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46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供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并对从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进行回收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从液体喷射头向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公知有例如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简称为“打印机”)。该打印机通常在其内部包括用于将墨水供应给液体喷射头的墨水供应罐(液体供应部件);和用于对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废墨水进行回收的墨水回收罐(液体回收部件)。作为这种打印机,以往公知有将墨水供应罐及墨水回收罐二者安装在托架上的方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60991号公报)。在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60991号公报所公开的打印机中,当进行液体喷射头的恢复操作(清洁)时,在用密封帽封住液体喷射头的状态下,用泵对液体喷射头上形成的喷嘴内的墨水进行吸引,并将吸出的废墨水回收到墨水回收罐中。
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60991号公报中,由于将墨水供应罐及墨水回收罐安装在托架上,因而难以将这些罐做得很大。当进行大量印刷时,对液体喷射头进行清洁或冲洗的次数会很多。因此,当将打印机用于这种大量印刷的中时,如果墨水供应罐及墨水回收罐小,则需要频繁更换这些墨罐。
此外,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6099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方式的打印机,其将墨水供应罐及墨水回收罐配置在打印机内的托架以外的地方(参照该公报的图6)。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将墨水供应罐及墨水回收罐配置在打印机内部,就必须将这些墨罐配置在没有配置构成打印机的各种部件的闲置空间内。因此,很难自由地设定这些墨罐的大小和形状。尤其是在墨水回收罐中配置有墨水吸收材料时,该墨水吸收材料的形状会影响墨水的保存量。但是,当将墨水回收罐配置在如上述的闲置空间中时,墨水吸收材料的形状会受到闲置空间的形状的制约,从而无法将该墨水吸收材料做成理想的形状(例如,立方体或长方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由地设定液体供应部件及液体回收部件的大小和形状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该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包括单元主体、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上的液体供应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上的液体回收部件。所述液体供应部件储存液体,并经由液体供应管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应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回收部件经由液体排出管来回收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所述单元主体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分开单独地设置。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截面图;图2是图1的液体喷射系统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截面图;图3是图1的液体喷射系统中的墨水供应回收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墨水供应回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图3的墨水供应回收装置的概要截面图;图6是图1的液体喷射系统中的盖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6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下述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是在图1中将纸面的眼前一侧作为前方时所规定的方向。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0包括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1;和作为液体供应回收装置的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向打印机11供应墨水(液体),并从打印机11回收墨水。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左右并列地配置在作为保持部件或支撑台的水平托盘13上。通过配置在该托盘13上,使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彼此保持固定的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所述打印机11包括具有底壁且呈向上方开口的近似长方体箱形的主体箱14。在主体箱14的左右两侧壁之间架设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棒形的导向部件15。导向部件15插入并贯穿托架16,由此托架16相对于导向部件15可左右移动地受到支承。托架16通过同步带17连结在托架马达18上,并通过该托架马达18的驱动而沿着导向部件15移动。
在托架16的下部安装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9。记录头19的下表面是喷嘴形成面19a,在该喷嘴形成面19a上形成有多个(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喷嘴19b。在记录头19上设置有分别与喷嘴19b相对应的、图中未示出的多个压电元件。托架16在记录头19的上侧配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贮墨室20,在这些贮墨室20上分别连接有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延伸出来的、作为液体供应管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挠性供墨管21。这些贮墨室20暂时储存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通过分别对应的供墨管21供应来的多种颜色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向8个贮墨室20分别供应颜色彼此不同的墨水,即总共8种颜色的墨水。分别暂时储存在贮墨室20中的墨水被供应给记录头19。
在托架16的下方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台板22。台板22是支撑作为目标的记录用纸P的支撑台,在其上面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送纸机构。在印刷时,该送纸机构通过设置于主体箱14上的送纸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而将记录用纸P向前方输送。托架16一边沿着导向部件15往复移动,一边根据印刷数据来驱动压电元件,从而从喷嘴形成面19a的喷嘴19b向记录用纸P喷射墨水,由此对记录用纸P进行印刷。
在主体箱14内的右端部设置有非印刷区域(初始位置),在该非印刷区域内配置有清洁机构23。清洁机构23包括密封帽24、具有挠性的作为液体排出管的排墨管25、以及空吸泵26。
所述密封帽24呈向上方开口的近似长方体箱形的形状,通过设置在非印刷区域内的升降马达(省略图示)而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在密封帽24的底壁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穿该底壁的吸引孔24a。在密封帽24的底壁上配有由挠性材料构成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框状部24b。在记录头19移动到非印刷区域的状态下,如果密封帽24向上方移动,则框状部24b与喷嘴形成面19a抵接从而密封该喷嘴形成面19a。由此,在密封帽24内形成了露出喷嘴19b的开口的、作为密闭空间的密封帽内部空间。
所述排墨管25与所述吸引孔24a连通并由此连接在所述密封帽24的底壁上。排墨管25延伸至所述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在该排墨管25的中间部分设有所述吸引泵26。当对记录头19进行清洁时,在密封帽24密封了喷嘴形成面19a的状态下驱动空吸泵26。由此,存在于记录头19内的粘滞的墨水被从所述喷嘴19b吸到密封帽内部空间,然后经由排墨管25而被排出到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
如图3所示,所述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配有呈长方体形状的、作为单元主体的箱体27。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还配有作为液体供应部件(或者液体贮存部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墨盒28;和作为液体回收部件的回收容器29。各个墨盒28呈长方体形状,并且相对于箱体27可以装卸。回收容器29呈长方体箱形,并且相对于箱体27可以装卸。在墨盒28中容纳有颜色彼此不同的墨水。本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被构成为通过在箱体27内容纳墨盒28及回收容器29而形成的单元。
在箱体27前表面的上部形成有分别供墨盒28插入的8个第一插入口27a,所述第一插入口27a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在箱体27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可供回收容器29插入的第二插入口27b。
如图4所示,在箱体27内设置有抵接壁30,该抵接壁30挡住插入到箱体27中的墨盒28。各个墨盒28可从对应的第一插入口27a插入到箱体27内,直到其后表面抵接到抵接壁30上。在抵接壁30的下端部上设置有与墨盒28分别对应的8根筒形供应针31(图中仅示出了1个)。各个供应针31以贯穿抵接壁30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各个墨盒28的后壁的下端部上形成有供应孔28a。当各个墨盒28的后表面抵接到抵接壁30上时,相应的供应针31的前端部插入供应孔28a中并直到墨盒28内部。在各个供应孔28a中设有阀机构(省略图示)。在供应针31没有插入供应孔28a内的状态下,阀机构闭塞该供应孔28a,以使墨盒28内的墨水不从供应孔28a漏出。
在各个供应针31的后端部上连接有从所述贮墨室20中的一个延伸出来的供墨管21的端部。从供应针31直到记录头19的墨水通路与大气隔断。此外,通过墨水在记录头19中消耗,在作为细小孔的喷嘴19b中会产生毛细管力。通过该毛细管力,墨盒28内的墨水通过供墨管21及贮墨室20被供应到记录头19中。
如图1所示,以使墨盒内部储存的墨水的液面28b比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低的方式来配置各个墨盒28,由此不使喷嘴形成面19a中的墨水成正压。换句话说,以便对喷嘴19b内的墨水施加负压的方式来设定各个墨盒28相对于记录头19的配置(高度位置)。再换句话说,各个墨盒28以便对喷嘴19b内的墨水施加负压的方式来储存墨水。以便各个墨盒28内的墨水可通过在记录头19中产生的毛细管力而被适当地供应到记录头19中的方式,设定各个墨盒28相对于喷嘴形成面19a的高度位置。如图1所示,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通过被配置在托盘13上而在高度方向上被定位,从而用户无法任意地改变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在高度方向上的彼此的位置关系。
如图5所示,在回收容器29从第二插入口27b(参见图3)被安装在箱体27内的状态下,从密封帽24延伸出来的排墨管25的端部被配置在回收容器29内,并且被支撑在箱体27内的墨水传感器32被配置在回收容器29内。
墨水传感器32与设置在箱体27内的控制部33电连接,该控制部33与设置在箱体27表面上的作为警报器的灯34电连接。当回收容器29内的墨水量达到规定量(回收容器29的容积的8~9成左右的量)时,墨水传感器32浸到墨水中。于是,墨水传感器32向控制部33发送信号,控制部33根据该信号而使灯34点亮。
如图6所示,在打印机11的主体箱14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之间,设置有对在两个箱体14、27之间延伸的供墨管21、排墨管25以及各种电缆(省略图示)的部位进行覆盖的盖子35。该盖子35具有槽形的截面形状,由金属等刚性材料形成。盖子35具有与两个箱体14、27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长度,盖子35的下端部被固定在托盘13上(参见图1)。
当各个贮墨室20内的墨水随着打印机11进行印刷而被消耗时,通过在记录头19的喷嘴19b中产生的毛细管力,从对应的墨盒28经由供墨管21及贮墨室20向记录头19补充所消耗的量的墨水。此外,当对记录头19进行清洁时,从记录头19排出的墨水通过密封帽内部空间及排墨管25而被回收到回收容器29中。如果灯34点亮,则用户只要从第二插入口27b抽出回收容器29,处理该回收容器29内的废墨水,然后再次将回收容器29从第二插入口27b插入到箱体27内即可。由此,废墨水就不会从回收容器29溢出。
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在打印机11的外部与该打印机11分开单独地设置,因而能够自由地设定墨盒28及回收容器29的大小和形状。因此,即使通过打印机11进行大量印刷,也不需要频繁地更换墨盒28,或者频繁地对回收容器29中所回收的墨水进行处理。
(2)将墨盒28设置在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中,使其位于回收容器29的上侧。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各个墨盒28配置在必要的高度位置上,以便通过毛细管力而将该墨盒28内的墨水供应到记录头19中。
(3)由于墨盒28及回收容器29相对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可以装卸,因而能够容易地更换各个墨盒28以及对回收到回收容器29内的墨水进行处理。
(4)各个墨盒28内的墨水通过在记录头19的喷嘴19b中产生的毛细管力而被补充到该记录头19中。因此,无需使用用于对墨水进行加压的加压马达等,即不需要电源等,就可以将墨水补充到贮墨室20及记录头19中。因此,能够实现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箱体27)的小型化并能够降低使用成本(电费等)。
(5)各个墨盒28内的墨水的液面28b处于比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低的位置。由此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处的墨水不会成正压。从而,能够抑制从记录头19喷出的墨量超过所需量或墨水喷射变得不稳定等,能够从记录头19稳定地喷出适量的墨水。
(6)通过将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箱体27)配置在托盘13上,能够使它们保持固定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各个墨盒28内的墨水的水头。因而,能够通过在记录头19的喷嘴19b中产生的毛细管力,能够将墨水可靠地补充供应到贮墨室20及记录头19中。
(7)在打印机11的主体箱14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之间延伸的供墨管21、排墨管25以及各种电缆的部位被盖子35所覆盖。因而,管21、25以及电缆不会暴露在外部,能够很好地保护这些管21、25和电缆。
另外,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如下变更。
可以省去盖子35。
可以省去托盘13。
各个墨盒28被构成该墨盒28内的墨水具有自由液面(free liquidlevel)。但是,液体供应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密封袋,该密封袋在与如上构成的墨盒28内的墨水的静水头同等的压力环境下储存墨水。此时,密封袋是以使喷嘴19b内的液体承受负压的方式而储存液体的液体供应部件。
也可以以使各个墨盒28内的墨水的液面28b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b高度相同、或使前者比后者高的方式来配置各个墨盒28。
也可以通过加压泵等来对各个墨盒28内的墨水进行加压,由此向记录头19供应墨水。
也可以将回收容器29或者各个墨盒28不可拆卸地安装在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中。也可以将回收装置29及墨盒28二者均不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27中。此时,需要按照能够向各个墨盒28内补充墨水并能够对回收容器29内的废墨水进行处理的方式来构成箱体27。
也可以按照在墨盒28的上侧配置回收容器29的方式来构成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
也可以将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构成为可彼此分离。为此,可以将供墨管21及排墨管25在打印机11与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之间分别断开,并通过连接器将所述断开的管彼此连结起来。这样,例如也可以容易地将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更换成如上述通过加压泵等来供应墨水的类型的装置。
也可以在回收容器29内设置将回收的墨水吸收保存的吸收材料。此时,墨水吸收材料最好是可收纳于回收容器29内的长方体形状的部件。由此,可以高效地保存回收的墨水。
作为警报器,也可以使用发出蜂鸣声或音乐等的发音器。
设置在墨水供应回收装置12的箱体27中的墨盒28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或者8个以外的多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而应用了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镜的制造中、或者在有机EL显示器等的像素形成中使用的液体喷射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供应回收装置,用于具有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主体;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上的液体供应部件,所述液体供应部件储存液体,并经由液体供应管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应所述液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上的液体回收部件,该液体回收部件经由液体排出管来回收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所述单元主体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分开单独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应部件以位于所述液体回收部件的上侧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应部件及所述液体回收部件相对于所述单元主体可以装卸。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嘴,通过在该喷嘴中产生的毛细管力而将液体从所述液体供应部件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形成所述喷嘴的喷嘴形成面,以使所述液体供应部件中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低于所述喷嘴形成面的方式来配置所述液体供应部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液体供应部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配置,以便对所述喷嘴内的液体施加负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应部件按照对所述喷嘴内的液体施加负压的方式来储存液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保持部件来保持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与所述单元主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是托盘,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及所述单元主体被配置在托盘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与所述单元主体之间延伸的所述液体供应管及所述液体排出管的部位被盖子所覆盖。
全文摘要
墨水供应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上的墨盒、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上的回收容器。墨盒经由供墨管将墨水供应到打印机的记录头中。回收容器经由排墨管来回收从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所述箱体在打印机的外部与该打印机分开单独地设置。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墨盒及回收容器的大小和形状。
文档编号B41J2/175GK1853939SQ20061007900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8日
发明者小林淳, 山县真也, 向山洁, 谌怀椿, 陈秋玲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