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孔分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638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孔分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子护照原件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冲孔分切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设备为普通的油压设备,卷料送料系统基本为平台传送。传送卷料设备无法做到特殊卷料的裁切。故无法满足电子护照原件层的卷料冲孔、裁切功能。
[0003]现有冲孔设备是在单张材料上使用,分切设备只做卷料的分切,没有能够实现即在卷料冲孔又同时将卷料分开的设备。且现有分切设备对电子护照原件层材料的裁切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孔分切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没有能够实现即在卷料冲孔又同时将卷料分开的设备,且现有分切设备对电子护照原件层材料的裁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孔分切机,包括:用于安置各个装置的分切机工作台,在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上,沿卷料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卷料放料装置、冲孔装置、传送装置和气动分切装置;
[0006]所述相邻的两个装置之间的卷料进料口和卷料出料口位置相对应。
[0007]进一步,所述卷料放料装置包括:用于盘放固定卷料的卷料固定杆及控制卷料放料的放料电机,所述卷料固定杆与所述放料电机相连接,所述卷料放料电机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的一端。
[0008]进一步,所述冲孔装置包括: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的冲孔液压缸和冲孔模具;
[0009]所述冲孔模具沿卷料传送方向,在所述卷料放料电机后方,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固定连接;
[0010]所述冲孔液压缸位于所述冲孔模具上方,通过所述冲孔模具连接部件与所述冲孔模具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冲孔模具包括:焊接有多个冲孔冲头的下模板以及开有多个冲孔圆孔的上模板;
[0012]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摸板间具有间距,卷料从所述间距中穿过。
[0013]进一步,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带动卷料沿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传送的牵引电机和固定卡持卷料的压滚轮固定部件;
[0014]所述压滚轮固定部件沿卷料传送方向,在所述冲孔模具后方;
[0015]所述牵引电机在所述分切机工作台内部位于所述压滚轮固定装置下方。
[0016]进一步,所述分切机工作台内部设置有为为所述冲孔装置以及所述牵引电机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电机,所述液压电机位于所述冲孔装置下方。
[0017]进一步,所述压滚固定部件包括两个相同规格的压滚轮,两个所述压滚轮竖直排布,中间形成间隙,卷料从所述间隙中穿过。
[0018]进一步,所述气动分切装置包括:分切刀和分切刀气缸,所述分切刀气缸与所述分切刀相连接,位于所述分切刀上方。
[0019]进一步,所述分切机工作台靠近所述卷料放料装置一端,连接有多个卷料引导滚轴,卷料从所述放料电机中引出后,经过所述卷料引导滚轴平整的置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1]可实现卷料的冲孔分切过程同步进行,切分后获得的卷料规格整齐统一,适合电子护照原件层的生产。
[0022]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能够实现即在卷料冲孔又同时将卷料分开的设备,且现有分切设备对电子护照原件层材料的裁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I为卷料放料电机,2为冲孔液压缸,3为分切刀气缸,4为卷料引导卷轴,5为冲孔模具,6为连接部件,7为液压电机,8为卷料固定杆,9为压滚固定部件,10为分切刀,11为牵引电机,12为卷料,13为分切机工作台,14为上模版,15为下模板,16为冲孔圆孔,17为冲孔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出大量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即使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实施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影响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0028]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冲孔分切机,所述冲孔分切机包括:用于安置各个装置的分切机工作台13,在所述分切机工作台13上依次,沿卷料12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卷料放料装置、冲孔装置、传送装置和气动分切装置,上述相邻的两个装置之间的卷料进料口和卷料出料口位置相对应。
[0029]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卷料放料装置包括:用于盘放固定卷料12的卷料固定杆8和卷料放料电机1,卷料固定杆8与卷料放料电机I相固定连接,卷料固定杆8位于卷料放料电机I的上方。卷料固定杆8与卷料放料电机I固定连接与分切机工作台13的一端端部。
[0030]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冲孔装置包括:冲孔液压缸2、冲孔模具5以及连接冲孔液压缸和冲孔模具连接部件6,冲孔模具5沿卷料12在分切机工作台13上的传送方向在卷料放料电机I的后方,与分切机工作台13固定连接,冲孔液压缸2位于冲孔模具5的上方,通过连接部件6与冲孔模具5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6可以为螺孔螺钉的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等。冲孔液压缸2为冲孔模具5提供液压冲孔动力。
[0031]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冲孔模具5包括焊接有多个冲孔冲头17的下模板15和以及开有多个冲孔圆孔16的上模版14,上模版14和下模板15间形成间隙,卷料12从该间隙中穿过,冲孔时,上模版14下压,冲孔冲头17冲入冲孔圆孔16中实现卷料12的冲孔。
[0032]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带动卷料12沿分切机工作台13传送的牵引电机11和固定卡持卷料12的压滚固定部件9,压滚部件9由两个规格相同的压滚轮组成,两压滚轮竖直排布,中间具有间隙,卷料12从间隙中穿过,两压滚轮压紧卡持卷料12。压滚固定部件9沿卷料12传送方向位于冲孔模具5的后方。
[0033]牵引电机11位于分切机工作台13的内部,在压滚固定部件9的竖直下方。
[0034]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在分切机工作台13的内部安置有液压电机7,液压电机7位于冲孔模具5的竖直下方,液压电机7为整个冲孔分切机的所有装置提供动力。
[0035]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气动分切装置包括:分切刀10和分切刀气缸3,分切刀气缸3与分切刀10相固定连接,分切刀气缸3位于分切刀10的上方。分切装置沿卷料12的传送方向位于压滚部件9的后方,与压滚部件9相邻。
[0036]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切机工作台13内部靠近卷料放料电机I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卷料引导卷轴4,卷料12从卷料放料电机I中放出后,经过几个卷料引导卷轴4的引导至分切机工作台13的台面。
[0037]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置各个装置的分切机工作台,在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上,沿卷料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卷料放料装置、冲孔装置、传送装置和气动分切装置; 所述相邻的两个装置之间的卷料进料口和卷料出料口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放料装置包括:用于盘放固定卷料的卷料固定杆及控制卷料放料的放料电机,所述卷料固定杆与所述放料电机相连接,所述放料电机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装置包括: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的冲孔液压缸和冲孔模具; 所述冲孔模具沿卷料传送方向,在所述卷料放料电机后方,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固定连接; 所述冲孔液压缸位于所述冲孔模具上方,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冲孔模具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模具包括:焊接有多个冲孔冲头的下模板以及开有多个冲孔圆孔的上模板; 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间具有间距,卷料从所述间距中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带动卷料沿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传送的牵引电机和固定卡持卷料的压滚轮固定部件; 所述压滚轮固定部件沿卷料传送方向,在所述冲孔模具后方; 所述牵引电机在所述分切机工作台内部位于所述压滚轮固定部件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内部设置有为为所述冲孔装置以及所述牵引电机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电机,所述液压电机位于所述冲孔装置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滚固定部件包括两个相同规格的压滚轮,两个所述压滚轮竖直排布,中间形成间隙,卷料从所述间隙中穿过。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分切装置包括:分切刀和分切刀气缸,所述分切刀气缸与所述分切刀相连接,位于所述分切刀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冲孔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靠近所述卷料放料装置一端,连接有多个卷料引导滚轴,卷料从所述放料电机中引出后,经过所述卷料引导滚轴平整的置于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孔分切机,包括:用于安置各个装置的分切机工作台,在所述分切机工作台上,沿卷料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卷料放料装置、冲孔装置、传送装置和气动分切装置;所述相邻的两个装置之间的卷料进料口和卷料出料口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设备不能实现卷料冲孔和分切操作同时进行的技术问题以及现有分切设备对卷料的裁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B26F1/02, B26D1/08, B26D9/00, B26F1/14, B26D7/06
【公开号】CN204658551
【申请号】CN201520344310
【发明人】宋振强, 王永捷
【申请人】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