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70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状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状叠层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小型化的需求,LCD(LiquidCrystalDisplay)模块作为电子笔记本、移动电话等电子机器的显示装置使用。在LCD模块中,侧光型背光源方式的LCD模块,往往是在背光源单元上依序叠层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棱镜片以及LCD板而成,在导光板的侧向上设置灯光反射镜,并设置有LED(LightEmittingDiode)等光源。然而,在LCD板与背光源单元之间,通常是夹住双面粘合带,通过该双面粘合带可以固定各个部件,也可以防止粉尘的侵入,并且,由于其具有緩冲性,因而保护各种部件免受冲击的损害,所述双面粘合带是在具有遮光层的树脂叠层片的双面上具有粘合层,且所述双面粘合带形成为镜框形状。作为这样的粘合带,提出了透光率为1%以下的在基体材料薄膜的单面或者双面上涂布了含有黑色着色剂的压敏粘合剂而成的粘合带(参考专利文献1)。但是,就现有的粘合带而言,遮光层往往是通过含有以炭黑为颜料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遮光层的电阻小,存在下面所述的问题。即,就侧光型背光源方式的LCD模块而言,如图7所示那样,在挠性基板110的一部分上安装有IC芯片120,挠性基板110的IC芯片120的安装部配置在与双面粘合带300的一部分相接触的位置。而且,对于制备精度差的产品来说,IC芯片120的金属端子121向挠性基板110的里侧凸出,该凸出的金属端子121的前端穿透双面粘合带300的粘合层而到达遮光层,从而有可能发生电路短路而导致设备的工作不稳定。专利文献1:特开2002-215053号公报
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果使用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绝缘层覆盖上述遮光层那样的导电层表面,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对于要求挠性的情况下,不能使树脂绝缘层过厚。另一方面,若制备了薄的树脂绝缘层,虽然可以保证挠性,但上述那样的金属端子的前端有可能将树脂绝缘层穿破,从而发生短路的危险变大。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状叠层体,该片状叠层体即便是使覆盖导电层表面的树脂覆盖层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优异的绝缘效果。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片状叠层体包括导电层和覆盖该导电层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弹性,使得在针状材料要穿过绝缘层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拉伸。在本发明中,对于导电层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金、名艮、铝等的金属箔或蒸镀膜,或者是将黑色油墨组合物分多次、并经过干燥期间进行重复印刷后而形成的导电层等。对于所使用的黑色油墨组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印刷油墨,其中,优选的是碳含量低于12重量%的丙烯酸类印刷油墨。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市售的黑色油墨(例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备的"商品名尤尼必安(-二匕、、7)A-300"、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B300-701黑"、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B300-794黑,,)。在黑色油墨组合物中,也可以混合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对于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以举出,曱苯二异氰酸酯、萘-l,5-二异氰酸酯、二苯曱烷二异氰酸酯、六亚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曱苯二异氰酸酯、三羟曱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对于印刷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凸版印刷、千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等公知常用的印刷方法。关于由黑色油墨组合物所形成的导电层的厚度,根据其用途而定,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在要求遮光性的情况下,只要是总厚度在7Mm以上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是8(im-14fxm的范围。作为构成绝缘层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如下弹性即可,所述弹性使得在针状材料要穿透绝缘层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拉伸,例如,厚度为100pm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根据JISK7127(基于塑料-拉伸特性的试验方法-第3部薄膜以及片的试验条件[ISO527-3:1995(IDT)])测定的23。C下的拉伸弹性模量(以下,也记为"弹性模量")优选为0.1-1000MPa,更优选为1~1000MPa,进一步优选为5~800MPa。即,当上述的弹性模量不足0.1MPa时,从橡胶变形区域脱离,进入难以形成弹性体的区域,当上述的弹性模量超过1000MPa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不能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发生拉伸的部分,有可能发生短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根据上述JISK7127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厚度为10(^m的试样,使用的是将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棒涂机制成的厚度为100nm的皮膜而得到的试样。对于这样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和/或橡胶化合物。作为上述丙烯酸类树脂,优选的是胺类丙烯酸聚合物,进一步优选的合物)。作为伯胺接枝聚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poriment(求i;^y卜)NK350(日本催化剂公司制备)"、"porimentNK380(日本催化剂公司制备)"。对于上述橡胶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目前已知的橡胶,例如,天然橡胶、异戊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氟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醚橡胶、聚硫橡胶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組合后使用。在上述的橡胶化合物中,优选使用天然橡胶或苯乙烯聚合物橡胶。作为苯乙烯聚合物橡胶的橡胶化合物,可以举出,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等,其中,优选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在苯5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中,更优选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橡胶。作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橡胶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曰本瑞翁公司制备的Quintac(夕<乂夕、_y夕)SIS系列等。而且,作为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优选的是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上述橡胶化合物与上述伯胺接枝聚合物的混合物。此外,本发明的片状叠层体,只要是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被上述绝缘层覆盖即可。这是因为,只要仅在针状材料侵入的可能性高的一面上覆盖上述绝缘层,即可达到本发明的效果。因此,例如,也可以在基体材料上形成导电层,进而在导电层上设置绝缘层。此外,还可以在基体材料上形成绝缘层,在其上形成导电层,进而在导电层上设置绝缘层。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片状叠层体来说,上述绝缘层的厚度可根据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适当决定,但优选0.052jLini。当上述绝缘层过薄时,无法得到在上述针状材料的表面上添加设置的同时拉伸的效果;当上述绝缘层过厚时,上述片状叠层体有时会厚达必要值以上。作为上述基体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由纸、非织布或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烯烃、聚氨酯、丙烯酸类树脂等制成的片状成型体。其中,优选由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片状成型体。对于基体材料的厚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片状叠层体的用途而适当决定。本发明的片状叠层体,优选还具有粘合剂层。通过具有粘合剂层,可以作为粘合带使用。对于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等,但优选的是丙烯酸类粘合剂。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片状叠层体包括导电层和覆盖该导电层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弹性,使得在针状材料要穿透绝缘层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发生拉伸,因此,即便是金属端子等针状材料穿透绝缘层到达导电层的情况下,形成绝缘层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会以保护到达绝缘层的针状材料表面的状态,与针状材料一起进入导电层侧,因此,针状材料与导电层之间保持为电绝缘状态。此外,还可以将片状叠层体制备成富有挠性的制品。而且,作为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若使用弹性模量在0.1~1000MPa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则整个被膜的强度优异。此外,如果所形成的绝缘层的厚度为0.052fim,则在针状材料穿过绝缘层时,绝缘层会覆盖在针状材料的表面上,并确实地发生拉伸。因此,保证了针状材料与导电层之间的电绝缘状态。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叠层体的一实施方式的遮光用粘合带之一例的截面图。图2为示意性地说明图1的粘合带的绝缘层性能的截面图。图3示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叠层体的一实施方式的遮光用粘合带之另一例的截面图。图4为示意性地说明图3的粘合带的绝缘层性能的截面图。图5为说明实施例1~8以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粘合带电阻值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6为说明实施例9~17以及比较例3、4中得到的粘合带电阻值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7为说明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该液晶显示装置为组合液晶模块和背光源,并在液晶模块的挠性印刷基板上搭载IC芯片而成。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叠层体之一例的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作为该片状叠层体的粘合带l是在带主体2的两面上叠层粘合剂层3而成。带主体2包括基体材料4、具有遮光性的导电层5和绝缘层6。导电层5是在基体材料层4的两面上通过印刷黑色油墨组合物而成,且总厚度为7pm以上,所述黑色油墨组合物含有丙烯酸类油墨和异氰酸酯类固化剂。绝缘层6是将作为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剂涂布在导电层5的表面上并干燥而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含有伯胺接枝丙烯酸聚合物等,并具有如下弹性,所述弹性使得在金属端子等针状材料穿过绝缘层6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以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发生拉伸。粘合剂层3使用与形成公知的双面粘合带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在如上所述制备得到的带主体2的两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绝缘层6只是覆盖了导电层5的表面,但如上所述,也可在基体材料和导电层之间进一步设置绝缘层。该粘合带l的遮光性优异,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导电层5通过印刷含有丙烯酸类油墨和异氰酸酯类固化剂的黑色油墨组合物而形成在基体材料层4的两面上,且总厚度为7jim以上。此外,由于在导电层5的表面上设置了绝缘层6,故可以防止金属端子等针状材料穿透到导电层。而且,绝缘层6由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弹性,使得在针状材料要穿透绝缘层6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发生拉伸,因此,如图2所示,即便是针状材料S将绝缘层6穿透,并进入到导电层5的状态下,由于针状材料S以其表面被绝缘层6所覆盖的状态下进入到导电层5内,因此,确保了针状材料S与导电层5之间的绝缘状态。图3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叠层体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作为该片状叠层体的粘合带10是在带主体2a的双面上叠层粘合剂层17而成。带主体2a包括基体材料11、第一导电层(黑色印刷层)12、第一绝缘层13、第二导电层(黑色印刷层)14、第二绝缘层15、白色印刷层16。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分别由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所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如下弹性,所述弹性使得在针状材料要穿透绝缘层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拉伸。该粘合带IO在第一导电层12与第二导电层14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3,因此,即便是针状材料S将第二绝缘层15、第二遮光层14、第一绝缘层13穿透,并进入到第一导电层12的状态下,由于是在形成第二绝缘层15以及第一绝缘层13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覆盖了针状材料S的表面的状态下分别进入到第二导电层14以及第一导电层12内,因此,确保了针状材料S与第二导电层14之间以及针状材料S与第一导电层12之间的绝缘状态。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实施例1粘合剂的制备在配备有搅拌机、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以及氮气导入口的5口烧瓶中,加入98.9重量份丙烯酸异壬酯、0.1重量份丙烯酸、l.O重量份N-乙烯基己内酰胺、0.05重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硫醇以及80重量份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并进行搅拌,然后,用氮气进行约30分钟排气,除去单体溶液中所残留的氧气。然后,使用氮气置换烧瓶内的空气,搅拌的同时进行升温,并保持在7(TC,将0.03重量份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苯曱酰溶解在1重量份的乙酸乙酯中,将由此得到的溶液使用滴液漏斗滴加至烧瓶内。在反应开始后,在当时的温度下反应IO小时,得到丙烯酸类共聚物溶液,并作为粘合剂。[黑色油墨组合物A]在黑色油墨(大曰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备的"商品名尤尼必安A-300"、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B300-701黑")中,以7重量%的比例配合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在厚度为12jim的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制的带状基体材料的一面上,形成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A制成的厚度为2pm的第一导电层(黑色印刷层),在该基体材料的另一面上,形成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A制成的厚度为5pm的第二导电层(黑色印刷层)。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层都进行了8小时~24小时的固化熟化。接着,在两个导电层的表面上涂布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即涂布剂(在日本催化剂公司制备的"商品名porimentNK-350"中,混合天然橡胶和三菱树脂制备的聚乙烯树脂,将弹性模量调整为5MPa而制成),形成厚度为O.lpm的绝缘层,由此得到带主体,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针状材料穿透两导电层的表面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纟立伸。(实施例2)9如图3所示,在厚度为13pm的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带状基体材料11的一面上,形成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A制成且厚度为4pm的作为导电层的第一遮光层(黑色印刷层)12、厚度为O.ljxm的第一绝缘层(在日本催化剂公司制备的"商品名porimentNK-350"中,混合天然橡胶和三菱树脂制备的聚乙烯树脂,将弹性模量调整为5MPa而制成)13、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A制成且厚度为4pm的作为导电层的第二遮光层(黑色印刷层)14、厚度为O.lpm的第二绝缘层(在日本催化剂公司制备的"商品名porimentNK-350"中,混合天然橡胶和三菱树脂制备的聚乙烯树脂,将弹性模量调整为5MPa而制成)15,在基体材料11的另一面上设置了由白色油墨组合物B制成且厚度为2pm的白色印刷层16,由此得到了带主体。然后,在带主体的双面上,按照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分别形成了20拜的粘合剂层17,由此,得到了厚度约63pm的粘合带10。(实施例3)除了使用合成橡胶(弹性模量为0.1MPa)作为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1类似的粘合带。(实施例4)除了使用天然橡胶(弹性模量为7MPa)作为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1类似的粘合带。(实施例5)除了使用聚乙烯树脂(弹性模量为1000MPa)作为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1类似的粘合带。(实施例6)除了使用合成橡胶(弹性模量为0.1MPa)作为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2类似的粘合带。(实施例7)除了使用天然橡胶(弹性模量为7MPa)作为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2类似的粘合带。(实施例8)除了使用聚乙晞树脂(弹性模量为1000MPa)作为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2类似的粘合带。(比较例1)除了使用聚氯乙烯树脂(弹性模量2500MPa)作为绝缘层之外,得到了与实施例1类似的粘合带。(比较例2)作为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使用聚氯乙烯树脂(弹性模量2500MPa),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关于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8以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粘合带,如图5所示,采用粘合带试验片(宽度50mmx长度50mm)20,按照图5所示出的尺寸,将针21穿透粘合带试样20,使测试针22、23接触该针21的两端,以200MQ的电阻值范围,测定粘合带试样20的电阻值,并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需要说明的是,对同一试样进行三次测定,将最小值作为测定值。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实施例9)粘合剂的制备在配备有搅拌机、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以及氮气导入口的5口烧瓶中,加入98.9重量份丙烯酸异壬酯、0.1重量份丙烯酸、l.O重量份N-乙烯基己内酰胺、0.05重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硫醇以及80重量份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进行搅拌,然后用氮气进行约30分钟排气,除去单体溶液中所残留的氧气。然后,使用氮气置换烧瓶内的空气,进行搅拌的同时进行升温,并保持在70。C,将0.03重量份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苯曱酰溶解在1重量个分的乙酸乙酯中,将由此得到的溶液由滴液漏斗滴加至烧瓶中。反应开始后,在当时的温度下反应IO小时,得到丙烯酸类共聚物溶液,并作为粘合剂。[黑色油墨组合物q在黑色油墨(大曰精化公司制备的仰300-794黑)中,以7重量%的比例配合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在厚度12pm的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带状基体材料的一面上,形成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C制成且厚度为2pm的第一导电层(黑色印刷层),在该基体材料的另一面上,形成了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C制成且厚度为5pm的第二导电层(黑色印刷层)。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层都进行了8小时~24小时的固化熟化。接着,制备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将作为橡胶成分的5kg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日本瑞翁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ipol#9550")以及5kg的NBR橡胶(曰本瑞翁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ipol#1052JSCVJO")使用捏合机(井上制作所制造的"商品名KH-20-S")混炼7分钟,再混合15kg的伯胺接枝聚合物(日本催化剂制备"商品名porimentNK-350"),将弹性模量调整为5MP而制成)A,所述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A具有弹性,使得当针状材料穿透两个导电层的表面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A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f申。将该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A溶解在含有153kg曱苯以及46kg的丙酮的溶剂中,使用棒涂机涂布该溶解状态下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溶液,然后干燥,形成厚度为O.lpm的由上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A制成的绝缘层,由此得到带主体。然后,在该带主体的双面上涂布上述粘合剂,使厚度为20pm,从而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0)制备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将10kg天然橡胶(伊藤商事社制备的斯里兰卡TPC)使用捏合机(井上制作所制造的"商品名KH-20-S,,)混炼7分钟,再混合15Kg的伯胺接枝聚合物(日本催化剂制备"商品名porimentNK-350"),将弹性模量调整为5MPa而制成)B,所述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具有如下弹性,所述弹性使得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发生拉伸。如图3所示,在厚度为13^im的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带状基体材料11的一面上,形成了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C制成且厚度为4pm的作为导电层的第一遮光层(黑色印刷层)12。接着将上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溶解在含有153kg曱苯以及46kg丙酮的溶剂中,使用棒涂机将该溶解状态下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溶液涂布在上述第一遮光层12的表面上,然后干燥,由此在第一遮光层12上形成了厚度为O.ljxm且由上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制成的第一绝缘层13。进而,采用与形成上述第一遮光层12类似的方法,在第一绝缘层13上形成由上述黑色油墨组合物C制成的厚度为4pm的作为导电层的第二遮光层(黑色印刷层)14,然后,采用与形成上述第一绝缘层13类似的方法,在上述第二遮光层14上形成由上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制成且厚度为O.liim的第二绝缘层15。而且,在基体材料11的另一面上设置由上述白色油墨组合物B(大曰精化工业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B300-701白,,)制成且厚度为2pm的白色印刷层16,由此制备了带主体。然后,在带主体的双面上,分别形成厚度为20pm的粘合剂层17,得到厚度约为63pm的粘合带10。(实施例11)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使用捏合机(井上制作所制造的"商品名KH-20-S")对10kg的合成橡胶(日本瑞翁公司制备的异戊橡胶"商品名NipolIR2200")混炼35分钟,再混合15kg的伯胺接枝聚合物(日本催化剂制备"商品名porimentNK-350"),将弹性模量调整为0.1MPa而制成)C,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2)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使用捏合机(井上制作所制备的"商品名KH-20-S")对10kg的合成橡胶(日本瑞翁公司制备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商品名Nipol#9550")进行混炼7分钟,再混合15kg的伯胺接枝聚合物(日本催化剂制备"商品名porimentNK-350"),将弹性模量调整为7MPa而制成)D,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3)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使用捏合机(井上制作所制备的"商品名KH-20-S")对10kg的天然橡胶(伊藤商事社制备的斯里兰卡(7!J,y力)TPC)疏化混炼7分钟,再混合l化g的伯胺接枝聚合物(日本催化剂制备"商品名porimentNK-350"),将弹性模量调整为1000MPa而制成)E,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IO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4)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A,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IO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5)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作为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F的聚乙烯树脂(日本聚乙烯公司制备的"商品名novatec(乂,于:y夕)HY530",弹性模量为500MPa)代替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IO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6)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下述绝缘层,将100重量份氯乙烯树脂组合物(钟渊化学社制备的氯乙烯树脂"商品名PSH10")、30重量份己二酸聚酯类增塑剂(旭电化社制备、商品名安得凯赞(7,'力^f一)PN-446、重均分子量1800)、130重量份二曱苯混炼均匀,并溶解制成溶液,使用棒涂机在第一遮光层12以及第二遮光层14上涂布该溶液,然后,通过干燥除去二曱苯,得到弹性模量为1000MPa的绝缘层,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实施例17)使用上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B代替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A,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比较例3)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将IOO重量份氯乙烯树脂组合物(钟渊化学公司制备的氯乙烯树脂"商品名PSH10")、15重量份己二酸聚酯类增塑剂(旭电化公司制备、商品名安得凯赞PN-446、重均分子量1800)、130重量份二曱苯混炼均匀,并溶解制成溶液,使用棒涂机在第一遮光层12以及第二遮光层14上涂布该溶液,然后,通过干燥除去二曱苯得到弹性模量为2500MPa的绝缘层,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IO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比较例4)作为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使用将IOO重量份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亚细亚工业公司制备的艾克塞洛尔(工夕ir口一/P)500)、1重量份热固化剂(亚细亚工业公司制备的艾克塞洛巴特纳(工夕ir/P八一K于一)D)、IOO重量份二曱苯混炼均匀,制得溶液,使用棒涂机在第一遮光层12以及第二遮光层14上涂布该溶液,然后通过干燥除去二曱苯得到弹性模量为3OOOMPa的绝缘层,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粘合带。关于在上述实施例9~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3、4中得到的粘合带,如图6所示,采用粘合带实验片(宽度50mmx长度50mm)20,使针21、21之间隔的最短距离为10mm,在垂直于粘合带试样20的方向上使针21、21穿透粘合带试验片20,在两根针21、21中,使一根针21接触测试针22,使另一根针21接触测试针23,以200MQ的电阻值范围,测定了粘合带实验片20的电阻值,并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需要说明的是,对同一试样进行三次测定,将最小值作为测定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从表1以及表2可确认得到使用弹性模量在O.lMPa-1000MPa的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通过作为绝缘层,即便在针状体穿透至遮光层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针状体和遮光层之间的绝缘性。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所涉及的片状叠层体,除了用于粘合带之外,还可以用于触摸板表面薄膜、透明电极片、片状印刷基板、电磁屏蔽薄膜等上。权利要求1.一种片状叠层体,其包括导电层和覆盖该导电层的绝缘层,其中,上述绝缘层由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弹性,使得在针状材料要穿透所述绝缘层时,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拉伸。2.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叠层体,其中,根据JISK7127测定的厚度为100(am的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23。C下的拉伸弹性模量为0.1~1000MPa。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叠层体,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5~2拜。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叠层体,即便是使覆盖导电层表面的树脂覆盖层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优异的绝缘效果。作为片状叠层体的带主体(2a)包括基体材料(11)、第一导电层(黑色印刷层)(12)、第一绝缘层(13)、第二导电层(黑色印刷层)(14)、第二绝缘层(15)和白色印刷层(16),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由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所形成,所述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如下弹性,所述弹性使得当金属端子等针状材料要穿过第一绝缘层(13)以及第二绝缘层(15)时,该电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在裹住针状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发生拉伸。文档编号B32B27/00GK101616797SQ200880005598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发明者深石孝嗣申请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