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55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记录头和泵的喷墨记录装置,该记录头用于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该泵用于从记录头吸引墨。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墨滴被喷射到输送的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记录头和清洗机构。清洗机构从记录头的喷嘴吸引墨,以将墨与喷嘴中的异物一起去除。清洗机构设有用于容纳吸引的墨的废液室。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9-262446公开了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包括作为记录头的头部、作为清洗机构的维护单元和作为废液室的废墨容器。废墨容器相对头部斜向上和向前地设置。为了容纳足够量的墨,废墨容器具有比头部大的容积。然而,该构造使废墨容器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被放大,导致打印机的大的安装面积。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了达到以上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主体和可移动单元。主体包括记录头和泵。记录头被构造成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泵被构造成从记录头吸引墨。可移动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在第一位置与从第一位置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移动单元包括废液室,所述废液室被构造成容纳由泵吸引的墨。优选地,主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被构造成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废液室。优选地,所述废液室选择性地位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三位置中,所述废液室位于所述记录头的上方,在所述第四位置中,所述废液室定位成离开所述第三位置。优选地,主体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被构造成支撑记录介质,并且所述压板以与记录头面对的方式设置在记录头的下方。废液室在第三位置处位于压板的上方。 优选地,支撑件还包括盖,所述盖设置在记录头的上方,并且所述盖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使记录头对外部暴露。支撑件被构造成将废液室设置在盖的上方,使得废液室在第三位置处覆盖开口,并且废液室在第四位置处使开口暴露。优选地,支撑件还包括枢转支撑部,所述枢转支撑部被构造成使废液室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移动。优选地,可移动单元在第一位置处从上方覆盖第一盖,并且可移动单元在第二位置处使盖对外部暴露。可移动单元的移动独立于废液室的移动。优选地,可移动单元还包括锁部,所述锁部被构造成锁定废液室,使得废液室能够与可移动单元的枢转移动一起枢转移动。
优选地,废液室还包括墨吸收构件、管、连接器和壳体。墨吸收构件被构造成吸收被泵吸引的墨。管被构造成提供从泵到墨吸收构件的流体连通。连接器被构造成将管连接至墨吸收构件。壳体被构造成一体地支撑墨吸收构件和连接器。壳体与可移动单元能够绕相同的枢转轴线枢转移动。优选地,废液室还包括配管单元,所述配管单元被构造成引导管,使得管在与枢转轴线邻近的位置处通过。优选地,可移动单元还包括扫描器,所述扫描器被构造成对文件进行扫描。


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变得明显,附图中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图1B是根据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多功能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从斜左方和上方的角度来观察的多功能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4A是当多功能装置的扫描器壳位于第一位置处时沿图1B中的线V1-VI获得的侧视剂面图;图4B是当扫描器壳位于第一位置处时由图4A中的虚线包围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A是当扫描器壳位于第二位置时沿图1B中的线V1-VI获得的侧视剖面图;图5B是当扫描器壳位于第二位置处时由图5A中的虚线包围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当扫描器壳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多功能装置的废液室位于第三位置时的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图6B是当扫描器壳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废液室位于第四位置时的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图7是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的多功能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废液室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多功能装置中的废液室、记录部和清洗机构的示意性右侧视图;图1OA是当盖处于多功能装置中的第四姿态时的提升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1OB是当盖处于多功能装置中的第三姿态时的提升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示例的多功能装置10,在附图中,相同的零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以避免重复说明。贯穿说明,在假定多功能装置10设置在其要被使用的姿态的情况下使用术语“向上”、“向下”、“上”、“下”、“在……上方”、“在……下方”、“在……之下”、“右”、“左”、“前”、“后”等。使用中,多功能装置设置成如图1A所示。[多功能装置10]
如图1A所示,多功能装置10具有大致薄的长方体形状。多功能装置10具有上部和下部,上部设有由图像传感器扫描文件上的图像以获取图像数据的扫描器部12,下部设有将扫描的图像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15上的打印部11。扫描器部12包括扫描器壳51,该扫描器壳51作为第二盖,该扫描器壳51具有粗略长方体形状;文件盖53,该文件盖53以可枢转移动的方式连接至扫描器壳51的上表面;压板玻璃(未示出),在该压板玻璃上搁置文件;和图像传感器(未示出),该图像传感器用于读取压板玻璃上的文件。扫描器部12由平板型扫描器构成。文件盖53能够绕文件盖53的后部、即绕在图4A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54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枢转移动,在该第一姿态中,压板玻璃如图1A所用盖53覆盖,在该第二姿态中,压板玻璃暴露于外部。在文件盖53处于第二姿态的同时,文件能被设定在压板玻璃上。扫描器壳51还能够相对于打印机壳14枢转移动,并且稍后将描述该移动的详细结构。压板玻璃和图像传感器被容纳在扫描器壳51中。压板玻璃设置在文件盖53的下方。扫描器壳51与本发明的可移动单元对应。打印部11包括打印机壳14,该打印机壳14形成有前开口 13,如图1A所示,通过该前开口 13能够插入供应盘20和排出盘21 ;主框架26 (图3),该主框架26具有一对导轨43,44 ;和副框架68 (图7),该副框架68设置在打印机壳14内。供应盘20容纳具有规定规格的一叠记录片材15。如图2所示,打印部11还包括片材供应辊25,该片材供应辊25用于将容纳在供应盘20中的记录片材15供应至输送路径23 ;—对输送辊63和一对排出辊66,该对输送棍63和该对排出棍66位于输送路径23上,用于输送由片材供应棍25供应的记录片材15 ;和记录部24,该记录部24用于基于通过由扫描器部12扫描文件获得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记录片材15上。打印部11限定用于引导记录片材15的输送路径23。[输送路径23] 如图2所示,输送路径23从供应盘20的后端部穿过U形弯曲路径和记录部24的下方延伸至排出盘21。输送路径23被限定在第一引导构件31与第二引导构件32之间,该第二引导构件与第一引导构件31分开并与第一引导构件面对。记录片材15沿着输送路径23在由图2中的虚线箭头描绘的馈送方向上被输送。[一对输送棍63和一对排出棍66]该对输送辊63设置在输送路径23上在记录部24的在馈送方向上的上游,并由输送辊61和夹送辊62构成。夹送辊62通过诸如弹簧(未示出)的推压构件与输送辊61的圆周表面压力接触,以允许该对输送辊63夹压记录片材15。该对排出辊66设置在输送路径23上在记录部24的在馈送方向上的下游,并由排出辊64和轮65构成。轮65通过诸如弹簧(未示出)的推压构件与排出辊64的圆周表面压力接触,以允许该对排出辊66夹压记录片材15。输送辊61和排出辊64由从马达(未示出)通过由行星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输送辊61和排出辊64分别与夹送辊62和轮65协作夹压记录片材15,用于在馈送方向上馈送记录片材15。[记录部24]如图2至图5B所不,记录部24设置在输送路径23上。记录部24设有喷墨型记录头37和支撑记录头37的滑架38。滑架38在与馈送方向(前后方向8)正交的左右方向9上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该对导轨43、44上。记录头37设置在滑架38之下。记录头37的底表面(以下称为“喷嘴表面36”)形成有暴露于外部的多个喷嘴(未不出),如图10所不。打印部11的右如部设有每种颜色的墨容器(未不出)。容纳在墨容器中的每种颜色的墨被供应至记录头37,并且在滑架38的往复移动期间以小的墨滴的形式从每个喷嘴喷射,以在以下描述的压板67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5上形成图像。[压板67]如图2至图5B所示,压板67被设置在记录部24的记录头37的正下方,并且压板67在其左右方向9上的侧端处被支撑在主框架26上。压板67具有与喷嘴表面36面对的上表面。压板67具有大体矩形板形,该大体矩形板形具有在前后方向8上的纵向长度和在左右方向9上的横向长度,这些长度比该大体矩形板形的在上下方向7上的高度长。压板67的横向长度比压板67的纵向长度长。压板67的上表面支撑在输送路径23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5。[清洗机构69]清洗机构69如图9所示设置在打印机壳14中,并适合于从记录头37 —起吸引墨与气泡和异物。清洗机构69包括盖72,该盖72覆盖记录头37的喷嘴;泵70,该泵70连接至盖72,用于从记录头37吸引墨;提升机构74 (图10),该提升机构74使盖72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以便与记录头37接触和离开记录头37 ;和泵管73,该泵管73为用于使泵70与稍后描述的废液室71连接的管。[盖72]盖72设置成在左右方向9上偏离输送路径23中的记录片材通过区域,即,盖72设置在从滑架38的可往复移动范围离开的缩回位置。图3示出了滑架38位于缩回位置处的状态。如图9所示,盖72在滑架38移动至缩回位置时位于记录部24的下方。盖72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盖72适合于通过提升机构74与喷嘴表面36密封接触,以在盖72与喷嘴表面36之间形成间隙并覆盖喷嘴。盖72的底表面形成有入口75,入口 75经由泵管73连接至泵70和废液室71。[泵70]如图9所示,泵70经由泵管73与盖72流体连通。泵70为旋转型管泵。在该实施例中,泵70包括具有内壁的壳体和沿着内壁滚动的旋转辊。泵管73设置在旋转辊与内壁之间。在使旋转辊旋转时,泵管73中的墨从上游侧(盖72)在墨流动方向上流动至下游侧(废液室71)。[提升机构74]提升机构74如图1OA和IOB所示设有第一框架56、第二框架57和滑动凸轮60。在除了图10以外的附图中省略了提升机构74的描述。提升机构74不局限于以下的构造,只要提升机构74竖直提升盖72即可。第一框架56具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滑动凸轮60上的箱形。滑动凸轮60支撑在第二框架57上。第二框架57固定至副框架68,或者可以是副框架68的一部分。滑动凸轮60具有引导表面,第一框架56的底表面能够与该引导表面滑动地接触。引导表面包括设置在较低位置处的第一引导表面111、设置在较高位置处的第二引导表面112和使第一引导表面111与第二引导表面112连接的斜坡表面113。第一框架56在支撑于第一引导表面111、第二引导表面112和斜坡表面113上的同时能够在左右方向9上滑动地移动。第一框架56在左右方向9上滑动地移动,并且同时借助于斜坡表面113的支撑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第一框架56的右端部设有从第一框架56的底表面直立的杆58。杆58的顶端部与滑架38的移动区域重叠。如图1OA中的点划线所示,盖72覆盖在清洗机构69的正上方(图10B)的位置处设置的记录头37的喷嘴。在实施例中,盖72支撑在第一框架56上,并且盖72经由设置在第一框架56的内部底表面与盖72的底表面之间的第一螺旋弹簧78能够在上下方向7上弹性地移动。在被支撑在第一引导表面111上时,盖72具有第四姿态,在该第四姿态中,记录头37的喷嘴表面36如图1OA所示与盖72分开。在被支撑在第二引导表面112上时,盖72具有第三姿态,在该第三姿态中,记录头37的喷嘴表面36如图1OB所示与盖72接触并被盖
72覆盖。第二框架57设有向上突出的突起57A。第二螺旋弹簧79介于第一框架56的左表面56A与突起57A之间。当第一框架56支撑在第一引导表面111上时,第二螺旋弹簧79处于其自然长度,即盖72具有如图1OA所示的第四姿态,而当第一框架56支撑在第二引导表面112上时,第二螺旋弹簧79处于其延伸状态,即盖72具有如图1OB所示的第三姿态。也就是说,第二螺旋弹簧79是将盖72朝第四姿态弹性地推压的拉伸弹簧。在图1OA所示的状态下,滑架38往复移动至清洗机构69侧(向右),然后与杆58接触以向右推杆58。因此,第一框架56克服第二螺旋弹簧79的弹性力向右滑动地移动。在第一框架56连续地顺序支撑在第一引导表面111上、支撑在斜坡表面113上、然后支撑在第二引导表面112上的同时,第一框架56沿着引导表面移动并且斜向右和向上移位,使得盖72将其姿态从第四姿态改变到第三姿态。[吸引墨]将描述由清洗机构69执行的墨吸引(吸入)过程。如图1OA和图1OB所示,盖72借助于提升机构74将盖72的姿态从第四姿态改变到第三姿态。于是,记录头37用盖72被覆盖。接下来,泵70被启动以通过喷嘴表面36与盖72之间的间隙从喷嘴吸引墨。因此,由泵70吸引的墨经由泵管73流动至废液室71。[废液室71]废液室71设置在扫描器壳51处并且适合于容纳由泵70吸引的墨。如以下的说明,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在此用于限定当废液室71被设置为图6A所示的取向时的各种部件。如图7和图8所示,废液室71设有主体90,该主体90作为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L形的壳体;墨吸收构件95,该墨吸收构件95设置在主体90中;和盖88,该盖88覆盖墨吸收构件95。盖88和主体90的暴露部分用诸如黑色或深蓝的深颜色涂刷。如图8所示,主体90包括由L形的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纵向部分构成的第一主体91和由L形的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侧向部分构成的第二主体92。稍后将描述第一主体91和第二主体92的详细构造。
如图7所示,废液室71具有支撑在稍后描述的第一盖93上的前部和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副框架68上的后端部。副框架68和第一盖93与本发明的支撑件对应。废液室71以图6A所示的状态被定位在压板67的上方。也就是说,废液室71覆盖在压板67的上方通过的输送路径23。在该状态下,令用户烦恼的是去除卡在压板67处的记录片材15。在该实施例中,废液室71能够枢转移动。当记录片材15被卡在压板67处时,用户使废液室71能够从图6A所示的状态枢转移动至图6B所示的状态。通过该枢转移动,在压板67的上方的输送路径23暴露于外部,以允许用户容易地去除压板67上被卡住的记录片材15。如图8所示,第一主体91具有顶部开放的箱形。第一主体91容纳从上方插入的墨吸收构件95。第一主体91具有形成有孔101 (图7)的右前端部;形成有孔102 (图7)的左前端部;和设有连接器97 (图8)的右壁,其中泵管73连接到连接器97。墨吸收构件95由诸如泡沫聚氨酯的多孔材料制成。墨流入形成在多孔材料中的空隙,从而被吸入墨吸收构件95。从连接器97流入废液室71的墨被吸入墨吸收构件95并向左扩散。墨吸收构件95以可交换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主体91中。当被吸入墨吸收构件95的墨超过可接受的量时,墨吸收构件95被新的墨吸收构件95替换。第二主体92从第一主体92的右端部向后突出。第二主体92包括右板82、左板83和底板84,所述板限定凹槽85。如图7和图8所不,右板82的后端部形成有通孔81,而左板83的后端部形成有与通孔81在左右方向9上对准的通孔(未示出)。如图8和图9所示,泵管73从盖72的底表面向下延伸,在邻近打印部11的底表面的位置处向后弯曲,在第二主体92的后端部下方的位置处向上弯曲,穿过第二主体92的凹槽85,并连接至连接器97。凹槽85在右板82的通孔81与左板83的通孔之间通过。也就是说,凹槽85形成在通孔81周围的空间中。废液室71的枢转轴插入稍后描述的通孔81。泵管73沿着凹槽85延伸,并在与枢转轴的轴线邻近的位置处通过。限定凹槽85的右板82、左板83和底板84与本发明的配管单元对应。连接器97由从第一主体91的右壁向右突出的两个突起构成,并形成有孔。该孔延伸通过连接器97的长度,并与第一主体91的内部空间流体连通。泵管73连接至连接器97。由泵70从喷嘴吸引的墨经由泵管73被引入废液室71。泵管73在废液室71与泵管73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主体90保持墨吸收构件95和连接器97。[第一盖93]如图6B所示,打印机壳14形成有凹形部89,凹形部89向下凹陷并具有用作第一盖93的底表面,即如图6B所不,第一盖93位于从打印机壳14的上表面向下。如图4B和图5B所示,第一盖93设置在压板67和记录部24的上方。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盖93固定至副框架68。替代性地,第一盖93能够与副框架68 —体地形成,或者与另一框架一体地形成。盖93与本发明的盖对应。如图5A、图5B、图6B和图7所示,第一盖93具有大体板形,该大体板形具有每个均比在上下方向7上的高度长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横向长度和在前后方向8上的纵向长度。第一盖93形成有作为具有矩形形状的开口的细长开口 94。细长开口 94与压板67以及滑架38的轨迹面对。如图6B所示,在废液室71的枢转移动时,压板67和记录部24通过细长开口 94暴露于外部。即使记录片材15的输送由于片材与多功能装置10中的内部机构的干涉而中断和停止,用户也能去除被卡住的记录片材15。[废液室71的枢转移动]如图7和图8所示,副框架68的右侧内表面设有向左突出的右侧突起(未示出),并且副框架68的左侧内表面设有向右突出的左侧突起(未示出)。右侧突起设置在右侧内表面的后上端部处,而左侧突起设置在左侧内表面的后上端部处。右侧突起延伸通过通孔81。壳体侧突起80设置在扫描器壳51上,以延伸通过在左板83上形成的通孔。因此,空间设置在壳体侧突起80的自由端与副框架68的右侧突起的自由端之间,使得泵管73能位于该空间处。废液室71能够绕副框架68的右侧突起和壳体侧突起80枢转移动。副框架68的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废液室71的部分与本发明的支撑件对应。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支撑件包括由副框架68构成的枢转支撑部。如图4A至图6B所示,废液室71能够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移动,在该第三位置中,废液室71位于压板67和记录部24的上方,如图4A、图4B和图6A所示,在该第四位置中,废液室71从第三位置斜向上移动,如图5A、图5B和图6B所示。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副框架68上的废液室71位于第一盖93的正上方。如图4A、图4B和图6A所示,废液室71在位于第三位置时搁置在第一盖93上。具体地,废液室71具有支撑在细长开口 94的周边部上的周边部分和位于细长开口 94的正上方的中央部分。因此,废液室71被第一盖93和副框架68支撑。位于第三位置的废液室71支撑在第一盖93上,以便配合插入凹形部89。如图5A、图5B和图6B所示,废液室71向上枢转移动,并与细长开口 94分开。因此,在第四位置中,细长开口 94暴露于打印机壳14的外部。废液室71在位于第四位置时不是被支撑于第一盖93,而是被支撑于副框架68。在废液室71位于第三位置时,副框架68和第一盖93允许废液室71覆盖细长开口 94,并且在废液室71位于第四位置时允许细长开口 94暴露于外部。由于泵管73被定位成在废液室71的枢转轴线附近的位置处通过,所以在废液室71的枢转移动期间,泵管73的从枢转轴线到连接器97的长度维持恒定。此外,在该枢转移动期间,泵管73的从枢转轴线到泵70的长度同样维持恒定,从而防止泵管73在该枢转移动期间与连接器97或泵70断开。不需要在泵管73从连接器97断开的前提下提供较长的泵管73。在该实施例中,能通过借助于稍后描述的锁部86实现的废液室71与扫描器壳51之间的锁定接合维持废液室71的第四位置。[扫描器壳51的枢转移动]扫描器可51的后端部设有向右突出的壳体侧突起80和向下突出的轴接纳部52。轴接纳部52的右端部形成有沉孔87,并且轴接纳部52的左端部形成有沉孔(未示出)。壳体侧突起80设置成从沉孔87向左,以便朝沉孔87突出。沉孔87、壳体侧突起80和沉孔(未示出)对准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同一假想轴线。副框架68的向左突出的右侧突起延伸通过沉孔87。也就是说,副框架68的右侧突起穿过沉孔87,并插入在废液室71的右板82上形成的通孔81。如上所述,壳体侧突起80延伸通过在废液室71的左板83上形成的通孔。副框架68的左侧突起延伸通过在轴接纳部52的左端部处的沉孔。右侧突起、左侧突起和壳体侧突起80在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同一假想轴线上对准。采用该构造,扫描器壳51能够绕作为枢转轴的右侧突起和左侧突起枢转移动。副框架68支撑废液室71和扫描器壳51,使得废液室71能够绕作为枢转轴线的假想轴线枢转移动。如果废液室71未被稍后描述的锁部86锁定在扫描器壳51上,则能够从扫描器壳51释放废液室71。也就是说,尽管废液室71和扫描器壳51能够绕枢转轴线枢转移动,但如果锁部86未锁定废液室71,则废液室71的枢转移动独立于扫描器壳51的枢转移动。当废液室71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扫描器壳51打开(位于稍后描述的第二位置)时,如图6A所示,废液室71能位于第三位置,以允许容纳在废液室71中的墨吸收构件95能够被更换。扫描器壳51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中,扫描器壳51从上方覆盖第一盖93,如图1A、图4A和图4B所示,在该第二位置中,第一盖93暴露,如图5A、5B、6A和6B所示。如图1所不,位于第一位置的扫描器壳51搁置在打印机壳14上,以便支撑在打印机壳14的上表面上。第一盖93设置在打印机壳14的上表面上。扫描器壳51在位于第一位置时从上方覆盖第一盖93。当扫描器壳51位于第二位置时,在扫描器壳51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打印机壳14的后端部上的同时,扫描器壳51的前端部被稍后描述的滑动构件77支撑。滑动构件77具有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打印机壳14的左前端部上的前端部77A和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扫描器壳51的左端部上的后端部77B。当扫描器壳51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动构件77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使得后端部77B位于扫描器壳51的后端部处。后端部77B以与扫描器壳51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枢转移动联动的方式从扫描器壳51的前端部滑动地移动至扫描器壳51的后端部。当扫描器壳51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动构件77支撑扫描器壳51的前端部。[锁部86]如图7所示,扫描器壳51的底表面设有两个突起98和99,所述两个突起98和99的自由端形成有内螺纹。突起98设置在能够与孔101面对的位置,并且突起99设置在能够与孔102面对的位置。当废液室71与扫描器壳51邻接时,突起98的内螺纹与孔101相互对准,并且突起99的内螺纹与孔102相互对准。在该实施例中,螺钉103分别经由孔101与突起98的内螺纹螺纹接合,并经由孔102与突起99的内螺纹螺纹接合。在扫描器壳51打开的同时,即在扫描器壳51处于第二位置的同时,每个螺钉103与每个内螺纹螺纹地接

口 ο废液室71在被锁定在扫描器壳51上时能够与扫描器壳51 —起枢转移动。具体地,当扫描器壳51位于第一位置时,废液室71位于第三位置。在扫描器壳51从第一位置枢转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废液室71从第三位置达到第四位置。废液室71在被从扫描器壳51上解锁时能够独立于扫描器壳51地枢转移动。具体地,当扫描器壳51位于第一位置时,废液室71位于第三位置,以便与扫描器壳51重叠并覆盖细长开口 94。尽管扫描器壳51从第一位置枢转移动至第二位置,但废液室71维持在第三位置处,并使废液室71的盖88暴露。在该状态下,废液室71仍然覆盖细长开口 94。为了使细长开口 94暴露,废液室71以独立于扫描器壳51的枢转移动的方式从第三位置枢转移动至第四位置。突起98和99、孔102和103以及螺钉103与本发明的锁部对应。[有利的效果]合乎需要地,在压板67的上方应不设置部件以便容易地去除被卡在压板67处的记录片材15。在该实施例中,废液室71设置在压板67的上方的但仍能够便于去除被卡住的片材的位置,从而有效地利用多功能装置10中的空间并减小多功能装置10的安装面积。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例,废液室71能够移动。即使记录片材15被卡在压板67的上方,也能依靠废液室71的移动容易地去除记录片材15。更具体地说,废液室71能够位于第三位置,以有效地利用多功能装置10中的空间。废液室71能够位于第四位置,以允许容易地去除被卡在压板67的上方的记录片材15。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废液室71能够枢转,所以废液室71的位置能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容易地改变。根据该实施例,废液室71的枢转移动能够独立于扫描器壳51的移动。也就是说,扫描器壳51的枢转移动不会导致废液室71的枢转移动,以减小废液室71的无用的枢转移动,并因此降低墨从废液室71泄露的可能性。根据该实施例,被锁部86锁定的废液室71能够与扫描器壳51 —起枢转移动。为了去除被卡在压板67的上方的记录片材15,仅操作扫描器壳51,并且不需要分别操作扫描器壳51和废液室71。根据该实施例,将泵管73通向墨吸收构件95的连接器97被保持在废液室71的主体90上,以降低由于主体90的枢转移动导致泵管73从主体90断开的可能性。根据该实施例,在使废液室71枢转移动时,废液室71的枢转轴线的移动量远低于从枢转轴线离开的其他任何区域的移动量。在该实施例中,泵管73在枢转轴线附近的位置处通过,从而降低在枢转移动时泵管73从主体90断开的可能性。根据该实施例,废液室71设置在压板67的上方,记录片材15在打印操作期间被支撑在压板67上。墨在打印操作期间可粘附至废液室71。然而,由于废液室71被涂刷黑色或其他深颜色,所以墨粘附至废液室71的污染不明显。[变型]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废液室71能够与扫描器壳51 —起枢转移动,但废液室71在无锁部86的情况下能够独立于扫描器壳51地枢转移动。在该情况下,废液室71的枢转轴线可不同于扫描器壳51的枢转轴线。此外,废液室71的枢转方向可不同于扫描器壳51的枢转方向。例如,扫描器壳51可绕扫描器壳51的后端部枢转,废液室71可绕其前端部枢转。此外,废液室71不可枢转,但能够滑动或者能够从细长开口 94拆除。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泵管73穿过枢转轴线,但泵管73可不穿过枢转轴线。在后一种情况下,泵管73应具有足够的长度,以避免与连接器97断开。尽管已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以及 泵,所述泵被构造成从所述记录头吸引墨;以及 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主体在第一位置与从所述第一位置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可移动单元包括废液室,所述废液室被构造成容纳被所述泵吸引的所述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被构造成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废液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废液室选择性地位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三位置中,所述废液室位于所述记录头的上方,在所述第四位置中,所述废液室定位成离开所述第三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记录介质,并且所述压板以与所述记录头面对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记录头的下方,所述废液室在所述第三位置处位于所述压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盖,所述盖设置在所述记录头的上方,并且所述盖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使所述记录头对外部暴露, 其中所述支撑件被构造成将所述废液室设置在所述盖的上方,使得所述废液室在所述第三位置处覆盖所述开口,并且所述废液室在所述第四位置处使所述开口暴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枢转支撑部,所述枢转支撑部被构造成使所述废液室在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枢转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从上方覆盖所述盖,并且所述可移动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处使所述盖对外部暴露, 其中所述可移动单元的移动独立于所述废液室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单元还包括锁部,所述锁部被构造成锁定所述废液室,使得所述废液室能够与所述可移动单元的枢转移动一起枢转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废液室还包括 墨吸收构件,所述墨吸收构件被构造成吸收被所述泵吸引的所述墨; 管,所述管被构造成提供从所述泵到所述墨吸收构件的流体连通;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管连接至所述墨吸收构件;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一体地支撑所述墨吸收构件和所述连接器,所述壳体与所述可移动单元能够绕相同的枢转轴线枢转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废液室还包括配管单元,所述配管单元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管,使得所述管在与所述枢转轴线邻近的位置处经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单元还包括扫描器,所述扫描器被构造成对文件进行扫描。
全文摘要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主体和可移动单元。主体包括记录头和泵。记录头被构造成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泵被构造成从记录头吸引墨。可移动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在第一位置与从第一位置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移动单元包括废液室,所述废液室被构造成容纳被泵吸引的墨。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991138SQ201210088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村木基人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