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窗锁的摇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96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窗锁的摇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窗锁的摇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窗户在开启关闭过程中,需要身体一部分伸出窗外才能完成开关窗的过程,存在一定危险性,开关窗不方便,或者即使设置有摇窗器的窗户,由于摇窗器的联动杆与窗扇固定连接,在摇动窗扇时,或多或少会产生应力,导致摇窗费劲,有时候可能导致摇窗器手柄摇断。

安装有摇窗器的窗户,由于摇窗器只能设置在下窗框上,高度较低,一般小孩子看到这个东西可以使窗户进行开启与关闭,很是好奇,经常把玩很容易坏,所以如果可以设置窗户关闭到一定位置时,窗户自行进行锁定,这样将会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窗锁的摇窗,通过在下窗框上设置摇窗器,使开窗更加的方便,且在侧窗框上安装有窗锁,窗锁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一种带窗锁的摇窗,所述摇窗包括:窗框、窗扇、摇窗器以及窗锁,所述窗扇通过铰链与窗框连接,在远离铰链的窗扇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一锁扣,所述摇窗器固定连接在下窗框上,摇窗器通过联动杆与窗扇连接,所述窗锁设置于侧窗框中间位置,所述窗锁的锁芯轴一端头凸出窗框体,锁芯轴另一端容纳于窗框内,在窗框内的锁芯轴上开有一贯通孔,贯通孔内设有与锁扣锁定配合的锁头,锁头可在锁芯轴的贯通孔内活动,锁头头部凸出窗框体,锁头尾部侧还设置有第一弹簧,远离锁头的第一弹簧末端与窗框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窗扇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为开口型。

优选地,所述摇窗器的联动杆末端连接有滑轮,联动杆上的滑轮与窗扇滑槽滑动配合。

优选地,在锁芯轴外还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锁芯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窗框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芯轴的一端末连接有圆柱状液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凸出窗框体锁芯轴端连接有锁纽。

优选地,所述窗框上还设置有垫圈,垫圈为窗框口字形,贴合于窗框。

优选地,所述摇窗器通过六个螺钉固定连接在下窗框上。

优选地,所述窗框与窗扇通过上、中以及下三个铰链相连。

优选地,所述窗框与窗扇还可以通过合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下窗框上设立摇窗器,开窗者身体不必伸出窗外,提高了安全性,且在窗扇上设置有滑槽,与联动杆上的滑轮滑动配合,开窗更加的方便、容易;再者,在侧窗框上安装有窗锁,可以对窗扇进行自动锁定,且窗锁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带窗锁的摇窗实施例俯视图;

图2为一种带窗锁的摇窗实施例窗框局部图;

图3为一种带窗锁的摇窗实施例窗锁俯视剖面图;

图4为一种带窗锁的摇窗实施例窗锁右视图;

图5为一种带窗锁的摇窗实施例滑轮滑槽配合图;

图6为一种带窗锁的摇窗实施例锁头与第一弹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 窗框 12 窗扇

13 摇窗器 14 铰链

15 联动杆 16 锁扣

17 窗锁 18 滑槽

19 滑轮 111 侧窗框

112 下窗框 171 锁钮

172 第二弹簧 173 锁头

174 锁芯轴 175 液压装置

176 第一弹簧 177 贯通孔

1731 锁头头部 1732 锁头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看图1,结合图2、图3以及图4,一种带窗锁17的摇窗,摇窗包括:窗框11、窗扇12、摇窗器13以及窗锁17,窗扇12通过铰链14与窗框11连接,窗扇12可沿以铰链14为轴做旋转运动,实现窗户的开与关,通过铰链14连接,窗扇12与窗框11连接更加稳固;在远离铰链14的窗扇12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一锁扣16,锁扣16与窗扇12通过螺钉固定,使得锁扣16不易脱落;摇窗器13固定连接在下窗框112上,摇窗器13通过联动杆15与窗扇12连接,摇窗器13通过摇动手柄即可以使联动杆15带动窗扇12运动,开闭窗扇12更加的省力,方便;窗锁17设置于侧窗框111中间位置,设置在窗框11中间位置,高度适中,小孩够不到,成年人正合适,可以防止小孩擅自开窗,造成危险;窗锁17的锁芯轴174一端头凸出窗框11体,用户通过凸出的锁芯轴174对窗锁17进行控制;锁芯轴174另一端容纳于窗框11内,在窗框11内的锁芯轴174上开有一贯通孔177,贯通孔177内设有与锁扣16锁定配合的锁头173,锁头173可在锁芯轴174的贯通孔177内活动,锁头头部1731凸出窗框11体,锁头尾部1732侧还设置有第一弹簧176,远离锁头173的第一弹簧176末端与窗框11体固定连接。当窗扇12关闭与窗框11合拢时,窗扇12上的锁扣16会对锁头173进行挤压,锁头173沿锁芯轴174的贯通孔177退缩,从而压缩第一弹簧176,当锁扣16继续沿窗框11方向合拢时,锁扣16经过锁头173位置,锁头173由于第一弹簧176的弹力,锁头173弹出,与锁扣16进行卡合,对窗户自行锁定。当需要开窗时,通过旋转锁芯轴174,锁头173跟着锁芯轴174旋转方向上转动,从而释放卡合的锁扣16。窗锁17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具体的,结合图1及图5,在窗扇12上设置有滑槽18,滑槽18滑槽18为开口型,滑槽18开放的开口小,一般的垃圾很难进入,具有干净卫生的效果,滑槽18沿窗扇12方向上设置。摇窗器13的联动杆15末端连接有滑轮19,联动杆15上的滑轮19与窗扇12的滑槽18滑动配合,滑轮19光滑,与滑槽18配合时,阻力较小,可以顺畅的在滑槽18内滑动,使得摇窗器13用起来省力,高效。

具体的,结合图3及图4,窗锁17的锁芯轴174外还套有第二弹簧172,第二弹簧172的一端与锁芯轴17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窗框11体固定连接。当锁芯轴174进行旋转时,弹簧处于扭曲的状态,具有回弹力,当松开锁芯轴174时,锁芯轴174带动锁头173恢复到锁芯轴174原来锁头173伸出窗体的位置。可以使窗锁17自动恢复,不用人工进行恢复定位。提高了窗锁17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结合图3及图4,在锁芯轴174的一端末连接有圆柱状液压装置175,圆柱状液压装置175用于缓冲锁芯轴174回弹,由于当旋转了的锁芯轴174释放时,第二弹簧172的回弹力瞬间释放,这时可能窗扇12还没来得及打开,锁扣16还未离开原来的位置就回弹至锁定的位置了,通过在锁芯轴174末端连接圆柱状液压装置175,可以减缓回弹速度,缓冲弹力,时间段后,进行恢复,增强了窗锁17的适用性,人性化的设计。

具体的,结合图1、图3及图4,凸出窗框11体锁芯轴174端连接有锁纽,锁钮171为长方体状,通过锁钮171旋转锁芯轴174时,更加的省力,同时由于锁钮171形状的非完全对称,可以从外观判断锁芯轴174是否恢复,且知道锁芯轴174转动的具体位置。

具体的,在窗框11上内侧还设置有垫圈,垫圈为窗框11口字形,贴合于窗框11,用于缓冲窗扇12与窗框11配合时,产生的应力,减少噪音,同时还可以延长摇窗的寿命。

具体的,结合图1,及图2,摇窗器13通过六个螺钉固定连接在下窗框112上,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固定效果更好,不易松懈,晃动。

具体的,窗框11与窗扇12通过上、中以及下三个铰链14相连,使窗扇12连接更加的稳固,防止脱落窗框11,掉落伤人的隐患。

具体的,窗框11与窗扇12还可以通过合页连接,当然,还可以进行混合连接,提供多种连接方式,丰富产品。

具体的,结合图6,锁头尾部1732不与第一弹簧176连接,可以没有力的接触,只是相互靠合较近,这样可以使得锁芯轴174转动时,不接触,不影响第一弹簧176。

实施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