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8830发布日期:2019-06-05 22:5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塑料作为可回收垃圾,在自动分拣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从垃圾中分离出来,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种类繁多,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因此如果使用传统的抓取机械手不容易适应废弃塑料的形状,导致抓取率不够高,也会影响后续垃圾处理的过程。鉴于此,废弃塑料抓取装置是一个垃圾处理系统中急需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能够实现抓取塑料制品的有效抓取,解决了现有柔性抓取机械手抓取成功率不高的弊端,具有效率高、不易掉落、成功率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气缸2,壳体1底部设有推板3,气缸2的推杆与推板3固定连接,壳体1内安装有抓取轴,抓取轴从底部推板3伸出,所述抓取轴共有五根,其中四根从动轴6位于四周,中心位置为主动轴5,主动轴5上固定有从动齿轮9,壳体1底面内侧固定有电机4,电机4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啮合,从动轴6与壳体1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10,五根抓取轴上端各自通过曲柄11与同一连杆7连接,连杆7位于壳体1顶部上表面。

所述主动轴5和从动轴6下端均为圆锥型,圆锥上端的轴表面有螺纹。

所述四根从动轴6位于四周并构成矩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安装在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的前端,与被捡拾的废弃塑料直接接触,由于废弃塑料的回收不需要保存其表面的完好性,所以本发明利用曲柄群结构连接五根抓取轴,一根主抓取轴和四根副抓取轴互相配合,可由一个电机带动五根轴同时自转,通过抓取轴扎入塑料制品进行侵入式抓取,取代现有技术的柔性抓取方式,当被抓取塑料较小时,只有主抓取轴旋入塑料,当被抓取塑料为较大不规则形状时,四根副抓取轴即可发挥作用,这种结构解决了现有柔性抓取机械手抓取成功率不高的弊端,保证在转移到指定位置的过程中被抓取塑料制品不会掉落,实现不规则形状塑料的抓取,不易掉落且节能,提高了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整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部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外壳;2、气缸;3、推板;4、电机;5、主动轴;6、从动轴;7、连杆;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推力轴承;11、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气缸2,壳体1底部设有推板3,气缸2的推杆与推板3固定连接。

参见图2,壳体1内安装有抓取轴,抓取轴从底部推板3伸出,所述抓取轴共有五根,其中四根从动轴6位于四周并构成矩形,中心位置为主动轴5,参见图3、图4,主动轴5上固定有从动齿轮9,壳体1底面内侧固定有电机4,电机4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啮合,从动轴6与壳体1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10,五根抓取轴上端各自通过曲柄11与同一连杆7连接,连杆7位于壳体1顶部上表面,参见图1。所述主动轴5和从动轴6下端均为圆锥型,圆锥上端的轴表面有螺纹。

实施例1

本发明是安装在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前端的侵入式抓取装置,当机械手带着抓取装置移动到塑料正上方合适位置时,将主动轴5对准被抓取塑料的中心位置,电机4通过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带动主动轴5旋转,从动轴6在曲柄11和连杆7的带动下与主动轴5同步旋转,同时抓取装置向下运动,此时主动轴5和从动轴6扎破并将螺纹旋入塑料中后电机停转。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机械手将抓取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准备卸料。气缸2将推板3推至螺纹上方,抵住已抓取塑料,电机反转,带动主动轴5和从动轴6从塑料中退出,气缸2带推板3退回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气缸,壳体底部设有推板,气缸的推杆与推板固定连接,壳体内安装有抓取轴,抓取轴从底部推板伸出,抓取轴共有五根,其中四根从动轴位于四周,中心位置为主动轴,主动轴上固定有从动齿轮,壳体底面内侧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轴与壳体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五根抓取轴上端各自通过曲柄与同一连杆连接,连杆位于壳体顶部上表面,主动轴对准被抓取的塑料,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主动轴旋转,从动轴在曲柄和连杆的带动下与主动轴同步旋转,同时抓取轴向下运动进行抓取,具有效率高、不易掉落、成功率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松;龚琰;杨奔奔;陈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30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