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加工固定钳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131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加工固定钳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钳具,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加工固定钳具。



背景技术:

钳具是一种用于夹持、固定加工工件手工工具。钳具一般用碳素结构钢制造,先锻压轧制成钳胚形状,然后经过磨铣、抛光等金属切削加工,最后进行热处理。在轴承加工中,钳具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加工轴承过程中,大多是采用平口钳对轴承进行固定,不仅容易对轴承造成磨损损坏,同时不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并且操作也是否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加工固定钳具,它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均能牢固的夹紧,使用方便灵活,能够便捷的对轴承进行固定加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加工固定钳具,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第二钳体通过连接轴连接为一体,并且所述连接轴将第一、第二钳体分割为夹持部和手持部,所述夹持部在前,手持部在后,所述第一、第二钳体均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位于夹持部,所述装配槽装配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伸出装配槽开口,所述第一钳体的连接块伸出端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半圆弧状,所述第二钳体的连接块伸出端安装有压紧板。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扣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第二钳体的顶部均设有导槽,所述扣杆固定在第一钳体的导槽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钳体的导槽中,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底面设有弧形扣,所述弧形扣扣合在扣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侧壁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开口向内翻边,所述装配孔中设有压簧,所述压簧两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伸出装配孔开口,所述装配槽槽壁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边缘向内翻边,所述定位板内壁设有橡胶垫,所述压紧板包括延伸块和压柱,所述压柱为圆柱形,所述压柱和定位板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装配槽和连接块可以方便拆装定位板和压紧板,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可以方便的更换与之相适配的定位板和压紧板,大大提高钳具的利用率;同时所述手持部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在夹持部将轴承夹紧后,所述连接杆的弧形扣扣紧扣杆,使得手掌不需再使力,轴承也能固定在钳具上,能够方便的完成对轴承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轴承加工固定钳具,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第二钳体1、2通过连接轴3连接为一体,并且所述连接轴3将第一、第二钳体1、2分割为夹持部31和手持部32,所述夹持部31在前,手持部32在后,所述第一、第二钳体1、2均设有装配槽33,所述装配槽33位于夹持部31,所述装配槽33装配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伸出装配槽33开口,所述第一钳体1的连接块4伸出端安装有定位板41,所述定位板41位半圆弧状,所述第二钳体1的连接块4伸出端安装有压紧板42,通过装配槽33和连接块4可以方便拆装定位板41和压紧板42,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可以方便的更换与之相适配的定位板41和压紧板42,大大提高钳具的利用率,同时所述连接块4的侧壁设有装配孔43,所述装配孔43开口向内翻边,所述装配孔43中设有压簧44,所述压簧44两侧设有卡块45,所述卡块45伸出装配孔43开口,所述装配槽33槽壁设有与卡块45相适配的卡孔34,在更换新的定位板41和压紧板42的时候,先将卡块45压进装配孔43内,然后将连接块4卡进装配槽33中,所述卡块45在压簧44弹力的作用下卡进卡孔34中,将连接块4固定,操作十分方便。

所述定位板41边缘向内翻边,所述压紧板42包括延伸块46和压柱47,所述压柱47为圆柱形,所述压柱47和定位板41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在夹住轴承的时候,将轴承放置在定位板41上,然后压紧手持部32,使得压柱47卡进轴承的内圈,将轴承固定,方便进行手工加工,同时所述定位板41内壁设有橡胶垫48,能够有效的避免轴承磨损损坏,同时也能增加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不易滑动。

所述手持部32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扣杆51和连接杆52,所述第一、第二钳体1、2的顶部均设有导槽35,所述扣杆51固定在第一钳体1的导槽35中,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钳体2的导槽35中,所述连接杆52的另一端底面设有弧形扣53,所述弧形扣53扣合在扣杆51上,在夹持部31将轴承夹紧后,所述连接杆52的弧形扣53扣紧扣杆51,使得手掌不需再使力,轴承也能固定在钳具上,能够方便的完成对轴承的加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