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0626发布日期:2020-11-25 15: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具体涉及一种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见的五金工具,其用于装配或拆卸螺钉、螺母、螺栓等五金连接件,为了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人们实用新型了各种形式的扳手,其中的棘轮扳手就是一种为了满足诸如汽车修配之类的狭小空间使用的特殊扳手,棘轮扳手的基本构造包括一个手柄,在手柄的端部连接有棘轮机构。手柄经过多次的正、反转之后即可将螺钉、螺母等拧紧,而且在拧紧的过程中棘轮机构的转动体的连接头无需离开螺钉头或螺母,从而极大地方便螺钉、螺母等的拆装。

如专利号为cn201920089575.3(公告号为cn2096820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直流无刷锂电棘轮扳手》所示,包括壳体、套筒支架、设于壳体的前端的棘轮装置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直流无刷电机和减速传动装置,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传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棘轮装置,其中棘轮装置包括棘轮圈、具有扳手头的转动体、棘齿爪和正反转向钮,棘齿爪与转动体铰接且与棘轮圈的内齿啮合,传动轴的前端具有偏心轴通过驱动套与棘轮装置的棘轮圈的开口孔装连。

上述专利中的电动棘轮扳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转动体和棘轮圈的内齿之间不具有间隙,即转动体和棘轮圈直接接触,二者之间通过与对方的接触而相互限位,但是这样转动体和棘轮圈在发生相对转动时,极易造成部件磨损,影响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2、棘轮装置内较难注入润滑油,这样棘轮装置的各部件之间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尤其是棘齿爪处,更是较难添加润滑油,而棘齿爪起到换向的作用,若棘齿爪卡死,则会影响扳手的正常工作,导致扳手的使用寿命短;3、棘轮装置安装在套筒支架的安装槽中,但是在装配时,不能保证棘轮圈的壁面和套筒支架的壁面完全贴合、没有缝隙,而灰尘极易从二者之间的缝隙进入转动体和棘轮圈之间、或转动体上的棘齿爪处,不仅不易清理,更为严重的是,若细小杂物掉入棘轮装置内,并卡持在棘轮圈和棘齿爪之间,使棘轮圈的转动受到阻碍或卡持,导致棘轮扳手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减少转动体和棘轮圈之间的磨损的棘轮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

转动体,其周壁上开设有容置槽;

棘齿爪,设于该容置槽内,且棘齿爪与转动体铰接;

棘轮圈,围在转动体的外周,具有与棘齿爪啮合的内齿,且棘轮圈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往复摆动;

正反转向钮,沿轴向局部插装在转动体上,所述正反转向钮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容置槽对应连通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有能至少局部伸出容置孔并与棘齿爪的背部相抵的销,且所述容置孔内设有使销保持与棘齿爪相抵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通过套装其上的限位圈而能转动地支承在棘轮圈中,且所述转动体的外周壁和棘轮圈的内齿之间被限位圈隔开而具有间距。

为了保证转动体和棘轮圈之间不会直接接触,避免二者之间的磨损,所述限位圈有两个并间隔设置,分别位于棘齿爪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转动体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小径部、大径部和第二小径部,所述第一小径部和第二小径部的外径均小于大径部,两个所述限位圈分别套设在第一小径部和第二小径部上,所述容置槽开设于大径部上,且所述大径部的外壁和棘轮圈的内齿之间具有间距。这样第一小径部和第二小径部因为有限位圈的隔开,故不会与棘轮圈直接接触,而大径部因为限位圈的限位作用,也不会与棘轮圈直接接触,从而避免转动体和棘轮圈直接接触而在转动时造成部件磨损。

为防止转动体随着棘齿圈反向主动,优选地,所述大径部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套设在第二小径部上的限位圈,所述凹槽内设有位于槽口处的定位件以及作用于定位件上使定位件保持与限位圈相抵的趋势的第二弹性件。定位件起到限制转动体反向转动的作用。

优选地,两个所述限位圈分别为轴承和轴套,或者两个所述限位圈均为轴承或轴套。轴承、轴套既能保证转动体能转动地支承在棘轮圈中,又能避免转动体和棘轮圈直接接触,防止部件磨损。

为了减少棘轮机构的各部件之间的磨损、导致扳手不能正常工作,所述正反转向钮上开设有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的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该注油口的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的外壁面。润滑油流入容置孔中,并从容置孔流至容置槽中,如此棘轮圈和棘齿爪处定会有润滑油,防止二者之间卡死而不能转动,并且棘轮机构的其他部件也可能接触到润滑油,有效防止部件之间的干摩擦,避免部件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添加润滑油,所述注油口沿正反转向钮轴向延伸,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的顶壁面,从正反转动钮的顶部注入润滑油,较易操作,并且从顶部注入,润滑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以浸润部件。

优选地,该扳手还包括壳体和套筒支架,所述驱动机构设于壳体内,所述棘轮机构设于壳体的外侧并由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套筒支架的后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用于套设连接所述减速传动装置的套筒接头,前端具有用于装配所述棘轮机构的安装槽。套筒支架通过套筒接头套设在减速传动装置的外部,这样就有效地增加了套筒支架与减速传动装置的装配深度,进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手动扳动待旋紧件。

为了防止灰尘、杂物等从支臂和棘轮圈之间的缝隙处进入棘轮机构内,所述套筒支架的前端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臂,所述安装槽竖向贯通两个支臂以供转动体和正反转向钮安装于内,所述棘轮圈横向设置于前述两个支臂之间,每一所述支臂和棘轮圈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棘轮圈和转动体之间设置限位圈,转动体通过限位圈能转动地支承在棘轮圈中,并且限位圈的设置使得转动体的外周壁和棘轮圈的内齿之间具有间距,这样棘轮圈和转动体之间避免了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转动时部件的磨损,延长了扳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棘轮扳手包括壳体6、电机、减速传动装置、套筒支架7和棘轮机构a。

棘轮机构a包括转动体1、棘齿爪2、棘轮圈3、正反转向钮4和限位圈,转动体1具有扳手头。

转动体1包括沿轴向(图4中上下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小径部12、大径部13和第二小径部14,第一小径部12和第二小径部14的外径均小于大径部13,大径部13的周壁上开设有容置槽11。棘齿爪2设于容置槽11内,且棘齿爪2通过安装轴21铰接在转动体1上。棘轮圈3围在转动体1的外周,具有与棘齿爪2啮合的内齿31。

转动体1通过限位圈能转动地支承在棘轮圈3中,限位圈有两个并间隔设置,两个限位圈分别套设在第一小径部12和第二小径部14上,即两个限位圈分别位于棘齿爪2的上方和下方,大径部13的外壁和棘轮圈3的内齿31之间具有间距d。这样第一小径部12和第二小径部14因为有限位圈的隔开,故不会与棘轮圈3直接接触,而大径部13因为限位圈的限位作用,也不会与棘轮圈3直接接触,从而避免转动体1和棘轮圈3直接接触而在转动时造成部件磨损。

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圈分别为轴承51和轴套52,轴承51套装在第一小径部12上,轴套52套装在第二小径部14上。当然,两个限位圈也可均为轴承51或均为轴套52。

正反转向钮4沿轴向局部插装在转动体1上,正反转向钮4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容置槽11对应连通的容置孔41,容置孔41内设有能至少局部伸出容置孔41并与棘齿爪2的背部相抵的销42,且容置孔41内设有使销42保持与棘齿爪2相抵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43。本实施例中,销42内部中空,第一弹性件43为置于销42内的弹簧,并弹簧的一端延伸出销42和容置孔41相抵。

驱动机构设于壳体6内,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减速传动装置,棘轮机构a设于壳体6的外侧并由减速传动装置驱动,由图3、4、6中可看出,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轴前端的偏心轴9通过驱动套91与棘轮圈3的开口孔33相连,从而驱使棘轮圈3产生往复摇摆运动,电机与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以及减速传动装置如何驱动棘轮圈3为现有技术,转动体1、棘齿爪2、棘轮圈3、正反转向钮4如何配合使棘轮扳手工作也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cn200720047038.x(授权公告号为cn20109202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电动棘轮扳手》,也可参见申请号为201920089575.3(授权公告号为cn2096820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直流无刷锂电棘轮扳手》,当然,本实施例的电机并不局限为直流电机,也可为交流电机。

如图3~5所示,大径部13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131,凹槽131的槽口朝向套设在第二小径部14上的轴套52,凹槽131内设有位于槽口处的定位件132以及作用于定位件132上使定位件132保持与轴套52相抵的趋势的第二弹性件133。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32为钢珠,第二弹性件133为弹簧,两端分别抵靠钢珠和凹槽131的顶壁。因为在扳手刚开始工作时,扭矩较小,棘轮圈3反向转动时容易带动转动体1随之反向转动,转动体1反向转动会带动待旋紧物体(如螺钉)也反向转动,这样导致重复做无用功,螺钉始终无法旋紧,而定位件132抵压在轴套52上,定位件132和轴套5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销42和棘齿爪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限制转动体1随着棘轮圈3反向转动。

正反转向钮4上开设有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41的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44,该注油口44竖向延伸并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4的顶壁面。润滑油流入容置孔41中,并从容置孔41流至容置槽11中,如此棘轮圈3和棘齿爪2处定会有润滑油,防止二者之间卡死而不能转动,并且棘轮机构的其他部件也可能接触到润滑油,有效防止部件之间的干摩擦,避免部件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

套筒支架7的后端伸入壳体6内并具有用于套设连接减速传动装置的套筒接头70,前端具有用于装配棘轮机构a的安装槽71。具体地,套筒支架7的前端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臂72,安装槽71竖向贯通两个支臂72,转动体1和正反转向钮4安装于安装槽71内,棘轮圈3横向设置于前述两个支臂72之间,每一支臂72和棘轮圈3之间均设有密封圈8,以防止灰尘、杂物等从支臂72和棘轮圈3之间的缝隙处进入棘轮机构a内,从而防止棘轮圈3或棘齿爪2被掉入的杂物卡持而不能正常转动。

本实施例中,棘轮圈3的朝向支臂72的两个端面(即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嵌槽32,每个嵌槽32内嵌设一个密封圈8,可以预先将密封圈8安装槽棘轮圈3上,然后将棘轮圈3安装到两个支臂72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