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
背景技术:
熔融纺丝,简称熔纺。是将聚合物加热熔融,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中冷却固化形成纤维的化学纤维纺丝方法。用于熔体纺丝的聚合物,必须能熔融成粘流态而不发生显著分解。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都可采用熔体纺丝法生产。熔体纺丝工艺主要包括:成纤聚合物在螺杆挤出机中加热熔融,熔体通过计量泵从喷丝孔挤出形成细流,熔体细流冷却固化,丝条经上油和卷绕,被拉伸变细而得纤维。在熔融纺丝过程中,熔体的均匀度对成丝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为保证熔体的均匀度需要在熔体管道上加装混合器,混合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静态混合器和动态混合器。目前,现有的动态混合器一般包括混合轴和混合套筒,混合轴和混合套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熔体混合的混合段,且混合轴和混合套筒之间设置有用于熔体输送的螺旋凸棱。但是该种结构的混合器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温升较大的问题,因为熔体经螺旋凸棱送入混合段时,能建立较大的压力,而压力越大导致熔体的温升越大。而温度过高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熔体的品质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其具有结构简单、混合效果好和混合过程中温升小的特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其包括混合轴和混合套筒,所述混合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混合套筒内,所述混合轴和混合套筒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熔体混合的混合段,所述混合段两侧的混合轴上设置有用于熔体输送的螺旋凸棱,沿熔体物料前进方向位于混合段前段的螺旋凸棱为输入螺旋凸棱,位于混合段后段的螺旋凸棱为输出螺旋凸棱,其中,所述输入螺旋凸棱上开设有连通槽口,所述连通槽口将该输入螺旋凸棱两侧的输料空间相连通。
特别地,所述输出螺旋凸棱上也开设有连通槽口,所述连通槽口将该输出螺旋凸棱两侧的输料空间相连通。
特别地,所述连通槽口的两端开口大小相等。
特别地,所述连通槽口的两端开口大小不等。
特别地,所述连通槽口沿熔体物料前进方向位于前端的开口大小小于位于后端的开口大小。
特别地,所述混合段包括开设于所述混合轴外壁上的混合轴凹槽和开设于所述混合套筒内壁上的套筒凹槽,所述混合轴凹槽和所述套筒凹槽沿熔体物料前进方向的交叉排列。
特别地,所述混合轴凹槽和所述套筒凹槽均采用半球形或月牙形的任一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于螺旋凸棱上开设有连通槽口,通过连通槽口将该输入螺旋凸棱两侧的输料空间相连通,在熔体由螺旋凸棱向前推动的同时,因压力能使熔体进行通过连通槽口进行回流和合并;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具有泄压的功能,从而很好地控制了熔体在混合过程中的温升,同时也起到了辅助混合的功能,提高了混合器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混合轴;2、混合套筒;3、混合段;30、混合轴凹槽;31、套筒凹槽;4、螺旋凸棱;40、输入螺旋凸棱;41、输出螺旋凸棱;42、连通槽口;43、输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一种纺织熔体动态混合器包括混合轴1和混合套筒2,所述混合轴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混合套筒2内,所述混合轴1和混合套筒2的中部设置有一用于熔体混合的混合段3,所述混合轴1的外壁上于所述混合段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熔体输送的螺旋凸棱4,沿熔体物料前进方向位于混合段3前段的螺旋凸棱为输入螺旋凸棱40,位于混合段3后段的螺旋凸棱为输出螺旋凸棱41,所述输入螺旋凸棱40上开设有连通槽口42,所述连通槽口42将该输入螺旋凸棱40两侧的输料空间43相连通,在输送熔体物料进入混合段3前,因沿熔体物料运动方向越靠近混合段3其压力越大,因此位于后段的输料空间43会通过连通槽口42进入其相邻且位于其前段的一输送空间43中进行混合和合并,该动作不仅具有泄压的功能,从而很好地控制了熔体在混合过程中的温升,同时也起到了辅助混合的功能,提高了混合器的混合效果。
所述输出螺旋凸棱41上也开设有连通槽口42,所述连通槽口42将该输出 螺旋凸棱41两侧的输料空间43相连通。于熔体物料混合后的出料端再次进行泄压和混合,以进一步提高其泄压和混合的效果。
所述混合段3包括开设于所述混合轴1外壁上的混合轴凹槽30和开设于所述混合套筒2内壁上的套筒凹槽31,由于月牙形在同一直径上能排列更多的凹槽,因此所述混合轴凹槽30和所述套筒凹槽31通常均采用月牙形的,能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所述混合轴凹槽30和所述套筒凹槽31沿熔体物料前进方向的交叉排列,混合套筒2是固定的,混合轴1是旋转的,当物料从混合套筒2的套筒凹槽31走到混合轴1的混合轴凹槽30时,由于混合轴1是旋转的,所以每一个混合套筒2上的套筒凹槽31会分布到下一排混合轴1上的混合轴凹槽30中去,则混合轴1下一排混合轴凹槽30中条纹就变成Sn=N2M-1,(Sn—分流数,N—周向凹槽数,M—轴向凹槽数)凹槽混合在混合过程中由于有非常强的剪切和再取向作用,混合效果非常好。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