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机构及具有该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50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合机构及具有该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机构及具有该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将干膜光阻(Dry film resist)压合在电路板的过程中,若施力不均勻会使得干膜光阻无法平整地填覆在电路板表面,进而造成气泡或空隙的产生,中国台湾公告号为 542515,申请号为91217523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挠性热压轮装置来克服前述施力不均勻的问题。该专利案包含热压轮机构、动力机构、第一均压机构,及第二均压机构,当动力机构对施力臂施以压力时,压力会透过第一、第二臂力臂以杠杆式加压方式加压至第一、第二热压轮,第一、第二热压轮会产生微量变形,使施加的力量得以均勻分布在工作物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压合机构及具有该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将预压薄膜施力均勻地压合在基材表面。一种压合机构,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且能上下滑动的滑动件;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该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各该接合件接合于该连接杆上;两根杠杆,各该杠杆枢接于该连接杆上,各该杠杆一端与各该滑动件枢接;及两个驱动件,各该驱动件接合于各该杠杆相反于各该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其进一步结构如下。各该滑动件包括呈横向延伸的穿孔,该连接杆穿设于各该滑动件的穿孔,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分别凸伸出两个所述滑动件的穿孔外侧的凸伸端部,各该杠杆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顶端。各该杠杆包括位于外侧并与各该驱动件枢接的施力部、位于该施力部内侧并与各该滑动件枢接的抗力部,及一对位于该施力部与该抗力部之间且能转动地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的支点部。该穿孔上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连接杆上下延伸的长度。该连接杆包括至少一个呈横向延伸的滑槽,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至少一个滚轮,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该滑槽内。该压轮还包括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枢接轴、套设于该枢接轴上的压轮部,及二个锁固螺帽,各该接合件还包含枢接于该枢接轴上的轴承,各该锁固螺帽锁固于该枢接轴上并抵接于该轴承外侧。[0017]各该滑动件包括与该抗力部枢接的第一架体,及能拆卸地组装于该第一架体上并与该枢接轴输接的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共同形成该穿孔。各该滑动件包括接触平面,及设置于该接触平面上并以供该连接杆抵接的弹性缓冲片。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前后相间隔且分别呈横向延伸的滑槽,各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二个前后相间隔的滚轮,各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各该滑槽内。一种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包括机架,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侧板;两个压合机构,上下相间隔且呈反向地设置于该两个侧板上,各该压合机构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各该滑动件能上下滑动地滑接于各该侧板,各该滑动件包括呈纵向延伸的齿条;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该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各该接合件接合于该连接杆上;两根杠杆,各该杠杆枢接于该连接杆上,各该杠杆一端与各该滑动件枢接;两个驱动件,各该驱动件接合于各该杠杆相反于各该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 ’及连动机构,包含二个上下相间隔的同步连杆,各该同步连杆包括二个位于相反端的齿轮部,各该齿轮部能转动地与各该滑动件的齿条相啮合。其进一步结构如下。各该滑动件包括呈横向延伸的穿孔,该连接杆穿设于各该滑动件的穿孔,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分别凸伸出两个所述滑动件的穿孔外侧的凸伸端部,各该杠杆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顶端。各该杠杆包括位于外侧并与各该驱动件枢接的施力部、位于该施力部内侧并与各该滑动件枢接的抗力部,及一对位于该施力部与该抗力部之间且能转动地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的支点部。该穿孔上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连接杆上下延伸的长度。该连接杆包括至少一个呈横向延伸的滑槽,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至少一个滚轮,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该滑槽内。该压轮还包括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枢接轴、套设于该枢接轴上的压轮部,及二个锁固螺帽,各该接合件还包含枢接于该枢接轴上的轴承,各该锁固螺帽锁固于该枢接轴上并抵接于该轴承外侧。各该滑动件包括与该抗力部枢接的第一架体,及能拆卸地组装于该第一架体上并与该枢接轴输接的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共同形成该穿孔。各该滑动件包括接触平面,及设置于该接触平面上并以供该连接杆抵接的弹性缓冲片。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前后相间隔且分别呈横向延伸的滑槽,各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二个前后相间隔的滚轮,各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各该滑槽内。[0038]一种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包括机架,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侧板;二对压合机构,该二对压合机构彼此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该两个侧板上,各对压合机构的两压合机构是上下相间隔且呈反向设置,各该压合机构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各该滑动件能上下滑动地滑接于各该侧板,各该滑动件包括呈纵向延伸的齿条;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该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各该接合件接合于该连接杆上;两根杠杆,各该杠杆枢接于该连接杆上,各该杠杆一端与各该滑动件枢接;两个驱动件,各该驱动件接合于各该杠杆相反于各该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 ’及二连动机构,各该连动机构设置于各对压合机构上,各该连动机构包含二上下相间隔的同步连杆,各该同步连杆包括二位于相反端的齿轮部,各该齿轮部能转动地与各该滑动件的齿条相啮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前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压合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压合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前侧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待压工件;11、基材;12、预压薄膜;200、压合装置;2、机架;21、侧板;3、压合机构;31、滑动件;310、第一架体;311、第二架体;312、滑接部;313、穿孔;314、枢接孔;315、 齿条;316、接触平面;317、弹性缓冲片;318、轴承部;32、压轮;320、枢接轴;321、压轮部; 322、接合件;323、轴承;324、滚轮;325、锁固螺帽;33、连接杆;331、滑槽;332、凸伸端部; 333、枢接孔;34、杠杆;341、施力部;342、抗力部;343、支点部;344、枢接柱;35、驱动件; 351、缸体;352、枢接头;4、连动机构;41、同步连杆;I、II、箭头;III、IV、箭头;Li、穿孔上下延伸的长度;L2、连接杆上下延伸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该压合装置200适于压合待压工件1,待压工件1包括基材11,及二个分别贴附于基材11上、下表面的预压薄膜12,压合装置200用以将预压薄膜12压合并填覆于基材11上、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基材11是以电路板为例作说明,而预压薄膜12是以干膜光阻(Dry film resist)为例作说明。压合装置200包括机架2、二对压合机构3,及二连动机构4,其中,二对压合机构3是彼此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机架2上。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机架2包括二个左右相间隔的侧板21,各对压合机构3的两个压合机构3是上下相间隔且呈反向地设置于机架2的侧板21上。各压合机构 3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31,及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滑动件31之间的压轮32,各滑动件31包括第一架体310,及能拆卸地组装于第一架体310上的第二架体3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架体311可透过螺锁方式锁固于第一架体310上。各滑动件31还包括二个设置于第一架体310内侧的滑接部312,各滑动件31透过各滑接部312滑接于各侧板21外表面, 各滑接部312可例如为线性导轨,而使各滑动件31可透过滑接部312带动压轮32相对于各侧板21上下滑动。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各压合机构3还包含连接杆33,压轮32包括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滑动件31的枢接轴320、套设于枢接轴320上的压轮部321,及二个分别套设于枢接轴320上且位于压轮部321左、右侧的接合件322,压轮32可透过接合件322接合于连接杆33上。压轮部321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图未示),使得压轮部321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预压薄膜12(如图1)与基材11(如图1)的压合作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 33横断面是呈工字形状,连接杆33包括二个前后相间隔且分别呈横向延伸的滑槽331,各滑槽331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侧向开口 330。各接合件322包含套设并枢接于枢接轴320 上的轴承323,及二个分别能转动地枢接在轴承323上且前后相间隔的滚轮324,接合件322 的各滚轮3M可经由侧向开口 330滑接于各滑槽331内。较佳地,为了防止接合件322沿着枢接轴320的轴向滑动,压轮32还包含二个锁固螺帽325,各锁固螺帽325锁固于枢接轴 320的螺纹部(图未示)上并抵接于各接合件322的轴承323外侧,从而使得各接合件322 的轴承323能保持在压轮部321外侧的位置且不会沿着枢接轴320的轴向滑动。各滑动件31的第一架体310与第二架体311共同形成穿孔313,穿孔313呈横向延伸。连接杆33穿设于各滑动件31的穿孔313,连接杆33包括二个分别凸伸出两个滑动件31的穿孔313外侧的凸伸端部332。各压合机构3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于凸伸端部332 顶端的杠杆;34,各杠杆34包括位于外侧的施力部341、位于施力部341内侧的抗力部342, 及一对位于施力部341与抗力部342之间的支点部343,在本实施例中,各支点部343呈圆柱状并能转动地枢接于凸伸端部332的各枢接孔333内,藉此,使各杠杆34能以支点部343 为轴心相对于各凸伸端部332枢转。另外,各滑动件31的第一架体310上设有二个前后相间隔的枢接孔314,各杠杆 34的抗力部342包含二个枢接柱344,各枢接柱344能转动地枢接于各枢接孔314内。各压合机构3还包含二个驱动件35,各驱动件35为锁固在各侧板21外侧的气压缸,各驱动件 35包括缸体351,及可受气压带动而相对于缸体351上下移动的枢接头352,枢接头352能转动地枢接于杠杆;34的施力部341上,从而使枢接头352可对施力部341施加向下的压力或向上的压力,以促使杠杆34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滑动件31的穿孔313上下延伸的长度Ll大于连接杆33上下延伸的长度L2,因此,驱动件35促使杠杆34旋转的过程中, 杠杆;34的抗力部342可带动滑动件31相对于侧板21及连接杆33上下移动。[0062]如图2及图5所示,欲将压轮32组装于滑动件31及连接杆33上时,由于滑动件 31的第二架体311是能拆卸地组装于第一架体310上,因此,先将其中一组滑动件31的第二架体311拆离第一架体310。接着,将压轮32的接合件322的各滚轮3M对准连接杆33 其中一端的侧向开口 330,将压轮32沿箭头(如图5所示)方向朝连接杆33水平移动,使接合件322的滚轮3M能经由侧向开口 330穿入滑槽331内,且压轮32的枢接轴320 —端枢接于另一组滑动件31的第二架体311的轴承部318内。之后,将第二架体311锁固在第一架体310上,并使枢接轴320另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架体311的轴承部318后,即完成压轮32的组装,此时,压轮32的各接合件322是间隔位于各滑动件31内侧。透过前述滑动件31的第二架体311能拆卸地组装于第一架体310 上的设计,能方便且迅速地将压轮32组装于连接杆33及滑动件31上,或者是将压轮32拆离连接杆33及滑动件31。如图6所示,各连动机构4是设置于各对压合机构3上,各连动机构4包含二个上下相间隔的同步连杆41,各同步连杆41包括二个位于相反端的齿轮部411,各齿轮部411 能转动地与各滑动件31的设置于第一架体310上的齿条315相啮合,齿条315呈纵向延伸。 当滑动件31相对于侧板21滑动的过程中,透过同步连杆41的同步旋转带动,使得两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31能同时上下移动,并且可确保两滑动件31的移动距离相同。如图3、图7及图8所示,当待压工件1透过输送机构(图未示)输送至两个压合机构3的压轮32之间进行压合作业时,通过各连动机构4的连接于二个同步连杆41之间的连接杆(图未示)设计,二个同步连杆41能同步旋转并带动滑动件31相对于侧板21滑动,使得上、下压合机构3的滑动件31能相互靠近并同时移动相同的距离。透过滑动件31 带动上、下两个压合机构3的压轮32直上直下地移动的设计,使得两压合机构3的压轮32 能准确地对位而不会产生错位的情形。当上方压合机构3的压轮32的压轮部321抵压于基材11上表面的预压薄膜12 时,上方压合机构3的两个驱动件35的枢接头352会沿箭头I方向施加下压力至杠杆34 的施力部341,使两个杠杆34分别沿箭头II、III反向旋转,两个杠杆34在旋转过程中其抗力部342会沿箭头IV方向分别将两个滑动件31朝上顶推,透过连动机构4的同步连杆41 同步旋转带动,使得两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31能同时朝上移动相同的距离。两滑动件31 朝上移动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压轮32的枢接轴320上移,由于压轮32的各接合件322的滚轮3M受到连接杆33的滑槽331限制而无法向上移动,相当于滚轮3M是受到沿箭头I 方向的力量压迫,且各接合件322的轴承323受到锁固螺帽325的阻挡而无法沿着枢接轴 320的轴向滑移,因此,压轮32的各接合件322的轴承323能透过滚轮3 相对于连接杆 33旋转,以容许枢接轴320穿设于滑动件31的穿孔313部位略为向上弯折变形,而位于两个接合件322之间的压轮部321则略为向下弯折变形,其中,压轮部321的中间部位向下移动的距离最大。由于两滑动件31向上滑移的距离相同,因此,压轮32的枢接轴320左右两端向上弯折的程度也会相同,从而使压轮32的压轮部321能均勻地施加压力至基材11上表面的预压薄膜12上,使预压薄膜12能平整地填覆在基材11上表面,避免气泡或空隙的产生。另一方面,当上方压合机构3的压轮32的压轮部321施压于基材11上表面的预压薄膜12时,下方压合机构3的压轮32的压轮部321也会同时施压于基材11下表面的预压薄膜12上,其作动的原理与方式皆相同。下方压合机构3的二个驱动件35的枢接头352 会沿箭头IV方向施加上压力至杠杆34的施力部341,使两根杠杆34分别沿箭头III、II反向旋转,两根杠杆;34在旋转过程中其抗力部342会沿箭头I方向分别将两个滑动件31朝下顶推,透过连动机构4的同步连杆41同步旋转带动,使得两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31能同时朝上移动相同的距离。两滑动件31朝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压轮32的枢接轴320下移,由于压轮 32的各接合件322的滚轮3M受到连接杆33的滑槽331限制而无法向下移动,相当于滚轮 324是受到沿箭头IV方向的力量压迫,且各接合件322的轴承323受到锁固螺帽325的阻挡而无法沿着枢接轴320的轴向滑移,因此,压轮32的接合件322的轴承323能透过滚轮 324相对于连接杆33旋转,以容许枢接轴320穿设于滑动件31的穿孔313部位略为向下弯折变形,而位于两个接合件322之间的压轮部321则略为向上弯折变形,其中,压轮部321 的中间部位向上移动的距离最大。由于两滑动件31向下滑移的距离相同,因此,压轮32的枢接轴320左右两端向下弯折的程度也会相同,藉此,压轮32的压轮部321能均勻地施加压力至基材11下表面的预压薄膜12上,使预压薄膜12能平整地填覆在基材11下表面。如图3及图7所示,待压合作业完成后,上、下两压合机构3的各驱动件35的枢接头352会带动杠杆34复位到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透过杠杆34的带动使得滑动件31以及压轮32会同时复位到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由于各滑动件31的第一架体310具有接触平面316 (如图4所示),接触平面316上贴附有弹性缓冲片317 (如图4所示),滑动件 31在复位过程中能透够过弹性缓冲片317抵接在连接杆33上,避免滑动件31与连接杆33 产生撞击而造成摩擦受损的情形。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是以上、下两压合机构3同时连动进行压合的方式作说明,但应用时可视待压工件1所需压合的面的数量作调整,例如待压工件1只需将预压薄膜12压合在基材11上表面时,则压合机构3的数量可设计为一个,并不以本实施例中两个压合机构3同时连动压合的方式为限。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上、下两压合机构3皆设有驱动件35,但在应用时,也可省略下方压合机构3的驱动件35,透过各连动机构4的二个同步连杆41,以及连接于二个同步连杆41之间的连接杆(图未示)带动,使得上、下两压合机构3的滑动件31能同时滑动并带动压轮32施压于基材11上、下表面的预压薄膜12上。 再者,如图1所示,由于各个压合机构3在前后方向上不会设置有施力的结构,因此,能缩短二对压合机构3彼此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压合装置200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综纳上述,本实施例的压合装置200,通过上、下两压合机构3的设计,压轮32的压轮部321能均勻地施加压力至基材11上、下表面的预压薄膜12上,使得预压薄膜12能平整地填覆在基材11上、下表面,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追求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二个左右相间隔且能上下滑动的滑动件;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该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各该接合件接合于该连接杆上; 两根杠杆,各该杠杆枢接于该连接杆上,各该杠杆一端与各该滑动件枢接;及两个驱动件,各该驱动件接合于各该杠杆相反于各该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各该滑动件包括呈横向延伸的穿孔,该连接杆穿设于各该滑动件的穿孔,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分别凸伸出两个所述滑动件的穿孔外侧的凸伸端部,各该杠杆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各该杠杆包括位于外侧并与各该驱动件枢接的施力部、位于该施力部内侧并与各该滑动件枢接的抗力部,及一对位于该施力部与该抗力部之间且能转动地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的支点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该穿孔上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连接杆上下延伸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该连接杆包括至少一个呈横向延伸的滑槽, 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至少一个滚轮,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该滑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该压轮还包括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枢接轴、套设于该枢接轴上的压轮部,及二个锁固螺帽,各该接合件还包含枢接于该枢接轴上的轴承,各该锁固螺帽锁固于该枢接轴上并抵接于该轴承外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各该滑动件包括与该抗力部枢接的第一架体,及能拆卸地组装于该第一架体上并与该压轮枢接的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共同形成该穿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各该滑动件包括接触平面,及设置于该接触平面上并以供该连接杆抵接的弹性缓冲片。
9.如权利要求5所述压合机构,特征在于,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前后相间隔且分别呈横向延伸的滑槽,各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二个前后相间隔的滚轮,各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各该滑槽内。
10.一种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侧板;两个压合机构,上下相间隔且呈反向地设置于该两个侧板上,各该压合机构包含 二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各该滑动件能上下滑动地滑接于各该侧板,各该滑动件包括呈纵向延伸的齿条;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该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各该接合件接合于该连接杆上; 两根杠杆,各该杠杆枢接于该连接杆上,各该杠杆一端与各该滑动件枢接;两个驱动件,各该驱动件接合于各该杠杆相反于各该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及连动机构,包含二个上下相间隔的同步连杆,各该同步连杆包括二个位于相反端的齿轮部,各该齿轮部能转动地与各该滑动件的齿条相啮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各该滑动件包括呈横向延伸的穿孔,该连接杆穿设于各该滑动件的穿孔,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分别凸伸出两个所述滑动件的穿孔外侧的凸伸端部,各该杠杆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顶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各该杠杆包括位于外侧并与各该驱动件枢接的施力部、位于该施力部内侧并与各该滑动件枢接的抗力部,及一对位于该施力部与该抗力部之间且能转动地枢接于各该凸伸端部的支点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该穿孔上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连接杆上下延伸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该连接杆包括至少一个呈横向延伸的滑槽,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至少一个滚轮,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该滑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该压轮还包括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枢接轴、套设于该枢接轴上的压轮部,及二个锁固螺帽,各该接合件还包含枢接于该枢接轴上的轴承,各该锁固螺帽锁固于该枢接轴上并抵接于该轴承外侧。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各该滑动件包括与该抗力部枢接的第一架体,及能拆卸地组装于该第一架体上并与该压轮枢接的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共同形成该穿孔。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各该滑动件包括接触平面,及设置于该接触平面上并以供该连接杆抵接的弹性缓冲片。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特征在于,该连接杆包括二个前后相间隔且分别呈横向延伸的滑槽,各该滑槽具有侧向开口,各该接合件包含二个前后相间隔的滚轮,各该滚轮经由该侧向开口滑接于各该滑槽内。
19.一种具有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侧板;二对压合机构,该二对压合机构彼此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该两个侧板上,各对压合机构的两压合机构是上下相间隔且呈反向设置,各该压合机构包含二个左右相间隔的滑动件,各该滑动件能上下滑动地滑接于各该侧板,各该滑动件包括呈纵向延伸的齿条;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该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各该接合件接合于该连接杆上;两根杠杆,各该杠杆枢接于该连接杆上,各该杠杆一端与各该滑动件枢接;两个驱动件,各该驱动件接合于各该杠杆相反于各该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及二连动机构,各该连动机构设置于各对压合机构上,各该连动机构包含二上下相间隔的同步连杆,各该同步连杆包括二位于相反端的齿轮部,各该齿轮部能转动地与各该滑动件的齿条相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合机构及具有该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该压合机构包含两个滑动件、压轮、连接杆、两根杠杆及两个驱动件,两个滑动件左右相间隔且能上下滑动;压轮能转动地枢接于两个滑动件之间,压轮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个滑动件内侧的接合件;连接杆穿设于两个滑动件之间,各接合件接合于连接杆上;各杠杆枢接于连接杆上,各杠杆一端与各滑动件枢接;各驱动件接合于各杠杆相反于各滑动件的另一端并能对其施加压力,而使压合机构的压轮能均匀地施加压力至基材表面的预压薄膜上,使得预压薄膜能平整地填覆在基材表面。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2153810SQ20112023474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赖金森 申请人:志圣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