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舟片拆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2210发布日期:2019-02-10 22:5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石墨舟片拆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制造领域,尤其涉及石墨舟片拆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组件生产厂家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光伏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光伏组件价格持续降低,因此,需要对制造光伏组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工艺优化以创造更多效益。光伏制造涉及多种装置和设备,其中,石墨舟是太阳能电池片镀减反射膜时的一种载体。石墨舟由若干组石墨舟片、陶瓷环及陶瓷杆组成,该若干组石墨舟片通过陶瓷杆连接在一起,而相邻两个石墨舟片之间采用陶瓷环进行间隔,形成片间距离。陶瓷环呈圆环、柱状,从而陶瓷杆可穿过陶瓷环中心,将若干组石墨舟片串联在一起。

因石墨舟需要定期清洗,从而需要定期进行石墨舟片的拆除。而现有技术中,石墨舟片拆卸时需要两个人同时匀速的抬起、取出,以避免石墨舟片受力不均而产生碎裂,从而这种操作方式耗时、耗人力,同时石墨舟片额外损耗大,浪费成本。

鉴于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石墨舟片拆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石墨舟片拆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舟片拆除装置,包括:底座、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底座相连的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柱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柱上下移动的安装块、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安装块相连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的定位块以及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的拆卸触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位置可调,以便调节所述安装块的位移行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柱设有奇数个,且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块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内对应设有内螺纹,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穿孔,并使得所述定位柱的外螺纹与所述穿孔的内螺纹相互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固持有第一轴承,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底座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柱相连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定位柱转动,以使得所述安装块相对于所述定位柱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块设有沿水平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使得所述连接杆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螺纹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块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固持有第二轴承,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定位块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块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相连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连接杆转动,以使得所述定位块相对于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触手呈L型设置,且所述拆卸触手与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水平放置的金属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石墨舟片拆除装置,从而在石墨舟片拆除过程中,可以实现石墨舟片的自动拆卸,进而减少了石墨舟片的损坏;同时,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轻便,占有空间小,继而使得安装方便,使用方便,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舟片拆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舟片拆除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舟片拆除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石墨舟片拆除装置,包括底座1、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底座1相连的定位柱2、与所述定位柱2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柱2上下移动的安装块3、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安装块3相连接的连接杆4、与所述连接杆4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4前后移动的定位块5以及与所述定位块5固定连接的拆卸触手6。

所述底座1为水平放置的金属平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底座1设有若干个容置腔11,每个所述容置腔11内均固持有第一轴承,所述定位柱2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容置腔11,且所述定位柱2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底座1相连,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灵活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2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定位柱2设有奇数个,且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定位柱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块3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穿孔(未图示),所述穿孔内对应设有内螺纹,所述定位柱2穿过所述穿孔,并使得所述定位柱2的外螺纹与所述穿孔的内螺纹相互啮合,由此,可将所述定位柱2与所述安装块3连接。

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还包括与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定位柱2相连接的第一电机(未图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控制该定位柱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安装块3相对于所述定位柱2上下移动。

所述定位柱2上设置有限位销7,所述限位销7的位置可调,以便调节所述安装块3的位移行程。当然,所述定位柱2还包括位于前述具有外螺纹的定位柱2两侧的其他定位柱2,该其他定位柱2用于确保所述安装块3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一致,不会发生偏转。

所述连接杆4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块3设有沿水平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未图示),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杆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使得所述连接杆4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螺纹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块3上的穿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不连通。

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定位块5设有若干个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固持有第二轴承,所述连接杆4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定位块5相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块5转动。如此设置,可确保所述连接杆4在转动时,所述定位块3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稳定移动。

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4相连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杆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定位块5相对于所述连接杆4前后移动。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定位块5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拆卸触手6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定位块5通过螺母51固定连接,具体请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收容腔之间不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卸触手6呈L型设置,在进行石墨舟片拆除时用于提起所述石墨舟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柱2设置有三个且呈一字型排列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位于中间的定位柱2上设有外螺纹,位于两侧的定位柱2上未设置外螺纹;所述安装块3上开设有三个所述穿孔,以供三个所述定位柱2穿过,从而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中间的定位柱2转动时,在定位柱2的外螺纹与穿孔的内螺纹的啮合作用下,所述安装块3会相对于所述定位柱2在所述限位销7的上方作上下移动,同时两侧的定位柱2能够确保所述安装块3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一致,不会发生偏转。

所述连接杆4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块3上对应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以供收容所述连接杆4,每个所述连接杆4上均设置有外螺纹,从而所述第二电机可控制两个所述连接杆4一同转动,不仅稳定性较好,而且提高了定位块5和拆卸触手6的强度。

所述定位块5上安装有四个所述拆卸触手6,通过该四个拆卸触手6的相互配合,可保证石墨舟片能够稳定的拆除,降低了石墨舟片的损坏率。

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举例说明,所述底座1、定位柱2、安装块3、连接杆4、定位块5及拆卸触手6的具体结构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应以此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运动过程如下:首先,所述第一电机控制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定位柱2转动,从而所述安装块3相对于所述定位柱2向下移动,并带动所述拆卸触手6向下移动,当所述拆卸触手6到达第一片石墨舟片与第二片石墨舟片的中间位置处时,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连接杆4转动,以使得所述定位块5相对于所述连接杆4向前运动并带动所述拆卸触手6向前运动至插入第一片石墨舟片与第二片石墨舟片之间;随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定位柱2转动,以使所述安装块3相对于所述定位柱2向上移动直至所述拆卸触手6与所述第一片石墨舟片接触;接着,所述拆卸触手6向上运动并将所述第一片石墨舟片取出,由一个工人将石墨舟片从所述拆卸触手6上取走。

当完成第一片石墨舟片的拆除动作后,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连接杆4转动,以使得所述定位块5相对于所述连接杆4向后运动,并带动所述拆卸触手6向后运动至回到起始位置,依次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将所述石墨舟片拆卸完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石墨舟片拆除装置,从而在进行石墨舟片拆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动拆卸石墨舟片,稳定性好,不仅可以减少一个操作工人,而且减少了石墨舟片的损坏;另一方面,所述石墨舟片拆除装置轻便、占有空间小,从而安装方便,使用方便,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