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23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快的被蒸发,同时被蒸发出来的水分也更容易的从面料的空 隙中脱离面料。如此,就大大提高了衣物在晾晒过程中的晾晒效率,而且由于面料在所处环 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即纱线的横截面积可以恢复,可保 证晾晒完成后衣物保暖性不受影响,同时,由于微粒子的存在,衣物的保暖性可以得到进一 步提升,但在衣物穿戴者出汗的情况下又可以提高衣物的透气性,不至于使衣物粘着与皮 肤,引发穿戴者不适。
[0022]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的微粒子为8500~9000纳米,但是可以预料:更小的微 粒子在加强衣物的升温蓄热功能上是有利的,对于衣物的快速除湿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也 是有利的,但本发明采用8500~9000纳米的微粒子即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没有必要采用 更小价格更贵的微粒子;另外,纳米单元的含量高于〇. 09%重量份时,在加强衣物的升温蓄 热功能上是有利的,同时,对于衣物的快速除湿提尚衣物的晚晒效率也是有利的;但本发明 中纳米单元的含量只需要高于0.05%时即可满足需要,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经过多次试验 发现,所述纱芯部分和缠绕部分具有100~200T/m的捻数时,所述面料最佳,捻数高于200T/ m时,不利于纱芯部分的变形,捻数低于100T/m时,纱线本身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不足。
[0023] 实施例二
[0024]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占缠绕部分 3总重量99.95 %的重量份的常规纤维材料和占缠绕部分3总重量0.05 %的重量份的纳米单 元恪融纺丝而成;所述纳米单元包括9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包括500重量单元的 锌,350重量单元的铝和350重量单元的铁;所述纱芯部分2的捻数为200T/m ;所述缠绕部分3 的捻数为200T/m。
[0025] 实施例三
[0026]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占缠绕部分 3总重量99.93 %的重量份的常规纤维材料和占缠绕部分3总重量0.07 %的重量份的纳米单 元恪融纺丝而成;所述纳米单元包括87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包括400重量单元的 锌,400重量单元的铝和250重量单元的铁;所述纱芯部分2的捻数为150T/m ;所述缠绕部分3 的捻数为150T/m。
[0027] 对比实施例1
[0028] 不含所述功能性纤维的普通面料,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
[0029] 对比实施例2
[0030] 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纱芯部分包括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
[0031] 对比实施例3
[0032] 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包括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在缠绕部分中 加入0.07 %重量份的所述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8700纳米的如实施例三所述的微粒 子。
[0033] 对比实施例4
[0034]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包括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在缠绕部分中 加入0.05 %重量份的所述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9000纳米的如实施例二所述的微粒 子。
[0035] 对比实施例5
[0036]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包括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在缠绕部分中 加入0.09%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8500纳米的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微粒子。 [0037] 对比实施例6
[0038]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包括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在缠绕部分中 加入1.5%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8700纳米的如实施例三所述的微粒子。 [0039] 对比实施例7
[0040] 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包括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在缠绕部分中 加入1.5%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1000纳米的如实施例三所述的微粒子。
[0041] 将实施例中的面料折叠成两层放置在塑料台面上,在面料中央内侧设置热电偶温 度计,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待测面料在光照下的温度变化,试验所用面料结构、面积、厚度 均一致;所用光源为松下公司生产的PRF-500WB反射灯;照射距离为30厘米;测定条件为:先 用反射灯照射2分钟,立刻关闭反射灯,并在不照射的状态下持续8分钟来测定;测定环境 为:20°C、65%RH;测定方法:先将两块待测面料一起测定,然后交换两块待测面料的位置后 再次测定,最后计算两次测定的平均值得出实验结果。
[0042]本发明效果如表1、表2所示:
[0045] 从表1可以看出:
[0046] 本发明提供的面料与对比实施例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的面料在升温蓄热功能上更 胜一筹。
[0047] 表 2
[0048]
[0050] 从表2可以看出:
[0051] 1)在普通面料中加入纳米单元可以增强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但是其增强效果与 本发明相比有所不足。
[0052] 2)在普通面料中增加纳米单元的分量可以增强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但是其增强 效果与本发明相比有所不足。
[0053] 3)在普通面料纤维中减小纳米单元中的微粒子可以增强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但 是其增强效果与本发明相比有所不足。
[0054] 4)在普通面料纤维中增加纳米单元的分量,同时减小纳米单元中的微粒子,可以 对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有更大的提升,但是本发明提供的面料可以用更少分量、更大的微 粒子实现类似的升温蓄热功能。
[0055] 将实施例中的面料进行晾晒试验,实验在同一环境下同时进行;试验当天晴天,温 度20摄氏度,微风,实验场地周围空旷无遮挡物存在;面料结构、面积、厚度均一致。
[0056]本发明效果如表3所示:
[0057] 表 3
[0058]
[0059] 从表3可以看出:
[0060] 1)单纯的在普通面料中加入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对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效果 不明显。
[0061] 2)单纯的在普通面料纤维加入所述的纳米单元对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效果不明 显。
[0062] 3)在普通面料纤维中对加入的纳米单元增加分量并减小微粒子,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衣物晾晒的效率,但是,与本发明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0063] 4)本发明提供的面料与对比实施例相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在提高衣物的晾晒效 率上效果显著。
[006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面料在温度为5°C~45°C的环境下效果较佳。温度低 于5°C或者高于45°C时变形能力受到限制。
[00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 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纱线是一种包 芯纱(1),纱芯部分(2)由一种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组成,缠绕部分(3)由一种升温蓄热的 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占缠绕部分(3)总重量99.91~99.95%的 重量份的常规纤维材料和占缠绕部分(3)总重量0.05~0.09 %的重量份的纳米单元熔融纺 丝而成;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是一种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所述纳米单元包括 8500~9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包括300~500重量单元的锌,350~450重量单元的 铝和150~350重量单元的铁;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 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发生卷曲变形;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 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以恢复面料的初始状态。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纤维包括化学 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芯部分(2)的捻 数为100~200T/m;所述缠绕部分(3)的捻数为100~200T/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 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自身卷曲变形引起所述纱芯 部分(2)卷曲收紧,同时所述纱芯部分(2)横截面积减小;所述纱芯部分(2)横截面积的减小 导致包芯纱(1)整体横截面积减小,包芯纱(1)之间的空隙(4)变大。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 纤维的升温蓄热过程在光照下进行。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所述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纱线是一种包芯纱,纱芯部分由一种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组成,缠绕部分由一种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占缠绕部分总重量99.91~99.95%的重量份的常规纤维材料和占缠绕部分总重量0.05~0.09%的重量份的纳米单元熔融纺丝而成;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是一种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所述纳米单元包括8500~9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包括300~500重量单元的锌,350~450重量单元的铝和150~350重量单元的铁。本发明通过升温蓄热和加大面料空隙的共同作用提高了衣物清洗和晾晒的效率。
【IPC分类】D03D15/00, D02G3/36, D04B21/00, D04B1/14
【公开号】CN105483893
【申请号】CN201610013445
【发明人】郑国荣
【申请人】长兴翎耀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