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籽棉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08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籽棉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籽棉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各种设备被广泛应用,其中,在对籽棉处理过程中需要应用籽棉加湿装置。

近年来,籽棉加工过程中,对于籽棉回潮率的控制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籽棉回潮率控制的准确性和加工质量成为设计目标。

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加工工艺对于籽棉回潮率的需求不同,例如,在籽棉输送至轧花工序之前的回潮率在4%-5%,这远低于轧花工艺所要求的籽棉回潮率。较低的回潮率将会导致轧花过程中,棉纤维短绒率高、轧工质量差等现象。由此,在执行某一加工工序前,所传输供给的籽棉因回潮率低及均匀性差将导致本道加工的质量低。

以上现有技术中,籽棉回潮率控制的准确性低,以及籽棉加工质量低等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籽棉加湿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显著提高籽棉回潮率控制的准确性,同时提高籽棉加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籽棉加湿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籽棉的籽棉通道,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籽棉通道输送热湿气流的送气通道,所述送气通道与所述籽棉通道之间设有能够流通所述热湿气流的通孔;

所述籽棉通道的横截面轮廓为长条状,所述通孔沿所述横截面轮廓的长边区段横向设置;

与气源相连的预混通道,所述预混通道与所述送气通道平行设置,所述预混通道沿延伸方向设有用于向所述送气通道输入所述热湿气流的输入孔。

可选地,所述送气通道的侧壁与所述长边区段的侧壁贴合,在所述长边区段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壁孔,在所述送气通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壁孔,各所述第一壁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壁孔连通,以构成所述通孔。

可选地,在所述籽棉通道两侧相对的所述长边区段分别设有与所述送气通道连通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籽棉通道竖直设置,两侧相对的所述长边区段的外侧分别设有水平的送气通道。

可选地,水平设置于所述籽棉通道两侧的所述送气通道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籽棉通道内部的籽棉回潮率检测器,所述籽棉回潮率检测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送气通道的位置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籽棉通道内部的籽棉压力检测器,所述籽棉压力检测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送气通道的位置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预混通道的入口位置的开闭阀。

可选地,在所述籽棉通道的边侧设有观察窗。

可选地,在所述送气通道和/或所述预混通道的侧壁上设有保温层。

在一个关于籽棉加湿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籽棉加湿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籽棉的籽棉通道和用于输送热湿气流的送气通道,设置在送气通道与籽棉通道之间具有能够流通热湿气流的通孔,设置籽棉通道的横截面轮廓为长条状,通孔沿横截面轮廓的长边区段进行横向地设置。所谓横向设置,是指通孔沿长边区段的长边延伸方向进行设置,然而,通过设置多个通孔沿长边延伸方向进行排列设置也相当于将长孔进行横向设置。即,相互不连通的多个通孔构成的长条状的通孔阵列。与此同时,籽棉加湿装置还设有与气源相连的预混通道,预混通道与送气通道平行设置,预混通道沿延伸方向设有用于向送气通道输入热湿气流的输入孔。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输入孔的结构设定,其与上文中对通孔的设置同理,即,若将输入孔在预混通道延伸方向设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籽棉连续流动通过籽棉通道过程中,籽棉的流动状态被限定为长条状的横断面,即,相当于薄片状或扁平状的横截面,这在籽棉的横截面的长边方向通过排列的通孔进行热湿气流的输入,能够均匀地对籽棉动态结构的表面实现加湿,同时,更重要的是,因横截面为长条状,所以厚度 薄,则热湿气流能够快速地通过表面层而流入到籽棉中心层区域,进而对横截面范围内由外到内的所有籽棉进行快速且均匀地加湿。对于预混通道的设置,热湿气流流入过程中必然存在主入口,我们可以称之为气源,通过设置预混通道,使得从气源位置的主入口进入的热湿气流首先进入预混通道进行流动,热湿气流在预混通道内因流动方向具有大体的单向性、气压存在逐段衰减的状态,气体从气源主入口进入预混通道的流动稳定性低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在预混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无序性强,而通过沿着延伸方向的输入孔进入送气通道,热湿气流将处于相对较平稳的状态,这种进入送气通道的热湿气流较平稳的状态是相对于热湿气流在预混通道的流动状态而言的,特别是从延伸方向的输入口同时进入送气通道,预混通道相当于对气源进入的热湿气流进行了缓冲,使被缓冲稳定后的热湿气流再通过输入口均匀且稳定地进入送气通道。这必然相比于主入口的气源热湿气流直接与送气通道的一端进行连通更加稳定、在延伸方向各点的气压更一致。因此,以上结构综合设置能够显著地提高回潮均匀性和籽棉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向剖视图;

图1至图3中:籽棉通道—1、长边区段—11、观察窗—12、送气通道—2、籽棉回潮率检测器—3、预混通道—4、开闭阀—4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籽棉加湿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显著提高籽棉回潮率控制的准确性,同时提高籽棉加工质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向剖视图。

根据图中所示,籽棉加湿装置包括籽棉通道1、送气通道2和预混通道4,籽棉通道1用于输送籽棉流动通过,送气通道2用于输送热湿气流,在送气通道2与籽棉通道1之间设有通孔,热湿气流通过通孔能够从送气通道2流入籽棉通道1内,进而对籽棉进行加湿。对于籽棉通道1的结构,设置其横截面轮廓呈长条状,通孔沿横截面轮廓的长边区段11进行横向地设置,所谓长条状的横截面轮廓,是指其长度的尺寸显著大于宽度的尺寸,而并不限定其具体轮廓形状,例如长方形、椭圆形和菱形等等,如此的设置,在籽棉连续通过籽棉通道1过程中,能够实现籽棉的动态流动状态呈扁平状态,这与籽棉通道1的长条状截面轮廓相一致。继而,由于将通孔横向均匀地设置在横截面轮廓的长边区段11,这便使得各个通孔同时对籽棉进行热湿气流输入状态下加湿,对于各通孔对籽棉加湿的位置点,籽棉的各位置点厚度皆属于较薄的结构状态,因厚度薄,所以在某一位置点,表面的籽棉被热湿气流加湿的同时,热湿气流能够容易且快速地进入此位置点的籽棉中心区域,实现此位置点的籽棉从外层表面至内部核心层得到快速且均匀地热湿气流加湿。与此同时,预混通道4与送气通道2平行设置,预混通道4沿延伸方向设有用于向送气通道2输入热湿气流的输入孔,热湿气流通过输入孔流入送气通道2。对于热湿气流的流入,必然存在主入口,我们可以称之为气源,若未设置预混通道4,则送气装置2的入口即为主入口,在热湿气流从主入口进入送气通道后,热湿气流的流动稳定性,各位置点的气压等状态均不稳定,则通过送气通道各个通孔流入籽棉通道的热湿气流必然不稳定且各点流量不同,这将造成对籽棉回潮的不均匀。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预混通道4,使得从主入口进入的热湿气流首先进入预混通道4进行流动,进而,热湿气流从预混通道4通过沿着延伸方向的输入孔进入送气通道2的状态将处于相对较平稳的状态,特别是从延伸方向的输入孔同时进入送气通道2,这必然相比于主入口直接与送气通道的一端进行连通更加稳定,在延伸方向各点的气压更一致。主入口可以在预混通道的 一端设置,也可以在两对侧设置,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边侧等其他位置。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及论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籽棉加湿装置能够显著提高籽棉回潮率控制的准确性和籽棉加工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送气通道2的侧壁与籽棉通道1的长边区段11的侧壁贴合,在长边区段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壁孔,在送气通道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壁孔,各第一壁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壁孔连通,从而构成通孔。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贴合结构的设置,在第一壁孔和第二壁孔对齐连通构成通孔的状态下,使得通孔的长度达到最小化,相比于通过一定长度的管路将长边区段11与送气通道2的连通的结构设置相比,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得热湿气流通过通孔路径的距离最小,这更利于对籽棉的加湿。对于长边区段11的侧壁厚度,以及送气通道2的侧壁厚度不做限定,本实施例旨在通过相贴合而实现通孔路径的最小。而以上结构的描述是为了表述清晰,更优化的结构还可以将长边区段11的侧壁与送气通道2的侧壁设为同一侧壁,即,同一侧壁的一侧为热湿气流流动的送气通道2,另一侧为籽棉输送的籽棉通道1。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回潮率控制的准确性。

另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实施例中设定的籽棉通道1的横截面轮廓为长条形,可以进一步设置籽棉通道1两侧相对的长边区段11分别设有与送气通道2连通的通孔。由此,对于呈扁平状输送通过籽棉通道的籽棉,在两侧皆能够被通孔输出的热湿气流所加湿,进而热湿气流从两侧共同进入籽棉的中心层,这进一步提高了回潮效率,同时相比于从一侧进行回潮,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提高回潮的均匀性,提高籽棉加工质量。

对于设置方位,可以设置籽棉通道1竖直设置,两侧相对的长边区段11的外侧分别设水平的送气通道2。如此,本实施例中参照利用了重力规律,在籽棉自上而下输送的状态下,两侧的送气通道2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籽棉通道内输送热湿气流,这能够保证两侧热湿气流的均匀一致地输入,使籽棉两侧回潮的状态均匀。如此论述,是相比于将两侧的送气装置设置在上下两侧而言的,若设置在上下两侧,对于热湿气流,必然存在升浮的趋势,则下侧的送气装置中的热湿气流相比于上侧送气装置而更多地输入籽棉通道,这使得籽棉回潮不均匀。由此,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籽棉加工质量。

其中,最优选地结构是设置籽棉通道1两侧的水平送气通道2位于同一水 平高度。

另一实施例中,籽棉加湿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籽棉通道1内部的籽棉回潮率检测器3,籽棉回潮率检测器3的位置高度低于送气通道2的位置高度。如此,在籽棉通过籽棉通道1过程中,被送气装置2送气回潮的籽棉下落至籽棉回潮率检测器3的位置,被进行检测,而能够得出被加湿的籽棉的实际回潮率数据,进而回潮率数据能够被显示读取或用于控制送气量等。这进一步提高了籽棉加工质量。

另一实施例中,籽棉加湿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籽棉通道1内部的籽棉压力检测器,籽棉压力检测器的位置高度低于送气通道2的位置高度。如此,在籽棉通过籽棉通道1过程中,被送气装置2送气回潮的籽棉下落至籽棉压力检测器的位置,通过籽棉压力检测器检测籽棉的压力,通过密度换算,而能够得到实际籽棉的体积,即可知籽棉堆积的高度,这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例如,在压力数值较低时,可以判断为籽棉高度过低,进而停止进行加湿。

进一步地,在预混通道4的入口位置可以设置开闭阀41,以控制热湿气流的输入,特别是对于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的籽棉回潮率检测器3,以及籽棉压力检测器,可以在籽棉回潮率检测器3检测到湿度已超出预设回潮率数值时,通过开闭阀41的开闭调节进行控制;也可以在籽棉压力检测器检测到过低的籽棉压力数值时,判断为籽棉过少,进而通过闭合开闭阀41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可以籽棉通道的边侧设有观察窗12。以观察籽棉输送的状态。

另外,对于送气通道2和/或预混通道4,还可以在侧壁上设置保温层。这是由于热湿气流在相对温度较高的状态下,水汽不易凝结,因此,设置保温层能够更利于水汽被携带流动。提高加湿的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