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5359发布日期:2021-07-20 15:4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切菜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



背景技术:

切菜是厨房操作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切菜工需要将菜品切削成烹饪所需的样式,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采用菜刀,直接在砧板上,纯粹手工操作切菜。

目前,为了能够更高效,也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市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切菜器,也即使将传统的刀具、砧板以及菜篓进行各种方式组装,达到半自动化切菜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切菜器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基本都是不能单手操作,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切菜器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设置有菜篓以及切菜板,所述菜篓与切菜板呈前后依序布置;所述切菜板的上方设置有相对于切菜板上下摆动的切刀,所述切刀的一端为铰接端,所述铰接端铰接在底座板上,所述切刀的另一端为空置布置的手握端;所述切菜板的上方设置有相对于切菜板上下摆动的压菜板,所述压菜板的一边铰接在底座板上,形成铰接边,所述压菜板的另一边空置布置;所述切刀与压菜板呈前后依序布置,所述切菜板上的菜物被切刀切下后,落入在菜篓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板上具有端侧边,所述端侧边位于所述切菜板的外侧,所述切刀的铰接端及压菜板的铰接边铰接在端侧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板的端侧边上设置有同步结构,所述同步结构连接在所述切刀的铰接端与压菜板的铰接边之间,当所述切刀朝下摆动时,所述同步结构带动所述压菜板朝下摆动,压住所述切菜板上的菜物,当所述切刀朝上摆动时,所述同步结构带动所述压菜板朝上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板的端侧边上的固定轴以及套设在固定轴上的扭簧,所述固定轴沿着所述端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固定轴活动穿过所述切刀的铰接端及压菜板的铰接边,分别与所述切刀及压菜板铰接,所述切刀及压菜板分别绕着所述固定轴上下摆动;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切刀的铰接端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压菜板的铰接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菜板具有朝向菜篓的前端面,当切刀朝下摆动后,所述切刀贴合着所述压菜板的前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压菜板的铰接边设置有铰接环柱,所述固定轴活动穿过所述铰接环,所述扭簧至于所述铰接环柱中。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的铰接端与切菜板之间设置有连杆结构,当所述切刀朝上摆动时,所述连杆结构驱动所述切菜板朝向所述菜篓移动设定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结构的一端由所述切刀的铰接端驱动,所述连杆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块,所述拨块相对于连杆结构朝前单向摆动;当所述切刀朝上摆动时,所述拨块驱动所述切菜板朝向所述菜篓移动设定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驱动杆以及中间杆,所述切刀的铰接端驱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中间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驱动杆与中间杆之间弯折布置,所述拨块铰接在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上,且所述拨块相对于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朝向单向摆动;所述切菜板的下表面凸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着所述切菜板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拨块布置在所述凸条的外侧,所述凸条的外侧设置有凸齿,所述拨块捏合着所述凸齿。

进一步的,所述菜篓中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布置在所述切菜板的下方;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活动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腔体分割为前后布置且用于放置切好的菜物的空腔区域;所述菜篓具有朝向凸条的后端壁,所述后端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凸条穿过的缺口,所述凸条的前端抵接在所述挡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用户将菜物放置在切菜板上,利用压菜板就菜物压住,用户只需要单手操作切刀向下摆动,则可以切削被压在切菜板上的菜物,且切削后的菜物落入菜篓中,操作方便,不需要手动压着菜物,用户只需要单手则可以实现切削的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刀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菜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包括底座板100,底座板100上设置有菜篓200以及切菜板300,菜篓200与切菜板300呈前后依序布置,菜篓200布置在前方,切菜板300布置在后方,切菜板300上用于放置待切削的菜物;切菜板300的上方设置有相对于切菜板300上下摆动的切刀500,切刀500的一端为铰接端,铰接端铰接在底座板100上,切刀500的另一端为空置布置的手握端501;在实际操作中,用户手握着手握端501,带动切刀500朝下摆动,切削切菜板300上的菜物,被切削后的菜物则落入菜篓200中。

切菜板300的上方设置有相对于切菜板300上下摆动的压菜板400,压菜板400的一边铰接在底座板100上,形成铰接边,压菜板400的另一边空置布置;切刀500与压菜板400呈前后依序布置,也就是说切刀500在前方,压菜板400在后方,切菜板300上的菜物被切刀500切下后,落入在菜篓200中。

上述提供的便于使用的单手切菜器,用户将菜物放置在切菜板300上,利用压菜板400就菜物压住,用户只需要单手操作切刀500向下摆动,则可以切削被压在切菜板300上的菜物,且切削后的菜物落入菜篓200中,操作方便,不需要手动压着菜物,用户只需要单手则可以实现切削的操作,使用方便。

底座板100上具有端侧边101,端侧边101位于所述切菜板300的外侧,所述切刀500的铰接端及压菜板400的铰接边铰接在端侧边101上。这样,切刀500和压菜板400的摆动不会干涉到切菜板300的移动等。

底座板100的端侧边101上设置有同步结构,同步结构连接在切刀500的铰接端与压菜板400的铰接边之间,当切刀500朝下摆动时,同步结构带动压菜板400朝下摆动,压住切菜板300上的菜物,当切刀500朝上摆动时,同步结构带动压菜板400朝上摆动。

这样,只需要单手操作切刀500朝下,当切刀500朝下后,同步结构带动压菜板400也同步朝下移动,当切刀500切削菜物的时候,压菜板400也同时压着菜物,避免在切削的过程中,出现菜物跑位的现象。

同步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板100的端侧边101上的固定轴401以及套设在固定轴401上的扭簧403,扭簧403可以相对于固定轴401转动。固定轴401沿着端侧边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固定轴401活动穿过切刀500的铰接端及压菜板400的铰接边,分别与切刀500及压菜板400铰接,所述切刀500及压菜板400分别绕着固定轴401上下摆动;扭簧403的一端与切刀500的铰接端连接,扭簧403的另一端与压菜板400的铰接边连接。

这样,当切刀500摆动时,切刀500带动扭簧403扭动,扭簧403的扭动同步带动压菜板400摆动,且在扭簧403的作用下,切刀500与压菜板400的摆动是同向的,由于切刀500在切削菜物的时候,当切刀500朝下摆动的过程中,当压菜板400压着菜物上后,切刀500还要继续往下摆动,才可以切削菜物,因此,在切刀500切削菜物的过程中,压菜板400随着切刀500的朝下切削摆动,会越加压紧菜物。

压菜板400具有朝向菜篓200的前端面,当切刀500朝下摆动后,切刀500贴合着压菜板400的前端面,这样,保证切刀500可以朝下切削幅度,保证菜物被充分切削,且切削较为工整,在压菜板400的前端面的导向下,提高切削效果及效率。

压菜板400的铰接边设置有铰接环柱402,固定轴401活动穿过铰接环,且固定轴401的两端分别穿出铰接环的两端,利用支座固定固定轴401的两端,将固定轴401悬空状固定在底座板100的端侧边101上。扭簧403至于铰接环柱402中。

切刀500的铰接端与切菜板300之间设置有连杆结构,当切刀500朝上摆动时,连杆结构驱动切菜板300朝向菜篓200移动设定距离。这样,在单手操作切削菜物的过程中,每次切刀500朝上摆动的同时,切刀500和压菜板400抬起,同时,切菜板300朝前移动设定距离,带动切削的菜物朝前移动,当朝下摆动切刀500的时候,压菜板400则会压住菜物,同时,切刀500切削被压住的菜物。

连杆结构的一端由切刀500的铰接端驱动,连杆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块302,拨块302相对于连杆结构朝前单向摆动;当切刀500朝上摆动时,拨块302驱动所述切菜板300朝向所述菜篓200移动设定距离,当然,当需要退出切菜板300时,朝前推动切菜板300则可,此时,由于拨块302相对于连杆结构朝前单向摆动,因此,拨块302不会对切菜板300的朝前移动造成限制。

连杆结构包括驱动杆304以及中间杆303,切刀500的铰接端驱动驱动杆304的一端,驱动杆304的另一端与中间杆303的一端连接,且驱动杆304与中间杆303之间弯折布置,拨块302铰接在中间杆303的另一端上,且拨块302相对于中间杆303的另一端朝向单向摆动,驱动杆304的中部连接有纵向布置的柱体,这样,在切刀500的铰接端的驱动下,驱动杆304以柱体为中心摆动。

切菜板300的下表面凸设有凸条301,凸条301沿着切菜板300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拨块302布置在凸条301的外侧,凸条301的外侧设置有凸齿,拨块302捏合着凸齿,这样,拨块302通过抵压凸齿,推动切菜板300朝前移动。

本实施例中,底座板100的端侧边101中设置有凹腔102,连杆结构置于凹腔102中,凹腔102具有连通上方的上方开口,且凹腔102具有连通切菜板300侧边的侧方开口,切刀500的铰接端具有凸块502,凸块502穿过上方开口,置于凹腔102中,拨块302穿过侧方开口。

在凹腔102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弹簧307,弹簧307的内端固定布置,弹簧307的外端朝向驱动杆304的一端布置,抵接着驱动杆304的一端,这样,当切刀500朝上摆动时,凸块502抵压驱动杆304的一端朝向弹簧307移动,弹簧307被压缩,驱动杆304摆动,从而带动中间杆303摆动,进而带动拨块302摆动,拨块302驱动切菜板300朝前移动。当切刀500朝下摆动的时候,凸块502脱离对驱动杆304的一端的抵压,在弹簧307恢复力的作用下,连杆结构则复位。

本实施例中,驱动杆304的一端设置有端块305,端块305中设置有凹陷位,弹簧307的外端嵌入在端块305的凹陷位中,这样,保证弹簧307在变形的过程中,弹簧307的外端不会脱离与端块305的抵接。

为了保证凸块502可以准确抵压驱动杆304,端块305上设置有夹槽,凸块502置于夹槽中,切刀500上下摆动的过程中,凸块502始终置于夹槽中。为了可以使得凸块502更好的抵压端块305,凸块502朝向弹簧307的端面呈弧形状。

在凹腔102的侧壁中,设置有固定槽,上述的弹簧307的内端则固定在固定槽中。

底座板100中插设有调节杆306,该调节杆306穿过依序穿过底座板100的侧壁、端块305、弹簧307,调节杆306的内端连接在凹腔102的侧壁中,调节杆306的外端显露在底座板100的外部,这样,通过调节调节杆306的插入深度,可以调节弹簧307在端块305与固定槽之间的压缩程度,从而调节切刀500摆动,带动切菜板300的移动距离。

菜篓200中设置有腔体,腔体布置在切菜板300的下方;腔体内设置有活动布置的挡板202,挡板202将腔体分割为前后布置且用于放置切好的菜物的空腔区域;菜篓200具有朝向凸条301的后端壁,后端壁上设置有供凸条301穿过的缺口201;凸条301的前端抵接着挡板202,切刀500切削后的菜物落入在某个空腔区域后,随着切菜板300的朝前移动,凸条301也会抵接着挡板202同步朝前以后,避免切削好的菜物落入在挡板202的后方,当菜物切削好以后,切好的菜物被放置在特定的空腔区域中,切菜板300复位,当需要切削新的菜物时,凸条301则抵接着后方另一个挡板202,切削好以后的菜物则落入在新的空腔区域中,这样,保证多种切削好的菜物之间被挡板202隔开,不会混合在一起,且分割好的菜物由前朝后依序放置。

当然,有时候也可以用手动方法将挡板202进行分割布置。

本实施例中,菜篓200的两侧壁中分别设置有轨槽203,轨槽203沿着菜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挡板2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轨块,轨块活动置于轨槽203中,这样,整个挡板202则可以沿着轨槽203的延伸方向往返移动。

本实施例中,底座板100上设置有轨条,轨条沿着切菜板300的移动方向延伸布置,且位于菜篓200的后方,轨条中设置有槽条,槽条沿着轨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上述的凸条301的下方活动置于槽条内,这样,槽条与凸条301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切菜板30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底座板100中设置有凹陷的空腔,空腔贯穿底座板100的前方及后方,上述的的菜篓200放置在空腔的前部,上述的轨条设置在空腔的后部,且切槽板放置在空腔的后部的上方。

切菜板300上设置有置菜槽,置菜槽贯穿切菜板300的前端及后端,待切削的菜物则可以直接置于置菜槽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