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202阅读:4929来源:国知局
斜拉杆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拉杆结构。



背景技术:

斜拉杆结构是门窗中常用的一种固定结构。一般的斜拉杆采用咬破式固定形式,即利用螺钉或铆钉扭破型材进行固定。首先安装时候困难费力,且在固定以后,型材遭到破坏不可恢复,不利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安装与维护困难问题,提供一种斜拉杆结构。

一种斜拉杆结构,包括:滑槽;斜杆,铰接在所述滑槽上;连接杆,安装在所述滑槽上,并可沿所述滑槽移动;夹持部,包括调节块、夹紧块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夹紧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夹紧块形成夹持结构;以及连接件,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滑槽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中部开设腰形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腰形孔,并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夹紧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槽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件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块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夹紧块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固定件为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安装在所述第一螺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槽端部开设第二螺孔,所述连接件为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螺孔并连接所述夹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块侧壁凹陷形成调节槽,所述第二螺钉尾部固定在所述调节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紧块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相对所述调节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结构为毛刺或锯齿。

上述斜拉杆结构,利用夹持结构替换传统的螺钉扭破型材固定形式,安装便捷且不必破坏型材,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斜拉杆结构立体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斜拉杆结构爆炸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斜拉杆结构爆炸图;

图4为斜拉杆结构安装示意图。

滑槽 10

第一通孔 11 第二螺孔 12

斜杆 20

连接杆 30

腰形孔 31

夹持部 40

调节块 41

第二通孔 411 调节槽 412

夹紧块 42

第一螺孔 421 防滑结构 422

固定件 43

连接件 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 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顶部、底部、前、后,以及上、下是根据本附图中部件的摆放位置而言,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斜拉杆结构包括滑槽10、斜杆20、连接杆30、夹持部40和连接件50。

滑槽10为斜拉杆结构主体部分,内部中空形成槽体结构,槽体结构沿滑槽10方向延伸,滑槽10安装在型材上。

斜杆20一端通过铆钉或插销铰接在滑槽10顶面上,另一端固接窗扇或者其他固定结构。

连接杆30滑动安装在滑槽10内,两端外露并固接其他传动结构,外露端的长度可调节。

夹持部40,通过连接件50安装在滑槽10上。夹持部40包括调节块41、夹紧块42和固定件43,其中调节块41和夹紧块42通过固定件43连接在一起形成夹持结构,固定件43将调节块41和夹紧块42的距离缩短。安装过程中,调节块41和夹紧块42夹持门窗型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斜拉杆结构,利用夹持结构替换传统的螺钉扭破型材固定形式,安装便捷且不必破坏型材,便于后期维护。

参见图2。以下根据一具体实施例介绍斜拉杆的具体结构。

利用铆钉与一较短的杆体组成铰链结构,斜杆20通过该铰链结构铰接在滑槽10上表面,斜杆20的开启方向向后,滑槽10上表面设置有避位槽以便于斜杆20旋转。连接杆30安装在滑槽10内,并从滑槽10前后端外露出来,当连接杆30沿滑槽10滑动时,连接杆30的外露长度可伸缩调节。夹持部40安装在滑槽10前端,即靠近连接杆30前端外露一侧。

具体地,夹持部40包括有调节块41、夹紧块42和固定件43。调节块4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11,夹紧块42上开设有第一螺孔421,固定件43为端部设有螺帽的第一螺钉。匹配地,连接杆30上开设有腰形孔31,腰形孔31开设方向沿连接杆30延伸方向设置。第一螺钉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1和腰形孔31,螺帽固定在通孔411一侧,螺钉尾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孔421。通过旋紧螺钉,在 螺帽与螺纹的作用下使夹紧块42与调节块41距离缩短,从而夹紧型材,而不阻挡连接杆30在槽体10内的滑动。

滑槽10顶部开设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开设位置对准第一螺钉的螺帽,在安装时便于第一螺钉的安装或调节夹紧度。

调节块41前端侧壁上凹陷形成一调节槽412,调节槽412沿竖直方向延伸。匹配地,在滑槽10端部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螺孔12,连接件50为第二螺钉,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螺孔12,尾部固定在调节槽412上。调节槽412槽内宽度大于槽口,俯视图下调节槽412呈“T”字形,第二螺钉卡入调节槽412后防止调节块41脱离。

调节块41设置调节槽412后,竖向安装位置可以调节,更好地适应不同型材。

继续参见图2。在夹紧块42上相对于调节块41一面上设有防滑结构422,即防滑结构422设置在夹紧块42与型材接触面上。防滑结构422增加夹紧块42与型材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大夹持稳固性。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422为锯齿结构。

参见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防滑结构422为毛刺结构。防滑结构422接触型材的表面非平整化处理,增加夹紧块42与型材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大夹持稳固性。

参见图4。安装时,调节块41与夹紧块42夹持型材,并由固定件43调节夹紧度;滑槽10上对应固定件43位置开设第一通孔11以方便安装和调节固定件43,连接杆30位置设置在调节块41与夹紧块42之间,其中部开设有腰形孔31,供固定件43穿过。

此外,防滑结构422还可以是设置在调节块41上,或同时设置在调节块41与夹紧块42上。

在以上实施例中,调节块41夹持型材,相当于固定在型材上,滑槽10位置可相对于调节块41调节。调节块41与滑槽10的具体结构形状有多种实施方式,连接件50根据调节块41与滑槽10的不同结构有多种形式。此外,固定件43也根据调节块41与夹紧块42的机体结构而有多种实施方式,连接调节块41 与夹紧块42并使该两者形成夹持结构的均在固定件43的范畴之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