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换刀的离心式切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4783发布日期:2020-07-21 12:4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换刀的离心式切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切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换刀的离心式切片机。



背景技术:

离心式切片机是一种用来切削植物块茎的机器,采用电动机驱动切片筒底部的转盘,转盘转动把物料离心甩到切片筒侧壁作匀速圆周运动,物料经过装在切向的固定切刀时被切成厚度均匀的薄片,切下的薄片通过离心力从切片筒侧壁卸除。

在公告号为cn2093503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式自动切片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供物料作离心运动并切片的切片筒,所述机壳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切片筒包括同心设置的切片挡环、固定圆环和转盘,所述转盘与固定圆环转动连接,所述切片挡环上沿其周向阵列设置有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包括安装于固定圆环上的主切刀和副切刀。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切刀变钝或者损坏时,需要进行更换,主切刀和副切刀固定安装在固定圆环上,不方便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换刀的离心式切片机,其具有通过换刀机构方便更换切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换刀的离心式切片机,包括转盘、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件、以及供物料作离心运动并切片的切片筒,所述切片筒包括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上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远离切片筒中心的一侧设有换刀组件,所述换刀组件包括主轴和底座,所述主轴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制主轴转动的限位组件,所述主轴上设有与其垂直且固定连接的若干连杆,所述连杆远离主轴的一端连接有刀座,所述刀座上可拆卸连接有切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切刀变钝或损坏需要更换时,解除对主轴的限位,转动主轴,将需更换的切刀旋至一边,将完好的切刀旋转至对准出料孔的位置,利用限位组件对主轴的位置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座远离连杆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切刀一端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两端设有防止切刀脱离凹槽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刀座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刀插入刀座的凹槽内,并通过限位件防止切刀滑出刀座,当需要从刀座上拆掉切刀时,只需将限位件拨至一边,即可取出切刀,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是伸缩杆,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螺栓和套设在主轴周侧的套筒,所述套筒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主轴与套筒转动连接,所述螺栓穿过套筒且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与主轴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换刀组件进行优化,伸缩杆可避免切刀与切片筒侧壁发生碰撞发生二次损坏,切刀切割物料时会受到沿固定圆环周向的力发生震动,限位组件限制主轴的位置,进而限制连杆末端切刀的位置,使其不会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刀组件周侧设有曲面挡板,所述曲面挡板的侧面开口朝向出料孔,所述曲面挡板与固定圆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刀组件的切刀暴露在外,容易割伤操作者,曲面挡板提高换刀组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曲面挡板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斗,所述导向斗远离曲面挡板的一端下方设置有集刀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卸下的切刀可以通过导向斗滑落到集刀箱内,方便工人对变钝或者损坏的切刀进行统一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刀箱内壁设置有柔性材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刀从导向斗滑落时,柔性材料层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切刀与集刀箱底部直接接触,避免切刀发生二次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与刀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刀座之间设置有调节刀座与连杆夹角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调节机构对刀座和连杆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即调节切刀与固定圆环周向的角度,可以调节物料的切片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和复位弹簧,所述棘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棘爪的一端与刀座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棘爪的中部和刀座固定连接,所述棘轮与棘爪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棘轮棘爪为单向转动机构,并且可以防止切刀逆转,有效锁定切刀的角度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换刀组件,需要更换切刀时,主轴带动连杆和刀座转动,用完好的切刀替代需更换的切刀,切刀与刀座可拆卸连接,更换下来的切刀可以从刀座里取下换上完好的切刀,在切刀变钝或者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切刀,简便快速;

(2)通过设置曲面挡板,提高换刀组件的安全性,曲面挡板下方设置导向斗和集刀箱,便于收集更换后拆卸的切刀;

(3)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调节刀座与连杆的夹角,即切刀与固定圆环的夹角,进而对物料的切片厚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刀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沿图2中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c-c线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1、切片筒;12、固定圆环;13、出料孔;21、主轴;22、底座;23、限位件;24、连杆;25、刀座;26、切刀;27、凹槽;31、螺栓;32、套筒;41、曲面挡板;42、导向斗;43、集刀箱;44、柔性材料层;51、转动轴;52、棘轮;53、棘爪;5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换刀的离心式切片机,包括转盘(图中未示出)、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件(图中未示出)、以及供物料作离心运动并切片的切片筒11,切片筒11包括固定圆环12,固定圆环12上均匀开设有4个出料孔13,每个出料孔13远离切片筒11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换刀组件,换刀组件包括主轴21和底座22,主轴21与底座22转动连接,底座22与固定圆环12固定连接,主轴21上设有与其垂直且固定连接的4根连杆24,连杆24远离主轴21的一端连接有刀座25,刀座25上可拆卸连接有切刀26,底座22上设置有限制主轴21转动的限位组件。当切刀26变钝或者损坏需要更换时,解除限位组件对主轴21的限制,转动主轴21,将需更换的切刀26旋至一边,使完好的切刀26旋转至对准出料孔13的位置,再利用限位组件对主轴21的位置进行固定,更换方便。至于变钝或者损坏的切刀26,只需要把切刀26从刀座25上取出,再放入新的切刀26即可。

参照图1和图2,为了避免暴露在外的切刀26割伤操作者,换刀组件周侧设有曲面挡板41,曲面挡板41的侧面开口朝向出料孔13,曲面挡板41与固定圆环12固定连接。

参照图3,连杆24是伸缩杆,在更换切刀26时,先使连杆24处在压缩状态,切刀26靠近主轴21后再开始旋转,避免切刀26与切片筒11侧壁发生碰撞发生二次损坏。限位组件包括螺栓31和套设在主轴21周侧的套筒32,主轴21与套筒32转动连接,套筒32与底座22固定连接,螺栓31穿过套筒32且与套筒32螺纹连接,螺栓31与主轴21抵接,在切割过程中,物料与切刀26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完成切片工作,不可避免地切刀26受到物料施加的力会发生震动,螺栓31抵紧主轴21,稳定连杆24和刀座25的位置,使切刀26的位置保持稳定。

参照图4,为了安全地收集更换下来的切刀26,曲面挡板41靠近底座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斗42,导向斗42远离曲面挡板41的一端下方设置有集刀箱43,集刀箱43内壁粘接有柔性材料层44,柔性材料层44可以采用海绵制成。将切刀26从刀座25中取下后,投入导向斗42中,切刀26沿着导向斗42落入集刀箱43内,柔性材料层44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切刀26与集刀箱43底部直接接触后发生二次损坏。

参照图3和图5,刀座25远离连杆24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27,为了便于插入或取下切刀26,切刀26上远离刀刃的一端与凹槽27滑动连接。为了防止切刀26脱离凹槽27,凹槽27两端设有限位件23,限位件23为长方体挡块,限位件23的一端与刀座25铰接,限位件23朝向凹槽27的一端嵌入到凹槽27内与凹槽27弹性卡接。

参照图6,为了调节刀座25与连杆24的夹角,连杆24与刀座25通过转动轴51转动连接,并且连杆24与刀座25之间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啮合的棘轮52和棘爪53、复位弹簧54,棘轮52与转动轴51固定连接,棘爪53远离棘轮52的一端与刀座25铰接,复位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棘爪53的中部和刀座25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棘爪53与棘轮52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刀座25与连杆24的夹角,棘轮棘爪机构为单向转动机构,本实施例中棘轮52只能朝向连杆24的方向转动,不可以逆转,复位弹簧54固定棘爪53的位置,保持刀座25与连杆24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切刀26变钝或者损坏需要更换时,解除限位组件对主轴21的限位,压缩连杆24使刀座25和切刀26靠近主轴21,转动主轴21,将需要更换的切刀26转至一边,使完好的切刀26旋转至对准出料孔13的位置,使连杆24伸长,把切刀26伸入到出料孔13中,再利用限位组件固定主轴21,即可完成切刀26的更换,操作简单。当换刀组件上所有的切刀26需要更换时,拨动限位件23,从凹槽27内滑出切刀26,将切刀26投入到导向斗42内,切刀26落入设置有柔性材料层44的集刀箱43内,再将新的切刀26重新插入凹槽27内,复位限位件23,完成单个切刀26的更换,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所有切刀26的更换。需要调整物料的切片厚度时,转动棘轮52来调节刀座25与连杆24的夹角,复位弹簧54使棘爪53的位置固定,保持刀座25与连杆24的夹角不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