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闸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1698发布日期:2021-12-01 12:0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车闸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闸锁。


背景技术:

2.自行车和电动车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交通工具,既能满足人们短程需求,还能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为了防止被盗窃,通常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都会加上锁具,目前的锁具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手动进行上锁,另一类是通过远程程序控制进行上锁,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手动进行上锁的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在很多的自用或共享的自行车及电动车上,普遍用的都是电子锁,即通过远程控制进行上锁。电子锁虽然使用方便,但也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当正在行驶过程中,若是电子锁收到错误指令或者发生故障,突发性上锁,使得自动车或电动车突然停止运动,将导致使用者因为惯性被甩出一段距离,并造成损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闸锁。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闸锁,包括:
5.锁体,其开设有锁口;
6.第一承载件,其与锁体相邻设置;
7.锁固件,其转动设置于第一承载件,且锁固件端部与锁口相适配;
8.第一弹性件,其连接锁固件;以及
9.驱动机构,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驱动机构推动锁固件朝远离锁口方向运动;其中,当锁体转动的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锁固件无法卡入锁口,无法对锁体进行止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锁固件包括锁板、连接板及推板,锁板一端连接连接板一端,锁板另一端与锁口相适配;连接板另一端连接推板一端,驱动机构推动推板另一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锁板另一端设有斜面,斜面与锁体转动的轨迹相切。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感应件,感应件设置于驱动机构运动的路径上,当驱动机构抵接感应件后停止运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支撑件及第二弹性件,支撑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承载件,支撑件连接驱动机构,第二弹性件推动支撑件抵接锁固件,使得锁固件保持停留在锁口内的状态;驱动机构带动支撑件朝远离锁固件方向转动后,推拉件推动锁固件朝靠近支撑件方向转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承载件、驱动组件及推拉件,第二承载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内,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内,驱动组件输出端连接推拉件,且推拉件滑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驱动组件驱动推拉件,推拉件推动锁固件朝远离锁口
方向转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传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件连接推拉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传动件包括依序啮合的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及第四齿轮组,第一齿轮组与驱动件的输出端啮合,第四齿轮组与推拉件啮合。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三齿轮组包括轮轴、第一子齿、第二子齿及第三弹性件,轮轴转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第一子齿套设于轮轴,第二子齿活动设置于轮轴,第一子齿与第二子齿连接,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第二承载件,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二子齿;第二齿轮组带动第一子齿转动,第一子齿通过第二子齿带动第四齿轮组转动,且第一子齿还能推动第二子齿沿轮轴轴向运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子齿与第二子齿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子齿与第一子齿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适配。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锁体、第一承载件、锁固件、第一弹性件及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锁体连接到轮毂上,当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第一弹性件持续推动锁固件抵接锁体,锁固件与锁体上的锁口有足够时间进行卡接,进而实现对锁体的止动;反之,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锁固件与锁口接触时间短无法进行卡接,不能实现对锁体的止动,则即使收到错误指令或发生故障,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也无法进行上锁,防止突发性止动对使用者带来的损伤,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使用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的立体结构图;
23.图3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24.图4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实施例一中锁固件的立体结构图;
26.图6为实施例一中第二承载件的立体结构图;
27.图7为实施例一中推拉件的立体结构图;
28.图8为实施例一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图;
29.图9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齿轮组的立体结构图;
30.图10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齿轮组的爆炸示意图;
31.图11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齿轮组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锁体;11

锁口;
[0034]2‑
第一承载件;21

机壳;211

通口;212

固定柱;22

盖板;23

容置腔;
[0035]3‑
锁固件;31

锁板;311

斜面;32

连接板;33

推板;34

第一顶块;
[0036]4‑
第一弹性件;
[0037]5‑
驱动机构;51

第二承载件;511

滑槽;52

驱动组件;521

驱动件;522

传动件;
5221

第一齿轮组;5222

第二齿轮组;5223

第三齿轮组;52231

轮轴;52232

第一子齿;52233

第二子齿;52234

第一连接件;52235

第二连接件;52236

垫片;5224

第四齿轮组;523

蜗杆;53

推拉件;531

导块;532

连接槽;533

轮齿;534

挡块;
[0038]6‑
感应件;
[0039]7‑
支撑件;71

支撑端;72

连接端;73

连接块;74

第二顶块;
[0040]8‑
第二弹性件;
[0041]9‑
转动轴;
[0042]
100

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44]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5]
实施例一
[0046]
如图1

图3所示,图1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使用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的另一立体结构图。车闸锁包括锁体1、第一承载件2、锁固件3、第一弹性件4及驱动机构5,锁体1套入轮毂100,并随轮毂100一起转动,第一承载件2与锁体1相邻设置,锁固件3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并且锁固件3转动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锁体1开设有锁口11,锁固件3端部与锁口11相适配,第一弹性件4连接并作用于锁固件3,通过第一弹性件4推动锁固件3持续抵接锁体1,或者是通过第一弹性件4推动锁固件3卡入到锁口11内;驱动机构5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作用于锁固件3,其推动锁固件3朝远离锁体1方向运动。其中,锁体1转动的速度或者是锁口11经过锁固件3的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若要执行上锁动作,第一弹性件4将推动锁固件3抵接锁体1外壁面,锁固件3无法卡入到锁口11内,锁体1不会停止转动。
[0047]
若锁体1转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执行上锁动作,第一弹性件4推动锁固件3卡入到锁口11,锁体1停止转动,进而使得轮毂100也停止转动;解锁时,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作用于锁固件3,此时驱动机构5对锁固件3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弹性件4对锁固件3的作用力,所以驱动机构5将带动锁固件3朝远离锁口11的方向运动,锁固件3由锁口11内脱离出来后,锁体1及轮毂100均可自由转动。
[004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预设速度是指自行车或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突然止动,却又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较大损伤的行驶速度;而该预设速度并非是一个固定数值,可
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预设速度可以是4km/h、5km/h或6km/h,并相应的对车闸锁结构做适应性的改变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速度的数值为3km/h,并定义大于3km/h的速度为快速行驶,小于等于3km/h的速度为慢速行驶。
[0049]
请复阅图2

图3,具体应用时,锁体1上开设的锁口11数量为多个,多个锁口11环绕锁体1等距设置。本实施例中锁口11的数量为五个,通过增多锁口11数量,缩短锁体1止动等待的时间,即假设只开设有一个锁口11,当需要进行止动时,锁口11若是刚由锁固件3滑过,则锁体1需要转过近一周后才能使得锁口11来到锁固件3处,该过程需要轮毂100再行驶一段距离,不仅需要花费不必要的锁固件3等待时间,而且还不方便使用;反之,本实施例中开设五个锁口11,就是将整个锁体1划分为五等分,那么进行锁车时,锁固件3等待锁口11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当然,锁口11的数量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五个,还可以根据锁体1大小及使用需求进行数量增减。
[0050]
第一承载件2包括机壳21及盖板22,盖板22可拆卸设置于机壳21,且机壳21与盖板22共同构成容置腔23,锁固件3、第一弹性件4及驱动机构5均设置于容置腔23内,通过容置腔23的设置,对锁固件3、第一弹性件4及驱动机构5形成保护,防止受外部冲击损坏;盖板22与机壳21的可拆卸设置,便于后续对容置腔23内的锁固件3、第一弹性件4及驱动机构5进行续清理、维护或更换。机壳21与锁体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口211,通口211与容置腔23连通,锁固件3的端部穿过通口211抵接锁体1,当驱动机构5推动锁固件3远离锁体1时,锁固件3端部从通口211缩回至容置腔23内,防止锁固件3受到撞击造成损坏。
[0051]
再一并参照图4

图5所示,图4为实施例一中车闸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2]
图5为实施例一中锁固件3的立体结构图。锁固件3包括锁板31、连接板32及推板33,锁板31的一端与锁口11相适配,锁板31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2的一端连接,连接板32的另一端与推板33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推动推板33另一端。连接板32通过转动轴9与第一承载件2转动连接,此外,转动轴9还可以设置于锁板31远离锁口11的一端或者锁板31与连接板32的连接处;或者转动轴9设置于推板33靠近连接板32的一端亦或是推板33与连接板32的连接处。锁板31远离连接板32的一端设有斜面311,斜面311与锁体1转动形成的圆形轨迹相切,当快速行驶时,锁板31的小部分卡入到锁口11内,但是由于锁体1转速快,锁口11经过斜面311时与斜面311接触,并将锁板31推出到锁口11外。请复阅图3,第一弹性件4套设于转动轴9,第一弹性件4位于连接板32与机壳21之间,机壳21上开设有固定柱212,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固定柱212,第一弹性件4的另一端连接锁板31、连接板32或推板33中的任意一针,且第一弹性件4持续产生作用力,使得锁板31持续保持朝锁体1靠近的运动趋势。具体的,锁板31及推板33均垂直设置于连接板32,且锁板31及推板33以连接板32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垂直延伸,形成“z”字型。第一弹性件4为扭簧。
[0053]
如图6

图7所示,图6为实施例一中第二承载件51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一中推拉件53的立体结构图。请复阅图3,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承载件51、驱动组件52及推拉件53,第二承载件51设置于容置腔23内,驱动组件52设置于第二承载件51,推拉件53连接驱动组件52的输出端,同时,推拉件53滑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51。驱动组件52驱动推拉件53运动,推拉件53作用于推板33,并由推板33经连接板32带动锁板31朝远离锁口11方向转动。请参照图6及图7,优选地,第二承载件51设有滑槽511,推拉件53设有导块531,导块531滑动设置于滑槽511内,驱动组件52驱动推拉件53沿滑槽511开设方向运动,提高推拉件53运动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请复阅图4,驱动组件52包括驱动件521及传动件522,驱动件52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件522,传动件522连接推拉件53,传动件522将驱动件52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推拉件53,进而带动推拉件53运动。进一步地,传动件522包括第一齿轮组5221、第二齿轮组5222、第三齿轮组5223及第四齿轮组5224,第一齿轮组5221、第二齿轮组5222、第三齿轮组5223及第四齿轮组5224依序相互啮合,第一齿轮组5221与驱动件521连接,第四齿轮组5224与推拉件53连接,通过多级齿轮组配合,使得驱动件521输出的转速逐渐被减小,同时,根据需求设计多级齿轮组配合,逐级增加输出的扭力,使得最终输出的扭力能满足推拉件53推动推板33所需的力。具体的,驱动件521的输出端套设有蜗杆523,第一齿轮组5221与蜗杆523啮合;推拉件53设有轮齿533,轮齿533与第四齿轮组5224啮合。本实施例中,驱动件521为电机。
[0054]
优选地,为了提高推拉件53对推板33的作用力,多级齿轮组均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形式,逐级降低驱动件521输出的转速,提高各齿轮之间的输出扭力,进而提高推拉件53的输出力。具体的,第一齿轮组5221、第二齿轮组5222、第三齿轮组5223以及第四齿轮组5224的结构相类似。
[0055]
请复阅图3、图4及图7,优选地,车闸锁还包括感应件6,感应件6设置于第二承载件51,且感应件6还位于推拉件53运动的路径上。推拉件53上还设有挡块534,推拉件53带动挡块534一起运动,当感应件6感应到挡块534后,驱动件521则停止工作,进而推拉件53也停止运动。具体的,感应件6可以为现有的接触型开关,例如接近开关,但不局限于该种情况;还可以为非接触型开关,例如红外感应开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接触型开关。
[0056]
请继续复阅图3、图4及图7,并参照图8所示,图8为实施例一中支撑件7的立体结构图。优选地,车闸锁还包括支撑件7及第二弹性件8,支撑件7及第二弹性件8均设置于容置腔23内,支撑件7通过转动轴9与第一承载件2转动连接,且支撑件7连接推拉件53;第二弹性件8套设于转动轴9,且第二弹性件8作用于支撑件7。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8为扭簧,其与第一弹性件4的设置形式相同。具体应用时,支撑件7设有支撑端71及连接端72,支撑端71与锁板31接触,连接端72与推拉件53连接,转动轴9设置于支撑端71与连接端72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8推动支撑端71抵接锁板31,使得锁板31保持卡入锁口11的状态;推拉件53带动连接端72朝远离锁板31方向运动后,推拉件53还推动推板33朝靠近支撑端71的方向运动,即锁板31离开锁口11,锁体1可自由转动。
[0057]
进一步优选地,支撑件7上设有连接块73,连接块73位于靠近连接端72的位置,推拉件53上设有连接槽532,连接块73滑动设置于连接槽532,当推拉件53朝靠近推板33方向运动时,连接槽532的内壁抵接连接块73,并拉动连接块73使得支撑件7以转动轴9为轴心进行转动。再进一步优选地,锁板3上设有第一顶块34,在支撑端71及连接端72上之间设有第二顶块74,当锁板31卡入到锁口11后,支撑件7的支撑端71抵接第一顶块34,防止锁体1转动将锁板31顶出锁口11;当支撑端71朝远离锁板31方向转动后,推板33在推拉件53的推动下朝靠近支撑件7的方向转动,并最终使得第一顶块34与第二顶块74相互抵接,推拉件53停止运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
[0058]
解锁状态下,推拉件53的一端抵接推板33,推拉件53的另一端拉动第二顶块74,使得锁板31完全缩回到容置腔23内。
[0059]
当行驶速度在3km/h以上时,且驱动件521收到锁车指令,驱动件521工作,通过第
一齿轮组5221、第二齿轮组5222、第三齿轮组5223及第四齿轮组5224将动力传递至推料件53,推料件53朝靠近支撑件7的方向运动,此时,在第一弹性件4及第二弹性件8的作用下,锁板31穿过通口211并逐渐朝靠近锁体1方向转动,支撑端71逐渐朝靠近锁板31方向转动,推拉件53上的挡块534抵接到感应件6后,驱动件521将收到指令停止工作,推拉件53停止运动,第一弹性件4推动锁板31抵接在锁体1的外壁面,由于锁体1随轮毂100快速转动,锁板31卡入锁口11内,锁口11一内壁面与斜面311接触,并将锁板31推出锁口11,使得锁板31无法卡入到锁口11内,则无法对锁体1进行止动,防止快速行驶突然止动给使用者带来的损伤。
[0060]
当行驶速度在3km/h以下时,且驱动件521收到锁车指令,驱动件521工作,通过第一齿轮组5221、第二齿轮组5222、第三齿轮组5223及第四齿轮组5224将动力传递至推料件53,推料件53朝靠近支撑件7的方向运动,此时,在第一弹性件4及第二弹性件8的作用下,锁板31穿过通口211并逐渐朝靠近锁体1方向转动,支撑端71逐渐朝靠近锁板31方向转动,推拉件53上的挡块534抵接到感应件6后,驱动件521将收到指令停止工作,推拉件53停止运动,第一弹性件4推动锁板31抵接在锁体1的外壁面,由于锁体1随轮毂100慢速转动,锁板31卡入到锁口11内,在锁口11一内壁面与斜面311接触之前,锁板31有足够时间卡入到锁口11内,最终锁口11一内壁面只与斜面311相邻的一侧接触,无法将锁板31推出锁口11,与此同时,支撑端71抵接第一顶块34,增大锁板31阻止锁体1继续转动的作用力。
[0061]
综上所述,通过锁体、第一承载件、锁固件、第一弹性件及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锁体连接到车轮上,第一弹性件持续推动锁固件抵接锁体,当行驶速度慢时,锁固件与锁体上的锁口11有足够时间进行卡接,进而实现对锁体的止动;反之,行驶速度快时,锁固件与锁口11接触时间短无法进行卡接,不能实现对锁体的止动,则即使收到错误指令或发生故障,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也无法进行上锁,防止突发性止动对使用者带来的损伤,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0062]
实施例二
[0063]
如图9

图11所示,图9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齿轮组5223的立体结构图;
[0064]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齿轮组5223的爆炸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齿轮组5223的另一爆炸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类似,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三齿轮组5223具有离合功能,其具体结构如下:
[0065]
请一并参照图3及图4,第三齿轮组5223包括轮轴52231、第一子齿52232、第二子齿52233及第三弹性件(图中未标识),轮轴52231转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51,第一子齿52232套设于轮轴52231,且第一子齿52232与第二齿轮组5222啮合;第二子齿52233活动设置于轮轴52231,且第二子齿52233与第一子齿52232连接,第二子齿52233与第四齿轮组5224啮合;第三弹性件套设于轮轴52231,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第二子齿52233,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承载件51,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子齿52233与第一子齿52232紧密连接,并进行传动。具体的,第一子齿52232与第二子齿52233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52234,第二子齿52233与第一子齿52232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件52235,第一连接件52234与第二连接件52235相互啮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2234及第二连接件52235的结构与伞齿结构相类似。当然,除此之外,第一连接件52234与第二连接件52235还可以采用锲合的方式进行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第三齿轮组5223还包括垫片52236,垫片52236设置于第二子齿52233靠近第三弹性件的一侧,且第三弹性件抵接垫片52236,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
用于垫片52236,垫片52236再将力传递至第二子齿52233,通过垫片52236的设置,增大第二子齿52233的受力面积,使得第二子齿52233整体受力均匀,进而增强第一子齿52232与第二子齿52233之间的啮合;同时,还能避免第二子齿52233因局部受力集中而带来的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为弹簧。垫片52236材质为石墨。
[0066]
当驱动件521驱动推拉件53实现上锁或解锁时,若第四齿轮组5224发生故障无法进行转动,驱动件521持续输出动力,动力经第一齿轮组5221和第二齿轮组5222后传递到第一子齿52232,由于第二子齿52233无法将动力传递至第四齿轮组5224,第一连接件52234转动的同时推动第二连接件52235做轴向运动,第二连接件52235带动第二子齿52233一起运动,并进一步压缩第三弹性件。即驱动件521输出的动力最终转化为第一子齿52232及第一连接件52234的空转,防止对驱动件521、第一齿轮组5221、第二齿轮组5222及第四齿轮组5224进一步造成损害。
[0067]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