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7231发布日期:2019-05-03 18:5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



背景技术: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是以精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由普通涤纶长丝织成的织物,其制衣用性能具有强度好,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优点。涤纶的大类品种有短纤维、拉伸丝、变形丝、装饰用长丝、工业用长丝以及各种差别化纤维。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涤纶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弥补了纯涤纶织物的不足,发挥出更好的服用性能。涤纶织物正向着仿毛、仿丝、仿麻、仿鹿皮等合成纤维天然化的方向发展。

现有的由普通涤纶织成的织物,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等缺点,均是由涤纶本身材料的缺点造成的,且涤纶染色性较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解决了现有涤纶材料存在着触感差、透气性、吸湿性差以及难以染色等缺点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包括涤纶基层,所述涤纶基层的内部填充有弹性层,所述涤纶基层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棉丝和蚕丝,所述涤纶基层、棉丝和蚕丝的外部均设置有光泽增强层。

优选的,所述涤纶基层包括第一涤纶层,所述第一涤纶层的内表面与弹性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涤纶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纳米吸附层,所述纳米吸附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涤纶层。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包括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所述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的外部设置有聚烯烃弹性纤维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

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弹性纤维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均螺旋缠绕在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棉丝和蚕丝均螺旋缠绕在涤纶基层的外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通过在涤纶基层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棉丝和蚕丝,棉丝和蚕丝均螺旋缠绕在涤纶基层的外部,涤纶基层包括第一涤纶层,第一涤纶层的内表面与弹性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纳米吸附层,纳米吸附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涤纶层,通过设置棉丝和蚕丝,并使其陷进第二涤纶层内,在染色时,可使染剂更容易穿过第二涤纶层,且内部设置纳米吸附层,可更好的留存住染剂,解决了涤纶材料不易染色的问题,且设置棉丝和蚕丝缠绕在表面,使该纤维材料的透气性和手感得到提高。

(2)、该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通过在涤纶基层的内部填充有弹性层,弹性层包括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的外部设置有聚烯烃弹性纤维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均螺旋缠绕在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的外部,通过设置弹性层,使该材料的弹性得到更大的提升,且利用三种弹性材料相辅助,可互相补全不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涤纶基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1-涤纶基层、11-第一涤纶层、12-纳米吸附层、13-第二涤纶层、2-弹性层、21-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22-聚烯烃弹性纤维、23-二烯烃类弹性纤维、3-棉丝、4-蚕丝、5-光泽增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涤纶短纤维,包括涤纶基层1,涤纶基层1包括第一涤纶层11,第一涤纶层11的内表面与弹性层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11的外表面设置有纳米吸附层12,纳米吸附层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涤纶层13,通过设置棉丝3和蚕丝4,并使其陷进第二涤纶层13内,在染色时,可使染剂更容易穿过第二涤纶层13,且内部设置纳米吸附层12,可更好的留存住染剂,解决了涤纶材料不易染色的问题,且设置棉丝3和蚕丝4缠绕在表面,使该纤维材料的透气性和手感得到提高,涤纶基层1的内部填充有弹性层2,弹性层2包括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21,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21的外部设置有聚烯烃弹性纤维22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23,聚烯烃弹性纤维22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23均螺旋缠绕在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21的外部,通过设置弹性层2,使该材料的弹性得到更大的提升,且利用三种弹性材料相辅助,可互相补全不足,效果更好,涤纶基层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棉丝3和蚕丝4,棉丝3和蚕丝4均螺旋缠绕在涤纶基层1的外部,涤纶基层1、棉丝3和蚕丝4的外部均设置有光泽增强层5,传统涤纶材料光泽度不足,光泽增强层5可增加表面光泽。

生产时,先选取细度较细的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21、聚烯烃弹性纤维22和二烯烃类弹性纤维23,以聚氨酯弹性纤维内芯21为中心进行缠绕,然后在外层依次裹上熔融的第一涤纶层11、纳米吸附层12和第二涤纶层13,在最外层的第二涤纶层13未完全干燥时,将极细的棉丝3和蚕丝4缠绕在第二涤纶层13外部,最后喷涂光泽增强层5为材料增加光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