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推滑轨衬套的润滑层粘贴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805发布日期:2020-06-20 15:3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推滑轨衬套的润滑层粘贴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推滑轨衬套的润滑层粘贴工装。



背景技术:

如图1~9所示,目前广泛应用在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上的反推力装置为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1),而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由左右两半功能相同、结构类似的两半c型涵(11、12)构成。左、右半c型涵(11、12)结构分别由固定结构(13)及移动外罩(14)两大组件构成。在固定结构的上滑轨梁(131)、下滑轨梁(132)分别布置有供移动外罩(14)上滑轨(141)、下滑轨(142)滑动的滑轨槽,滑轨槽中布置有易损可更换的滑轨衬套(15),滑轨衬套(15)一般由铝合金材料的滑轨衬套(15)及粘接在滑轨衬套内的非金属特氟龙层(2)构成。

其中的特氟龙具有抗酸抗碱、耐高温和摩擦系数极低的特性,因而可以用作滑轨衬套(15)的润滑物。然而由于特氟龙材料的润滑特性,导致其粘贴极为困难,并且极易破损,使得废品率较高。

在对滑轨衬套(15)进行特氟龙层(2)粘贴的过程中,由于滑轨衬套(15)内截面尺寸较小(约15mm),壁厚较薄(约2mm),截面刚度较大,滑轨衬套(15)长度较长(可达1300mm),特氟龙层(2)较硬。因此在粘贴特氟龙层(2)时,首先在特氟龙层(2)与滑轨衬套(15)贴合的一侧涂抹粘接胶,再将涂抹粘接胶的特氟龙层(2)放入滑轨衬套(15),最后用一根芯棒(16)插入滑轨衬套(15)压紧特氟龙层(2)。

为保证特氟龙层的粘贴效果,需要芯棒(16)压紧特氟龙层(2),因此芯棒(16)需与滑轨衬套(15)内型面保留较小的间隙。但是实际粘接过程中,芯棒(16)和滑轨衬套(15)内型面之间较小的间隙使得芯棒(16)插入困难,容易损坏特氟龙层(2)表面;同时,芯棒(16)插入过程中,特氟龙层(2)与滑轨衬套(15)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导致特氟龙层(2)上的粘接胶滑动;此外,因滑轨衬套(15)截面刚度较大,芯棒(16)与滑轨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留有间隙,芯棒(16)不能完全压紧特氟龙层(2),导致特氟龙层(2)与滑轨衬套(15)粘接不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反推滑轨衬套的润滑层粘贴工装,至少能够提高润滑层的粘贴效果,避免在粘贴过程中润滑层上的粘接胶滑动,避免粘贴过程中对润滑层表面的损坏,并保证润滑层与滑轨衬套的压紧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反推滑轨衬套的润滑层粘贴工装,用于在润滑层的粘贴过程中伸入所述滑轨衬套内部并压紧所述润滑层,所述粘贴工装包括:

压紧部,可自由伸入所述滑轨衬套内部,所述压紧部具有外壁面,所述外壁面可与所述滑轨衬套的内型面相配合;以及

驱动部,能够作用于所述压紧部,以使所述压紧部的外壁面将所述润滑层压紧在所述滑轨衬套的内型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层为特氟龙润滑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包括:

第一芯棒,外壁面能够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的一部分内型面;以及

第二芯棒,外壁面能够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的另一部分内型面,并与所述第一芯棒之间形成设定形状的空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的内型面时,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的外壁面均与所述滑轨衬套的内型面之间具有设定大小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互相对称,并能够分别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一半的内型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轨衬套具有沿长度方向的开口区域,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之间能够形成楔形空隙,所述楔形空隙至少部分重合于所述开口区域,所述压紧部包括:

楔形压块,楔形角与所述楔形空隙的楔形角相同,能够伸入所述楔形空隙以使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向两侧压紧;以及

加压件,能够向所述楔形压块提供朝向所述楔形空隙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件包括:

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力为所述加压件提供朝向所述楔形空隙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还包括:

凸缘,设置或一体化成型于所述第一芯棒或所述第二芯棒,并位于所述第一芯棒或所述第二芯棒靠近所述滑轨衬套的开口区域,用于贴合所述滑轨衬套开口区域的润滑层,且所述第一芯棒的凸缘和所述第二芯棒的凸缘之间的楔形角和所述楔形压块的楔形角的大小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之间能够形成圆形空隙,所述圆形空隙设有内螺纹,所述压紧部包括:

膨胀螺栓,具有与所述圆形空隙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能够在旋进所述圆形空隙时使所述第一芯棒和所述第二芯棒向两侧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螺栓的螺柱具有圆台状结构,所述圆形空隙的半径从外向内是渐缩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棒或所述第二芯棒沿长度方向分段,且所述第一芯棒或所述第二芯棒沿长度方向相邻的分段能够互相组装,以使所述第一芯棒或所述第二芯棒在长度方向无间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互相组装的相邻分段中,一个分段具有圆柱端头,另一个分段具有端部孔,所述圆柱端头能够插入所述端部孔中,以使相邻的两个分段互相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弹性袋体,所述压紧部包括加压装置,在所述弹性袋体置于所述滑轨衬套内部时,所述加压装置能够通过向所述弹性袋体注入压力介质使所述弹性袋体的外表面向所述滑轨衬套的内型面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袋体为非金属材质的袋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袋体包括:

导管接头,位于所述弹性袋体的两端,能够连通所述加压装置,以使所述压力介质进入所述弹性袋体。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至少能够提高润滑层的粘贴效果,避免在粘贴过程中润滑层上的粘接胶滑动,避免粘贴过程中对润滑层表面的损坏,并保证润滑层与滑轨衬套的压紧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固定结构在图2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固定结构在图2的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移动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移动外罩在图5的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c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移动外罩在图5的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润滑层粘贴状态过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润滑层粘贴状态过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在图8的e-e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在图10的f-f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在图11的g-g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在图12的k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在图14的j-j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芯棒在图15的k-k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弹性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滑轨衬套和弹性袋体在图17的h-h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反推力装置,11、左半c型涵,12、右半c型涵,13、固定结构,131、上滑轨梁,132、下滑轨梁,14、移动外罩,141、上滑轨,142、下滑轨,15、滑轨衬套,16、芯棒;

2、润滑层;

3、压紧部,31、第一芯棒,32、第二芯棒,33、楔形空隙,34、凸缘,35、圆形空隙,36、圆柱端头,37、端部孔,38、弹性袋体,381、导管接头;

4、驱动部,41、楔形压块,42、加压件,421、弹性件,43、膨胀螺栓;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0~1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反推滑轨衬套15的润滑层2粘贴工装,用于在润滑层2的粘贴过程中伸入所述滑轨衬套15内部并压紧所述润滑层2,所述粘贴工装包括:

压紧部3,可自由伸入所述滑轨衬套15内部,所述压紧部3具有外壁面,所述外壁面可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相配合;以及

驱动部4,能够作用于所述压紧部3,以使所述压紧部3的外壁面将所述润滑层2压紧在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

所述压紧部3可自由伸入所述滑轨衬套15内部,是指所述压紧部3和所述滑轨衬套15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使所述压紧部3能够在不接触到所述滑轨衬套15内壁的情况下伸入到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部,从而防止所述压紧部3在伸入过程中对所述润滑层2的划擦,并防止粘接剂随着所述压紧部3的伸入过程而滑动。

所述压紧部3的外壁面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可相配合,是指所述压紧部3的外壁面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的形状基本相同,而尺寸上具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在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内型面之间形成足够的间隙,以设置所述润滑层2和粘结剂。

所述驱动部4可以对所述压紧部3作用压力,根据所述润滑层2的粘结剂种类和粘贴方式,所述驱动部4的作用可以是持续且恒定大小的,也可以是脉冲且设定大小的。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层2为特氟龙润滑层2。

所述反推力装置是一种缩短飞机正常着落滑跑距离或紧急停止飞机起飞的结构。而所述特氟龙润滑层2则是一种利用了特氟龙材料表面摩擦系数低特性的粘接在滑轨衬套15内的润滑层2。

如图10~11所示,进一步的,为使所述压紧部3能够自由伸入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3包括:

第一芯棒31,外壁面能够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15的一部分内型面;以及

第二芯棒32,外壁面能够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另一部分内型面,并与所述第一芯棒31之间形成设定形状的空隙。

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所分别贴合的所述滑轨衬套15的部分内型面互不重合,以使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能够被同时伸入至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部。

进一步的,为了给所述润滑层2和粘接剂留有足够的空隙,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时,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的外壁面均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之间具有设定大小的间隙。

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的外壁面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之间具有设定大小的间隙仅存在与未通过所述驱动部4向所述压紧部3作用的状态,一旦所述驱动部4向所述压紧部3作用,所述间隙将被消除,以使所述润滑层2更紧密地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壁面。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驱动部4对所述压紧部3的作用更加均衡,且使所述滑轨衬套15内壁面上的润滑层2的受力更加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互相对称,并能够分别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15一半的内型面。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轨衬套15具有沿长度方向的开口区域,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之间能够形成楔形空隙33,所述楔形空隙33至少部分重合于所述开口区域,所述压紧部3包括:

楔形压块41,楔形角与所述楔形空隙33的楔形角相同,能够伸入所述楔形空隙以使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向两侧压紧;以及

加压件42,能够向所述楔形压块41提供朝向所述楔形空隙的作用力。

所述楔形空隙33至少部分重合于所述开口区域,使得所述楔形压块41可以利用所述滑轨衬套15的开口区域,对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作用压力。而所述楔形压块41的楔形角与所述楔形空隙33的楔形角相同,则能够使得所述楔形空隙33两侧的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所述润滑层2更均匀而紧密地贴合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壁面。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件42包括:

弹性件421,能够通过自身的弹力为所述加压件42提供朝向所述楔形空隙的作用力。

所述弹性件421可以选择弹簧,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所需要的弹力大小灵活选取弹簧的型号尺寸;选择弹簧作为弹性件421还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即只需将弹性件421的位置调整合适,即可向所述加压件42提供额定而连续的作用力,无须后续不断提供动力或不断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滑轨衬套15开口区域的润滑层2也能得到良好的贴合,并避免被划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3还包括:

凸缘34,设置或一体化成型于所述第一芯棒31或所述第二芯棒32,并位于所述第一芯棒31或所述第二芯棒32靠近所述滑轨衬套15的开口区域,用于贴合所述滑轨衬套15开口区域的润滑层2,且所述第一芯棒31的凸缘34和所述第二芯棒32的凸缘34之间的楔形角和所述楔形压块41的楔形角的大小相等。

在对所述润滑层2进行粘接时,将涂抹粘接剂的特氟龙层放入所述滑轨衬套15中,将所述第一芯棒31与所述第二芯棒32组合并插入所述滑轨衬套15内,随后用分段式的所述锲型压块压在所述第一芯棒31与所述第二芯棒32的配合面上,所述锲型压块与所述滑轨衬套15可以通过多个加压件42夹紧,从而实现特氟龙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粘接。

如图14~16所示,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之间能够形成圆形空隙35,所述圆形空隙设有内螺纹,所述压紧部3包括:

膨胀螺栓43,具有与所述圆形空隙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能够在旋进所述圆形空隙35时使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向两侧压紧。

基于所述圆形空隙上设置的内螺纹和所述膨胀螺栓43上的外螺纹,所述膨胀螺栓43可以从所述滑轨衬套15的两端旋进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之间,从而提供压紧力。

进一步的,为了使沿所述膨胀螺栓43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受到的压紧力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螺栓43的螺柱具有圆台状结构,所述圆形空隙的半径从外向内是渐缩的。

如图12~13所示,进一步的,针对于长度较长的所述滑轨衬套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棒31或所述第二芯棒32沿长度方向分段,且所述第一芯棒31或所述第二芯棒32沿长度方向相邻的分段能够互相组装,以使所述第一芯棒31或所述第二芯棒32在长度方向无间断。

进一步的,作为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在长度方向上组装的一种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互相组装的相邻分段中,一个分段具有圆柱端头36,另一个分段具有端部孔37,所述圆柱端头36能够插入所述端部孔37中,以使相邻的两个分段互相组装。

在粘接所述润滑层2时,将涂抹粘接剂的特氟龙放入所述滑轨衬套15中,将所述第一芯棒31和所述第二芯棒32插入所述滑轨衬套15,在所述滑轨衬套15的两端拧入所述膨胀螺栓43以实现特氟龙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压紧,从而实现特氟龙与所述滑轨衬套15的粘接。

如图17~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弹性袋体38,所述压紧部3包括加压装置,在所述弹性袋体38置于所述滑轨衬套15内部时,所述加压装置能够通过向所述弹性袋体38注入压力介质使所述弹性袋体38的外表面向所述滑轨衬套15的内型面压紧。

所述压力介质可以是压缩空气或是液压油,此时所述加压装置对应的可以是空气泵或液压泵。而为了防止所述弹性袋体38对所述润滑层2的划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袋体38为非金属材质的袋体。所述非金属袋容易拆装且能保证所述润滑层2与所述滑轨衬套15均匀受压。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弹性袋体38的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袋体38包括:

导管接头381,位于所述弹性袋体38的两端,能够连通所述加压装置,以使所述压力介质进入所述弹性袋体38。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滑轨衬套15的润滑层2粘贴工装至少能够提高润滑层2的粘贴效果,避免在粘贴过程中润滑层2上的粘接胶滑动,避免粘贴过程中对润滑层2表面的损坏,并保证润滑层2与滑轨衬套15的压紧效果。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