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90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梳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梳棉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企业中,梳棉机是重要的加工设备之一。按照纺纱工艺流程,梳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其前道工序是开清棉联合机,其后道工序是并条机和条卷机。梳棉机主要应用于加工棉纤维和化学纤维,梳棉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锡林的转动和锡林表面的针布将前道工序送来的棉卷或者棉箱供给的油棉层进行反复梳理和除杂,从而将纤维凝聚,然后由道夫通过相对锡林的反向转动和道夫表面的针布对限位进行开松分梳,能使呈卷曲块的棉卷成为基本甚至的单纤维状,并在此过程中,除掉清花程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等,然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均匀棉条,存储于棉筒内,以供后面并条工序使用。

目前,现有的梳棉机在将棉条卷绕于棉筒上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辊通过重力来对棉条压紧,为了避免压辊从梳棉机上掉落,在梳棉机上固定有两个U形支撑杆,将压辊的端部置于U形支撑杆中,随着棉筒上棉条数量的增多,就容易使压辊从U形支撑杆的开口处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梳棉机,通过在U形支撑杆的开口处设置接触板,使接触板与压辊抵触,达到使压辊不易从支撑杆的开口处脱出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梳棉机,包括主机、转动连接于主机上的棉筒,所述的主机上设置有U形支撑杆,所述的棉筒上转动连接有压辊,所述的压辊置于U形支撑杆中,所述的主机上固定有支撑管,所述的U形支撑杆上固定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穿设于支撑管中并与支撑管滑动连接,所述的U形支撑杆的开口处铰接有用于与压辊抵触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通过磁力件与U形支撑杆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筒转动连接于主机上,随着棉筒上棉条数量的逐渐增多,使得压辊逐渐往U形支撑杆的开口处移动,当压辊的端部与与接触板发生抵触时,压辊对接触板施加上压力,通过上压力的作用,使接触板带动U形支撑杆往远离支撑管的方向移动,使得引导杆与支撑管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压辊不易从U形支撑杆的开口处脱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U形支撑杆的内壁上嵌设并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压辊的端部与滚珠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棉筒的转动,会使压辊随着棉筒的转动而发生位移,使压辊的端部与滚珠发生抵触,能够有效减小压辊与U形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压辊不易因摩擦力的作用而沿着自身的径向发生窜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杆远离U形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杆,所述的支撑管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杆置于限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能够随着引导杆的轴向移动而沿着限位槽移动,并且能够避免引导杆沿着自身的周向发生旋转,从而能够有效避免U形支撑杆的两端同时与压辊的端部接触而造成压辊不易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杆上螺纹连接有定位套,所述的定位套与支撑管的外壁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限位杆,使U形支撑杆与压辊的端部抵触,定位套与支撑管的外壁能够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此摩擦力的作用能够使支撑管对U形支撑杆和压辊支撑,从而能够使人们便于将棉筒从主体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U形支撑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用于与压辊抵触设置的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通过螺栓与U形支撑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推杆与压辊的端部抵触,再通过螺栓将推杆固定于U形支撑杆上,使推杆对压辊支撑,从而能够无需将U形支撑杆抬起,就可以将压辊支撑,将棉筒取出,操作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压辊的两端套设有支撑盘,所述的支撑盘与U形支撑杆的外壁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通过支撑盘缩小与U形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使得压辊不易因为主机的震动而沿着自身的轴向发生剧烈窜动,使得压辊能够稳定对棉条压紧,提升了压辊的工作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压辊由U形支撑杆的开口处放入到U形支撑杆上,将接触板沿着铰接处翻转,使接触板通过磁力件和U形支撑杆抵触,在棉筒卷取棉条的过程中,绕卷于棉筒上棉条的直径逐渐增大,对压辊产生支撑力,使得压辊往靠近U形支撑杆的开口方向移动,并与接触板抵触,带动U形支撑杆沿着棉筒的径向发生移动,同时引导杆与支撑管产生相对移动,而不易使压辊从U形支撑杆中脱出,在棉条绕卷完毕之后,移动推板,并通过螺栓将推板固定,使推板对压辊支撑,能够便于工人将棉筒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体现压辊与接触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主机;2、棉筒;31、支撑管;32、限位槽;41、引导杆;42、限位杆;43、定位套;5、U形支撑杆;51、连接段;52、支撑段;61、燕尾槽;62、滚珠;63、磁力件;64、接触板;7、压辊;8、定位板;81、螺栓;9、支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梳棉机,包括主机1,主机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棉筒2,棉筒2呈圆柱形,并且水平放置在主机1的出口端。

主机1由于是现有技术,所以本实施例中不作赘述。主机1将棉团梳理成棉条,通过电机(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使棉筒2转动,将棉条卷绕于棉筒2的外壁上。

在主机1上固定有两个支撑管31,支撑管31呈圆筒状,且轴心沿竖直方向设置。将两个支撑管31分别固定在棉筒2的两端。

在支撑管31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32,限位槽32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管31的轴心平行设置。在支撑管31内穿设有一个呈圆柱形设置的引导杆41。引导杆41的外壁上固定有一个呈圆柱形的限位杆42,限位杆42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且限位杆42从限位槽32中伸出,限位槽32的侧壁与限位杆42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在限位杆42上套设有定位套43,定位套43优选为螺母。

引导杆41的上端固定于U形支撑杆5上。U形支撑杆5包括连接段51、置于连接段51两端的支撑段52。连接段51呈长方体设置且水平放置,支撑段52也呈长方体设置且竖直放置。支撑段52和连接段51一体化连接。

在每个支撑段52朝向连接段51中部的一侧嵌设并且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珠62。并且这若干个滚珠62沿着支撑段5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在一个支撑段52远离连接段51的一端固定有一个磁力件63,磁力件63优选为磁铁。在另一个支撑段52远离连接段51的一端铰接有一个呈长方体设置的接触板64,接触板64沿着铰接处翻转,能够吸附在磁力件63上。

在固定有磁力件63的支撑段52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燕尾槽61,燕尾槽61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段5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将长条状的定位板8沿着燕尾槽61滑动,在定位板8远离燕尾槽61的一端旋有一个螺栓81。当螺栓81转动,能够使螺栓81与连接有接触板64的支撑段52抵触。

将长条状的压辊7放置在棉筒2上方,且压辊7的端部置于定位板8与接触板64之间。在压辊7的两端分别套设并固定有一个支撑盘9,支撑盘9呈圆环状,使支撑盘9能够使压辊7避免沿轴向产生剧烈窜动。

使用时,将定位套43旋转,往远离引导杆41的方向移动,将螺栓81松开,使定位板8置于燕尾槽61的下端;工人用手抬住压辊7,压辊7与棉筒2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转动棉筒2,使棉条卷绕于棉筒2上,继而缓缓将压辊7放置在棉条上,并且压辊7的两端由U形支撑杆5的开口处置于U形支撑杆5内,通过摩擦力的作用,棉条带动压辊7发生转动,同时,使压辊7沿着自身的径向发生移动,使压辊7的端部与滚珠62发生抵触,并带动滚珠62发生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随着棉筒2上棉条数量的增多,棉条对压辊7产生支撑力,推动压辊7往靠近接触板64的方向移动,使得压辊7的端部与接触板64发生抵触,并推动接触板64往远离以引导杆4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引导杆41与支撑管3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不易使压辊7从U形支撑杆5内脱出。在棉筒2绕卷足够数量的棉条之后,将电机停止,旋转定位套43,使定位套43与支撑管31的外壁抵触,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此摩擦力能够对U形支撑杆5稳定支撑;移动定位板8,使定位板8与压辊7的端部抵触,继而旋紧螺栓81,使螺栓81与U形支撑杆5抵触,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通过此摩擦力能够对压辊7稳定支撑;在工人将棉筒2从主机1上取下时,就不用抬起压辊7,在更换新的棉筒2之后,只需依次松开定位套43与螺栓81,即可使压辊7重新压在棉条上,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