受阻力小于该马达扭力时,该传动杆位于啮合状态而与该齿环的端齿部互相啮合,该马达转动该传动杆而带动该齿环旋转,进而带动该棘动件转动并持续驱动固定件。

当该棘动件驱动过程所受阻力大于该马达扭力时,该传动杆位于非啮合状态而产生与该齿环的端齿部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以致无法带动该齿环旋转并压缩该弹性装置,此时能够以人力扳动该本体而同带动棘动件转动。

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取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表示传动杆的齿轮部啮合齿环。

图5是沿图4中5-5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示每一主齿块的两主齿部其中之一主齿部与本体的齿部啮合。

图6是沿图4中6-6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示副齿块的两副齿部其中之一副齿部与齿环的内齿部啮合。

图7是图4的延续图,表示传动杆的齿轮部脱离齿环。

图8是图5的延续图,表示每一主齿块的另一主齿部与本体的齿部啮合。

图9是图6的延续图,表示副齿块的另一副齿部与齿环的内齿部啮合。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1棘动孔;111齿部;112盖件;113扣件;12容置槽;121塞件;13连接孔;14传动槽;15头部;16握柄部;17延伸部;18穿孔;20棘动装置;21棘动件;22棘齿块组;221主齿块;2211第一主齿部;2212第二主齿部;222副齿块;2221第一副齿部;2222第二副齿部;23齿环;231内齿部;232端齿部;24第一销件;25第二销件;30动力装置;31马达;311心轴;32电源;33控制钮;40传动装置;41传动杆;411齿轮部;412第一区段;413第二区段;42轴承;43限制件;431限制槽;50换向装置;51换向杆;511通孔;512容置孔;52主顶掣组;521顶掣件;522偏压件;53副顶掣组;531顶掣件;532偏压件;54复位件;L1第一轴线;L2第二轴线;L3第三轴线;L4第四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个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包括有一个本体10、一个棘动装置20、一个弹性装置30、一个动力装置30与一个传动装置40。

该本体10具有一个第一端101与一个第二端102,该本体10邻近于该第一端101一侧的内壁面设有一个齿部111。该棘动装置20设置于该本体10的第一端101并包括一个棘动件21、枢设于该棘动件21的一个棘齿块组22以及可转动地套设于该棘动件21的一个齿环23,该棘动件21的一端能够直接或间接驱动固定件(图中未示),固定件可为套筒或是接杆,该棘齿块组22选择性地与该本体10的齿部111啮合,该齿环23能够相对于该棘动件21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该齿环23具有一个内齿部231与一个端齿部232,该齿环23的内齿部231选择性地与该棘齿块组22啮合。该动力装置30容置于该本体10的 第二端102并包括一个马达31。该传动装置40包括一个传动杆41,该传动杆41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10并与该马达31连接,该传动杆41相反于该马达31的一端连接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并能够于啮合状态与非啮合状态之间变换。

当该棘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小于该马达31扭力时,该传动杆41位于啮合状态而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互相啮合,该马达31转动该传动杆41而带动该齿环23旋转,进而带动该棘动件21转动并持续驱动固定件。

当该棘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大于该马达31扭力时,该传动杆41位于非啮合状态而产生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以致无法带动该齿环23旋转,此时能够以人力扳动该本体10而同带动棘动件21转动。

该本体10的第一端101与该第二端102沿一个第一轴线L1互相间隔,该本体10包括一个棘动孔11、一个容置槽12、一个连接孔13、一个传动槽14、一个头部15、供使用者握持的一个握柄部16、设置于该头部15与该握柄部16之间的一个延伸部17与一个穿孔18。该棘动孔11设置于该第一端101,该棘动孔11远离该容置槽12一侧的一个内壁面环设有该齿部111,该本体10于该第一端101设置一个略呈圆形的盖件112以封闭该棘动孔11的一侧,一个扣件113设置于该棘动孔11内并扣合于该盖件112,避免该盖件112脱离该本体10,该棘动孔11与该传动槽14形成于该头部15。该容置槽12设置于该本体10的第二端102并与该连接孔13以及该穿孔18连通,该容置槽12形成于该握柄部16并容置该动力装置30,该容置槽12相反于该连接孔13的一端可脱离地设置一个塞件121,该塞件121能够避免该动力装置30脱离该容置槽12。该连接孔13形成于该延伸部17,该连接孔13相反于该容置槽12的一侧与该传动槽14连通,该传动槽14相反于该连接孔13的一侧与该棘动孔11连通,更佳地,该传动槽14为一个半月形槽,该传动槽14相反的两端沿垂直该第一轴线L1的方向呈封闭状。该头部15邻近于该第一端101,该握柄部16邻近于该第二端102,该延伸部17沿该第一轴线L1相反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头部15与该握柄部16,该延伸部17沿垂直该第一轴线L1方向具有一个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该本体10于该握持部16沿该第一轴线L1的径向设置一个穿孔18,该穿孔18沿该握柄部16的一个外圆周延伸。

请同时参照图5至图9,该棘动装置20沿垂直于该第一轴线L1的一个第二 轴线L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10第一端101的棘动孔11并更包括一个第一销件24与一个第二销件25,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10的棘动孔11,且该扣件113扣设于该棘动件21的外周缘与该盖件112之间以避免该棘动件21脱离该棘动孔11,该棘动件21邻近于该齿环23的一端能够直接或间接驱动固定件。

该棘齿块组22包括两个主齿块221与一个副齿块222,该两主齿块221枢设于该棘动件21且分别选择性地与该本体10的齿部111啮合,该副齿块222选择性地与该齿环23的内齿部231啮合。每一该主齿块221设置有一个第一主齿部2211与一个第二主齿部2212,每一该主齿块221的第一主齿部2211与第二主齿部2212分别位于每一该主齿块221相异于该棘动件21的一个端面的相反两侧,每一该主齿块221的第一主齿部2211与第二主齿部2212分别选择性地与该本体10的齿部111啮合,该副齿块222设置有一个第一副齿部2221与一个第二副齿部2222,该副齿块222的第一副齿部2221与第二副齿部2222分别位于该副齿块222相异于该棘动件21的一个端面的相反两侧,该副齿块222的第一副齿部2221与第二副齿部2222分别选择性地与该齿环23的内齿部231啮合。

更佳地,该第一销件24穿设于该棘动件21、该两主齿块221其中之一主齿块221与该副齿块222,使该两主齿块221其中之一主齿块221与该副齿块222可共同绕平行于该第二轴线L2的一个第三轴线L3枢转而以该第一销件24为轴心同轴枢设于该棘动件21,该第二销件25穿设于该棘动件21与另一主齿块221,使该另一主齿块221可绕平行于该第二轴线L2的一个第四轴线L4枢转而以该第二销件25为轴心枢设于该棘动件21,该第二轴线L2位于该第三轴线L3与该第四轴线L4之间,该两主齿块221沿该第二轴线L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该副齿块222沿该第二轴线L2的径向设置于该棘动件21的一侧且沿该第二轴线L2与该两主齿块221位于不同水平位置。

该齿环23能够相对于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沿该第二轴线L2位于该棘动件21的一侧。该齿环23的内齿部231选择性地与该副齿块222的两副齿部2221啮合。

该动力装置30容置于该本体10的容置槽12并更包括一个电源32与一个控制钮33,该塞件121可脱离地封闭该容置槽12相反于该连接孔13的一端以避免该动力装置30脱离该容置槽12并可更换电源32。更佳地,该马达31为双 向马达并具有一个心轴311,该电源32与该马达31电性连接使该心轴311沿该第一轴线L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该传动杆41,该控制钮33设置于该本体10的穿孔18并与该马达31电性连接而能够控制该马达31的心轴311沿该第一轴线L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该传动装置40更包括两个轴承42与一个限制件43。该传动杆41沿该第一轴线L1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10的连接孔13并与该马达31的心轴311连接,且该心轴311与该传动杆41能够沿该第一轴线L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该传动杆41相反于该马达31的一端具有一齿轮部411。该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常态地接触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并能够于啮合状态与非啮合状态之间变换。当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位于非啮合状态,该传动杆41偏移该第一轴线L1,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产生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

该传动杆41具有可挠性并沿该第一轴线L1划分一个第一区段412与一个第二区段413,该第一区段412的一端设置该齿轮部411,该第一区段412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区段413,该第二区段413相反于该第一区段412的一端连接该马达31的心轴311。

该两轴承42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区段412与该第二区段413之间以及该第二区段413邻近于该马达31的心轴311的一端。

该限制件43设置于该本体10的第一端101的连接孔13与该传动槽14之间并承接该传动杆41的第一区段412,该限制件43具有沿该第一轴线L1的径向延伸的一个限制槽431,该传动杆41沿该第一轴线L1可转动地穿过该限制槽431并受该限制槽431的限制,当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位于非啮合状态且该传动杆41偏移该第一轴线L1时,该传动杆41的第一区段412仅能沿平行该第二轴线L2的方向偏移,避免该传动杆41于该连接孔13中抖动。

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更包括有一个换向装置50,该换向装置50包括可沿该第二轴线L2旋转地插设于该盖件112与该棘动件21的一个换向杆51、一个主顶掣组52、一个副顶掣组53与一个复位件54。

该换向杆51可相对该棘动件21而在对应一驱动方向和一不驱动方向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沿该第二轴线L2枢转,当该换向杆5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该两主齿块221与该本体10的齿部111之间的啮合关系以及该棘齿块组20的副齿块222与该齿环23之间的啮合关系改变而产生换向功 能。

该换向杆51具有一个通孔511与一个容置孔512,该通孔511沿该第二轴线L2的径向贯穿该换向杆51,该通孔511沿第二轴线L2与该容置孔512位于不同水平位置,该容置孔512的一个开口位于该换向杆51沿该第二轴线L2径向的一侧。

该主顶掣组52设置于该换向杆51的通孔511并包括两个顶掣件521与一个偏压件522,该主顶掣组52的两顶掣件521分别顶掣该棘齿块组22的两主齿块221,该主顶掣组52的偏压件522抵靠于该主顶掣组52的两顶掣件521之间。

该副顶掣组53设置于该换向杆51的容置孔512并包括一个顶掣件531与一个偏压件532,该副顶掣组53的偏压件532偏置该副顶掣组53的顶掣件531顶掣于该副齿块222。

如此,使用者能够沿该第二轴线L2转动该换向杆51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换而改变该主顶掣组52的两顶掣件521顶掣该两主齿块221的方向以及该副顶掣组53的顶掣件531顶掣该副齿块222的方向,如此达到换向的功能。当该换向杆51位于第一位置,如图5与图6所示,该两主齿块221其中之一的第一主齿部2211与该本体10的齿部111啮合,该副齿块222的第一副齿部2221与该齿环23的内齿部231啮合。当该换向杆51位于第二位置,如图8与图9所示,该两主齿块221其中之一的第二主齿部2212以及另一主齿块221的第一主齿部2211与该本体10的齿部111啮合,该副齿块222的第二副齿部2222与该齿环23的内齿部231啮合。

于本实施例中,该复位件54为圈形弹簧并套设于该换向杆51,该复位件54抵顶于该换向杆51与该盖件112之间,该换向杆51能够沿该第二轴线L2相对该棘动件21纵向移动并能够于一初始位置与一脱离位置之间变换,当该换向杆51位于初始位置,该棘动件21能够连接固定件,而固定件无法脱离该棘动件21,当该换向杆51位于脱离位置,固定件能够脱离该棘动件21,且该换向杆51压缩该复位件54。更佳地,凭借该复位件54的回复弹力,使该换向杆51由脱离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令该换向杆51常态地保持在初始位置。

当该棘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小于该马达31的心轴311扭力时,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位于啮合状态而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互相啮合,凭借该马达31的心轴311沿该第一轴线L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该传动杆41而以该齿轮部411带动该齿环23沿该第二轴线L2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进而带动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并持续驱动固定件。

请同时参照图7,当该棘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大于该马达31的心轴311扭力时,例如:建筑工地中的长螺杆常有生锈的问题发生,而使螺帽卡在长螺杆生绣处而产生过大阻力难以转动,使得该马达31提供该心轴311的扭力不足以驱动该传动杆41而带动该棘动件21,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位于非啮合状态,且该传动杆41的第一区段412相对于该第二区段413可挠地弹性变形而偏移该第一轴线L1,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产生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以致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无法带动该齿环23旋转。此时使用者能够听见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与该齿环23之间跳齿无法啮合而撞击产生的咑咑声响,使用者可握持并以固定件为轴心用人力扳动该本体10的握柄部16,利用该本体10的棘动孔11的齿部111啮合该两主齿块221其中之一主齿块221,使该本体10同步带动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转动,当固定件转动之后,凭借该传动杆41的第一区段412的弹性回复力使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与齿环23的端齿部232再次地啮合而回复至啮合状态。如此解决一般非人力带动的扳手无法解决固定件难以克服过大阻力的问题。

就以上说明可以归纳出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的传动杆41位于啮合状态而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互相啮合,凭借该马达31的心轴311沿该第一轴线L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该传动杆41而以该齿轮部411带动该齿环23沿该第二轴线L2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带动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并持续驱动固定件。如此达成不移动该握柄部16而能够由该马达31的心轴311沿该第一轴线L1转动改变为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的转动关系,因而达到省时省力的功效。

2.当该棘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大于该马达31的心轴311扭力时,该马达31提供该心轴311的扭力不足以驱动该传动杆41而带动该棘动件21,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位于非啮合状态,且该传动杆41的第一区段412相对于该第二区段413可挠地弹性变形而偏移该第一轴线L1,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产生与该齿环23的端齿部232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以致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无法带动该齿环23旋转。此时使用者能够听见该传动杆 41的齿轮部411与该齿环23之间跳齿无法啮合而撞击产生的咑咑声响,使用者可握持并以固定件为轴心用人力扳动该本体10的握柄部16,利用该本体10的棘动孔11的齿部111啮合该两主齿块221其中之一主齿块221,使该本体10同步带动该棘动件21沿该第二轴线L2转动,当固定件转动之后,凭借该传动杆41的第一区段412的弹性回复力使该传动杆41的齿轮部411与齿环23的端齿部232再次地啮合而回复至啮合状态。如此解决一般非人力带动的扳手无法解决固定件难以克服过大阻力的问题。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