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自动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5383发布日期:2018-12-25 21:2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薄片自动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片自动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快,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精度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工业4.0自动化受到普遍重视。研发出自动化来生产产品可节省人力及提高产品良率、精度及大量节省时间。一般在塑件产品中需要组装铁薄片,但是若使用人工组装,需要人工取料、人工定位、人工组装这三个基本步骤,其中人工定位和组装这两个步骤较容易产生误差,并且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因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自动组装装置来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精确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片自动组装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片自动组装装置,包括:

一薄片供料系统,包括用于存放薄片的薄片储料槽和位于所述薄片储料槽下方的顶升机构;

一二次精定位机构,位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一侧,用于给位于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内的薄片精定位;

一承载座,位于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远离所述供料系统的一侧,用于承载放置有塑件产品的定位治具,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二次精定位机构、承载座排列成直线;

一吸取组件,位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二次精定位机构、承载座上方,包括一矩形板和与矩形板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矩形板移动的平移气缸,所述矩形板四个角下方各固定一组吸盘,并且所述矩形板移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二次精定位机构、承载座排列形成的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薄片储料槽为竖直方向,在所述薄片储料槽槽壁顶部上还设置一光纤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壁由分离的若干部分组成,至少一部分与用于驱动自身向所述放置槽槽内移动的驱动气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中点到所述薄片储料槽中点的距离与到所述定位治具上塑件产品中薄片放置区域的中点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板的长边的长度等于所述放置槽中点到所述薄片储料槽中点的距离,使得当矩形板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在薄片储料槽吸取薄片时,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将放置槽内定位完成的薄片吸取,待矩形板平移后,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将储料槽吸取的薄片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将所述放置槽内定位完成的薄片放置在塑件产品内。

作为优选,所述吸取组件在所述矩形板和所述平移气缸之间还设置一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层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两层固定板之间的若干对滚动轮,所述矩形板中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滚动轮的轮面与所述矩形通孔孔壁接触,所述滚动轮与所述平移气缸连接并由所述平移气缸驱动。

作为优选,两层固定板中上层固定板所述平移气缸延伸至所述矩形板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片自动组装装置,包括:

一薄片供料系统,包括用于存放薄片的薄片储料槽和位于所述薄片储料槽下方的顶升机构;

一二次精定位机构,位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一侧,用于给位于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内的薄片精定位;

一承载座,位于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远离所述供料系统的一侧,用于承载放置有塑件产品的定位治具,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二次精定位机构、承载座排列成直线;

一吸取组件,位于所述薄片薄料系统、二次精定位机构、承载座上方,包括一矩形板和与矩形板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矩形板移动的平移气缸,所述矩形板四个角下方各固定一组吸盘,并且所述矩形板移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二次精定位机构、承载座排列形成的直线。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自动组装装置,使用顶升机构将薄片储料槽内的薄片顶出,然后由吸取组件内矩形板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在薄片储料槽吸取薄片时,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将放置槽内定位完成的薄片吸取,待矩形板平移后,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将储料槽吸取的薄片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将所述放置槽内定位完成的薄片放置在塑件产品内,这种供料、定位、组装全部由机械完成,无需人力,并且机械定位和组装相对于人力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精准度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自动组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自动组装装置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前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中:100-薄片供料系统、110-薄片储料槽、120-顶升杆、200-二次精定位机构、210-放置槽、300-承载座、310-定位治具、400-吸取组件、410-矩形板、411-矩形通孔、420-平移气缸、430-移动组件、431-固定板、440-吸盘、500-塑件产品、600-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片自动组装装置,包括一薄片供料系统100、二次精定位机构200、承载座300,三者排列成直线,还包括吸取组件400。

薄片供料系统100,包括用于存放薄片600的薄片储料槽110和位于所述薄片储料槽110下方的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位于薄片储料槽110内的顶升杆120以及驱动顶升杆120升降的顶升气缸,其将上方的薄片600向上顶,薄片储料槽110为竖直方向,在薄片储料槽110槽壁顶部还设置一光纤传感器(未图示),当光纤传感器感应到薄片储料槽110槽壁顶部没有薄片600时,会给顶升气缸发送信号,此时顶升气缸开始驱动顶升杆120升降,从而将薄片储料槽110内的薄片600顶出一片在槽壁顶部。

二次精定位机构200,位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100一侧,用于给位于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内的薄片600精定位,其至少包括一个放置槽210,放置槽210的槽壁由分离的若干部分组成,至少一部分与用于驱动自身向所述放置槽槽内移动的驱动气缸(未图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槽210的槽壁一角与其它部分分离,其与驱动气缸连接,当薄片600被放置在放置槽210内时,槽壁一角被驱动向槽壁另一角移动,直至将薄片600卡在新形成的放置槽210内,至此薄片600定位完成。

承载座300,位于所述二次精定位机构200远离所述供料系统100的一侧,用于承载放置有塑件产品500的定位治具310。较佳地,本实施例中定位治具310的摆放也是由机械转盘完成,其转盘的行程内到达承载座300上,当转盘旋转时,将在转盘另一侧的定位治具310移动至承载座300上,然后抽出转盘撤走。

放置槽210中点到所述薄片储料槽110中点的距离与到所述定位治具310上塑件产品500中薄片600放置区域的中点相等。

吸取组件400,位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100、二次精定位机构200、承载座300上方,包括一矩形板410和与矩形板410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矩形板410移动的平移气缸420。所述矩形板410四个角下方各固定一组吸盘440,并且所述矩形板410移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薄片供料系统100、二次精定位机构200、承载座300排列形成的直线。

具体地,吸取组件400在所述矩形板410和所述平移气缸420之间还设置一移动组件430,所述移动组件430包括两层固定板431以及位于所述两层固定板431之间的若干对滚动轮(未图示),所述矩形板410中开设有矩形通孔411,所述滚动轮的轮面与所述矩形通孔411孔壁接触,所述滚动轮与所述平移气缸420连接,平移气缸420驱动滚动轮滚动,当滚动轮滚动时,其与矩形通孔411孔壁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促使矩形板410在其自身长度方向平移。

作为优选,两层固定板431中上层的固定板431从所述平移气缸420延伸至所述矩形板410上方,下层的固定板431其长度和宽度皆大于矩形通孔411的宽度,也就是说下层的固定板431具有超出矩形通孔411的部分,这样下层的固定板431可以承载上方的矩形板410。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板410的长边的长度等于所述放置槽210中点到所述薄片储料槽110中点的距离,使得当矩形板410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在薄片储料槽110吸取薄片600时,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将放置槽210内定位完成的薄片600吸取,待平移气缸420驱动滚动轮滚动,使得矩形板410平移后,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将薄片储料槽110吸取的薄片600放置在所述放置槽210内,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将所述放置槽210内定位完成的薄片600放置在塑件产品500内。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由于吸取组件400中是每个宽边下的吸盘440有两组且是同时行动,因此薄片储料槽110是两个,且两者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一个宽边下两个吸盘440中点之间的距离,二次精定位机构200内也是设置两个放置槽210,两者中点之间的距离也是等于同一个宽边下两个吸盘440中点之间的距离,同样定位治具310上也是放置有两个塑件产品500,同样两个塑件产品500上需要放置薄片600区域的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一个宽边下两个吸盘440中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布局后,就可以实现同时组装两个塑件产品500,提高了效率。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自动组装装置,使用顶升机构将薄片储料槽110内的薄片800顶出,然后由吸取组件400内矩形板410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在薄片储料槽110吸取薄片600时,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将放置槽210内定位完成的薄片600吸取,待矩形板410平移后,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将薄片储料槽110吸取的薄片600放置在所述放置槽210内,另一个宽边下的两组吸盘440将所述放置槽210内定位完成的薄片600放置在塑件产品500内,这种供料、定位、组装全部由机械完成,无需人力,并且机械定位和组装相对于人力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精准度和生产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