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085发布日期:2018-11-07 22:0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在YKK、YXKK、Y、YX等系列普通高压电机的外风扇装配主要采用传统的电机外风扇装配工艺,即利用吊车吊装外风扇至电子转子轴并通过铜棒撞击产生冲力推进等原理进行外风扇的装配,该装配工艺通过铜棒撞击外风扇会造成转子轴的损伤以及外风扇的损伤,进而会产生轴承响、转子轴的变形等缺陷,从而降低YKK、YXKK、Y、YX等系列普通高压电机的整体质量。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442110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装配工装,包括假轴,所述假轴端面上设有垂直于假轴端面的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包括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阶梯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阶梯孔内设置有紧固螺钉,且所述紧固螺钉一端穿过第二阶梯孔后与电机转子轴螺纹连接,并将假轴紧固在电机转子轴的端面上;所述假轴上套设有外风扇驱动装置,所述外风扇驱动装置可推动套设在假轴上的外风扇沿假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但是现有的装配工装还存在着只能检测单一部件,不能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和不容易观察部件的情况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工装存在着只能检测单一部件,不能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和不容易观察部件的情况的问题。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包括支撑座,一级固定台,二级固定台,后置板,控制板,升降台结构,固定块结构,扇叶罩结构,一级连接块和连接轴,所述的一级固定台螺栓固定在支撑座的上端左侧位置,所述的二级固定台螺栓固定在支撑座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后置板螺栓固定在支撑座的上端后侧位置,所述的控制板轴接在一级固定台的正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升降台结构安装在支撑座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块结构分别安装在一级固定台和二级固定台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扇叶罩结构安装在一级连接块的右端位置,所述的连接轴贯穿一级连接块的左侧位置,所述的连接轴插接在后置板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升降台结构包括升降台座,一级螺纹杆,一级旋转杆,一级橡胶头,升降台本体和调节固定块,所述的一级旋转杆贯穿一级螺纹杆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一级橡胶头螺纹连接在一级旋转杆的左端位置和右端位置,所述的一级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升降台座的中间左侧位置,所述的升降台本体插接在升降台座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固定块螺栓连接在升降台座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升降台座螺栓固定在支撑座的上端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固定块包括二级连接块和固定板,所述的二级连接块的右端轴接在调节固定块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板焊接在二级连接块的左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台本体包括放置块,升降杆和轮齿,所述的升降杆焊接在放置块的下端右侧位置,所述的轮齿从上到下依次焊接在升降杆的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块结构包括固定块本体,二级螺纹杆,二级旋转杆,二级橡胶头和橡胶块,所述的二级螺纹杆的左端螺纹连接在固定块本体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二级旋转杆贯穿二级螺纹杆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二级橡胶头螺纹连接在二级旋转杆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所述的橡胶块胶接在固定块本体的左端位置,所述的固定块本体分别插接在一级固定台和二级固定台上部位置,所述的二级螺纹杆分别螺纹贯穿一级固定台和二级固定台上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扇叶罩结构包括扇叶罩本体,通孔,扇叶套和扇叶本体,所述的通孔开设在扇叶罩本体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本体分别焊接在扇叶套的左端中间位置和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套和扇叶本体设置在扇叶罩本体的中间内部位置,所述的扇叶罩本体的左端螺栓连接在一级连接块的右端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一级螺纹杆的后端设置有齿轮,所述的一级螺纹杆的后端设置的主动齿轮与从动轮齿相互啮合,所述的一级螺纹杆的后端设置的齿轮设置在升降台座的内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的左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的一级旋转杆插接在固定板的左端中间位置设置的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块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一端设置为弧形的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螺纹杆采用直径为五厘米至八厘米的不锈钢螺纹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块本体和二级螺纹杆的设置,有利于夹持不同直径的电机。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级螺纹杆,一级旋转杆,放置块,升降杆和轮齿的设置,有利于调整电机的高度。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放置块,升降杆和轮齿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中观察电机的情况。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固定块,二级连接块,固定板和一级旋转杆的设置,有利于固定调整好高度后的电机。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扇叶罩本体,通孔,扇叶套,扇叶本体,一级连接块和连接轴的设置,有利于检测电机携带扇叶本体和不携带扇叶本体的旋转情况。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橡胶块的设置,有利于保护电机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扇叶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2、一级固定台;3、二级固定台;4、后置板;5、控制板;6、升降台结构;61、升降台座;62、一级螺纹杆;63、一级旋转杆;64、一级橡胶头;65、升降台本体;651、放置块;652、升降杆;653、轮齿;66、调节固定块;661、二级连接块;662、固定板;7、固定块结构;71、固定块本体;72、二级螺纹杆;73、二级旋转杆;74、二级橡胶头;75、橡胶块;8、扇叶罩结构;81、扇叶罩本体;82、通孔;83、扇叶套;84、扇叶本体;9、一级连接块;10、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电机工装夹具,包括支撑座1,一级固定台2,二级固定台3,后置板4,控制板5,升降台结构6,固定块结构7,扇叶罩结构8,一级连接块9和连接轴10,所述的一级固定台2螺栓固定在支撑座1的上端左侧位置,所述的二级固定台3螺栓固定在支撑座1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后置板4螺栓固定在支撑座1的上端后侧位置,所述的控制板5轴接在一级固定台2的正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升降台结构6安装在支撑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块结构7分别安装在一级固定台2和二级固定台3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扇叶罩结构8安装在一级连接块9的右端位置,所述的连接轴10贯穿一级连接块9的左侧位置,所述的连接轴10插接在后置板4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升降台结构6包括升降台座61,一级螺纹杆62,一级旋转杆63,一级橡胶头64,升降台本体65和调节固定块66,所述的一级旋转杆63贯穿一级螺纹杆62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一级橡胶头64螺纹连接在一级旋转杆63的左端位置和右端位置,所述的一级螺纹杆62螺纹连接在升降台座61的中间左侧位置,所述的升降台本体65插接在升降台座6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固定块66螺栓连接在升降台座6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升降台座61螺栓固定在支撑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固定块66包括二级连接块661和固定板662,所述的二级连接块661的右端轴接在调节固定块66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板662焊接在二级连接块661的左端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台本体65包括放置块651,升降杆652和轮齿653,所述的升降杆652焊接在放置块651的下端右侧位置,所述的轮齿653从上到下依次焊接在升降杆652的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块结构7包括固定块本体71,二级螺纹杆72,二级旋转杆73,二级橡胶头74和橡胶块75,所述的二级螺纹杆72的左端螺纹连接在固定块本体71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二级旋转杆73贯穿二级螺纹杆72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二级橡胶头74螺纹连接在二级旋转杆73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所述的橡胶块75胶接在固定块本体71的左端位置,所述的固定块本体71分别插接在一级固定台2和二级固定台3上部位置,所述的二级螺纹杆72分别螺纹贯穿一级固定台2和二级固定台3上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扇叶罩结构8包括扇叶罩本体81,通孔82,扇叶套83和扇叶本体84,所述的通孔82开设在扇叶罩本体81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本体84分别焊接在扇叶套83的左端中间位置和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套83和扇叶本体84设置在扇叶罩本体81的中间内部位置,所述的扇叶罩本体81的左端螺栓连接在一级连接块9的右端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一级螺纹杆62的后端设置有齿轮,所述的一级螺纹杆62的后端设置的主动齿轮与从动轮齿653相互啮合,所述的一级螺纹杆62的后端设置的齿轮设置在升降台座61的内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662的左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的一级旋转杆63插接在固定板662的左端中间位置设置的凹槽内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橡胶块75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一端设置为弧形的橡胶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二级螺纹杆72采用直径为五厘米至八厘米的不锈钢螺纹杆。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时,将风扇电机放置在放置块651的上端,顺时针旋转一级螺纹杆62,调整风扇电机的高度,将一级螺纹杆62插接在固定板662开设的凹槽内部,顺时针旋转二级旋转杆73,推动固定块本体71向中间靠拢,将风扇电机固定在固定块本体71和固定块本体71之间的位置,进行检测或其他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