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39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
背景技术
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在工作时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授权公告号=CN 201573388 U),其包括结构相同、左右对称的左辊组和右辊组,左辊组和右辊组分别包括平行设置且能自由转动的墨斗辊、传墨辊、第一匀墨辊、第一窜墨辊、第二匀墨辊、第二窜墨辊、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棍、版棍和印刷棍;墨斗棍的一侧接触墨斗,墨斗棍的另一侧设直传墨棍并相接触,传墨棍的上侧设置第一匀墨辊并相接触,第一匀墨辊的上侧设置第一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一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二匀墨辊并相接触,第二匀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二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二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一着墨辊并相接触,第一着墨辊的上侧设置版辊并相接触,第二着墨辊设置在版辊周边并与版辊相接触,版辊斜上侧设置印刷辊并相接触;传墨、匀墨机构还包括第三匀墨辊、第三窜墨辊和第三着墨辊,第三匀墨辊设置在第二窜墨辊的反斜上侧并与第二窜墨辊相接触,第三匀墨辊的上侧设置第三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三窜墨辊设置在第二着墨辊的旁侧,第三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三着墨辊,第三窜墨辊分别与第二着墨辊、第三着墨辊相接触,第三着墨辊与版辊相接触。但是这种印刷机械采用的窜墨辊传动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较为不易,传动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印刷机械采用的窜墨辊传动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较为不易,传动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所述的齿轮本体内部设有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齿轮本体一端的端面上均布有螺孔,齿轮本体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齿体。齿体高频淬火,硬度为HRC41-47。齿体的数量可以为80个,模数为1/8CP。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处设有倒角。通过倒角可以较为方便地将窜墨辊驱动齿轮与驱动轴装配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窜墨辊驱动齿轮结构较为紧凑,生产成本较低,并且装配较为容易,强度较高,传动效率较好,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齿轮本体1、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第三通孔4、螺孔
5、齿体6、倒角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如图1,包括齿轮本体1,齿轮本体内部设有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第三通孔4,齿轮本体一端的端面上均布有螺孔5,齿轮本体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齿体6。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处设有倒角7。使用时,将其装入到印刷机械内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本体(I)内部设有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第三通孔(4),齿轮本体一端的端面上均布有螺孔(5 ),齿轮本体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齿体(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孔(2)、第三通孔(4)处设有倒角(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机械专用窜墨辊驱动齿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印刷机械采用的窜墨辊传动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较为不易,传动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齿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本体(1)内部设有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第三通孔(4),齿轮本体一端的端面上均布有螺孔(5),齿轮本体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齿体(6)。
文档编号B41F31/14GK203063269SQ2012206703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胡国民 申请人:杭州中天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