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757发布日期:2020-05-22 20:2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智能锁室内开门大多是转动把手方式打开门锁,如果不法分子通过门猫眼对室内门把手转动同样可以很轻松开锁,安全性较差,因而不能保护用户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带复位弹簧及连接板的把手组件来增强锁体安全性的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包括壳体及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形成一腔体,智能锁离合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空旋轴、把手组件及换向组件,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把手组件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把手组件另一端与所述空旋轴下端配合连接,所述空旋轴上端穿过设于所述盖板中央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轴、复位弹簧及连接板,所述把手轴延伸设有柱轴,所述柱轴远离所述把手轴一端延伸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套装设有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柱轴一侧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设置于该滑槽中且可沿该滑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l型结构,在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复位弹簧对应设置且用于连接智能锁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推板、第一推板弹簧、第二推板弹簧、换向按钮及按钮弹簧,所述推板一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按钮弹簧套装在所述换向按钮外侧,所述换向按钮上端抵接于所述弧形凹槽,其下端安装设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中,所述第一推板弹簧及第二推板弹簧平行设置且其一端连接所述推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且位于所述弧形凹槽一侧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用于避空设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圆柱。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采用防转动开锁装置的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结构用于防止户外侧通过猫眼对室内门把手转动开锁,还具有室内门把手左右换向开锁功能,设计简约,集成度高,安装方便,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壳体-1、安装槽-11、圆柱-12、盖板-3、空旋轴-3、把手组件-4、把手轴-41、复位弹簧-42、连接板-43、柱轴-44、支杆-45、滑槽-46、开孔-47、换向组件-5、推板-51、第一推板弹簧-52、第二推板弹簧-53、换向按钮-54、按钮弹簧-55、弧形凹槽-56、避空槽-57、第一安装孔-6、轴承-7、第二安装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包括壳体1及盖板2,盖板2通过螺钉固定于壳体1上且形成一腔体,智能锁离合装置还包括设于腔体内的空旋轴3、把手组件4及换向组件5,壳体1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把手组件4一端通过轴承7固定于第一安装孔6上,把手组件4另一端与空旋轴3下端配合连接,空旋轴3上端穿过设于盖板2中央的第二安装孔8。

其中,把手组件4包括把手轴41、复位弹簧42及连接板43,把手轴41延伸设有柱轴44,柱轴44远离把手轴41一端延伸设有支杆45,支杆45套装设有复位弹簧42,在柱轴44一侧设有滑槽46,连接板43设置于该滑槽46中且可沿该滑槽46滑动,连接板43为l型结构,在连接板43顶部设有开孔47,开孔47与复位弹簧42对应设置且用于连接智能锁把手。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该换向组件5包括推板51、第一推板弹簧52、第二推板弹簧53、换向按钮54及按钮弹簧55,推板51一侧设有弧形凹槽56,按钮弹簧55套装在换向按钮54外侧,换向按钮54上端抵接于弧形凹槽56,其下端安装设于壳体1底部的安装槽11中,第一推板弹簧52及第二推板弹簧53平行设置且其一端连接推板51,另一端连接壳体1内侧。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该推板51且位于弧形凹槽56一侧设有避空槽57,避空槽57用于避空设于壳体1底部的圆柱12。

进一步说明:

1、智能锁室内门把手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把手组件,当用户要从室内开锁时,用手握住门把手向智能锁方向按压,并转动该门把手就可以打开门锁,当用户不再向智能锁方向按压把手,把手组件中的复位弹簧带动连接板将门把手分离把手组件的输出转动轴,再转动门把手时,门把手无法带动智能锁离合装置。这种结构设置的优点是:当用户要从室内开锁时,必须先有一个按压动作,再有一个转动动作才能开锁,防止了不法分子在室外用铁丝线等工具通过猫眼转动门把手开锁。

2、本实施例中采用换向组件控制智能锁离合装置,对该智能锁离合装置左旋开锁和右旋开锁相互间切换,当按压一次换向组件中换向按钮时,左旋开锁和右旋开锁切换一次,在锁具安装时无需考虑是左旋开锁还是右旋开锁,安装十分方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离合装置采用防转动开锁装置的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结构用于防止户外侧通过猫眼对室内门把手转动开锁,还具有室内门把手左右换向开锁功能,设计简约,集成度高,安装方便,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包括壳体及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形成一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空旋轴、把手组件及换向组件,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把手组件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把手组件另一端与所述空旋轴下端配合连接,所述空旋轴上端穿过设于所述盖板中央的第二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轴、复位弹簧及连接板,所述把手轴延伸设有柱轴,所述柱轴远离所述把手轴一端延伸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套装设有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柱轴一侧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设置于该滑槽中且可沿该滑槽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l型结构,在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复位弹簧对应设置且用于连接智能锁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推板、第一推板弹簧、第二推板弹簧、换向按钮及按钮弹簧,所述推板一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按钮弹簧套装在所述换向按钮外侧,所述换向按钮上端抵接于所述弧形凹槽,其下端安装设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中,所述第一推板弹簧及第二推板弹簧平行设置且其一端连接所述推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且位于所述弧形凹槽一侧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用于避空设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圆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包括壳体及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形成一腔体,智能锁离合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空旋轴、把手组件及换向组件,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把手组件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把手组件另一端与所述空旋轴下端配合连接,所述空旋轴上端穿过设于所述盖板中央的第二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离合装置采用防转动开锁装置的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结构用于防止户外侧通过猫眼对室内门把手转动开锁,还具有室内门把手左右换向开锁功能,设计简约,集成度高,安装方便,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海帝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9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