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7672发布日期:2018-09-14 22:24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鞋自动化行业中,通常要对鞋底进行精准地定位,然后通过工业机器人或者专用自动化装置对鞋底进行打磨、上处理剂或者上胶水等工艺的处理。然而,鞋底的形状、鞋底尺码种类繁多,如果针对每一种形状、尺码的鞋底都定做一款相应的定位夹具,夹具的通用性差,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的夹具的数量就非常庞大,成本过高。针对这一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可调节的鞋底固定装置,这种固定装置是将一个完整的结构分成多个单独固定块,通过调整多个固定块之间的距离,来大体上适应不同形状、尺码的鞋底。但是,这种固定装置的定位精度较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形状、尺码的鞋底,且定位精度高的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板、定位杆件组;所述定位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所述定位板的定位孔,沿所述定位板纵向相邻的所述定位孔中心距大于0.25欧码且小于1欧码;所述定位杆件组包括至少4根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横截面的尺寸与所述定位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部横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横截面的尺寸;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且至少有一根所述定位杆与鞋底的最前端相抵接,至少有一根所述定位杆与鞋底的最后端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由铁磁性金属制成,所述第二限位部包含磁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横截面呈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横截面呈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纵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呈圆拱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鞋底放置在定位板上,在鞋底的最前端、最后端、左右两边缘侧露出定位板处的定位孔上分别插上定位杆;在插入定位杆过程中,第二限位部会进入到定位孔内,而使定位杆只能沿着定位孔移动。第一限位部与鞋底相抵接,用于卡住鞋底,使鞋底无法沿着定位板发生移动;当鞋底的形状、尺码发生变化时,可以将定位杆从定位孔内拆卸下来,再在新的鞋底的最前端、最后端、左右两边缘侧露出定位板处的定位孔上分别插上定位杆,对新的鞋底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不同形状、尺码的鞋底的适应。鞋子的码数一般是以0.5欧码为变化基数,沿定位板纵向相邻的定位孔中心距大于0.25欧码且小于1欧码的设计可以防止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过小或过大而造成定位杆无法很好地固定鞋底,提高定位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定位板,2-定位孔,3-定位杆,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板1、定位杆3件组;定位板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定位板1的定位孔2,沿定位板1纵向相邻的定位孔2中心距大于0.25欧码且小于1欧码;定位杆3件组包括至少4根定位杆3,定位杆3包括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2横截面的尺寸与定位孔2的尺寸相匹配,第一限位部31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部32横截面的尺寸;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限位部3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穿设于定位孔2内,且至少有一根定位杆3与鞋底的最前端相抵接,至少有一根定位杆3与鞋底的最后端相抵接。

在使用可调式鞋底固定装置过程中,将鞋底放置在定位板1上,在鞋底的最前端、最后端、左右两边缘侧露出定位板1处的定位孔2上分别桶上定位杆3。在桶入定位杆3过程中,第二限位部32会进入到定位孔2内,在定位孔2的限制下,定位杆3只能沿着定位孔2移动,而无法在其它方向上发生位移。第一限位部31由于其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部32横截面的尺寸,而无法进入到定位孔2内,第一限位部31与鞋底相抵接,用于卡住鞋底,使鞋底无法沿着定位板1发生移动。当鞋底的形状、尺码发生变化时,可以将定位杆3从定位孔2内拆卸下来,再在新的鞋底的最前端、最后端、左右两边缘侧露出定位板1处的定位孔2上分别插上定位杆3,对新的鞋底进行定位。鞋子的码数一般是以0.5欧码为变化基数,沿定位板1纵向相邻的定位孔2中心距大于0.25欧码且小于1欧码的设计可以防止定位孔2之间的距离过小,造成定位杆3的位置变化距离小于鞋底的尺寸变化值而造成定位杆3对于鞋底的过度挤压,同时防止定位孔2之间的距离过大而造成定位杆3的位置变化距离过大,无法实现精准的定位。

定位板1由铁磁性金属制成,第二限位部32包含磁性材料。当第二限位部32插入到定位孔2内时,第二限位部32会和定位板1吸合在一起,从而加强定位杆3位置的稳定性,防止第二限位部32在外力作用下轻易地从定位孔2内脱离出来,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

第二限位部32的横截面呈圆形。

定位孔2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限位部32的侧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当第二限位部32插入到定位孔2内时,第二限位部32的外螺纹与定位孔2的内螺纹向配合,将定位杆3固定住而无法移动,以加强定位杆3位置的稳定性,防止第二限位部32在外力作用下轻易地从定位孔2内脱离出来,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

第一限位部31的横截面呈圆形。这种结构可以使第一限位部31在接触鞋底时,防止采用横截面呈其它形状时由于其边角的影响而造成鞋底无法与第一限位部31很好地抵接。

第二限位部32沿纵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定位孔2的深度。使定位板1在放置在台面上时,第一限位部31进入到定位孔2内后,第二限位部32能接触定位板1,加强定位杆3的稳定性。

定位杆3的顶端呈圆拱状。防止定位杆3的边缘太过尖锐,在拆卸过程中对用户或者鞋底造成损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