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6280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包括若干石墨舟片,所述石墨舟片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硅片的承载位,每个所述承载位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外承载槽和内承载槽,所述内承载槽位于所述外承载槽的内部,且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为同心设置,所述内承载槽的大小与硅片相适应,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之间设置有多个卡位,所述内承载槽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该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能够避免硅片与石墨舟片之间因受热而引起的翘曲、以及产生的色差和氮化硅绕色背面的现象,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
【专利说明】
一种晶体娃太阳能石墨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石墨舟包括若干石墨舟片,石墨舟片上设有多个承载位,承载位的尺寸与硅片尺寸相适应,且承载位的边缘设有3个卡点,3个卡点分布在承载位的3个边上。其中,承载位的中心是镂空的,在正常生产时,硅片放在承载位上,通过3个卡点在三个方向固定;放置后,硅片的顶面高于石墨舟片的顶面设置,这时,由于环境的温度高,导致硅片与石墨舟片之间形成空隙,因而引起翘曲,并产生色差和氮化硅绕色背面,不利于太阳能电池电性能,同时降低镀膜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能够避免硅片与石墨舟片之间因受热而引起的翘曲、以及产生的色差和氮化硅绕色背面的现象,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包括若干石墨舟片,所述石墨舟片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硅片的承载位,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载位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外承载槽和内承载槽,所述内承载槽位于所述外承载槽的内部,且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为同心设置,所述内承载槽的大小与硅片相适应,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之间设置有多个卡位,所述内承载槽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06]其中,所述内承载槽的深度为0.7?1.2mm。
[0007]其中,所述外承载槽的深度为0.2?0.6mm。
[0008]其中,所述内承载槽的一边缘与所述外承载槽的与所述内承载槽的该边缘对应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1.5mm。
[0009]其中,所述散热孔的直径为6?16mm。
[0010]其中,所述散热孔以阵列方式排列。
[0011]其中,所述散热孔排列的阵列为2*2?7*7。
[0012]其中,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均为正方形。
[0013]其中,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中的一个的四角为倒角,而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中的另一个的四角为直角。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实用新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包括若干石墨舟片,所述石墨舟片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硅片的承载位,每个所述承载位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外承载槽和内承载槽,所述内承载槽位于所述外承载槽的内部,且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为同心设置,所述内承载槽的大小与硅片相适应,所述外承载槽和所述内承载槽之间设置有多个卡位,所述内承载槽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其通过外承载槽和内承载槽形成阶梯形状,在使用时,硅片则放置在内承载槽中,并通过内承载槽的底面的散热孔实现散热,而硅片的四周则与内承载槽的内壁之间形成配合,因而硅片处于凹陷并低于石墨舟片的顶面的状态放置,从而能够避免硅片与石墨舟片之间因受热而引起的翘曲、以及产生的色差和氮化硅绕色背面的现象,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石墨舟片;2-承载位;3-外承载槽;4-内承载槽;5-卡位;6_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包括若干石墨舟片I,所述石墨舟片I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硅片的承载位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载位2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外承载槽3和内承载槽4,所述内承载槽4位于所述外承载槽3的内部,且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为同心设置,所述内承载槽4的大小与硅片相适应,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之间设置有多个卡位5,所述内承载槽4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
[002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承载槽4的深度为0.7?1.2mm,具体地,所述内承载槽4的深度可以为0.7mm、0.8mm.0.9mm、1.0mmJ.1mm、1.2mm。
[0021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承载槽3的深度为0.2?0.6mm,具体地,所述外承载槽3 的深度为0.2mm、0.3mm.0.4mm、0.5mm、0.6mm。
[0022]由此可见,内承载槽4的深度一般选取大于外承载槽3的深度,这时,可以使得硅片放置其中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实现凹陷状态。
[0023]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承载槽4的一边缘与所述外承载槽3的与所述内承载槽4的该边缘对应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1.5mm,具体地,所述内承载槽4的一边缘与所述外承载槽3的与所述内承载槽4的该边缘对应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mm、0.6mm、0.7mm、0.8mm、0.9mm、I.0mm、1.1mm、1.2mm、1.3mm、I.4mm、1.5mm。通过内承载槽4与外承载槽3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在该位置设置卡位5,而卡位5的数量为3个,3个卡位5分别设置于三个边缘对应的间距位置上,因而可以能够在三个方向上卡住硅片,保证硅片放置的更加稳定,而且该卡位5置于外承载槽3的底面,可以避免其突出石墨舟片I的顶面,达到一定的隐藏目的,减少空间的占用。
[002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均为正方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中的一个的四角为倒角,而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中的另一个的四角为直角。而所述散热孔6的直径为6?16_,具体地,所述散热孔6的直径为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其中,所述散热孔6以阵列方式排列,优选的,所述散热孔6排列的阵列为2*2?7*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散热孔6排列的阵列为2*2、3*3、4*4、5*5、6*6、7*7。通过矩阵的方式排列,可以使得散热均匀。
[0025]本实用新型的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通过外承载槽和内承载槽形成阶梯形状,在使用时,硅片则放置在内承载槽中,并通过内承载槽的底面的散热孔实现散热,而硅片的四周则与内承载槽的内壁之间形成配合,因而硅片处于凹陷并低于石墨舟片的顶面的状态放置,从而能够避免硅片与石墨舟片之间因受热而引起的翘曲、以及产生的色差和氮化硅绕色背面的现象,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特别是并联电阻,是原来的1.5倍左右,从而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其结构简单,便于制备,适于推广应用。
[002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包括若干石墨舟片(I),所述石墨舟片(I)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硅片的承载位(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载位(2)包括向内凹陷形成的外承载槽(3)和内承载槽(4),所述内承载槽(4)位于所述外承载槽(3)的内部,且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为同心设置,所述内承载槽(4)的大小与硅片相适应,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之间设置有多个卡位(5),所述内承载槽(4)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承载槽(4)的深度为0.7?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载槽(3)的深度为0.2?0.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承载槽(4)的一边缘与所述外承载槽(3)的与所述内承载槽(4)的该边缘对应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1.5mm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6)的直径为6?I6mm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6)以阵列方式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6)排列的阵列为2*2?7*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均为正方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石墨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中的一个的四角为倒角,而所述外承载槽(3)和所述内承载槽(4)中的另一个的四角为直角。
【文档编号】H01L21/673GK205645774SQ20162039923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张春华, 陈佳男, 衡阳, 郑旭然, 李栋
【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