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裁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4026发布日期:2019-11-15 22:4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复合膜裁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膜裁边机构。



背景技术:

在复合膜生产的工艺流程中,复合膜压合后因为边缘存在溢胶、错位等瑕疵,需要利用专用的裁边机,将其边缘进行裁切,裁下的边料通过回收重新加以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然而现有的复合膜在裁切边料时,边料容易缠绕在裁切机上,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此外,裁切后的边料自由散落在裁边机两侧,堆放凌乱,占用大量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膜裁边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膜裁边机构,包括机架、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设于所述第二压辊上方,所述第一压辊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压辊靠近所述第二压辊的气缸,还包括裁切收卷组件,所述裁切收卷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圆形刀片、小齿轮和收卷盘,所述圆形刀片、小齿轮和收卷盘同轴设置,所述圆形刀片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设于所述第二压辊一侧,所述第一压辊轴端上设有与所述小齿轮配合的大齿轮,所述第一压辊在气缸驱动下靠近所述第二压辊时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所述收卷盘上沿径向设有若干吸气孔,所述收卷盘上沿轴向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有用于与气管连通的旋转接头,所述收卷盘外侧设有卡盘。

第一压辊或第二压辊上设有电机,当第一压辊靠近第二压辊时,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相互配合进行膜的压合操作,圆形刀片设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输出端用于对复合膜进行裁边,圆形刀片上设置小齿轮用于当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配合时与大齿轮啮合,一方面用于不用单独给圆形刀片设置一个驱动设备,节约资源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用于提高圆形刀片的转动速度,保证裁边的质量,旋转接头一端通过气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收卷盘连接,通过吸气孔和连接孔的设置使收卷盘表面形成负压,将裁切下来的边料吸附在收卷盘上进行收卷,卡盘的设置用于在边料收卷过多从收卷盘上散落,利用卡盘将边料限制在收卷盘上稳定收卷。

进一步,为了将卡盘固定在收卷盘一侧,所述收卷盘外侧沿轴向设有螺杆,所述螺杆沿轴向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通孔,所述旋转接头设于所述通孔内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卡盘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当收卷盘上收卷的边料过多时,将卡盘沿螺杆旋出,将成卷边料从收卷盘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裁边机构,采用圆形刀片和收卷盘对复合膜进行裁边,并将裁切后的边料进行收卷回收,保证工作干净环境整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裁切收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裁切收卷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辊,2、第二压辊,3、气缸,4、圆形刀片,5、小齿轮,6、大齿轮,7、收卷盘,8、吸气孔,9、旋转接头,10、卡盘,11、螺杆,12、通孔,1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膜裁边机构,包括机架、第一压辊1和第二压辊2,所述第一压辊1设于所述第二压辊2上方,所述第一压辊1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靠近所述第二压辊2的气缸3,还包括裁切收卷组件,所述裁切收卷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圆形刀片4、小齿轮5和收卷盘7,所述圆形刀片4、小齿轮5和收卷盘7同轴设置,所述圆形刀片4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设于所述第二压辊2一侧,所述第一压辊1轴端上设有与所述小齿轮5配合的大齿轮6,所述第一压辊1在气缸3驱动下靠近所述第二压辊2时所述小齿轮5与所述大齿轮6啮合,所述收卷盘7上沿径向设有若干吸气孔8,所述收卷盘7上沿轴向设有与所述吸气孔8连通的连接孔13,所述连接孔13上设有用于与气管连通的旋转接头9,所述收卷盘7外侧设有卡盘10。

所述收卷盘7外侧沿轴向设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沿轴向设有与所述连接孔13连通的通孔12,所述旋转接头9设于所述通孔12内与所述连接孔13连接,所述卡盘10与所述螺杆11螺纹连接。

工作过程:

气缸3驱动第一压辊1靠近第二压辊2,对膜进行压合,膜压合成型后向圆形刀片4方向输送,当第一压辊1上的大齿轮6与圆形刀片4上的小齿轮5啮合后,第一压辊1带动圆形带片旋转切割复合膜边缘,边料裁切下来后,工作人员将边料始端牵引到收卷盘7上,收卷盘7上的吸气孔8在外界抽风机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吸住边料,将边料自动收卷在收卷盘7上,保证工作干净环境整洁,当收卷盘7上收卷的边料足够多时,工作人员旋下卡盘10,将边料切割取出,并将新的边料始端绕设在收卷盘7上,吸气孔8吸附边料,继续收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