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装置和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6072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闭合装置和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闭合装置和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有一种使处于半闭状态的车门闭动作至全闭状态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专利文献I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闩锁机构,其具有旋转位移的闩锁,通过该闩锁与设置于车身的撞针的配合来切换车门的开闭状态;以及门闭合装置,其为了使闩锁旋转位移而使车门闭动作,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闩锁机构。此外,闩锁机构与门把手连结,通过拉动该门把手,闩锁从不允许撞针脱离的位置向允许脱离的位置旋转位移。由此,能够打开车门。
[0003]然而,若在门闭合装置正将马达的驱动力向闩锁机构传递的时候拉动门把手,则对闩锁施加因门闭合装置产生的欲向撞针的不允许脱离的位置旋转位移的力与因门把手的操作产生的欲向撞针的允许脱离的位置旋转位移的力。为了防止成为这种状态,专利文献I的门闭合装置具备防止马达的驱动力向闩锁传递的取消机构。
[0004]专利文献I所示的取消机构具备取消齿轮,该取消齿轮在与构成使马达的旋转减速的减速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齿圈啮合而限制该齿圈的旋转的位置和不与齿圈啮合而允许该齿圈的旋转的位置之间变位。取消齿轮通常与齿圈啮合,限制该齿圈的旋转。通过限制齿圈的旋转,向构成行星齿轮机的太阳轮传递已减速的马达的旋转。取消齿轮因操作门把手而从与齿圈啮合的位置向不与齿圈啮合的位置位移。伴随于此,允许齿圈的旋转,无法向太阳轮传递马达的旋转。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8533号公报
[0006]然而,车辆用门锁装置设置于车门的内部。在车门的内部设置有以窗玻璃为代表的各种结构,因此对减速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门闭合装置而言,装置整体较大,存在其他结构难以搭载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小型的闭合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闭合装置具备:螺纹轴,其基于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轴状部件,因其与上述螺纹轴螺纹接合,上述螺纹轴的旋转被减速传递,并且允许在第一轴位置与第二轴位置之间的轴向位移;以及限制部件,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限制伴随着所述螺纹轴的旋转的所述轴状部件的旋转而使所述轴状部件从所述第一轴位置侧向所述第二轴位置侧位移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通过允许伴随着所述螺纹轴的旋转的所述轴状部件的旋转而限制所述轴状部件从所述第一轴位置侧向所述第二轴位置侧位移的位置,上述轴状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一轴位置向上述第二轴位置位移而驱动闩锁机构的锁定部件,上述限制部件与被用户操作的操作部联动而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位移。
[0009]根据该结构,采用通过螺纹接合来减速传递马达的旋转的轴状部件,通过该轴状部件的轴向位移,闩锁机构的锁定部件进行驱动。因此,与以往那样作为减速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闭合装置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
[0010]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具有供上述轴状部件插通并与上述轴状部件一体旋转的筒状部件,上述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具有角的多边形,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卡合面,该卡合面与上述多边形所具有的面面接触。
[0011]根据该结构,通过面接触之类的简易结构能够容易地限制筒状部件的旋转。
[0012]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上述轴状部件经由吸收该轴状部件的旋转的旋转吸收部件和传递上述轴状部件在轴向上的位移的传动部件而连接于闩锁机构。
[0013]根据该结构,轴状部件的旋转无法传递至传动部件,因此能够抑制轴状部件轴向位移时传动部件以及闩锁机构中的不良状况。
[0014]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旋转吸收部件是自由转环。
[0015]根据该结构,通过采用自由转环之类的简易结构,能够抑制传动部件以及闩锁机构中的不良状况。
[0016]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收纳上述筒状部件的空间形成为在其轴向上大小不同,上述筒状部件的外形设定为在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具有不同的大小。
[0017]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抑制筒状部件的误组装。
[0018]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闭合装置。
[0019]本发明的闭合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是小型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搭载有闭合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门的侧视图。
[0021]图2是搭载有闭合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门的俯视图。
[0022]图3是闩锁机构的侧视图。
[0023]图4A是表示未闩锁状态的闩锁机构的侧视图,图4B是表示半闩锁状态的闩锁机构的侧视图,图4C是表示完全闩锁状态的闩锁机构的侧视图。
[0024]图5是闭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6A是表示抑制主轴引导件的旋转位移且主轴位于第一轴位置的状态的闭合装置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限制主轴引导件的旋转位移且主轴位于第二轴位置的状态的闭合装置的立体图,图6C是表示允许主轴引导件的旋转位移且主轴位于第二轴位置的状态的闭合装置的立体图,图6D是表示允许主轴引导件的旋转位移且主轴位于第一轴位置的状态的闭合装置的立体图。
[0026]图7是闭合装置在主轴的轴向上的剖视图。
[0027]图8是闭合装置在与主轴的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8]图9是表示闭合装置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0029]图10是表示闭合装置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I…门锁装置;2…Rl锁机构;3…闭合装置;10...车门;21...Β锁;23…壳体;27...金属丝;29…连接器部;31…马达;32…主干;32a…半圆筒部;32c…卡合突部;33…外壳;34、60、70…主轴(轴状部件);34b…前端部;35…主轴引导件(筒状部件);35b…卡合部;36…取消杆;37…取消棘爪(限制部件);37a…弯曲面(卡合面);38…取消柱环(施力部件);38c…平面;39...取消辅助弹簧(施力部件);40…蜗轮蜗杆(螺纹轴);41...自由转环(旋转吸收部件);43…第一连接器;44…第二连接器;45…第一防水槽;47…第二防水槽;48…防水盖;49、50…O型环;53…缩径部;55…轴承;61…筒部;71…凸肩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3]<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结构>
[0034]如图1以及图2所示,设置于摆动式车门10的车辆用的门锁装置具备闩锁机构2和闭合装置3。
[0035]闩锁机构2具备旋转位移的闩锁21 (参照图3),如图2所示,通过伴随着车门10的开闭动作而相对移动的撞针11与闩锁21的配合来切换车门10的开闭状态。
[0036]闭合装置3具备马达31 (参照图5),通过将该马达31的驱动力传递至闩锁机构2,能够使该闩锁机构2从允许撞针11的相对移动的半闩锁状态向不允许撞针11的相对移动的完全闩锁状态切换。
[0037]<闩锁机构>
[0038]如图3以及图4A?图4C所示,R锁机构2具备R锁21、棘爪22、以及收纳它们的壳体23。
[0039]壳体23具备以在外侧面切口成狭缝状的方式形成的进出部24。进出部24允许伴随相对移动的撞针11向壳体23内部的进出。另外,在壳体23以在槽宽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夹着进出部24的方式立设有2根支承轴25、26。该2根支承轴25、26能够相对于壳体23旋转位移。此外,在支承轴25固定有闩锁21,在支承轴26固定有棘爪22。
[0040]此外,在壳体23可旋转地轴支有经由金属丝27而连结于闭合装置3的杆28。杆28因驱动闭合装置3进行驱动而从不与闩锁21卡合的初始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位移与闩锁21卡合,能够按压闩锁21。稍后进行详述,但闩锁21因伴随着杆28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位移的按压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位移。
[0041]平板状的闩锁21具备在其外周面开口的卡合槽21a。闩锁21被未图示的闩锁施力弹簧以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位移的方式常时施力。另外,闩锁21通过与设置于壳体23的未图示的限位部抵接,能够在进出部24与卡合槽21a的开口端一致的位置(以下,称为未闩锁位置)限制闩锁施力弹簧导致的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位移。因此,若在闩锁21位于未闩锁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操作车门10,则卡合槽21a与从进出部24进入的撞针11卡合。而且,因撞针11克服闩锁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而进一步进入,导致卡合槽21a被该撞针11按压,闩锁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位移。闩锁21克服闩锁施力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位移,由此从图3以及图4A所示的未闩锁位置经由图4B所示的半闩锁位置而旋转位移至图4C所示的完全闩锁位置。闩锁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