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588发布日期:2020-10-28 15:4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设置在门上,对门其锁紧和打开的作用,现有的房屋防盗门大多数都是需要通过钥匙进行开锁,在房间内也得需要通过反锁钮进行反锁操作,很容易遗忘,造成危险,而且传统的门锁内部结构都比分散,不够紧凑,整个门锁看上去非常的厚重,同时也增加了整个门锁的体积和重量,在不美观的同时也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便利的的新型门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门锁,包括锁架及后板,锁架与后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外执手驱动件、内执手驱动件、斜舌及主舌,所述锁架上设置有供斜舌及主舌穿过的开孔,所述主舌下方固定有驱动板,所述斜舌底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锁架上设置有卡架,所述驱动轴穿过卡架,驱动轴的尾端设置有挡片,所述驱动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住斜舌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住卡架;

所述外执手驱动件包括外执手转动轴和外斜舌拨叉,所述外斜舌拨叉设置在外执手转动轴上,并能随着外执手转动轴转动,外斜舌拨叉设置在卡架与挡片之间;

所述内执手驱动件包括内执手转动轴、内斜舌拨叉、大拨轮、小齿轮及锁芯拨块,所述内斜舌拨叉设置在内执手转动轴上并能随着内执手转动轴转动,所述大拨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内执手转动轴上,所述内斜舌拨叉上设置有第三拨杆,所述大拨轮上开设有第三拨槽,所述第三拨杆插入第三拨槽中,使内斜舌拨叉转动带动大拨轮转动,所述大拨轮端部设置有第一卡齿,所述锁芯拨块上设置有第二卡齿,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卡齿与小齿轮啮合,所述锁芯拨块与小齿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后板上,所述锁芯拨块上设置有第四拨杆,所述锁芯拨块上设置有第四拨槽,锁芯拨块转动时,第四拨杆推动第四拨槽,所述锁芯拨块上设置有条形槽,所述第二拨杆穿过第二拨槽并伸入条形槽中。

为了方便电子驱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新型门锁还包括传动齿轮、电机及主舌拨块,所述传动齿轮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主舌拨块上设置有第一拨杆,所述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拨槽,所述第一拨杆伸入第一拨槽中,所述主舌拨块中部套设在转动轴上,主舌拨块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拨杆,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适配第二拨杆的第二拨槽,所述电机连接有电机齿轮,电机带动电机齿轮旋转,电机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

为了方便主舌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锁架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导向槽,通过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对驱动板的移动进行导向,进一步的带动主舌穿过开孔。

为了实现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锁芯拨块及小波轮均可转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锁架还包括锁芯,锁芯上设置有第五拨杆,所述锁芯拨块上还设置有第五拨槽,当锁芯转动时,第五拨杆带动第五拨槽移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门锁,通过多个连接结构的互相配合,实现了外执手单独配合斜舌收回,而内执手同时通知主舌及斜舌的收回,同时还配备的电机驱动,无需人工就能实现主舌与斜舌的收回,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锁芯还有电机转动能将主舌在推出固定,适应性强,适合现在居家或者办公场所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门锁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门锁的外执手操作图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门锁的外执手操作图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门锁的内执手操作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门锁的内执手操作图2;

1-锁架;2-后板;3-斜舌;4-主舌;5-开孔;6-驱动板;7-驱动轴;8-卡架;9-挡片;10-弹簧;11-外执手转动轴;12-传动齿轮;13-外斜舌拨叉;14-电机;15-第一拨杆;16-第一拨槽;17-主舌拨块;18-第二拨杆;19-第二拨槽;20-电机齿轮;21-内执手转动轴;22-内斜舌拨叉;23-大拨轮;24-小齿轮;25-锁芯拨块;26-第三拨杆;27-第三拨槽;28-第四拨杆;29-第四拨槽;30-条形槽;31-锁芯;32-第五拨杆;33-第五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门锁,包括锁架1及后板2,锁架1与后板2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外执手驱动件、内执手驱动件、斜舌3及主舌4,所述锁架1上设置有供斜舌3及主舌4穿过的开孔5,所述主舌4下方固定有驱动板6,所述斜舌3底部设置有驱动轴7,所述锁架1上设置有卡架8,所述驱动轴7穿过卡架8,驱动轴7的尾端设置有挡片9,所述驱动轴7上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一端抵住斜舌3底部,弹簧10的另一端抵住卡架8;

所述外执手驱动件包括外执手转动轴11、传动齿轮12、外斜舌拨叉13、电机14及主舌拨块17,所述外斜舌拨叉13设置在外执手转动轴11上,并能随着外执手转动轴11转动,外斜舌拨叉13设置在卡架8与挡片9之间,从门锁外头转动外执手时,带动外执手转动轴11转动,外执手转动轴11带动外斜舌拨叉13转动,外斜舌拨叉13转动时,抵住挡片9,将整个驱动轴7向下拉,进一步的带动斜舌3向下拉动,当松开外执手时,斜舌3因为弹簧10的回复力进行回位。

因此,当转动外执手时,只能控制斜舌3转动。

所述传动齿轮12套设在外执手转动轴转动轴上,所述主舌拨块17上设置有第一拨杆15,所述传动齿轮12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拨槽16,所述第一拨杆15伸入第一拨槽16中,所述主舌拨块17中部套设在外执手转动轴上,主舌拨块17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拨杆18,所述驱动板6上设置有适配第二拨杆18的第二拨槽19,所述电机14连接有电机齿轮20,电机14带动电机齿轮20旋转,电机齿轮20与传动齿轮12啮合。

所述内执手驱动件包括内执手转动轴21、内斜舌拨叉22、大拨轮23、小齿轮24及锁芯拨块25,所述内斜舌拨叉22设置在内执手转动轴21上并能随着内执手转动轴21转动,所述大拨轮23可转动的设置在内执手转动轴21上,所述内斜舌拨叉22上设置有第三拨杆26,所述大拨轮23上开设有第三拨槽27,所述第三拨杆26插入第三拨槽27中,使内斜舌拨叉22转动带动大拨轮23转动,所述大拨轮23端部设置有第一卡齿,所述锁芯拨块25上设置有第二卡齿,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卡齿与小齿轮24啮合,所述锁芯拨块25与小齿轮24可转动的设置在后板2上,所述锁芯拨块上设置有第四拨杆28,所述锁芯拨块25上设置有第四拨槽29,锁芯拨块转动时,第四拨杆28推动第四拨槽29,所述锁芯拨块25上设置有条形槽30,所述第二拨杆18穿过第二拨槽19并伸入条形槽30中。

当转动内执手时,内执手转动轴21开始转动,带动内斜舌拨叉22转动,内斜舌拨叉22转动时,抵住挡片9,将整个驱动轴7向下拉,进一步的带动斜舌3向下拉动,如果松开内执手时,斜舌3由于弹簧10的回复力进行回位,内斜舌拨叉22转动时,通过第三拨杆26与第三拨槽27的配合,带动大拨轮23转动,大拨轮23与小齿轮24啮合,小齿轮24又与锁芯拨块25啮合,因此,大拨轮23转动带动锁芯拨块25转动,锁芯拨块25转动通过第四拨杆28与第四拨槽29的配合带动锁芯拨块25转动,锁芯拨块25转动时带动驱动板6回拉,既主舌4回位,因此,通过内执手的转动就能直接带动斜舌3和主舌4的收回。

当通过电机14开锁时,电机齿轮20转动,带动传动齿轮12转动,通过通过环形的第一拨槽16,带动第一拨杆15移动,进一步带动主舌拨块17移动,主舌拨块17上的第二拨杆18带动第二拨槽19移动,既实现了主舌4的回收,同时通过第二拨杆18与条形槽30的配合,带动锁芯拨块25移动,进一步的通过小齿轮24、大拨轮及内斜舌拨叉22的力的传递,带动斜舌3收回。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架1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驱动板6上设置有导向槽,通过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对驱动板6的移动进行导向,进一步的带动主舌4穿过开孔5。

所述锁芯拨块25及小波轮均可转动的套设在导向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架1还包括锁芯31,锁芯31上设置有第五拨杆32,所述锁芯拨块25上还设置有第五拨槽33,当锁芯31转动时,第五拨杆32带动第五拨槽33移动。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