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记录元件检测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55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良记录元件检测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根据由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例如喷墨头)形成的测试图案的记录结果确定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技术,以及应用该检测技术的图像形成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在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存在喷墨描绘方式,其对应于图像信号从记录头喷出墨滴,使该墨滴着落在记录介质上。作为使用这种喷墨描绘方式的图像描绘装置来说,已有整行线状记录头型的图像描绘装置,其将喷出墨滴的喷出部(多个喷嘴)以线状配置,以与记录介质一条边的整个范围相对应,从而可以通过将记录介质沿与喷出部正交的方向输送,在记录介质的整个范围内记录图像。因为整行线状记录头型的图像描绘装置不使喷出部移动,通过输送记录介质就可以在记录介质的整个范围内描绘图像,所以适合于使记录速度高速化。、但是,整行线状记录头型的图像描绘装置,由于构成喷出部的记录元件(喷嘴)的制造波动或随时间恶化等各种原因,有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实际的点位置会从理想点位置偏离,产生记录位置误差(着落位置误差)的情况。其结果,存在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图像中产生条状伪像(artifact)的问题。除了这种由记录位置误差引起的伪像之外,还存在液滴未喷出的异常(不喷出)、喷出体积的异常、喷出形状的异常(飞溅)等,由于记录元件不良而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图像中产生条状伪像的现象。将造成这种记录品质降低的记录元件统称为“不良喷嘴”或“不良记录元件”。整行线状记录头型的记录头,因为具有与记录纸张的宽度相等的长度,所以,例如在记录分辨率为1200DPI的情况下,在与具有大约A2^36mmX469mm)的纸张宽度的记录纸张相对应的装置中,大约存在3万喷嘴/墨色左右的记录元件。在这种大量记录元件中,时常出现不良喷嘴。即,可能存在在记录头制造时不良的、随时间变化而不良的、在维护时不良的(在维护造成的情况下,往往在下一次维护时还原为正常喷嘴的情况也很多)、在连续印刷中途成为不良喷嘴的情况等。在产生不良喷嘴的情况下,已知停止使用该不良喷嘴(不喷出处理),而使用其他的周围喷嘴(可以正常喷出的喷嘴),对图像进行校正的技术。在应用该校正技术时,准确地确定不良喷嘴很重要。作为确定不良喷嘴的技术,专利文献I至3中记载了下述方法,其打印以不良喷嘴检测为目的的规定的测试图案,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取该打印结果,解析所获得的读取图像数据,确定不良喷嘴。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00947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06902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054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I中,公示了使用所谓的I开N关的检测测试图案的结构。读取装置(扫描仪)具有与打印分辨率相同或比其更高的分辨率,将读取结果2值化,检测不喷出喷嘴。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示了根据测试图案中关注的I列的读取结果的平均值和关注列左右m列的读取结果的平均值,检测不良喷嘴位置的技术。在这里,图像读取部的读取分辨率优选为线形记录头的分辨率的η倍(η是大 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但是,在专利文献1、2中未公示相对于使用与线形打印头的打印分辨率相比较低分辨率的读取装置的课题的检测技术。对于该课题,在专利文献3中公示了下述技术,其使用与记录头的分辨率相比以较低分辨率读取的扫描仪,对读取数据进行插值处理,检测不良喷嘴。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在由测试图案上的点形成的线宽不满足采样定律的条件下,因为线的位置具有一定量的误差(由点形成的直线属性(profile)的推定误差),所以存在无法达到要求高精度的问题。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其在使用与记录分辨率相比较低分辨率的读取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高精度地确定记录头上的不良记录元件(特别是记录位置误差超过规定量而较大的元件)。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该检测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其具有读取图像信号获取单元,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相对移动,获取通过上述记录元件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单元,其进行下述处理,即,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从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下述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单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XPP+IWS X PS-WP X PP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上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分解单元,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除以上述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预测信号生成单元,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阈值确定单元,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变化信号计算单元,其计算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以及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单元,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中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对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可知。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根据读取测试图案而获得的读取图像信号计算预测信号,利用线状图案的规则性(周期性),根据该预测信号掌握记录位置的误差(距离)与信号变化的关系,从而确定判定用的阈值。由此,可以根据与记录头的记录分辨率相比较低分辨率的读取图像信号,高精度地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另外,因为根据从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得到的预测信号确定判定用的阈值,所以不易被读取装置的特性或测试图案的记录条件等影响,可以实现鲁棒性优良的高精度检测。


图I是示意地说明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位置从理想着落位置偏离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在记录纸上记录的测试图案的基本形状的图。图3是表示测试图案的一个具体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读取测试图案而得到的理的读取图像的例子的图。图5是图4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使用低分辨率(477DPI)的读取装置读取测试图案的实际的读取图像的例子的图。图7是图6中的B部的放大图。图8是不意地表不喷嘴、线、读取像素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各个读取像素的属性的图表。图10是示意地表示着落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的喷嘴、线、读取像素间的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各个读取像素的属性的图表。图12是示意地表示检测间距与解析间距的间距差ΛΡ为负的情况下的喷嘴、线、读取像素的关系的图。图13是示意地表示间距差ΛΡ为正的情况下的喷嘴、线、读取像素的关系的图。图14是表示线与读取像素的相对位置的图。图15是表示检测间距数与解析间距数的各个组合的间距差和周期的表格。图16是表示检测间距数与解析间距数的各个组合的间距差和周期的表格。图17是表示不良喷嘴检测的处理的整个流程的流程图。图18是不良喷嘴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19是整体位置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20是从读取图像检测基准位置(上端位置、下端位置)的处理的说明图。图21是从读取图像检测基准位置(左端位置、右端位置)的处理的说明图。图22是线块·轨道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图23是根据基准位置的线块及轨道的切割方法的说明图。图24是表示线块的读取图像属性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25是表示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 (q = 0,I,2,3)的图表。图26是表示未实施浓淡校正的状态的每个MOD序列的图像属性的图表。
图27是基于图像属性的不良喷嘴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28是基于各个轨道的图像属性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9是图像属性初始解析处理的流程图。图30是表示各个读取像素、读取像素的组(解析间距)及线状图案的关系的图。
图31是预滤波处理的流程图。图32是图像属性分割处理的流程图。图33是图像属性分割处理的流程图。图34是每个MOD序列的属性处理和基于最小值的属性分割处理的说明图。图35是图像属性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36是图像属性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37是图像属性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38是图像属性校正处理与平均属性计算范围的说明图。图39是平均属性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40是表示平均属性的其他序列的要素的图。图41是检测阈值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图42是MOD序列期望值属性和检测补偿图像数的说明图。图43是图像属性期望值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44是不良喷嘴判定处理的流程图。图45是不良喷嘴判定程序的流程图。图46是与着落位置相对应的阈值的说明图。图47是属于相同线块的轨道间的统计处理的流程图。图48是距离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49是距离计算程序的流程图。图50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图像校正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51是不良喷嘴的检测及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处理涉及的系统功能框图。图52是检测不良喷嘴并进行校正的系统中的打印纸张上的属性图。图5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54是表示喷墨头的结构例的平面透视图。图55是表示使多个头模块联合而构成的喷墨头的例子的图。图56是沿图54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57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58是表不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印刷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着落位置误差的说明)首先,作为喷墨头上的不良喷嘴的一个例子,对于着落位置(记录位置)的误差进行说明。图1(a)至图1(c)是示意地说明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位置从理想着落位置偏离的状态的图。图I (a)是表示记录头50上的多个喷嘴51的线性排列的俯视图。图1(b)是从横向观察从喷嘴51向记录纸(记录介质)16喷出墨滴的状态的图,图中的箭头A概略地表示从喷嘴51喷出的墨滴的喷出方向。另外,图1(c)是表示由从喷嘴51喷出的墨滴在记录纸16上形成的测试图案102的例子的图,用虚线表示理想的着落位置(标号104),用粗黑线表示实际的着落位置(标号102)。此外,在图1(a)及图1(b)中,为了图示简化,表示多个喷嘴51排成I列的记录头50,但当然也适用于多个喷嘴二维排列而构成的矩阵记录头。即,通过考虑正投影在沿与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直线上的实际的记录头列,2维排列的喷嘴组可以作为实际上与I列喷嘴列相同的情况处理。例如,相对于线性记录头的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与“相对移动方向”相当,如果将该纸张输送方向作为“副扫描方向”,则与其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成为“主扫描方向”,正投影在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直线上的喷嘴列(投影喷嘴列)实际上可以作为I列喷嘴列处理。如图1(a)至图1(c)所示,记录头50的多个喷嘴51包含表示通常的喷出特性的正常喷嘴,以及喷出的墨滴的飞射轨道从原本轨道过度偏离的不良喷嘴。由从该不良喷嘴、喷出的着落在记录纸张16上的墨滴形成的线状的点图(测试图案)102,从理想的着落位置104偏离,成为图像品质恶化的原因之一。在作为高速记录技术的单通道记录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中,与记录纸16的纸张宽度相对应的喷嘴数是每I个墨色数万个,而在全彩色记录中,还存在与墨色数量(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及黑色这4种颜色)相对应的记录元件。下面公示一种在这种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单通道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高精度地检测不良记录元件(不良喷嘴)的技术、测量记录元件的记录位置误差(喷出液滴的着落位置误差)的技术。(检测用测试图案的例子)图2是表示为了检测不良喷嘴而记录在记录纸(记录介质)上的图案(以下称为“测试图案”或“检测图案”)的基本形状的图。通过相对于记录头输送记录纸16,并且,以一定间隔选择及驱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在记录纸16上生成线状的测试图案102的基本部分。S卩,由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具有规定间隔的喷嘴组构成的每个喷嘴区块喷出墨滴,形成线状测试图案102,通过与记录纸16的输送一起依次改变喷出墨滴的喷嘴区块,如图2所示,测试图案102形成为锯齿状。图2的测试图案102是所谓的“I开η关”型的线状图案(η为自然数)。在I个线形记录头中,对于构成实际上沿纸张宽度方向(X方向)排成I列的喷嘴列(通过正投影得到的实际的喷嘴列)的喷嘴排列,在从上述X方向的一端依次标记喷嘴编号时,根据将喷嘴编号除以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Α”时的余数“B” (B = 0、1、"·Α-1),将同时喷出的喷嘴组进行分组,对每个ΑΝ+0、AN+K…ΑΝ+Β的喷嘴编号的组,改变打点定时(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O的整数),通过形成由来自各个喷嘴的连续打点形成的直线组,得到图2所示的I开η关型的线状图案。S卩,通过从正投影为沿X方向排列的实际喷嘴列的连续(η+1)个喷嘴排列中的I个喷嘴喷出,而不驱动其他η个喷嘴,绘制线状的图形。图2是“I开11关” (Α = 12,B = O至11)的例子。在这里,例示A = 12的情况,对于ΑΝ+Β(Β = 0、1、一A-IhA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都适用。
通过使用这种I开η关型的测试图案,在各个线块内相邻的直线彼此不重合,对于全部喷嘴来说,可以形成与各个其他喷嘴可以区别的独立的(不同喷嘴的)直线。因为构成测试图案102的各条直线分别与来自各个喷嘴的墨水喷出相对应,所以可以通过判定是否适当地形成各条直线,检测是否适当地从对应的喷嘴喷出墨滴。此外,除了上述所谓的“I开η关”型的直线图案之外,测试图案也可以包含其他线块(例如,线块彼此间的位置误差确认用的区块)或隔开线块之间的横线(分隔线)、基准位置检测线等其他图案要素。图3是表示用于检测不良喷嘴的测试图案的实例的图。在这里,通过具有与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B)这四种颜色的墨水相对应的各种颜色的记录头的喷墨打印机,形成全颜色全喷嘴的I开η关型的图案。在记录纸16的前端部分设置浓淡校正区域18。浓淡校正区域18是用于读取记录纸张16的白底区域而获取浓淡校正用数据的非打印区域。与浓淡校正区域18相连续,形成由K墨水形成的测试图案102Κ、由C墨水形成的测试图案102C、由M墨水形成的测试图案102Μ、以及由Y墨水形成的测试图案102Υ。由此,在记录纸16的纸面内设置浓淡校正区域18,在纸张内配置多个由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各种颜色的墨水(在这里是CMYK)形成的图案。可以如图3所示,在I张纸上形成全部4种颜色的图案,也可以分别在多张纸张上形成。〈关于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 图4是测试图案的理想读取图像的例子。在这里,作为参考,表示使用与印刷分辨率相比较高分辨率的扫描仪的例子。在图4中,表示利用具有1200DPI(dots per inch)记录分辨率的喷墨打印机,输出I开10关的测试图案,并由具有2400DPI读取分辨率(水平方向的分辨率)的平面扫描头扫描仪读取该图案而获得的读取图像的例子。在图5中表示由图4中的标号A表示的矩形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5中,纵向直线是表示与读取像素的I个像素相当的边界的直线,由2条纵线和上下横线分隔的细长矩形区域与读取I个像素相当。即,对于横向来说,在具有2400DPI读取分辨率的情况下,I个像素的宽度为大约10. 6 μ m。希望根据该测试图案读取图像,检测·判定各个喷嘴的着落位置误差(记录位置误差)是否大于规定距离(例如,大约15 μ m)。如果是2400DPI读取分辨率,则可以判定15 μ m的着落位置误差。与之相对,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的纸张输送路径途中的实际的读取装置(内嵌传感器)等,使用与印刷分辨率相比更低分辨率的读取分辨率的装置的情况很多。图6是使用低分辨率读取装置读取测试图案的实际读取图像的例子。在这里,表示通过具有1200DPI记录分辨率的喷墨打印机,输出I开10关的测试图案,并由具有477DPI读取分辨率(水平方向的分辨率)的扫描仪读取而获得的读取图像的例子。在图7中表示由图6中的标号B表示的矩形区域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为了简化数量的说明,替换为I开9关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打印分辨率为1200DPI、I开9关时,I个区块的线间距是211. 6 μ m。读取图像的I个像素的宽度是大约53. 2 μ m。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技术必须进行大约15 μ m左右的记录位置误差对比,但这种状态下无法判定与读取像素的I个像素相比更小的误差。
因此,下面表示根据这种低分辨率的读取图像高精度地测定记录位置误差,并高精度地确定不良喷嘴的方法的一个例子。(不良喷嘴检测原理)图8是示意地表示通过读取装置读取由记录头50的喷嘴51中按照I开η关规则选择的规定喷嘴51形成的各条直线103的情况下,喷嘴51、直线103、及读取像素138的关系的图。在这里,使由喷嘴51的排列形成的X方向的记录像素间距(X方向打印分辨率确定的间距,即,打印像素尺寸)为WP[ μ m],使以X方向连续排列的规定数量的打印像素的像素列为一组检测单位的直线103的检测间距数(以打印像素的单位表示的像素数)为PP,使读取像素138的X方向的读取像素间距(读取像素大小)为WS,使沿X方向连续排列的规定个数的读取像素138的像素列为一组解析单位的解析间距数(以读取像素的单位表示的像素数)为PS,则检测间距LP可以表示为LP = PPXWP[ μ m],解析间距LS为LS =PS X WS [ μ m]。另外,检测间距LP与解析间距LS的间距差Λ P表示为Λ P = LS-LP [ μ m]。
在这里,使用与记录分辨率相比较低分辨率的读取装置(扫描仪),所以读取像素间距WS与记录像素间距WP相比较大(WS > WP)。图8表示AP = O的情况,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PP = 6,WP = 25400/1200 [ μ m],PS = 3,WS = 25400/600 [ μ m]。图9(a)是表示基于图8所示的各个读取像素138的读取结果(读取图像信号)的图表。对于该读取图像信号,使解析间距方向(图8的X方向)的读取像素位置(读取像素标号)从端部开始依次为x = 0、l、2、3…。在这里,为了确定不良喷嘴,将读取像素位置X除以解析间距数PS,求出余数q,按照该余数q分割读取图像信号的属性(profile)而进行解析。此外,将沿一个方向(X方向)切断读取图像时的图像浓度(浓淡)分布称为属性。该属性不一定是指每I个像素对应的浓度(浓淡)分布,例如,也可以使用在Y方向平均化的浓度(浓淡),将X方向相关的浓度(浓淡)分布作为属性使用。如果使图9(a)所示的读取图像信号的属性为Is(x),则按照余数q分割的属性Isq(其中,q = xmodPS)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表示。IsO (k) = Is (PSXk+0) (q = O 时)...(式 I)Isl (k) = Is (PSXk+1) (q = I 时)…(式 2)Is2(k) = Is(PSXk+2) (q = 2 时)…(式 3)如图8所示,上述余数q与解析间距数Ps内的各个读取像素的位置(解析间距内位置)相当。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余数q,有时称为MOD序列。图9(b)至(d)是对于图9(a)所示的读取图像信号,分别绘制按照MOD序列分解的属性Isq的图表,图9 (b)表不IsO的属性,图9 (C)表不Isl的属性,图9 (d)表不Is2的属性。图9(e)是重叠表示图9(b)至(d)所示的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的图表。在图9(e)中,使(式I)至(式3)中的k 一致的q的横轴位置一致而表示。在这里,因为ΛΡ = 0,即检测间距LP与解析间距LS的相位一致,所以如果着落位置没有误差,则解析间距内位置(q = XmodPS)与由检测对象喷嘴形成的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即,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理想地与读取像素位置X无关,为恒定的浓度(信号值)。图10与图8同样地,是示意地表示喷嘴51、直线103、及读取像素138的关系的图,在这里,对于各条直线103a至103f中直线103b与直线103d存在着落位置误差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1 (a)是表示图10所示的各个读取像素138的读取结果的图表,图11 (b)至(d)是对于图11(a)所示的读取图像信号分别绘制按照MOD序列分解的属性的图表,图11(b)表不IsO的属性,图11(c)表不Isl的属性,图11(d)表不Is2的属性。图11(e)是重叠表示图11(b)至(d)所示的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的图表。如图11所示,如果关注按照MOD序列提取的属性Isq,则可知在与产生着落位置误差的喷嘴相当的读取像素位置处,Isq发生变化。S卩,直线103b的位置与直线103d的位置的属性变化。由此,通过从每个MOD序列的属性提取变化信号,可以确定不良喷嘴。(相位不同的情况下的检测原理) 在上述例子中,对于检测间距LP与解析间距LS的相位一致(ΛΡ = O)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相位不同的情况下(ΛΡ4 0)的情况下,作为处理来说也相同。图12(a)是示意地表示间距差Λ P为负值的情况下,喷嘴51、直线103、及读取像素138的关系的图。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的各个读取像素138的读取结果的图表,图12(c)是用于说明每当检测间距数PP与解析间距数PS的组对增加,间距差ΛΡ以线性增加的状态的图。同样,图13(a)是示意地表示间距差Λ P为正值的情况下,喷嘴51、直线103、及读取像素138的关系的图。图13(b)是表示图13(a)所示的关系中各个读取像素138的读取结果的图表,图13(c)是用于说明每当检测间距数PP与解析间距数PS的组对增加,间距差Λ P以线性增加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4是表示解析间距LS与检测间距LP的偏差(Λ P)随着解析间距而增大的结果,直线与读取像素的相对位置规则变化的状态的图,图14(a)表示间距差ΛΡ为负的情况,图14(b)表示间距差ΛΡ为正的情况。如图12至图14所示,因为检测间距LP与解析间距LS的相位不一致,所以解析间距内位置与由检测对象喷嘴形成的直线的相对位置的关系是,每当检测间距数PP与解析间距数PS的组对增加,则每次偏离Λ P。这时,每个MOD序列的属性以Λ P的偏移累加至与检测间距LP相对应的值为I个周期而进行变化。即,在间距差ΛΡ非零且绝对值较小时,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以很长的周期变化,该周期T通过下述(式4)求出。T = WPXPP+ WSXPS-WPXPP I —(式 4)周期T表示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的像素数(k)。如果该周期T是较大的值,则可以根据与相位一致的情况下(ΛΡ = O的情况)相同的原理提取变化信号,从而确定不良喷嘴。因此,只要确定解析间距数PS以使周期T为较大的值即可。图15(a)是表示打印分辨率为1200 [DPI]、读取分辨率为500 [DPI]的情况下的检测间距数PP(纵轴)与解析间距数PS(横轴)的各个组合的间距差ΛΡ[单位μπι]的表,图15(b)是表示图15(a)所示的各个组合中的每个MOD序列的属性的周期T[单位像素]的表。另外,图16(a)、(b)是分别表示打印分辨率为1200 [DPI]、读取分辨率为477 [DPI]的情况下的各个间距差Λ P [单位μ m]与每个MOD序列的属性的周期T [单位像素]的表。在周期T非常大时(Λ P = O是无限大),检测精度较高,而随着周期T缩短,准确地计算由于Λ P偏差而产生的信号变化越来越困难。特别地,如果T小于或等于3,则条件变得非常差。因此,优选周期T大于3。图15(b)、图16(b)中的灰色部分表示T >3的组合。

<实施方式涉及的具体处理算法的说明>说明使用上述检测原理的具体处理算法的例子。图17是表示整个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打印检测图案(步骤S12)。然后, 通过读取装置读取该打印出的图案(步骤S14)。然后,进行根据得到的读取图像的数据检测不良喷嘴的处理(步骤S16)。图18是图17的步骤S16所示的不良喷嘴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如果图18的流程启动,则进行用于掌握测试图案的整体位置的整体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22)。然后,为了从读取图像中确定解析对象的位置,进行线块与轨道(track)的设定处理(步骤S24)。并且,对于设定的解析区域,进行根据图像属性检测不良喷嘴的处理(步骤S26)。图19是表示整体位置检测处理(图18的步骤S22)的流程图。首先,从读取图像检测出测试图案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图19的步骤S32)。然后,进行检测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处理(步骤S34)。然后,确定规定图案位置的四个角的4个点(步骤S36)。图20是图19的步骤S32中的上端位置检测和下端位置检测的处理内容的说明图。本例的读取装置使用具有RGB颜色分解彩色过滤器的摄像元件(例如,RGB线性传感器),通过读取所描绘的测试图案,获得该图案的彩色图像信号。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RGB的彩色图像数据)中用于测试图案区域的位置检测的通道是预先知道的。例如,如图3中说明的,在从记录纸16的前端侧(从上方)开始依次确定描绘墨水与配置顺序的情况下,对于青色墨水的图案来说将R通道用于位置检测,对于品红色墨水的图案来说是G通道,对于黄色墨水的图案来说是B通道,对于黑色墨水的图案来说是G通道。 本例中的读取图像的图像信号,使用由接近“255”的值表示白底、由接近“O”的值表示黑色的8比特灰度的数字图像数据说明。读取图像中的X方向是图20的横向,该X方向分辨率为477DPI。Y方向是图20的纵向。Y方向分辨率并不特别规定,作为一个例子,是100DPI或200DPI。Y方向分辨率可以是与X方向分辨率相比较低的分辨率。此外,Y轴的原点位于图20中的上方,朝向图20的下方,Y轴的坐标值增加。在这里,以从整个读取图像中对由图3的M墨水形成的测试图案进行位置检测为例说明。如上所述,根据测试图案设计上的配置,预先判断读取图像整体中的各种颜色的墨水的图案(不同颜色的图案)的大致位置。根据该预先掌握的位置信息,最开始根据M墨水的测试图案的大致的Y方向中心位置和X方向中心位置,设定由图20的标号Tl至T4的矩形表示的上端解析区域Tl至T4,和由标号BI至B4的矩形表示的下端解析区域BI至B4。上端解析区域Tl至T4设定为包含构成图案的直线组的上端部的一部分的区域。上端解析区域Tl至T4在X方向设定多个位置(在这里,例示4个位置)。下端解析区域BI至B4设定为包含图案下端部的一部分的范围。下端解析区域BI至B4也在X方向设定多个位置(在这里,例示4个位置)。在X方向设定多个解析区域Tl至T4、BI至B4的原因在于,应对读取图像倾斜的情况。各个区域Tl至T4、B1至B4的X方向的宽度,对于I开η关的线块,优选假定含有多条直线的宽度。在这里,设定为可以包含2至3条直线的宽度。在上端解析区域Tl至Τ4中,为了确定上端部位置,在各个区域内,一边依次使Y方向为I个像素、X方向为规定像素数(在这里,假定至少2条直线包含的像素数)的解析窗WT向图中的向上箭头方向(-Y方向)移动,一边确定上端部的位置。对于下端解析区域BI至Β4也同样地,为了确定下端部位置,在各个区域内,一边使Y方向为I个像素、X方向为固定像素数(在这里,假定至少2条直线包含的像素数)的解析窗WB逐渐向图20的向下箭头方向(+Y方向)移动,一边确定下端部。《端部确定原理》端部确定的原理如下所述。、计算解析窗口 WT、WB中的柱状图。因为解析窗口的初始位置(WT的初始位置在各个区域Tl至T4的下端,WB的初始位置在各个区域BI至B4的上端)必定在图案区域中,所以直线和白底区域以规定比例存在。因此,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是与黑色接近的灰度值,累积柱状图为90%的点是接近于白色的值。此外,所谓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是表示这样的信号值,S卩制作规定区域(在这里,是解析窗口内)的柱状图,从信号较小的开始递增计数,直到像素数达到该规定范围内全部像素的19%。一边使解析窗口移动一边计算柱状图,判定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变为接近白色的灰度值前的解析窗口位置(Y轴方向的位置)为该解析区域的“端部”。对于各个上端解析区域Tl至T4,分别确定端部位置(确定位置TEl至TE4)。另夕卜,对于各个下端解析区域BI至B4,确定各个端部位置(确定位置BEl至BE4)。使用上述端部确定原理,求出各个上端解析区域T I至T4的“端部”(确定位置TEl至TE4),根据这些点求出表示测试图案的上端位置的直线“近似直线TL”。同样地,求出下端解析区域BI至B4的“端部”(确定位置BE I至BE4),根据这些点求出表示测试图案的下端位置的直线“近似直线BL”。即,使用对多个解析区域Tl至T4求出的X方向中心位置(解析区域Ti的X方向中心位置Xi),和对于各个解析区域Ti根据端部确定原理求出的Y位置(Yi)的坐标(Xi,Yi),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直线方程(其中,在本例的情况下i = 1,2,3,4),从而计算图20所示的上端线(近似直线TL)。同样地,使用对多个解析区域B I至B4求出的X方向中心位置(解析区域Ti的X方向中心位置Xi),和对于各个解析区域Ti根据端部确定原理求出的Y位置(Yi)的坐标(Xi, Yi),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直线方程,从而计算图20所示的下端线(近似直线BL)。下面,对于确定测试图案左右端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1是图19的步骤S34中右侧位置检测和左侧位置检测的处理内容的说明图。如图21所示,为了检测测试图案的左右端,在包含测试图案的左端部的区域设定用标号SI的矩形表示的左端解析区域SI,另一方面,在包含测试图案的右端部的区域设定用标号S2的矩形表示的右端解析区域S2。各个解析区域SI、S2具有包含I开η关的全部区块(η+1段的线块)的直线的Y方向高度。作为确定测试图案的左右端部的柱状图解析区域的解析窗口 WL、WR,根据测试图案的设计,使用沿着由(η+1)段构成的台阶状直线组的排列而倾斜的连续矩形。即,解析窗口 WL、WR使与各个线块的直线相对应的(η+1)个矩形沿各段直线的排列而排列。另外,解析窗口 WL、WR的X方向的像素数,为了为了均等地包含I条直线,根据各段直线间距和读取图像分辨率确定。在本例中X方向为4个像素。均等地包含I条直线的原因在于,为了使用上述的端部确定原理。一边使解析窗口 WL、WR分别沿箭头方向(朝向两侧的外侧)逐渐移动一边计算柱状图,确定端部。作为解析窗口 WL、WR的初始 位置来说,因为必定存在于测试图案中,所以在窗口内直线与白底区域以规定比例存在。因为按照“均等地包含I条直线”的方式确定窗口的X方向的宽度,所以在测试图案内上述直线与白底区域的规定比例是一定的。因此,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是接近于黑色的灰度值,累积柱状图为90%的点是接近于白色的值。如果使窗口逐渐移动而移出测试图案的外部,则因为在测试图案外部不存在直线,所以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是接近于白色的灰度值,累积柱状图为90%的点是接近于白色的值。一边使窗口移动一边计算柱状图,判定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变为接近于白色的灰度值之前的解析窗口位置(X轴方向的位置),为该解析区域的“端部”。由此,分别在左右端确定X方向位置。并且,根据沿测试图案的设计的斜率,确定与左右端相当的直线RL、LL0此外,对于左右端的确定方法,除了上述例子以外,也可以使用X方向I个像素的连续矩形作为解析窗口,一边使窗口移动一边计算柱状图,将累积柱状图为10%的点的周期变化中断的位置确定为“端部”。因为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表示测试图案的上下端和左右端的直线(TL、BL、LL、RL),所以计算这些直线的交点,确定包围读取图案的四个角的4个点。图22是图18的步骤S24所示的线块 轨道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图23是其说明图。如果图22的处理开始,则根据上述求出的4个点的坐标和测试图案包含的线块数,计算穿过各段线块的Y方向中心位置的直线(步骤S42)。即,将由四个角部的4个点包围的区域(图案区域)内部均等地划分,在这里,按照穿过10个线块各自正中心的方式确定比例,内部分割后计算各个线块的Y方向中心位置的直线。由此,确定各个线块的Y方向中心位置。然后,计算沿各个线块的Y方向中心位置的直线且平行的多个轨道位置(步骤S44)。因为在步骤S42中确定了穿过各个线块的Y方向中心位置的直线,所以以该直线为基准,得到更细的平行线。因为直线的Y方向长度大致知道,所以对应于设定的轨道的条数(大于或等于2,适当的数量),均等地分割Y方向的长度。在图23中,表示对于由I开9关的10段构成的各个线块LBi分别设定4条轨道TRij的例子。此外,下标i是区分线块的数字,在这里,是从O至9的任意整数。下标j是区分轨道位置的数字,在这里是从O至3的任意整数。各个轨道Tij (i = 0,1,2…9,j = 0,1,2,3)设定为在Y方向包含多个像素,在X方向超过左右端的宽度的规定像素数,以包含线块内的全部直线。利用各个轨道Tij生成在Y方向使读取值平均化的图像属性。此外,如图3说明,在记录纸16内与测试图案102K、102C、102M、102Y的形成区域不同地设置浓淡校正区域18的情况下,实施浓淡校正,然后生成图像属性。在图3这种图表方式中,在从测试图案的上端位置开始在规定像素Y方向上存在浓淡校正区域18的情况下,按照下述顺序进行浓淡校正。即,首先,根据由图20中说明的方法计算的测试图案的上端位置,以该上端位置为基准确定浓淡校正区域18。并且,在浓淡校正区域18中,在各个X位置沿Y方向计算RGB信号的平均值,对于每个RGB通道在每个X位置计算增益校正值(乘法系数),以使上述平均值达到规定值(白色规定灰度)。在对整个读取对象实施浓淡校正(在每个X像素位置乘以增益校正值)之后,计算图像属性。这里所谓的图像属性的生成,并不限定于测试图案位置确定(图20至23)中使用的通道。对于C墨水的图案来说,可以使用R或G通道,对于M墨水的图案来说可以使用R或G通道,在Y墨水的图案中可以使用B通道,在K墨水的图案中可以使用R或G或B通道,也可以组合多个通道的处理结果使用。此外,在这里,为了使说明简单,说明仅使用I个通道的例子。图24是从I个轨道得到的图像属性的实例。图24是表示利用读取分辨率为477[DPI]的读取装置读取由具有打印分辨率为1200[DPI]的喷嘴51的记录头50打印出的I开9关线状图案的结果的图,表示读取像素位置为3500至4000处的读取灰度值的原 始信号。另外,在图24中同时表示各个喷嘴的实际着落位置误差。根据图24,图像属性变化具有周期性。在着落位置误差较大的位置,图像属性的规律性混乱,可以推测图像属性的规律性的混乱与着落位置误差的大小存在比例关系。图25是对于图24所示的读取结果(图案的读取图像),以每4个读取像素表示的图(MOD序列的图像属性)。S卩,图25表示PP= 10、?3 = 4时的每个皿)0序列的属性189(9=0,1,2,3)的图表。图25表示WS = 25400/477[ μ m]、ΛΡ = 1.33的例子,由该图可知,每个MOD序列的属性Isq具有较大周期性而变化。该周期T如图16(b)所示,是159[像素]。图26是没有利用浓淡校正区域18实施浓淡校正的情况下的图像属性。在图26的上侧表示每个MOD序列的原始信号的属性。图26因为未进行浓淡校正,所以白底区域的灰度值变化。另外,图26所示的数据从读取图像获得,上述读取图像并不是使用平面扫描头扫描仪作为读取装置,而是设置在喷墨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上的内嵌传感器读取。内嵌传感器与作为保持 输送记录介质(纸张)的单元的辊的周面相对而配置,在辊上利用夹具(卡爪)约束纸张前端部,纸张下部不固定(后端侧为自由状态),读取该纸张上的测试图案。这样得到的读取图像的图像属性(图26),与白底区域相当的灰度值在X方向的像素位置变化,并且,根据读取装置侧的特性(透镜特性等),CTF (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在X方向内变化,所以白底区域与黑色的灰度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成分通过后述的校正处理(图35至图37)校正。图27是图18的步骤S26所示的“基于图像属性的不良喷嘴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如果启动图27的处理,则首先进行基于各个轨道的图像属性的处理,对每一条轨道解析从同一个喷嘴喷出的测试图案(同一条线)(步骤S52)。然后,综合(统计处理)属于该线块的各条轨道间的结果(步骤S54),将线块内的相对喷嘴标号变换为打印头上的喷嘴编号(绝对喷嘴编号)(步骤S56)。利用多条轨道(Y方向位置不同的多条轨道,在图23中是4条轨道)计算同一个线块的原因在于,如果在打印时和/或读取时产生蛇行送纸,则图像内的直线产生扭曲,将直线在Y方向平均化(在I个块中制作Y方向平均的图像属性),因此检测精度降低。
如图23说明所示,通过以将线块在Y方向分割成多个轨道单位,以短栅状进行精细处理,因为可以降低蛇行的影响,同时降低读取喷嘴等的干扰,所以优选利用多条轨道进行检测。另外,如K墨水所示,在可以使用多个通道的情况下,通过将由RGB各个通道处理后的结果进一步在RGB之间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抗干扰更强的检测。图28是图27的步骤S52所示的“基于各条轨道的图像属性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8的流程具有图像属性初始解析处理(步骤S61)、预滤波处理(步骤S62)、图像属性分割处理(步骤S63)、图像属性校正处理(步骤S64)、平均属性计算处理(步骤S65)、检测阈值设定处理(步骤S66)、图像属性期望值计算处理(步骤S67)、以及不良喷嘴判定处理(步骤 S68)。利用图29至47说明各个处理工序(步骤S61至S68)的详细内容。(图像属性初始解析处理)
图29是图像属性初始解析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是用于去除不喷出或着落位置误差过大的喷嘴的读取结果,高精度地求出图像属性校正或图像属性期望值的前处理。用于处理说明的标号的定义如下所述。图像属性原数据为IP(X)。X是与图像上的X坐标相同的间距。读取图像的解析间距为n_mod(读取像素单位)。在每隔n_mod对图像属性进行解析的情况下用S表示。用Q表示n_mod内的相对顺序(其中,Q是从O至n_mod-1的整数),存在X = n_modXS+Q的关系。例如,在n_mod = 4[像素]时,Q是{O, I,2,3}中的任意值。图30是表不测试图案与MOD序列的关系的不意图。如果观察解析间距n_mod[像素]内的图像属性,则在I个解析间距内(IUnod)必定包含一组白底区域和黑色(线)。因此,可以根据该n_mod内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值,粗略地发现不喷出。例如,在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小于规定的判定基准值的情况下,判断黑色(线)缺失(不喷出)。或者,使用n_mod内的平均值(即,相同S的Q = O, I, 2…n_mod_l范围的平均值),与上述同样地,也可以粗略地发现不喷出。在图29的流程中,对于属性IP(X)(其中,X = O,…,Xlri, n = n_modXm, m是大
于或等于 O 的整数),在使 n_mod 为 I 组的 IP (n_modX S+0)......IP (n_modX S+n_mod-1) (S
=0,1,…Snri)内,计算最大值IPmax(S)、最小值IPmin (S)、平均值Pave (S),对于全部的S求出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IPdrangel (S)以及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差IPdrange2 (S)(步骤S72)。并且,对IPdrange I (S)的平均值乘以规定比例I,确定阈值ThDrange I,对于IPdrange2⑶的平均值乘以规定比例2,确定阈值ThDrange2 (步骤S74)。这里所谓的“规定比例1”、“规定比例2”是用于确定相对于平均值将多大值设定为阈值的系数。将上述阈值ThDrangel、ThDrange2 和 IPdrangel (S)、IPdrange2 (S)进行比较,对于满足 IPdrangel(S) < ThDrange I > IPdrange2 (S) < ThDrange2 中至少一个的 S (以使 n_mod为I组的单位推定不喷出的位置),对属性标志IPFlag (S)设立标志(步骤S76)。该标志在下述属性处理(图28的步骤S62、图31的流程图)中使用。此外,在本例中,以IPdrangel (S) < ThDrangel 和 IPdrange2 (S) < ThDrange2 这两个不等式的角度进行判断,但也可以仅使用其中任意一个简单地进行判定。
(预滤波处理)图31是预滤波处理(图28的步骤S62)的流程图。预滤波处理是用于去除不喷出或着落位置误差较大的喷嘴的读取结果,高精度地求出图像属性校正或图像属性期望值的处理。通过图像属性初始解析去除设立了标志的数据,并再次与周围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对于与平均值偏离较大的喷嘴进行数据的置换,去除误差较大的喷嘴的影响。处理每隔MOD序列而执行。处理内容是去除设立了标志的数据,以目标图像为中心,以规定宽度对数据进行解析。首先,从属性IP⑴中分别提取每隔n_mod的属性,分配给每隔MOD序列的属性IPQ(S) = IP(n_modXS+Q)(其中,Q = O,…,n_mod_l),对于S,以规定宽度的范围为IPFlag (S),求出未设立标志的部分的和Sp,和未设立标志的数据个数Np (正常的个数)(步骤S81)。将未设立标志的数据个数Np与规定数相比较(步骤S82),在Np大于规定数的情况下(在步骤S82中判定为否时),计算未设立标志的部分的平均值AvEp = Sp/Np (步骤S83)。判定是否对目标像素S设立了标志(步骤S84),在设立了标志的情况下,将该目标像 素的值置换为平均值AvEp (步骤S87)。即,将该预滤波处理后的属性IPPree (S)作为ΑνΕρ。另一方面,利用步骤S84,在未对目标像素设立标志的情况下,求出平均值AvEp与IPq(S)差值的绝对值Dp (步骤S85),在该绝对值Dp = AvEp-IPe(S) |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86中,判定为否时),同样地,置换为平均值(步骤S87)。S卩,在设立目标图像的标志(通过图像初始解析推定为不喷出)的情况下,或从在目标像素的周边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偏离较大(位置误差较大或存在噪声等的影响)情况下进行向平均值的置换(步骤S84至S87)。在步骤S82中未设立标志的数据个数Np小于规定数的情况下,因为周围存在很多不喷出的其他数据,所以不进行数据置换(步骤S88)。即,使每隔n_mod的属性的预滤波处理后的属性 IPPre0(S)为 IPPre0(S) = IPq(S)(步骤 S88)。(图像属性分割处理)图32是图像属性分割处理(图28的步骤S63)的流程图。图像属性分割处理是确定在图25中说明的MOD序列(4个序列)中最小值的序列以一定的顺序调换时,序列进行切换的范围的处理。即,确定MOD序列中哪一个序列的读取像素与实际的直线(直线的实体)最接近。因为4个像素排列(n_mod)中最浓的与实体直线最接近,所以其相当于确定4个像素中的第几个。由此,确定各个序列成为最小值的范围,同时,确定无法确定最小值的位置(例如,不喷出、位置误差较大、噪声的影响等,存在残留无法通过预滤波处理完全去除的可能性)。如果启动图32的处理,则首先对于预滤波处理后的图像属性IPPre(X)(其中,X=O, ···, Xn-^n = n_modeXm, m是大于或等于O的整数),在以n mod为I组的IPPre (n_mode X S+0),…,IPPre (n_modX S+n_mod-l) (S = 0,1..., S^1)内,对于全部的 S,计算最大值IPPmax⑶、最小值IPPmin⑶、平均值IPPave (S),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IPPdrangel (S),以及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差IPPdrange2 (S)。然后,根据下述判定式1,将IPPdrangel⑶、IPPdrange2⑶分别与阈值ThDrangeI、ThDrange2 相比较(步骤 SM)。判定式I = { IPPdrangel (S) < ThDrangel
或IPPdrange2 (S) < ThDrange2}在不满足判定式I中的任意一个不等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94中判定为否时),在IPPre (n_modeXS+Q) (Q = O, I…,n_mod_l)中求出最小值Q (步骤S96),将该Q的值存储为图像分割指数IPPreIndex(S)(步骤S96)。在步骤S94中,满足判定式I中的不等式中至少I个的情况下(在步骤S94中判定为是时),将不定值InvalicLlevel存储为图像分割指数IPPreIndex(S)(步骤S97)。由此,获得存储由判定式I得到的判定结果的指数IPPreIndex(S)。然后,进入图33的处理,根据该IPPreInde(S)为最小值的序列经过一定像素连续后变化的特性,进行多数确定处理(步骤S98)。即,进行下述处理,即,确定以目标像素为中心在规定宽度(某个窗口)中占大多数的最小值,将目标像素的值由占该大多数的最小值置换的处理。通过该处理,去除通过上述预滤波处理未去除的不喷出、位置误差较大的数据、噪声的影响等(发 生不定值或最小值突然调换的情况的孤立数据),可以准确地求出图像属性的最小值(分割位置)。此外,通过步骤S98中的多数确定处理,去除不定值Invalid_level。由此,通过关注MOD序列的最小值而对图像属性进行分割,可以在图像解析的组(n_mod)内,容易地掌握哪个位置(用Q表示的位置)与直线中心最接近。通过依次追踪该与直线中心最接近的像素位置,可以准确地求出I个线块内的喷嘴编号与像素位置的关系(参照图30)。图34是表示分割图像属性后的结果的图。在该图中,同时表示成为最小值的MOD序列的Q值(左侧的纵轴)。成为最小值的MOD序列的变化点(Q值变化的点)表示分割位置。(图像属性校正处理)图35至图37是图像属性校正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对读取图像内的X方向的白底区域灰度值的变化和X方向的CTF变化(白底区域灰度值与黑色灰度的差)进行校正。最开始求出X方向内的黑色灰度的分布。在分割图像属性得到的I个范围内,最小值的序列内的灰度值的最小值与CTF相关。在图35的步骤S102中,根据图像分割指数IPPreIndex (S)的变化点(在图34中以台阶状变化的MOD序列Q的变化点)求出图像属性分割范围。即,将存储为IPPrelndex (S)的最小值序列Q变化的位置Sx存储为图像分割位置 IPPrelndexPosition(V)(步骤 S 102)。其中,对 Invalid_level 的变化另外处理。然后,在步骤S104中求出分割范围内的最小值序列Q。这时,如果在仅预滤波处理后的图像属性上求出最小值,则因为若在该部分存在不喷出等会使校正精度降低,所以计算分割范围内的柱状图,将与黑色灰度接近的累积百分点作为与最小值相对应的灰度值处理。即,确定与黑色相对应的代表点。具体地说,使与上述累积百分点相对应的灰度值与上述分割范围的中心(Sv= (Si+Sk)/2)相对应(步骤S104),为了求出X方向分布,其他位置通过插值处理计算相对应的黑色灰度值(步骤S106)。黑色灰度的变化因为光量分布和传感器CTF(主要由透镜引起)而为低频分布。因此,另外进行平滑处理(步骤S108)。从另一个角度说,通过读取使线浓度一定而生成的测试图案,还可以测定读取装置的CTF分布。在步骤S104中,对于从图像分割位置IPPrelndexPosition (Vi) ( = Si)至IjIPPrelndexPosition(Vi+1) ( = Sk)的范围,如果使与该范围相对应的最小值为Q,则计算与最小值Q相对应的预滤波处理后的IPPre(n_modXS+Q) ( = IPPre0(S))的累积柱状图(S = Si,…,Si+Ι),求出与累积柱状图的规定百分点相对应的灰度值,向黑点数据IPPreBlack(S)存储。这时,相对于从分割位置Si到Sk的范围的中心Sv = (Si+Sk)/2的黑点数据IPPreBlack (Sv),存储与累积柱状图的规定百分点相对应的灰度值(相当于黑色的代表值)。在步骤S106中,对于黑点数据的IPPreBlack(S)中未存储数据的部分,通过规定的插值法生成差值数据,使其与各个位置S相对应地存储。在步骤S108中,以规定宽度对上述获得的IPPreBlack(S)进行平滑处理,从而使其平滑分布。然后,求出X方向的白底区域灰度的分布。图36是求出白底区域灰度分布的流程图。因为通过图像属性分割处理(图32)的步骤S92首先计算出的预滤波处理后的11_ mod单位的最大值数据IPPmax(S)反映了白底区域读取结果,所以以规定宽度进行平滑处理,将其作为白底区域分布(图36的步骤S110)。即,将平滑处理的结果向白点数据IPPreffhite(S)存储。图37是使用通过图35的处理得到的黑点数据和通过图36的处理得到的白点数据,校正图像属性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7的流程中,相对于各个位置的白色灰度值和黑色灰度值计算校正系数Gain (S)和Offset(S)(步骤SI 12),对预滤波处理后的图像属性IPPre (X)和原图像属性IP(X)进行校正(步骤SI 14、SI 16),上述校正系数Gain (S)为,设定目标值ImaxCorrectionLevel、IminCorrectionLevel而对灰度值进行线性校正,以使上述灰度值在校正处理后分别成为恒定值。在步骤S112中,根据白点数据IPPreffhite(S)和黑点数据IPPreBlack(S),按照下式计算作为属性校正的属性校正系数Gain(S)(乘法运算系数),和属性校正补偿Offset (S)(加法运算的常数部分)。Gain (S) = (I maxCorrect i onLeve I-I m i nCorr e c t i onLe ve) / (IPPreffhite(S)-IPPreBlack (S))Offset (S) =-I PPreBlack(S)X Gain (S)+IminCorrectionLevel在步骤S114中,使用在步骤S112中求出的属性校正系数(Gain (S)、Offset (S),按照下式对预滤波处理后的属性IPPre(n_modXS+Q) (Q = O, ···, n_mod_l)进行校正。IPPreCorrected(n_mod X S+Q) = IP Pre(n_mod X S+Q)X Gain(S) +Offset (S)在步骤S116中,按照下式对原图像属性IP(n_modXS+Q) (Q = O,,njnod-l)进行校正。IP Corrected (n_mod X S+Q) = IP (n_modX S+Q) X Gain (S)+OffSet (S)通过进行图37的校正处理,如图38所示,可以得到白色灰度级和黑色灰度级大致恒定地一致的属性。(平均属性计算处理)图39是平均属性计算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的目的在于最终获得被称为“期望值曲线”的光滑的属性。通过预滤波处理而对应于不喷出等确定的不定值Invalid_level,因为在计算图像属性期望值时引起精度降低,所以必须求出代替值。另外,在图像属性的端部计算期望值时,因为不存在前面的数据所以需要代用值。作为求出该代替值或代用值的原始数据使用平均属性。计算平均属性作为图像属性的平均特性。图39是用于获得平均属性的处理。在图像属性分割后的分割范围内,MOD序列一边依次轮换一边连续地进行大致相同的特性变化。利用该特性,依次累积图像属性分割单位(分割范围内)的n_mod种的校正后的预滤波处理后属性。图40是通过图39的流程获得的平均属性的例子的图。—个序列(在图40中表不为MODO序列)是具有表不最小值的极小点并向下凸的 曲线(凹状曲线)。第二个序列(表示为MODl序列)向右下方倾斜,第三个序列(表示为M0D2序列)向右上方倾斜,剩下的一个序列(表示为M0D3序列)是变化较小的大致平坦的曲线。观察图38可知,每一个MOD序列的属性是图40所示的4种平均属性依次排列,序列依次调换的情况,基本的属性波形(形状)是共通的。即,其属性波形为,序列以图40所示的MODO序列一M0D3序列一M0D2序列一MOD I序列一MODO序列…的顺序调换而相连。其中,关于X方向的长度(摆幅),各自有局部性。局部性的原因是存在读取分辨率的面内的局部性。进行累积而计算平均值(平均属性),以使得在X方向伸缩与面内局部性相对应的一定量的位置一致。S卩,在X方向内,图像属性分割单位(分割范围)的像素数并不是一定的。如果读取分辨率在X方向没有变化,则图像属性分割单位的像素数是一定的,但实际的读取装置由于透镜设计或读取时的条件(纸张的鼓起等),图像属性分割单位的像素数存在波动。换个角度看,因为图像属性的分割单位像素数反映了 X方向的分辨率分布,所以通过进行减少纸张鼓起等主要干扰原因的读取,可以容易地检查读取装置的实际分辨率分布。图像属性的分割单位像素数因为与读取侧和打印侧的间距差成反比,所以可以容易地求出面内的分辨率变化的分布。另外,如果打印侧的间距正确,则可以求出非常准确的分辨率。为了吸收上述图像属性分割单位的像素数与平均属性的分割周期的差,在进行校正处理之后进行累积。在图38、图40中,因为读取间距与打印间距相比较大,所以最小值序列Q依次减小I (作为MOD序列,以3 — 2 — I — O — 3 — 2···的顺序变化)。这是因为,读取间距较大,所以相对地打印线位置向负X方向偏移)。另外,作为属性特性,构成使以图40中说明的平均属性“ O ” (M0D4) — “ 3 ” (M0D4)—“2”(M0D4) — “1”(M0D4)的顺序关联而排列的I个周期的属性特性变化。由上述特性,可以根据最小值序列Q对各个属性特性进行分类并累积。具体地说,在各个序列P (P = O、"^njiiod-I)中,如果计算(P-Q)MOD (n_mod),贝Ij最小值序列Q为0,Q+1为1,……,对于相同的特性,因为可以计算作为指数的数字,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分类。通过连结平均属性并进行平均化,可以得到光滑的平均属性。按照图39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步骤S122中,使平均属性分割周期为规定值nl_ave_profile。在步骤S124中,对于从图像分割位置IPPre IndexPosition(Vi)到图像分割位置IPPrelndexPosition (Vi+1) ( = Sk)的范围,在该范围内(nx = Sk-Si)相对于 n_mod 种的属性特性(根据变量 Q 而不同),将 IPPreCorrected(n_modXS+Q) (Q = O, .··, n_mod_l) (S=0,…,Snrl)提取分类作为n_mod种属性特性。并且,对于该分类得到的n_mod种属性特性,通过规定的插值法进行插值处理,以使数据长度与平均分割周期nl_aVe_pix)fie相等,作为分割周期nl_ave_profie的属性进行累积。在步骤S126中,利用累积数对在步骤S124中得到的累积属性进行平均化,计算对于n_mod种的各个属性特性进行平均后的属性。通过该处理,可以得到图40所示的n_mod种平均属性。在图39的步骤S128中,根据在步骤S126中得到的n_mod种平均属性特性的连续、性依次连接,生成周期n_ave_profile ( = η I -_ave_pr o f i I e X n_mo d)的连续属性。以规定宽度对该连续的属性进行平滑处理,求出平均属性IPAveraged(n_modX S+Q)。(检测阈值设定处理)图41是检测阈值设定处理的流程图。首先说明该处理的思想。[I]在最小值序列Qtl循环而再次返回相同的Qtl时,累积读取解析间距与打印间距之差而刚好与打印间距相等的情况相对应。如果将对图像属性进行分割后的单位汇总为n_mod (在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MOD序列),则刚好为I个周期。这I个周期在实施例中与打印间距相当(在I开9关的情况下,为211. 6 μ m)。[2]在相同序列内,图像属性沿S变化,但该变化与使以打印间距排列的打印线(在实施例中,放置10个喷嘴)偏离大致间距差的量(在本例中为I. 33μ ,其中,因为实际上读取装置的分辨率在X方向变化,所以只有一定的精度)而读取的结果的变化相对应。S卩,实际上,以53. 2μπι的读取像素读取由以大致恒定间隔规则排列的直线组成的线块,但关注某个MOD序列的属性,其中最暗(赋予最小值)像素的相邻像素,对于其他直线,将偏离大约I. 33μπι的位置作为I个像素读取。其相邻的像素为,对于其他直线,将偏离大约I. 33umX2的位置作为I个像素读取。并且,存在在刚好循环I个周期时回到初始的最小值的关系。即,这说明,提取了线块的数据,但注意到MOD序列的重复周期,则可以获取与I条直线的属性相当的数据。[3]如果假定打印侧是正确的,则因为与[I]的I个周期相当的像素数与打印间距相当(在I开9关的情况下,是211.6μπι),可以置换为检测距离(作为一个例子,是15 μ m)。换算式换算像素数=I周期像素数X检测距离/打印间距在这里所说的“换算像素数”是属性上的距离(像素数)。即,使I个周期211. 6 μ m与I个周期像素数(在本例中为159像素)相对应,例如,可以根据平均属性求出从原来位置偏离15μπι(检测距离)情况下的读取信号的期望值。反过来说,如果读取信号的值变化与亮度值相当的量,则根据平均属性值判断偏离几μ m0[4]在X方向偏移与换算后的像素数相对应的量的图像属性(并非实际的读取结果,而是理想读取结果)的灰度值,可以视为与打印线条上偏离准确的检测距离对应的量的读取相当的灰度值。[5]如上所述,如果关注目标像素位置的灰度值(理想的读取结果)和偏离与换算后的像素数相对应的量的位置的灰度值(理想的读取结果),则可以根据目标像素位置的位置误差,判断灰度值变化后的实际读取灰度值与理想灰度值的差只要有多大就与检测距离相当。总之,将I个周期的平均属性作为I条直线的属性的期望值处理,使亮度值(灰度值)的变化与线条位置的偏差(着落位置误差)相对应。由此,通过根据期望值的属性确定检测阈值,可以确定不受读取位置的X方向的分辨率变化(局部性、个体差)影响、不受打印线特性(墨水的浓度或墨水扩散,以及因与纸张结合而产生的光学的网点增大)的影响,鲁棒性非常优良的高精度检测阈值。通过进行已说明的图像属性校正,也可以对读取装置的CTF变化(局部性、个体差)或读取装置的灰度特性进行精确的检测。另外,因为平均属性特性(I个周期的属性变化)反映了打印线特性(墨水的浓度 或墨水扩散、或因与纸张结合而产生的光学性的网点增大),所以可以以非常低的分辨率准确地测定打印线的属性。作为处理内容,求出图像属性分割位置和分割范围,将分割范围放大n_mod倍,从分割范围中心位置的相当于I个周期计算补偿像素数(步骤S132、S134)。并且,对于其他位置S,可以通过差值和平滑处理获得光滑的补偿像素数(步骤S136、S138)。按照图41的流程图的各个工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步骤S132中,根据要检测的距离(检测距离)的阈值detect_distance[ μ m]、测试图案区块内间距pattern_pitch、打印分辨率print_dip [dpi],通过下式求出与属性周期相对应的距离profiIe_lambda_distance。ProfiIe_lambda_distance = 25. 4Xpattern_pitch/print_dpi在步骤Sl34中,对于从图像分割位置IppreIndexPosition(Vi) ( = Si)到图像分割位置IPPrelndexPosition(Vi+1) ( = Sk)的范围,计算与该范围相对应的局部周期local_lambda。并且,对于该局部周期local_lambda = (Sk-Si) X n_mod的各个S,计算下式。IPlocalLambda(S) = local_lambda这时,使其与该范围的中心位置Sv= (Si+Sk)/2的值相对应,存储local_lambda =(Sk-Si) X n_mod 的计算结果。即,IPLocalLambda (Sv) = local_lambda(S = Si, ...,Sfl)。另外,根据上述局部周期local_lambda,通过下式计算与检测阈值相对应的周期内距离 local_detect_distance。local_detect_distance= local_lanbda X detect_di stance/prof iIe_lambda_di stance将该计算结果存储在检测比较距离像素数IPDetectDistance (S) (S =Si,…,Si+Ι)中。这时,作为该范围的中心位置Sv= (Si+Sk)/2的值进行存储。即,IPDetectDistance(S) = local_detect_distance。在步骤S136中,通过规定的插值法在未存储数据的部分(除了 Sv以外的部分)生成插值数据,存储在各个位置。同样地,对于局部周期local_lambda(S = Si,也可以通过规定的插值法在未存储数据的部分生成插值数据,存储在各个位置S。
在步骤S138中,以规定宽度对在步骤S136中得到的检测比较距离像素数IPDetectDistance (S)进行平滑处理(参照图42)。同样地,对于局部周期IPLocalLambda (S)也以规定宽度进行平滑处理。图42表示MOD序列图像属性期望值和补偿像素数。补偿像素数的分布不是固定值,这是因为读取装置的分辨率存在局部性。该补偿像素数参照补偿几个像素的位置的值,对应于局部性,改变补偿像素数。(图像属性期望值计算处理)
图43是图像属性期望值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在预滤波处理的校正后的图像属性中,对于成为不定值的部分和端部来说,根据平均属性特性求出代替值(步骤S142、S144、S146)。在将代替值代入后,进行平滑处理,获得图像属性特性的期望值分布(步骤S148)。此外,作为平滑处理的一个例子,例如,可以使用系数加权分布与-EXP ((S-SO)2/ λ )成正比的低通滤波。另外,作为图像属性的期望值的计算方法,也可以使用由适当的像素数(作为一个例子,图像属性分割范围)划分,对上述范围进行最小二乘近似(次数是2或3等)等其他方法。此外,为了确保连续性,在切换位置进行叠印、计算,在叠印范围同时使用规定的加权平均。说明图43的流程的各个工序,在步骤S 142中,将预滤波处理的校正后的图像属性 IPPreCorrected(n_modXS+Q)代入期望值属性 IPExpectation(n_modXS+Q) (S=-Ne, _Ne+l, ...,O,…,S^1,…,SmH)。这里所说的“Ne”如下所述。即,通过后述的步骤S148的处理,在通过低通滤(LPF)实施平滑处理的情况下,在数据列的两端,必须参照在预滤波处理中不存在的数据。因此,根据平均属性(在图39的步骤S128中求出的IPAveraged(n_modX S+Q)和端部的信息对Ne个数据进行外插。外插在两端实施。Ne具体是指在期望值属性上参照的最大像素数(S上的像素数)和在平滑处理中参照的像素数的和。在期望值属性上参照的最大像素数最大也是相邻的I个周期的量(S上的像素数)。其原因是,因为大于或等于I个周期通过位置误差换算后大于或等于211. 6 μ m(在实施例的477DPI时,I开9关的情况),所以没有实用意义。在步骤S144中,对于图像分割指数IPPreIndex(S)成为不定值的S,通过规定的插值计算求出平均属性 IPAveraged(n_modXS+Q) (S = O, ···,n_ave_profiIe-1)上的对应的数据,代入期望值属性IPexpectation (n_modX S+Q)。通过这时的插值计算,相对于局部周期 IPLocalLambda(S),使平均属性周期 n_ave_profile —致。在步骤S146 中,对于期望值属性 IPExpectation(n_modXS+Q) (Q = O,…,n_mod-1) (S =-Ne,-Ne+1,-,O,…,Snrt^1)的 S < O 和 S > Snri 的范围,通过规定的插值计算求出平均属性 IPAveraged(n_modXS+Q) (Q = O, ···, n_mod_l) (S = 0, ···, n_ave_profile-l)上的对应的数据,代入期望值属性IPexpectation (n_modX S+Q)。通过这时的插值计算,相对于局部周期IPLocalLambda(S),使平均属性周期n_ave_profile —致。在步骤S148中,对在步骤S146中得到的期望值属性IPexpectation (n_modX S+Q)进行规定的平滑处理。
(不良喷嘴判定处理)图44是不良喷嘴判定处理的流程图。在一个属性中,使喷嘴编号从初始值(例如,O号)依次增加,同时追踪最小值序列Q(步骤S151至S156)。原则上,每隔n_mod使编号变化1,在Q变化的位置,因为与属性的切换点相当,所以如果在从Q = O变为Q = n_mod-l的情况下使S增加I (如果增加n_mod = 4像素),则喷嘴对应偏移,所以进行校正(为了进行校正,使S减少I)。反之,假设在从Q = n_mod-l向Q = O变化的情况下,只要使S增加I则与喷嘴的对应偏移,所以进行校正(为了校正,使其再增加I)(步骤S154)。说明图44的流程图的各个工序,在步骤S151中,使与初始值SO ( = O)相对应的喷嘴编号NZ为初始值(=O)。在步骤S152中,进行喷嘴编号分配是否完成的判定。如果在步骤S152中是未完成(否的判定时),则进入步骤S153,使编号NZ增加1,使位置S增加I。在步骤S154中,根据图像分割指数IPPreIndex(S)和图像分割位置IPPrelndexPosition (Vi),求出与位置S相对应的最小值Q (Q = 0,…,n_mod_l)。其中,对于前一个Q即Qb (对于在位置S-I为最小值的Qb),如果Q-Qb < -n_mod/2,则使位置S再增加I。另外,如果Q-Qb > n_mod/2,则使位置S再减少I。在步骤S155中,进行后述的不良喷嘴判定程序的处理(图45)。在步骤S156中,将在步骤S154工序中使用的Qb的值更新为“Q”,返回步骤S152。在喷嘴标号结束前,重复步骤S152至S156的工序,如果喷嘴编号结束,则在步骤S152中判定为是,结束。图45是不良喷嘴判定程序(图44的步骤S155)的流程。因为最小值序列Q与打印线的中心相当,而且,n_mod像素的量与I条打印线(I个喷嘴)相当,所以以Q为中心n_mod/2范围(在n_mod = 4的情况下,从中心±1的范围)的图像属性与I个喷嘴相对应。计算校正处理后的图像属性的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HPF(X)(步骤S162),分类为着落位置 偏移向正X方向侧偏离的情况和向负侧偏离的情况,进行检测(步骤S166、S168)。另外,作为不良喷嘴,因为不良喷嘴也是检测对象,所以对规定阈值和HPF(X)进行比较(步骤S164)。说明图45的各个工序,在步骤S162中,以X = S+Q为中心,在_n_mod/2+S+Q ( X,X < S+Q+n_mod/2的范围内,根据期望值属性IPExpectation(X)和校正属性IPCorrected (X),分别求出期望值差 HPF (X) = IPCorrected (X) -IPExpectation (X)、检测补偿像素数 detect_offset = IPDetectDistance (S)、判定正侧阈值 ThPlus (X)=IPExpectation (X+detect_offset)-IPExpectation(X)、判定负侧阈值 ThMinus(X)=IPExpectation(X-detect_offset)-IPExpectation(X)。判定正侧阈值ThPlus (X)和判定负侧阈值ThMinus (X),计算在期望值属性上偏移检测补偿像素数对应的值与期望值属性的差而求出(参照图46)。在步骤S164 中,以 X = S+Q 为中心,在 _n_mod/2+S+Q 彡 X,X < S+Q+n_mod/2 的范围内,对HPF(X)与规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HPF(X)与规定阈值相比较大(在满足HPF (X)>规定阈值的判定式I的情况下),判定喷嘴N不良。仅限于在步骤S164中未判定不良的情况下,进入后面的步骤S166。在步骤S166中,对于正侧的阈值进行判定。S卩,以X = S+Q为中心,在_n_mod/2+S+Q彡X,X < S+Q+n_mod/2的范围内,在本例中,以Q为中心,评价Q、Q_l、Q+1的3个像素的强度,分别存在3个阈值。为了降低喷嘴等干扰的影响,对这三个阈值进行累积。具体地说,对于正侧的判断,将正侧全部累积。这时,改变符号以使各个阈值全部为正值,同时对3个数据进行累积。其结果,根据累积的阈值和累积的HPF(X)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S卩,在判定正侧阈值ThPlus (X)为正时,对SumThPlus加上Thplus(X)的值,在判定正侧阈值ThPlus (X)为非正时(负值时),使ThPlus (X)的符号反转,成为(-ThPlus (X)),加在SumThPlus上。由此,使符号一致,全部成为正值而进行累积。对于期望值差HPF(X)也同样地,使符号一致而进行累积,计算SumHPFPlus。并且,在满足“SumHPFPlus > SumThPlus”的不等式(判定式2)的情况下,判定喷嘴NZ不良。仅限于在步骤S166中判定不良的情况下,进入后面的步骤S168。在步骤S168中,进行对于负侧的阈值的判定。对于负侧也与步骤S166同样地,在判定负侧阈值ThMinus⑴为正时,直接累积在SumThMinus上,而在判定负侧阈值 ThMinus⑴非正时,使符号变号成为(-ThMinus(X))而进行累积。这时,HPF(X)的符号也同时反转,累积在SumHPFMinus⑴中。由此,根据累积的阈值SumThMinus和累积的值SumHPFMinus的大小关系判定喷嘴不良。S卩,在满足“SumHPFMinus > SumThMinus”的不等式(判定式3)的情况下,判定喷嘴NZ不良。在图45的流程中,表示按照步骤S164 — S166 — S168的顺序,分段进行判定的例子。判定的顺序并不特别限定。如果通过任意判定判定喷嘴不良,则可以省略后面的判定,也可以进行全部判定。另外,在本例的流程中,将检测阈值的正侧最大值、检测阈值的负侧最大值、以及HPF(X)的最大值这3个指标组合,分段判定不良喷嘴,但也可以利用数据n_mod中最大值(检测阈值的正侧最大值、检测阈值负侧最大值、HPF(X)的最大值)这I个数据进行比较判定。此外,在图45的处理中,有时由于读取图像及周围的着落位置偏移(通过预滤波可以减少影响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的影响而使检测精度降低。在图45的流程中,利用n_mod个的各个数据累积判定,减少干扰的影响。另外,在该流程中满足不等式(判定式I至3中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实施不良判定。这是与轨道数为I的情况相当的说明。在轨道数为多个或RGB中通过多个通道进行计算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通过不等式进行判断,计算下述正侧阈值评价值、负侧阈值评价值、强度评价值。正侧阈值评价值=(SumHPFPlus/SumThPlus)X100[% ]负侧阈值评价值=(SumHPFMinus/SumThMinus)X100[% ]强度评价值={max (| HPF (X) |) / 规定阈值} X100[% ]S卩,作为正侧阈值评价值,将累积统计的HPF(X)的结果SumHPFPlus除以累积统计的阈值SumThPlus (此外,对应于需要,以百分比表示),可以计算相对于阈值满足几%的角度的值。负侧阈值评价值也可以同样地确定。另外,除了正侧阈值评价值、负侧阈值评价值之外,另外,作为强度评价值,将HPF(X)绝对值最大的值max (I HPF (X) I)除以规定阈值,计算是否满足几%的这一情况的值。计算这三个评价值,与喷嘴编号相对应地存储。
上述喷嘴编号是在线块内,从初始值每次增加I个的相对的喷嘴编号。然后,对于每一条轨道,因为对各个相对喷嘴,求出3个评价值的几%的值,所以在轨道之间,取其平均值,最终根据超过100%多少的方法进行判定。由此,在计算多条轨道的情况下,可以对每条轨道并列地计算正侧阈值评价值、负侧阈值判定值、强度评价值这3个评价值,统计处理其结果而进行判定。(轨道间的统计处理)图47是属于同一个线块的轨道间的统计处理(图27的步骤S54)的流程图。在图47中,对多条轨道间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在这里,在各检测轨道内计算上述正侧阈值评价值、负侧阈值评价值、强度评价值这3个评价指标,将其结果平均化而进行二次判定(步骤 S202、S204)。
S卩,在步骤S202中,对于各个相对喷嘴,进行对正侧评价指标(正侧阈值评价值)、负侧评价指标(负侧阈值评价值)、强度评价指标(强度评价值)在轨道间平均化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204中,对于各个相对喷嘴,将下述判定式I至3中至少满足I个条件的喷嘴判定为不良喷嘴。(判定式I):正侧评价指标平均值>正侧评价阈值(判定式2):负侧评价指标平均值>负侧评价阈值(判定式3):强度评价指标平均值>强度指标阈值此外,对于“正侧”、“负侧”的概念要注意。未必与实际打印图案的正方向、负方向一致。如图46所示,以属性倾斜中的“像素数”的方法表示正侧、负侧。如果在实际的真正图案上观察,则可以使“正”、“负”成为相反的关系。例如,在读取间距较长的情况下符号关系与实际读取图像上的X坐标不同。反之,读取分辨率为484DPI等存在下述特殊的关系,即,如果读取间距缩短,则其符号关系再次相反,从而使实际图案的X坐标的符号关系一致。由此,图47中所谓的“正侧”、“负侧”是算法上所说的“正侧”、“负侧”的概念,这一点在与实际坐标的关系中要注意。(从相对喷嘴编号向绝对喷嘴编号的变换处理)上述各个线块的处理中的“喷嘴编号”是在线块内从初始值开始每次增加I的相对喷嘴编号(相对喷嘴编号)。在图47中说明的轨道间的统计处理(图27的步骤S54)之后,通过图27的步骤S56,进行将各个线块上的相对喷嘴编号变换为绝对喷嘴编号的处理。根据各个线块的属性图案和I开N关的信息,将各个线块上的相对喷嘴编号换算为头上的喷嘴编号(绝对喷嘴编号)。例如,在I开10关时,在其为从记录纸的上方向下向X方向每次偏移I个喷嘴的图案的情况下,在从上方数第J个线块上,通过“记录头上的喷嘴编号=前一个喷嘴编号+IOX相对喷嘴编号”的换算式,赋予喷嘴编号。〈距离计算的流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判断不喷出喷嘴或着落位置误差是否大于规定的判定基准,从而检测不良喷嘴的例子。在这里,对于应用上述检测技术,测定着落位置误差(距离)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8至图49是距离计算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与不良喷嘴判定不同,是作为距离而测定各个喷嘴的着落位置误差的流程。取代图28中的步骤S68,设置“喷嘴着落位置误差测定原理”的工序,作为该“喷嘴着落位置误差测定处理”的处理内容,使用图48至图49的流程(取代图44至图45,使用图48至图49)。作为距离计算的处理,在上述不良喷嘴判定的算法中,准备多个阈值,通过判定超过哪个阈值,在阈值划定的范围内测定该喷嘴的距离(着落位置误差)。图48的流程中的步骤S301至S304、S306,分别与图44的步骤S151至S154、S156共通,所以说明省略。图49是距离计算程序(图48的步骤S305)的流程。图49所示的计算流程是下述例子,其计算距离判定补偿像素数distance_offset的值,将距离distance作为变量依次变更判定,使最近的distance成为打印着落位置的偏移距离。 选择距离distance最大的距离候补(图49的步骤S318),是因为着落位置越近越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灰度值变化),是为了避免该影响。位置误差越近(distance越小),灰度值差越小。说明图49的各个工序,在步骤S312中,以X = S+Q为中心,在_n_mod/2+S+Q ( X,X < S+Q+n_mod/2的范围内,根据期望值属性IPExpectation(X)和校正属性IPCorrected (X),分别求出期望值差 HPF (X) = IPCorrected (X) -IPExpectation (X)、距离判断定补偿像素数 distance_offset (distance) = IPLocalLambda (S) X distance/profiIe_lambda_distance> 距离正侧阈值 DistancePlus(X, distance)=IPExpectation(X+distance_offset(distance))-IPExpectation(X)、距离负侧阈值DistanceMinus(X, distance) = IPExpectation(X-distance_offset(distance))-IPExpectation(X)。在步骤S314 中,以 X = S+Q 为中心,在 _n_mod/2+S+Q 彡 X,X < S+Q+n_mod/2的范围内,在距离正侧阈值DistancePlus (X, distance)为正时,加上DistancePlus (X,distance),计算 SumDistancePlus (distance),在距离正侧阈值 DistancePlus (X,distance)为非正时,使符号反转,成为_ (DistancePlus (X, distance)),加入SumDistancePlus (distance)中。由此,一边使符号一致,一边全部作为正值而进行累积。对于期望值差HPF (X),也同样地使符号一致而进行累积,计算SumHPFPlus。并且,将 SumDistancePlus (distance)与 SumHPFPlus 大致相等(二者的值最接近)的 distance,作为喷嘴NZ的正侧距离候补。在步骤S316中,对于负侧进行同样的处理,将SumDistanceMinus (distance)与SumHPFPMinus大致相等的distance,作为喷嘴NZ的负侧距离候补。在步骤S318中,将在步骤314中求出的正侧距离候补和在步骤S136中求出的负侧距离候补中绝对值较大的一个确定为喷嘴NZ的距离。<应用到喷墨打印机上的例子>下面,说明使用上述不良喷嘴检测技术的单通道记录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图像校正的例子。图50是从多个记录元件中检测不良记录元件(不良喷嘴),通过其他正常的记录元件对由不良记录元件引起的描绘不良进行校正的例子。首先,为了掌握各个喷嘴的喷出特性,从各个喷嘴51向记录纸16喷出墨滴,将测试图案102打印在记录纸16上(图50的步骤S410)。该测试图案102通过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上的摄像单元(内嵌传感器)或外部扫描仪(离线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生成表示测试图案102的记录结果的电子图像数据(读取图像数据)。通过将该读取图像数据按照规定的检测算法进行解析处理,可以求出不喷出喷嘴的位置或测试图案102从理想着落位置104的着落位置误差。这时,具有大于或等于规定值(规定的限定容许范围的值)的过大位置误差的喷嘴或不喷出喷嘴被检测确定为不良喷嘴(步骤S412)。对于该不良喷嘴的检测的具体流程,如图17至图47说明。由此确定的不良喷嘴实施屏蔽处理,作为在图像形成时不喷出墨滴(不用于记录)的不喷出喷嘴处理(图50的步骤S414)。然后,通过考虑利用从其他喷嘴(例如,相邻喷嘴)喷出的墨滴补偿由上述不喷出喷嘴(不喷出化处理后的喷嘴)引起的描绘缺陷,从而校正输入图像数据(步骤S416)。根据该校正后的输入图像数据,可以在记录纸16上以良好的品质记录希望的图像。图51是不良喷嘴检测及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处理涉及的系统的功能框图。打印对象的打印图像数据,在颜色变换处理部110中实施规定的颜色变换处理,获得与记录墨水(在本例中为CMYK墨水)相对应的各版的图像数据。由此得到的不同墨、色的图像数据,从颜色变换处理部110送入不喷出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在不良喷嘴校正判断部122中,综合地获取不良喷嘴校正信息,根据图像位置(图像点位置)与喷嘴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校正图像位置,即原本会由不良喷嘴进行点记录的图像上的位置。此外,这里所谓的“位置”表示记录头的喷嘴及方向(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由于利用不良喷嘴无法适当地记录校正图像位置的图像部分。因此,在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中,将与该不良喷嘴相对应的校正图像位置部分的记录信息,分配给包含该不良喷嘴两侧相邻的喷嘴的相邻的单个或多个正常喷嘴。这里所谓的与不良喷嘴相对应的记录信息的分配,表示用于从其他喷嘴喷出墨水的数据处理(校正处理),以通过来自其他喷嘴喷墨的喷墨,补偿与不良喷嘴相对应的校正图像的记录。此外,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对应于上述分配的图像信息而进行校正。此外,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综合来自图像解析部124的信息(图像位置信息数据)、和来自不良喷嘴判断部130的不良喷嘴信息,仅相对于由不良喷嘴记录的图像部分生成校正信息。这时,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通过参照由校正信息设定部120提供的表示校正必要性的数据(例如,表示在打印图像上设定的校正区域的数据,或表示在记录头50的打印部设定的校正区域(喷嘴单位)的数据),可以更高精度地仅相对于必要性较高的区域生成校正信息。由此生成的校正信息,从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向不喷出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输送。在不良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中,相对于从颜色变换处理部110输送的图像数据,进行基于从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输送的不良喷嘴相关的校正信息的校正处理。由此,反映来自不良喷嘴的不喷出信息的校正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从不喷出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向中间色调处理部114输送。在中间色调处理部114中,相对于从不喷出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输送的图像数据进行中间色调处理,生成用于驱动记录头50的多值的图像数据。这时,进行中间色调处理,以使得生成的大量图像数据(记录头驱动多值)少于图像灰度值数(即,满足图像灰度值数>记录头驱动多值)。实施了中间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从中间色调处理部114输送至图像存储器116。另外,输送至图像存储器116的中间色调处理完成的图像数据也向图像解析部124输送。然后,实施了中间色调处理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16中,并且,由图像解析部124解析,生成与存在图像信息的位置(图像位置)和不存在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图像位置信息数据)。由此生成的图像位置信息数据从图像解析部124向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输送,用于生成相对于不良喷嘴校正判断部122中的不良喷嘴的校正信息。实施了中间色调处理的图像数据(中间色调图像数据)也从图像存储器116向测试图案合成部118输送。在测试图案合成部118中,合成从图像存储器116输送来的中间色调图像数据和测试图案相关的图像数据(测试图案图像数据),合成后的图像数据被输送至记录头驱动器128。测试图案具体来说如后所述,是以不良喷嘴检测为目的,利用各个喷嘴在记录纸上形成的点图案。通过将测试图案图像数据和中间色调图像数据利用测试图案合成部118进行合成,而将该测试图案印刷到记录纸端部。
将中间色调图像数据和测试图案图像数据合成的图像数据,从测试图案合成部118输送至记录头驱动器128。记录头驱动器128根据从测试图案合成部118输送来的图像数据驱动记录头50,相对于记录纸进行希望图像及测试图案的记录。由此,利用从喷嘴喷出的墨滴,在记录纸上形成与上述各个喷嘴相对应的多个测试图案的图案形成单元,包含测试图案合成部118及记录头驱动器128而构成。记录图像及测试图案的记录纸沿输送路径向排纸部输送(参照图51的箭头B)。这时,利用设置在输送路径中途的测试图案读取部(图像读取单元)136,读取记录纸上记录的测试图案,生成测试图案读取图像的数据。测试图案读取部136例如可以使用彩色CCD线性传感器,其具有设有RGB 3种颜色的彩色过滤器的不同颜色的光点变换元件(像素)点阵,通过RGB的颜色分解而可以进行彩色图像的读取。测试图案读取部136对于形成测试图案102的记录纸16,以规定的读取像素间距沿记录头50的长度方向(喷嘴列方向、主扫描方向、X方向)进行读取,获得基于读取像素间距的测试图案读取图像数据。该测试图案读取图像的数据从测试图案读取部136输送至不良喷嘴检测部132。此外,测试图案读取部136也可以不是线性传感器。例如,可以构成为,即使是与记录测试图案的记录纸的宽度相比较小的读取宽度,也可以一边相对于记录纸相对地在XY方向上扫描,一边读取测试图案。在不良喷嘴检测部132中,根据从测试图案读取部136输送来的测试图案读取图像的数据,检测不良喷嘴(包含喷出的墨滴在记录纸上的着落位置误差大于规定值的不良喷嘴、体积不良、及不喷出墨滴的不喷出喷嘴)。检测到的不良喷嘴相关的信息数据(不良喷嘴信息)从不良喷嘴检测部132输送至不良喷嘴判断部130。不良喷嘴判断部130具有未图示的存储器,其可以存储规定次数的从不良喷嘴检测部132输送来的不良喷嘴信息。在该不良喷嘴判断部130中,参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历史不良喷嘴信息,进行之前是否是大于或等于规定次数检测为不良喷嘴的不良喷嘴确定。另夕卜,在判断为不是之前大于或等于规定次数的不良喷嘴的正常喷嘴的情况下,例如,即使是之前作为不良喷嘴处理的喷嘴也可以变更处理,修正不良喷嘴信息,而将其作为正常喷嘴处理。
由此确定的不良喷嘴信息从不良喷嘴判断部130输送至记录头驱动器128及不良喷嘴校正判断部122。另外,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印刷规定张数后、JOB后、用户指示时等),确定的不良喷嘴信息也从不良喷嘴判断部130输送至不良喷嘴信息存储部126。记录头驱动器128根据从不良喷嘴判断部130输送来的不良喷嘴信息,使与不良喷嘴相对应的记录头为非驱动。另外,输送至不良喷嘴信息存储部126的不良喷嘴信息被存储累积在不良喷嘴信息存储部126,作为不良喷嘴的统计信息被使用。此外,存储在不良喷嘴信息存储部126中的不良喷嘴信息,作为初始不良喷嘴信息而在适当的定时被输送至不良喷嘴判断部130。这里所说的初始不良喷嘴信息是表示哪ー个喷嘴(与CMYK相对应)是不良喷嘴的信息,将记录头出厂时的检查信息作为初始不良喷嘴信息的初始值,根据按照特定周期存储在不良喷嘴信息存储部126中的不良喷嘴信息,适时地更新初始不良喷嘴信息。不良喷嘴判断部130将该初始不良喷嘴信息中必需的不良喷嘴信息,在印刷开始时等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用于不良喷嘴的确定处理。 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根据从不良喷嘴判断部130输送来的不良喷嘴信息,生成相对于应该校正的图像部分(用不良喷嘴记录的图像部分)的校正信息,将该校正信息输送至不喷出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另外,不良喷嘴校正判断部122比较由此生成的校正信息和前面的校正信息,检测是否新产生了不良喷嘴(优选产生大于或等于规定数),校正信息是否增加。在确认校正信息増加的情况下,从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向不良喷出检测显示部134发送规定的指令。接受到该规定指令的不良喷出检测显示部134,进行可以识别由新的不良喷嘴引起的记录的不良喷出印刷物(即,不进行相对于新的不良喷嘴的校正而印刷出的印刷物)的处理。具体地说,通过不良喷出检测显示部134对从检测到不良的印刷物(记录纸张)到校正完成后的印刷开始的印刷物上粘贴标签等。然后,在相对于新的不良喷嘴的校正处理完成后的印刷时(根据校正处理完成后的图像数据(中间色调图像数据)的印刷吋),从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向不良喷出检测显示部134发送指示信号,以使上述规定的指令无效化,从而不良喷出检测显示部134进行通常动作(通常显示)。通过上述一连串的处理流程,适当地进行不良喷嘴的检测及输入图像数据的校正处理。此外,根据记录头50的稳定性,也可以构成为,仅相对于印刷开始时的初始规定张数的记录纸实施上述检测及校正处理(可以有使用离线扫描仪的结构),或仅在用户指示时实施。《印刷布局的说明》下面,对于记录纸16上的印刷布局的例子进行说明。图52是表示检测不良喷嘴并校正的系统中的打印纸张上的布局的图。图52的上侧是记录纸16的前端侧,记录纸16从图52的下方向上(在由箭头C表示的输送方向)输送。例如,在未图示的辊的周面上固定记录纸16,通过辊的旋转输送记录纸16的辊输送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述结构,即,利用设置在辊上的夹具保持记录纸16的前端部分。记录纸16分为设置在纸张端部的检测用驱动波形区域150和通常驱动波形区域152。检测用驱动波形区域150包含用于印刷上述测试图案102的测试图案区域154和白底区域156,通常驱动波形区域152包含用于印刷希望的图像的用户区域158而构成。设置在测试图案区域154和用户区域158之间的白底区域156,是用于从测试图案印刷向通常印刷切换的过渡区间,根据记录纸16的输送速度,该切换所需的区域确保为白底区域156。特别地,在使用特殊的驱动波形信号相对于测试图案区域154形成测试图案的情况下,确保与从该特殊驱动波形信号切换为通常的驱动波形信号需要的时间相当的白底区域。该白底区域156优选沿记录纸16的输送方向C,设置至少与记录头50的喷嘴区域160相当的量。此外,用于印刷测试图案102的特殊驱动波形信号,在容易区分不良喷嘴和正常喷嘴时使用,可以特别地涉及使位置误差增幅 的驱动波形信号,或不良喷嘴容易作为不喷出喷嘴起作用的驱动波形信号而使用。下面,说明具有上述不良喷嘴的检测功能及利用该检测结果的图像校正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喷墨记录装置的说明>图53是表示本发明的输送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喷墨记录装置200主要具有供纸部212、处理液赋予部214、描绘部216、干燥部218、定影部220、及排纸部222而构成。该喷墨记录装置200是按需滴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保持在描绘部216的按压主体(描绘辊270)上的记录介质224(存在为了方便而称为“纸张”的情况)上,由喷墨头(“相当于描绘头”)27211、2721(、272(、272¥打出多个颜色的墨水,形成希望的彩色图像。(供纸部)在供纸部212层叠作为开纸的记录介质224。从供纸部212的供纸盘250 —张张地向处理液赋予部214供给记录介质224。在本例中,作为记录介质224使用开纸(剪裁纸),但也可以是从连续纸张以需要的尺寸切断而供给的结构。(处理液赋予部)处理液赋予部214是向记录介质224的记录表面赋予处理液的机构。处理液包含使由描绘部216赋予的墨水中的顔料(在本例中是颜料)凝集的顔料凝集剂,通过使该处理液与墨水接触,使墨水促进颜料与溶剂的分离。处理液赋予部214具有供纸主体252、处理液辊254、及处理辊涂敷装置256。处理液辊254在其外周面具有爪形的保持单元(夹具)255,通过在该保持单元255的爪与处理液辊254的周面之间夹持记录介质224,可以保持记录介质224的前端。处理液辊254在其外周面设有吸引孔,并且可以连接与从吸引孔进行吸引的吸引単元。由此,可以将记录介质224紧贴保持在处理液辊254的周面上。在处理液辊254的外侧,与其周面正对地设置处理液涂敷装置256。处理液涂敷装置256由贮存处理液的处理液容器、在该处理液容器的处理液中浸溃一部分的辅助辊、以及橡胶辊构成,上述橡胶辊和辅助辊与处理液辊254上的记录介质224压接,将计量后的处理液转移到记录介质224上。根据该处理液涂敷装置256,可以ー边计量处理液ー边涂敷到记录介质224上。在本输送方式中,例示了应用由辊进行的涂敷方式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喷雾方式、注入方式等各种方式。由处理液赋予部赋予处理液的记录介质224,从处理液辊254经由中间输送部226向描绘部216的描绘辊270移送。(描绘部)描绘部216具有描绘辊270、纸张按压辊274、以及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描绘辊270与处理液辊254同样地,在其外周面具有爪形的保持単元(夹具)271。在本例的描绘辊270中,其构成为,沿旋转方向以180度的间隔在周面的2个位置设置夹持単元271,可以通过I次旋转输送2张记录介质224。在描绘辊270的周面上以规定图案形成大量未图示的吸入孔,通过从该吸入孔吸入空气,将记录介质224吸附保持在描绘辊270的周面上。此外,并不限定于通过负压吸引而吸引吸附记录介质224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通过静电吸附而吸附保持记录介质224的结构。
各个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是具有与记录介质224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最大宽度相对应的整行线状型喷墨方式的描绘头,在其喷墨表面上,在图形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形成排列多个喷墨用喷嘴的喷嘴列。各个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设置为,沿与记录介质224的输送方向(描绘辊270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紧贴保持在描绘辊270上的记录介质224的记录面,从各个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喷出对应颜色的墨滴,从而使通过处理液赋予部214预先赋予在记录面上的处理液与墨水接触,凝集分散在墨水中的顔料,形成顔料凝集体。由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224上的颜料流动等,在记录介质224的记录表面形成图像。通过描绘棍270以一定的速度输送记录介质224,沿着该输送方向,仅进行一次使记录介质224和各个喷墨头27211、2721(、272(、272¥相对地移动的动作(即,I次辅助扫描),即可在记录介质224的图像形成区域记录图像。由该整行线状型(页面宽度)头进行的单通道方式的图像形成,与应用由串联型记录头进行的多通道方式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高速打印,提高打印生产性,上述串联头沿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辅助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往复动作。此外,在本例中例示了 CMYK的标准色(4色)的结构,但对于墨色或颜色数量的组合来说并不限定于本输送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増加淡墨水、浓墨水、特殊顔色的墨水。例如,可以是增加喷出淡蓝色、淡紫色等淡色系墨水的喷墨头的结构,且各种彩色头的配置顺序也并不特别限定。由描绘部216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224,从描绘辊270经由中间输送部228向干燥部218的干燥辊276移送。(干燥部)干燥部218是使通过颜料凝集作用分离的溶剂中含有的水分干燥的机构,具有干燥辊276、及溶剂干燥装置278。干燥辊276与处理液辊254同样地,在其外周面具有爪形的保持単元(夹具)。溶剂干燥装置279配置在与干燥辊276的外周面相对的位置,由多个卤素加热器280和分别配置在各个卤素加热器280之间的暖风喷嘴282构成。通过适当地调节从各个暖风喷嘴282向记录介质224吹送的暖风的温度和风量,以及各个卤素加热器280的温度,可以实现各种干燥条件。由干燥部218进行过干燥处理的记录介质224从干燥辊276经由中间输送部230向定影部220的定影辊284移送。
(定影部)定影部220由定影辊284、卤素加热器286、定影辊288、及内嵌传感器290构成。定影辊284与处理液辊254同样地,在其外周面具有爪形的保持単元(夹具)285。通过定影辊284的旋转,记录介质224以记录面朝向外侧的方式输送,相对于该记录面,由卤素加热器286进行预热、由定影辊288进行定影处理、由内嵌传感器290进行检查。定影辊288是通过对干燥的墨水进行加热加压,将墨水中本身分散性聚合物微粒溶融,用于使墨水覆膜化的辊部件,其构成为,对记录介质224进行加热加压。具体地说,定影辊288相对于定影辊284压接地配置,在与定影辊284之间构成牵引辊。由此,记录介质224被夹持在定影辊288和定影辊284之间,以规定的牵引压力(例如,O. 15MPa)牵引,进行定影处理。 另外,定影辊288由在热传导性良好的铝等的金属管内安装卤素灯的加热辊而构成,控制为规定温度(例如,60至80°C )。通过由该加热辊对记录介质224进行加热,施加大于或等于墨水中含有的胶乳的Tg温度(玻璃转化点温度)的热能,使胶乳粒子溶融。由此,压入记录介质224的凹凸中进行定影,阻止图像表面的凹凸,获得光泽性。另ー方面,内嵌传感器290是对于在记录介质224上形成的图像(也包含不喷出检测用的测试图案或浓度校正用的测试图案、印刷图像等),用于测量喷出不良检测图案或图像的浓度、图像的缺陷等的测量单元,可以使用CCD线性传感器等。该内嵌传感器290与图51的标号136说明的测试图案读取部相当。此外,也可以取代含有高沸点溶剂及聚合物微粒(热可塑性树脂粒子)的墨水,含有可以通过UV曝光而聚合硬化的単体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喷墨记录装置200取代由加热辊形成的热压定影部(定影辊288),在记录介质224上的墨水中设置使UV光曝光的UV曝光部。由此,在使用含有UV硬化性树脂等活性光线硬化性树脂的墨水的情况下,取代加热定影的定影辊288,设置UV灯或紫外线LD (激光二极管)点阵等照射活性光线的单元。(排纸部)在定影部220后面设置排纸部222。排纸部222具有排纸盘292,在该排纸盘292和定影部220的定影辊284之间,以与其对接的方式设置连接主体294、输送带296、张伸辊298。记录介质224通过连接主体294输送到输送带296上,排出在排纸盘292。由输送带296形成的纸张输送机构的详细内容虽未图示,但印刷后的记录介质224通过搭在封闭的输送带296间的杆(未图示)的夹具保持纸张前端部,通过输送带296的旋转,输送到排纸盘292的上方。另外,图53中未图示,但在本例的喷墨记录装置200上,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有相对于将各个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向墨水供给的墨水贮存/装填部、处理液赋予部214供给处理液的单元,并且,具有记录头维护部,其进行各个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的清洁(喷嘴面的擦拭、清洗、喷嘴吸引、喷嘴洁净等);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记录介质224的位置;以及温度传感器,其检测装置各部的温度。<喷墨头的结构例>下面,对于喷墨头的构造进行说明。与各种颜色相对应的喷墨头272M、272K、272C、272Y的构造是共通的,所以,下面代表这些结构用标号350表示记录头。
图54(a)是表示记录头350的构造例的俯视透视图,图54(b)是其一部分的放大图。图55是表示构成记录头350的多个记录头模块的配置例。另外,图56是表示作为记录元件単位(喷出元件単位)的I个通道的液滴喷出元件(与I个喷嘴351相对应的墨室単元)的立体结构的剖视图(沿图54中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54所示,本例的记录头350,具有将由喷墨ロ即喷嘴351和与各个喷嘴351相对应的压カ室352等构成的多个墨室单元(液滴喷出元件)353以矩阵状ニ维配置的构造,由此,实现沿头长度方向(与送纸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而投影(正投影)的实际喷嘴间隔(投影喷嘴间距)的高密度化。即,将各个喷嘴351投影在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各个投影喷嘴的间距P(參照图54(b)),可以与使用图8说明的记录像素间距WP等价 地处理。此外,如记录头350所示将喷嘴ニ维配置的记录头的情况下,使用图8说明的检测间距数PP,是指以与上述各个投影喷嘴连续排列的规定个数的打印像素的像素列为统ー的检测单位的情況。例如,如果是图8所示检测间距数PP = 6而形成直线103的情况下,可以从各个投影喷嘴选择每个检测间距数PP = 6的投影喷嘴(检测间距数PP间隔的投影喷嘴),使用与选择的投影喷嘴相对应的喷嘴(投影源的喷嘴)形成。为了在与记录介质224的进给方向(箭头S方向与“y方向”相当)大致正交的方向(箭头M方向与“ X方向”相当),构成大于或等于与记录介质224的描绘区域的整个宽度相对应的长度喷嘴列,例如,如图55(a)所示,将多个喷嘴351 ニ维排列的较短记录头模块350’以锯齿状配置,构成长条形的线性头。或者,也可以如图55(b)所示,将记录头模块350’排成I列而将它们连接。此外,单通道打印用的整行线状型打印头,并不限定于使记录介质224的整个表面成为描绘范围的情况,在使记录介质224的表面上的一部分成为描绘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规定描绘区域内的描绘所需的喷嘴列。与各个喷嘴351相对应设置的压カ室352,其平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參照图54(a)、(b)),在对角线上的两个角部中的一个设置向喷嘴351的流出ロ,在另ー个角部设置供给墨水的流入ロ(供给ロ)354。此外,压カ室352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本例,平面形状可以具有四边形(菱形、长方形等)、五边形、六边形其他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式。如图56所示,记录头350由将形成喷嘴351的喷嘴板351A和形成压カ室532或共通流路355等的流路的流路板352P等层合而成的构造构成。喷嘴板351A构成记录头350的喷嘴面(喷墨面)350A,ニ维地形成分别与各个压カ室352连通的多个喷嘴351。流路板352P是流路形成部件,其构成压力室352的侧壁部,并且形成作为从共通流路355向压カ室352引导墨水的单独供给路径的缩小部(最狭窄部)的供给ロ 354。此夕卜,为了说明简单,在图56中简略地图示,而流路板352P是层合一块或多块基板的构造。喷嘴板351A及流路板352P可以以硅为材料,通过半导体制造エ序加工成需要的形状。共通流路355与作为墨水供给源的墨盒(未图示)连通,从墨盒供给的墨水经由共通流路355向各个压カ室352供给。在构成压力室352的一部分表面(在图56中为上表面)的振动板356上,接合具有独立单极357的压电致动器(压电元件)358。本例的振动板356由作为相当于压电致动器358的下部电极的共通电极359起作用的带有镍(Ni)导电层的硅(Si)构成,兼用作与各个压カ室352相对应而配置的压电致动器358的共通电极。此外,也可以是由树脂等非导电性材料形成振动板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振动部件的表面形成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共通电极层。另外,也可以由不锈钢(SUS)等金属(导电性材料)构成兼用作共通电极的振动板。通过对独立电极357施加驱动电压,使压电致动器358变形,改变压力室352的容积,利用与其伴随的压カ变化,从喷嘴351喷出墨水。在墨水喷出后,在压电致动器358返回初始状态时,新的墨水从共通流路355通过供给ロ 354再次填充到压力室352中。具有上述构造的墨室単元353如图54 (b)所示,通过沿主扫描方向的行方向及沿相对于主扫描方向非正交而具有一定角度Θ的斜列方向,在一定的排列图案中以格子状排列多个,实现本例的高密度喷嘴头。在该矩阵排列中,在使副扫描方向相邻喷嘴间隔为Ls时,对于主扫描方向来说,实际上可以等价地将各个喷嘴351作为以恒定的间距P = Ls/tan Θ直线状排列的结构处理。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时记录头350上的喷嘴351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子,可以应用各种喷嘴配置构造。例如,也可以取代图54中说明的矩阵排列,是V字状的喷嘴排列、以V字状排列为重复単位的Z字状(W字状等)的折线状的喷嘴排列等。此外,产生用于使液滴从喷墨头上的各个喷嘴喷出的喷出用压カ(喷出能量)的単元,并不限定于压电致动器(压电元件),可以使用热方式(利用由加热器的加热引起的膜沸腾的压力使膜喷出的方式)中的加热器(加热元件),或静电致动器、由其他方式形成的各种致动器等各种压カ产生元件(喷出能量产生元件)。对应于记录头的喷出方式,在流路构造体上设置相应的能量产生元件。〈控制系统的说明〉图57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200的系统结构的框图。如图57所示,喷墨记录装置200具有通信接ロ 370、系统控制器372、图像存储器374、R0M 375、电动机驱动器376、加热驱动器378、打印控制部380、图像缓冲器382、记录头驱动器384等。通信接ロ 370是接受从主机386发送的图像数据的接ロ部(图像输入単元)。通信接ロ 370可以使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s)、IEEE 1394、以太网(注册商标)、无线网络等串行接ロ或sen等并行接ロ。可以在该部分搭载用于使通信高速化的缓冲存储器(未图示)。从主机386发送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接ロ 370进入喷墨装置200,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74中。图像存储器374是经由通信接ロ 370存储输入的图像的存储单元,通过系统控制器372进行数据的读写。图像存储器374并不限定于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存储器,也可以使用硬盘等磁性介质。系统控制器372由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作为按照规定的程序控制喷墨记录装置200整体的控制装置起作用,并且,作为进行各种运算的运算装置起作用。即,系统控制器372控制通信接ロ 370、图像存储器374、电动机驱动器376、加热器驱动器378等各部分,进行与主机386间的通信控制、图像存储器374及ROM 375的读写控制等,并且,生成控制输送系统的电动机388或加热器389的控制信号。另外,系统控制器372包含着落误差测定运算部372A和浓度校正系数计算部372B而构成,上述着落误差测定运算部372A根据从内嵌传感器(联机检测部)290读入的测试曲线的读取图像数据,进行生成不喷出喷嘴的位置或着落位置误差的数据、表示浓度分布的数据(浓度数据)等的运算处理,上述浓度校正系数计算部372B根据测定的着落位置误差的信息或浓度信息计算出浓度校正系数。此外,着落误差测定运算部372A及浓度校正系数372B的处理功能可以通过ASIC或软件或适当的组合实现。此外,系统控制器372作为图17至图49中说明的读取图像的解析处理单元起作用。在温度校正系数计算部372B求出的浓度校正系数数据存储在浓度校正系数存储部390中。在ROM 375中,存储系统控制器372的CPU执行的程序及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包含用于打出用于检测不良喷嘴的测试曲线的数据、不良喷嘴信息等)。ROM 375可以使用EEPROM这种可以重新写入的存储单元。另外,通过充分利用该ROM 375的存储区域,可以使ROM 375成为兼用作浓度校正系数存储部390的结构。图像存储器374作为图像数据的暂时存储区域使用,并且,作为程序展开区域及(PU的运算作业区域使用。
电动机驱动器376是按照来自系统控制器372的指令,驱动输送系统的电动机388的驱动器(驱动回路)。加热器驱动器378是按照来自系统控制器372的指令,驱动干燥部218等加热器389的驱动器。打印控制部380作为信号处理单元起作用,其按照系统控制器372的控制,进行用于根据图像存储器374内的图像数据(多值的输入图像的数据)生成打点控制用的信号的各种加工、校正等的处理,并且,作为驱动控制单元起作用,其将生成的喷墨数据向记录头驱动器384供给,控制记录头350的喷出驱动。即,打印驱动部380包含浓度数据生成部380A、校正处理部380B、喷墨数据生成部380C、驱动波形生成部380D而构成。这些各个功能模块(380A至380D)可以通过ASIC或软件或适当的组合实现。浓度数据生成部380A是根据输入图像的数据生成不同墨色的初始浓度数据的信号处理单元,进行浓度变换处理(包含UCR处理或顔色变换),及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像素数变换处理。校正处理部380B是使用存储在浓度校正系数存储部390中的浓度校正系数进行浓度校正的运算的处理单元,进行用于改善由不良喷嘴等引起的图像缺陷的颜色不均校正处理。喷墨数据生成部380C是包含从校正处理部380B生成的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浓度数据)变换为2值或多值点数据的中间色调处理单元的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图像数据的2值(多值)化处理。由喷墨数据生成部380C生成的喷墨数据赋予记录头驱动器384,控制记录头350的喷墨动作。驱动波形生成部380D是生成驱动信号波形的単元,其用于驱动与记录头350的各个喷嘴351相对应的压电致动器358 (參照图56)的驱动信号波形,由该驱动波形生成部380D生成的信号(驱动波形)向记录头驱动器384供给。此外,从驱动波形生成部380D输出的信号,可以是数字波形数据,也可以是模拟电压信号。驱动波形生成部380D选择性地生成记录用波形的驱动信号,和异常喷嘴检测用波形的驱动信号。各种波形数据预先存储在R0M375中,选择性地输出对应于需要而使用的波形数据。本例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200使用下述驱动方式,即,通过相对于构成记录头350的模块的各个压电致动器358,施加共通的驱动电力波形信号,对应于各个喷嘴351的喷出定时,切換与各个压电致动器358的独立电极相连接的开关元件(未图示)的开闭,从而从与各个压电致动器358相对应的喷嘴351喷墨。在打印控制部380中设有图像缓冲存储器382,在打印控制部380中的图像数据处理时,图像数据或參数等数据暂时存储在图像缓冲存储器382中。此外,在图57中,图像缓冲存储器382以附在打印控制部380上的方式表示,但也可以兼用作图像存储器374。另夕卜,也可以是统一打印控制部380和系统控制器372,由I个处理器构成的方式。如果概略地说明从图像输入至打印输出的处理流程,则要打印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接ロ 370从外部输入,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74中。在该阶段,例如,RGB的多值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74中。在喷墨记录装置200中,通过改变由墨水(颜料)引起的微小的点的打点密度 或点的尺寸,形成类似于人的眼睛的连续灰度的图像,所以必须将输入的数字图像的灰度(图像的浓淡)变换为尽可能忠实地重现出来的点图案。因此,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74中的原始图像(RGB)的数据,经由系统控制器372输送至打印控制部380,经由该打印控制部380的浓度数据生成部380A、校正处理部380B、喷墨数据生成部380C,变换为每ー种墨色的点数据。点数据通常相对于图像数据进行变色处理、中间色调处理而生成。颜色转换处理是将由sRGB等表现的图像数据(例如,RGB 8比特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在喷墨打印机上使用的各种颜色墨水的顔色数据(在本例中,是KCMY的顔色数据)的处理。中间色调处理是将通过颜色变换处理生成的各种颜色的顔色数据,通过误差扩散法或阈值矩阵法等的处理,变换为各种顔色的点数据(在本例中,是KCMY的点数据)的处理。S卩,打印控制部380进行将输入的RGB图像数据变换为K、C、M、Y这四种颜色的点数据的处理。在向该点数据的变换处理时,进行校正由不良喷嘴引起的图像缺陷的不喷出校正处理。由此,在打印控制部380生成的点数据存储在图像缓冲存储器382中。该不同颜色的点数据变换为用于从记录头350的喷嘴喷出墨水的CMYK打点数据,确定打印的喷墨数据。记录头驱动器384包含放大回路(电カ增幅回路),根据从打印控制部380赋予的喷墨数据及驱动波形信号,对应于打印内容输出用于驱动与记录头350的各个喷嘴351相对应的压电致动器358的驱动信号。记录头驱动器384也可以包含用于将记录头的驱动条件保持为恒定的反馈控制系统。由此,通过将从记录头驱动器384输出的驱动信号施加给记录头350,从其喷嘴351喷出墨水。通过与存储介质224的输送速度同步地控制来自记录头350的喷墨,在记录介质224上形成图像。如上所述,根据经由打印控制部380中的所需的信号处理生成的喷墨数据及驱动信号波形,经由记录头驱动器384进行来自各个喷嘴的墨滴的喷出量或喷出定时的控制。由此,实现希望的点尺寸或点配置。内嵌传感器(检测部)290如图53说明所示,是包含图像传感器的模块,读取在记录介质224上打印的图像,进行需要的信号处理等,检测打印状况(有无喷出、打点的波动、光学浓度等),将该检测结果提供给打印控制部380及系统控制器372。打印控制部380对应于需要根据从内嵌传感器(检测部)290得到的信息,进行对于记录头350的各种校正,并且,对应于需要,进行预备喷出或吸引、实施擦拭等的清洁エ作(喷嘴往复动作)的控制。图中的维护机构394包含盛墨水部、吸引ロ、吸引泵、刮刀等维护所需的部件。另外,作为用户接ロ的操作部396包含用于操作者(用户)进行各种输入的输入装置397和显示部(显示屏)398而构成。在输入装置397可以采用键盘、鼠标、触摸屏、按钮等各种方式。操作者通过操作输入装置397,可以进行印刷条件的输入、画质模式的选择、 附加信息的输入·编辑 信息检索等,输入内容或检索结果等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显示部398的显示确认。该显示部398作为显示错误信息等的警告的単元起作用。此外,图51中说明的颜色变换处理部110、不喷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中间色调处理部114、图像存储器116、图像解析部124、测试图案合成部118、记录头驱动器128、不良喷嘴判断部130、不良喷嘴检测部132、不良喷出信息存储部126、不良喷出校正判断部122、校正信息设定部120等,是图57所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要素単独或多个组合而构成。图51的图像存储器116、记录头驱动器128、记录头50,与图57中的图像存储器374、记录头驱动器384、记录头350相对应。图57的系统控制器372及打印控制部380的组合,作为“信号处理单元”、“分解単元”、“预测信号生成単元”、“阈值确定单元”、“变化信号计算单元”、“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单元”、“测试图案输出控制单元”、“图像校正単元”、“记录控制単元”起作用。此外,也可以是将图57中说明的着落误差测定运算部372A、浓度校正系数计算部372B、浓度数据生成部380A、校正处理部380B承担的处理功能的全部或一部分搭载在主机386上的方式。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通过解析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可以准确地掌握从各个喷嘴喷出的墨滴在记录纸上的着落位置,因此可以高精度地确定不良喷嘴的位置。由此,可以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补偿由不良喷嘴引起的图像缺陷的细致的校正处理。对于基于上述各种处理的整体处理流程,如下说明。(图像印刷过程的说明)图58是表示图像印刷整体的流程的流程图。如果从主机386 (參照图57)发送来的希望图像的输入图像数据经由通信接ロ(接收单元)370接收(图58的S480表示的接收步骤),则通过颜色变换处理(图51的颜色变换处理部110)、不良喷嘴校正处理(不喷出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中间色调处理(中间色调处理部114)、测试图案合成处理(测试图案合成部118)等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图58所示的S482的校正步骤)。然后,根据校正后的输入图像数据,通过记录头驱动器384(图51的128),从各个记录头350的喷嘴351向记录介质224喷出墨滴(图58的S484所示的喷出步骤),从而可以将希望的图像鲜明地印刷在记录介质224上。在上述校正步骤(S482)中,通过其他正常喷嘴补偿从不良喷嘴喷出的墨滴,并且,相对于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不良喷嘴校正处理(不喷喷嘴校正图像处理部112),其用于不从不良喷嘴喷出墨滴。不良喷嘴校正处理在不良喷嘴检测部132(參照图51)中,根据从测试图案读取部136发送来的测试图案102的读取图像数据进行。此外,作为对不良喷嘴进行不喷出化处理,利用其他喷嘴补偿该描绘缺陷的校正技术,例如,存在(I)校正输入图像的方法、(2)加强喷出信号使喷出点径增大而校正的方法等各种方法。(I)校正输入图像的方法在使周围描绘的图像浓度为Ddefault时,通过使不喷出校正喷嘴上的图像浓度为DNoPrint (> Ddefault),而提高不喷出校正喷嘴的描绘浓度,可以降低白条视觉识别性。可以将这些图像浓度间的比例定义为不喷出校正用喷嘴图像浓度增量Pdensity。(2)加强喷出信号、增大喷出点径的方法 在使周围描绘处的点径为Rdefault时,通过使不喷出校正喷嘴的点径为RNoPrintO Rdefault),提高不喷出校正喷嘴的描绘浓度,可以降低白条视觉识别性。可以将这些点径间的比例定义为不喷出校正用喷嘴点径增量Pdot。将上述2个代表例中的不喷出校正用喷嘴图像浓度增量Pdensity、不喷出校正用喷嘴点径增量Pdot这种由不喷出校正喷嘴引起的描绘的加强量,或与其相似的补偿量,一起定义为不喷出校正參数P,使用该不喷出校正參数P,进行图像校正。<变形例>作为测试图案102,例示了 I开η关型线型图案,但并不限定干与I个喷嘴相对应的直线,也可以是多条(例如,2至3条)直线一体组合而成的帯状的区块等大致规则排列的图案。<关于使用离线扫描仪的结构例>从图53至图58,说明了使用内置在喷墨记录装置200的内嵌传感器290读取测试图案,该读取图像的解析处理装置也搭载在喷墨记录装置200上的例子,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时,也可以是使用与喷墨记录装置200独立的离线扫描仪等,读取测试图案的印刷結果,通过电子计算机等装置对该读取图像的数据进行解析的结构。<关于记录介质>“记录介质”是通过记录元件记录点的介质的统称,包含以打印介质、被记录介质、被图像形成介质、显像介质、被喷出介质等各种名称称呼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时,无论是连续纸张、裁剪纸、密封纸张、OHP板等的树脂板、膜、布、形成配线图案等的打印基板、橡胶板、其他材质或形状,各种介质均可以适用。<关于使记录头与纸张相对移动的単元>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相对于停止的记录头输送被记录介质的结构,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时,也可以是使记录头相对于停止的被记录介质移动的结构。此外,单通道方式的整行线状型记录头,通常沿被记录介质的进给方向(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但也可以是相对于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沿具有某个规定角度的倾斜方向配置头的方式。<关于头结构的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具有与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相对应的长度的喷嘴列的纸面宽度的整行线状型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对于串联型(梭式扫描型)记录头等,一边使较短的记录头移动,一边通过多次的记录头扫描进行图像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也可以应用本发明。此外,在适用喷墨式打印头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对于多种颜色的墨水(记录液)的不同顔色配置头,也可以是从I个记录头可以喷出多种颜色的墨水的结构。<关于本发明的应用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向图形印刷用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应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例如,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作为描绘电子回路的配线图案的配线描绘装置、各种设备的制造装置、作为喷出用功能性液体描绘树脂液的光刻印刷装置、彩色过滤器制造装置、使用材料定位用的材料形成微细构造物的微细构造物形成装置等,使用液态功能性材料描绘各种形状或图案的喷墨系统。<关于喷墨方式以外的记录头的使用方式>在上述说明中,作为使用记录头的图像形成装置的ー个例子,例示了喷墨记录装置,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此。除了喷墨方式以外,对于设有以加热元件为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的热转印记录装置、设有以LED元件为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的LED电子照片打印机、具有LED线曝光头的银盐照片方式打印机等、进行点记录的各种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都可以使用本发明。< 附记 >如从对于上述详细说明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可知,本说明书包含包含下述所示的发明在内的多种技术思想的公示。(发明I):ー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具有读取图像信号获取单元,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相对移动,获取通过上述记录元件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单元,其进行下述处理,即,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从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该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単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WPXPP+|WSXPS-WPXPP|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上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分解単元,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用上述解析间距数PS除后余数,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预测信号生成単元,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阈值确定单元,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变化信号计算单元,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以及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単元,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上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取以WS间距读取使记录间距WP的记录元件中检测间距数PP间隔的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信号。将该读取图像信号分解为多个序列,计算在序列中预测的规则信号。因为测试图案大致规则地排列,所以每个序列的信号表现周期性的变化。利用与这种规则图案排列相对应的读取图像信号的周期性(规则性),求出预测信号。不同序列的预测信号的I个周期,可以与I条线的图像属性相对应,从而可以根据该预测信号的信号值的变化量与记录位置误差的关系确定检测用的阈值。另外,在各个序列中,计算表示原始信号与预测信号之差的变化信号,根据在各个序列观测到的变化信号和阈值,确定大于或等于规定位置误差的记录元件(不良记录元件)。由此,即使是低分辨率的读取图像信号,也可以高精度地确定不良记录元件。此外,对于线状图案规则(具有周期性)排列时的“规则性”这ー词语的解释来说,在全部记录元件为正常的理想的测试图案的情况下,即使是应该作为规则的图案(例如,恒定的线间距)描绘的测试图案(例如,以恒定线间距描绘的线块),实际记录的测试图案也由于不良记录元件等的影响,而存在其规则性破坏的情況。但是,整体来说,大致具有规 则性。这里所说的“规则性”包含允许上述的规则性破坏而大致具有规则性的情況。作为测试图案的ー个例子,可以是包含多条直线的图案,上述多条直线,通过使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相对移动,利用记录元件连续地记录点,从而在记录介质上由与各个记录元件相对应的点列形成。这是的各条直线描绘成为与相对于记录头的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第2方向)平行的线段。作为测试图案的适当的例子,可以采用所谓的I开η关型的线块。作为“读取图像型号获取单元”来说,可以采用读取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通过变换为电子图像数据而生成读取图像信号的图像读取単元。另外,也可以是经由存储卡等外部存储介质获取由图像读取単元生成的读取图像数据,或经由USB或LAN其他通信接ロ(不管是有线还是无线)获取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接ロ或通信接ロ相当于“读取图像信号获取单元”。(发明2):在发明I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预测信号生成単元,根据被分解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生成表示各个序列的平均特性的平均属性,根据该平均属性生成上述预测信号。在生成平均属性时,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处理、平滑处理等。(发明3):在发明I或2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阈值确定単元使上述预测信号的I个周期与上述线状图案的一条直线属性相对应,从而确定上述阈值。解析间距(WS X PS)与检测间距(WP X PP)的间距差Λ P,可以根据规则排列的线状图案的周期性,将I个周期的预测信号置换为I条直线的图像属性而考虑。(发明4):在发明I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上,其特征在干,上述读取像素间距WS与上述记录像素间距WP相比较大。本发明在读取测试图案的图像读取単元的读取分辨率与记录头的记录分辨率相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发明5):—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方法,具有读取图像信号获取エ序,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相对移动,获取通过上述记录元件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工序,其进行下述处理,即,对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进行解析,从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其特征在干,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下述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単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 X PP + IWS X PS-ffP X PP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上述信号处理工序具有分解エ序,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除以 上述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预测信号生成エ序,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阈值确定エ序,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变化信号计算エ序,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以及不良记录元件判定エ序,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中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发明6):在发明5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检测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含测试图案形成エ序,其通过具有上述多个记录元件的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上述测试图案;以及图像读取エ序,其通过利用图像读取单元读取在上述线块形成エ序中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线块,生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此外,在发明5、6的方法说明中,也可以是组合从发明2至发明4记载的特征的方式。(发明7):—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记录头,其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介质输送单元,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上述记录头相对移动;测试图案输出控制単元,其控制上述记录头的记录动作,以由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测试图案;以及图像读取单元,其读取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上述测试图案,生成读取图像信号,其特征在于,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下述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単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 X PP + IWS X PS-ffP X PP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具有分解単元,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除以上述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预测信号生成単元,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阈值确定单元,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变化信号计算单元,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単元,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中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存储单元,其存储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的信息;图像校正単元,其停止由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进行的记录动作,利用除了该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补偿上述不良记录元件的记录缺陷,而记录目标图像,从而校正图像数据;以及记录控制単元,其按照由上述图像校正单元进行的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控制上述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的记录动作,进行图像记录。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用具有图像读取単元和该读取图像的解析处理功能的图像形 成装置的结构,可以在测试图案输出的同吋,实现该输出结果的读取。由此,可以进行高效的解析,和基于该解析的不良记录元件的确定、以及基于该确定结果的图像校正。为了补偿某个不良记录元件的描绘不良,对承担其附近的像素记录的I个或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进行校正,但成为该输出校正的对象的记录元件(不良记录校正元件)的范围,优选至少包含2个记录元件,其承担与由该不良记录元件引起的非记录位置的两侧相邻的记录位置(像素)的描绘。作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头(记录头)的结构例,可以使多个记录头模块结合,使用整行线状型记录头(页面宽度头),其具有使在大于或等于被描绘介质的整个宽度的长度范围内的多个喷出口(喷嘴)排列而成的喷嘴列。这种整行线状记录头型记录头通常沿与记录介质的相対的进给方向(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但也可以是相对于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沿具有某个固定角度的倾斜方向配置头的方式。(发明8):在发明7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元件是液滴喷出元件,其从喷嘴喷出液滴,通过使该喷出的液滴附着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而记录点,上述不良记录元件包含记录位置误差较大及不喷出中的至少ー种情況。作为记录头的ー个例子,可以使用喷墨头。作为喷墨头中的不良记录元件即不良喷嘴,可能存在记录位置误差异常、不喷出等。(发明9):在发明7或8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干,上述图像读取単元是线性传感器,其使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在上述第I方向以上述读取像素间距WS排列。与记录头的记录分辨率相比,可以使用较低分辨率的线性传感器而构成装置。此外,在从发明7至9的图像形成装置上,可以将从发明2至4记载的特征组合在一起。(发明10):—种图像形成方法,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相对移动,通过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测试图案输出控制エ序,其控制上述记录头的记录动作,以通过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测试图案;以及图像读取エ序,其读取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测试图案,生成读取图像信号,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単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XPP^- IffSXPS-WPXPP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具有分解エ序,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用上述解析间距数PS除后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预测信号生成エ序,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阈值确定エ序,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变化信号计算エ序,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不良记录元件判定エ序,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上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存储エ序,其存储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的信息; 图像校正エ序,其停止由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进行的记录动作,利用除了该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补偿上述不良记录元件的记录缺陷,而记录目标图像,从而校正图像数据;以及记录控制エ序,其按照由上述图像校正单元进行的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控制上述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的记录动作,进行图像记录。此外,在发明10中,可以组合发明2至4、8、9记载的特征。(发明11):一种用于使电子计算机作为从发明I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上的各个单元起作用的程序。从发明I至4的检测装置上的各个单元(读取图像信号获取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分割単元、预测信号生成単元、阈值确定单元、变化信号计算单元、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単元)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实现。用于通过电子计算机实现上述读取图像解析功能的程序,可以作为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等上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的动作程序而使用,也可以用于个人计算机等的计算机系统。将这种解析处理用的程序记录在CD-ROM或磁盘的其他信息记录介质(外部存储装置)上,通过该信息记录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第三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等的通信线路提供该程序的窗ロ服务,或作为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
权利要求
1.一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其具有 读取图像信号获取单元,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相对移动,获取通过上述记录元件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单元,其进行下述处理,即,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从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下述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单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XPP+ WSXPS-WPXPP 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 上述信号处理单元具有 分解单元,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除以上述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 预测信号生成单元,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 阈值确定单元,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 变化信号计算单元,其计算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以及 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单元,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中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测信号生成单元,根据被分解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生成表示各个序列的平均特性的平均属性,根据该平均属性生成上述预测信号。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阈值确定单元使上述预测信号的I个周期与上述线状图案的一条直线属性相对应,从而确定上述阈值。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读取像素间距WS与上述记录像素间距WP相比较大。
5.一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方法,其具有 读取图像信号获取工序,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相对移动,获取通过上述记录元件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读取图像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工序,其进行下述处理,即,对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进行解析,从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下述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单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XPP+ WSXPS-WPXPP 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 上述信号处理工序具有分解工序,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除以上述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 预测信号生成工序,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 阈值确定工序,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 变化信号计算工序,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以及 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工序,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中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良记录元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测试图案形成工序,其通过具有上述多个记录元件的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上述测试图案;以及 图像读取工序,其通过利用图像读取单元读取在上述测试图案形成工序中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测试图案,生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记录头,其排列有多个记录元件而成; 介质输送单元,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上述记录头相对移动; 测试图案输出控制单元,其控制上述记录头的记录动作,以由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测试图案;以及 图像读取单元,其读取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上述测试图案,生成读取图像信号, 其特征在于,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下述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单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T = WPXPP+ WSXPS-WPXPP 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 具有 分解单元,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除以上述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 预测信号生成单元,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 信号; 阈值确定单元,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 变化信号计算单元,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 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单元,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中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存储单元,其存储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的信息; 图像校正单元,其停止由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进行的记录动作,利用除了该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补偿上述不良记录元件的记录缺陷,而记录目标图像,从而校正图像数据;以及 记录控制单元,其按照由上述图像校正单元进行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控制上述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的记录动作,进行图像记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元件是液滴喷出元件,其从喷嘴喷出液滴,通过使该喷出的液滴附着在上述记录介质上而记录点, 上述不良记录元件包含记录位置误差较大及不喷出中的至少一种情况。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读取单元是线性传感器,其使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在上述第I方向以上述读取像素间距WS排列。
1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相对移动,通过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其特征在于,具有 测试图案输出控制工序,其控制上述记录头的记录动作,以通过上述记录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测试图案;以及 图像读取工序,其读取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测试图案,生成读取图像信号,上述测试图案包含使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图案,上述记录元件,与使上述记录头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投影在与上述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时的投影记录元件的排列中,以一定检测间距数PP的间隔选择的上述投影记录元件相对应,在使在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上述各个投影元件的间隔为记录像素间距WP,使上述读取图像数据的上述第I方向的像素尺寸为读取像素间距WS,作为解析上述读取图像信号时的解析单位,使在上述第I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读取像素的组为解析间距数PS时,通过 T = WPXPP+ WSXPS-WPXPP 求出的周期T,以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为单位,该周期T大于或等于3, 具有 分解工序,其对于上述获取的读取图像信号,在对沿上述第I方向排列的各个像素按照其排列顺序以连续的整数标记读取像素编号时,根据将该读取像素编号用上述解析间距数PS除后余数的值,将上述读取图像信号的像素列分解为上述余数不同的多个序列,生成每个序列的图像信号; 预测信号生成工序,其根据上述读取图像信号,计算对上述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预测信号; 阈值确定工序,其根据上述预测信号求出与记录位置误差的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灰度值差,根据该灰度值差,确定与判定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条件相当的阈值; 变化信号计算工序,其计算出表示上述各个序列的图像信号与上述预测信号的差的变化信号; 不良记录元件判定工序,其根据上述变化信号与上述阈值的比较,从上述记录头上的上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确定不良记录元件; 存储工序,其存储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的信息; 图像校正工序,其停止由上述确定的不良记录元件进行的记录动作,利用除了该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补偿上述不良记录元件的记录缺陷,而记录目标图像,从而校正图像数据;以及 记录控制工序,其按照由上述图像校正单元进行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控制上述不良记录元件以外的记录元件的记录动作,进行图像记录。
11.一种用于使电子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中的各个单元起作用的程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良记录元件的检测装置,其在使用与记录分辨率相比较低分辨率的读取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高精度地检测记录头上的不良记录元件(特别是记录位置误差较大的元件)。其读取使记录间距WP的记录元件中检测间距数PP间隔的记录元件动作而记录的线状测试图案,获得读取图像信号。在读取像素间距为WS,解析间距数为PS时,使得T=WP×PP÷|WS×PS-WP×PP|>3。根据将读取像素编号除以解析间距数PS后的余数,将读取图像信号分解为多个序列,计算各个序列预测的规则的信号。根据该预测信号确定与检测距离条件相当的阈值。计算在各个序列从原始信号减掉预测信号的变化信号,比较变化信号与阈值,判定不良记录元件。
文档编号B41J29/393GK102729664SQ2012100888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